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黄柏协同抗痛风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沈德凤 刘悦 +2 位作者 赵岩 祝红兵 李进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6期10620-10621,共2页
[目的]研究黄连和黄柏的协同抗痛风作用。[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平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黄连组、黄柏组、黄连黄柏低、中、高剂量组,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评价黄连和黄柏联用抗痛风作... [目的]研究黄连和黄柏的协同抗痛风作用。[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平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黄连组、黄柏组、黄连黄柏低、中、高剂量组,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评价黄连和黄柏联用抗痛风作用。[结果]黄连和黄柏联用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5),可显著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P<0.05)。同剂量时,其抗痛风作用强于二者单独使用。[结论]黄连和黄柏具有协同抗痛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RHIZOMA COPTIDIS)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 抗痛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皮中总多烯类物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德凤 何少敏 张永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265-1266,共2页
[目的]研究香蕉皮中总多烯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浸提法从香蕉皮中提取多烯类物质,以两性霉素B为对照品,通过化学鉴别方法、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法对所提取的多烯类物质进行验证。[结果]乙醇浸提法是提取香蕉皮多... [目的]研究香蕉皮中总多烯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浸提法从香蕉皮中提取多烯类物质,以两性霉素B为对照品,通过化学鉴别方法、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法对所提取的多烯类物质进行验证。[结果]乙醇浸提法是提取香蕉皮多烯类物质的合适方法,鉴别方法效果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香蕉皮总多烯的提取及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薄层色谱 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多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合成缩醛(酮) 被引量:6
3
作者 郭英雪 梁学正 +1 位作者 沈德凤 齐陈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9-873,共5页
以羟乙基磺酸和呋喃甲醛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缩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丁酮与乙二醇缩合合成缩酮;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 以羟乙基磺酸和呋喃甲醛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缩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丁酮与乙二醇缩合合成缩酮;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其他醛(酮)化合物与二醇反应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碳基固体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催化丁酮与乙二醇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乙二醇)∶n(丁酮)=1.2、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7%,反应1.5h。在此条件下,丁酮转化率达93.5%,产物缩酮的选择性达99.1%。该碳基固体酸还可催化各种醛(酮)与二醇进行缩合反应,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醛(酮)的转化率高达90%以上,缩醛(酮)的选择性高达97%以上。该反应具有催化剂用量少及重复使用活性高、后处理简单、反应时间短和无污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碳化缩合法 碳基固体酸催化剂 缩醛 缩酮 二醇 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郁金与桂莪术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洪壮 沈德凤 任淑清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6年第5期23-25,共3页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药桂郁金与桂莪术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样品特征峰数据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第一主成分抽象光谱后,以固定色谱窗口尺寸的另一样品数据构造正交投影阵,用提取的抽象光谱进行投影,移动窗口获取投...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药桂郁金与桂莪术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样品特征峰数据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第一主成分抽象光谱后,以固定色谱窗口尺寸的另一样品数据构造正交投影阵,用提取的抽象光谱进行投影,移动窗口获取投影残差长度,判定两样品中有无相同的化学成分。经比较,桂郁金和桂莪术的指纹图谱中分别有11和7种化学成分单独存在,两者共有的化学成分有2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指纹图谱 桂郁金 桂莪术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计量学用于决明子色谱指纹图谱峰纯度的鉴别 被引量:3
5
作者 方洪壮 任淑清 沈德凤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5年第5期11-13,共3页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色谱指纹图谱的峰纯度。对背景进行扣除后,用对照组分光谱构建正交投影矩阵对目标色谱峰的光谱进行投影,以目标色谱峰投影后的残余光谱与投影前的原始光谱的夹角余弦为判据鉴别目标色谱峰的峰纯度。用该方法对决...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色谱指纹图谱的峰纯度。对背景进行扣除后,用对照组分光谱构建正交投影矩阵对目标色谱峰的光谱进行投影,以目标色谱峰投影后的残余光谱与投影前的原始光谱的夹角余弦为判据鉴别目标色谱峰的峰纯度。用该方法对决明子药材色谱指纹图谱的峰纯度进行识别,鉴别出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三个纯色谱峰。此方法用于色谱指纹图谱峰纯度的鉴别,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色谱指纹图谱 色谱峰纯度 决明子 化学计量学方法 指纹图谱 色谱峰 鉴别 纯度 大黄素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畏合成新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进京 刘悦 +6 位作者 沈德凤 赵岩 祝红兵 刘凤华 周海瑞 侯巍 孙广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156-7157,共2页
[目的]建立麦草畏合成的新方法。[方法]以2,5-二氯苯酚为起始原料,经酰化、重排、甲基化、卤仿反应4步合成麦草畏(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中间体3,6-二氯-2-羟基苯乙酮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 [目的]建立麦草畏合成的新方法。[方法]以2,5-二氯苯酚为起始原料,经酰化、重排、甲基化、卤仿反应4步合成麦草畏(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中间体3,6-二氯-2-羟基苯乙酮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反应物摩尔比及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其收率的影响。[结果]新工艺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总收率为35.0%。中间体合成时,催化剂与反应物摩尔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反应时间和温度;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与反应物摩尔比1.6,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5 h。[结论]为麦草畏的合成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畏 3 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 2 6-二氯苯酚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聚乙烯醇纤维膜催化水相中的Heck偶联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季伟鑫 杜轶君 +2 位作者 沈德凤 邵林军 齐陈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59-1163,共5页
通过静电纺丝和热交联技术、以聚乙烯醇(PVA)作为载体制备了一种电纺纤维膜负载型钯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SEM结果显示:PdCl2的加入导致PVA纤维直径增加、形貌变差,而热交联过... 通过静电纺丝和热交联技术、以聚乙烯醇(PVA)作为载体制备了一种电纺纤维膜负载型钯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SEM结果显示:PdCl2的加入导致PVA纤维直径增加、形貌变差,而热交联过程可以减小纤维直径、改善纤维形貌。XPS表征则表明PVA可以还原Pd2+为Pd0。催化结果显示负载型催化剂在水相中只需1/20当量就可以有效地催化丙烯酸酯与芳基碘的Heck偶联反应,较高产率地生成取代的反式肉桂酸;并且纤维膜催化剂循环使用五次后仍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纤维 HECK反应 钯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大鹏 沈德凤 +1 位作者 张启兴 周海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目的颗粒剂包装过程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成品质量不合格,为解决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影响成品质量问题,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问题剖析法介绍在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影响颗粒剂质量问题的因素和解决方法。结果有效... 目的颗粒剂包装过程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成品质量不合格,为解决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影响成品质量问题,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问题剖析法介绍在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影响颗粒剂质量问题的因素和解决方法。结果有效解决装量差异和外观不合格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找到了解决办法,提高了一次包装合格率。结论发现并解决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的问题,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一次包装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剂包装 质量问题 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链状炔银的合成及其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
9
作者 吴珊珊 沈德凤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961-964,共4页
通过常规反应方法成功设计合成出新型一维链状炔银化合物Ag12(CF3COO)4(C≡CtBu)6(CH3O)2]n(1),并利用硼氢化钠使其还原制备出尺寸均一的银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纳米粒... 通过常规反应方法成功设计合成出新型一维链状炔银化合物Ag12(CF3COO)4(C≡CtBu)6(CH3O)2]n(1),并利用硼氢化钠使其还原制备出尺寸均一的银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纳米粒子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炔银聚合物的单元结构中包含12个通过Ag…Ag相互作用形成的银离子簇(简写成Ag12),6个[C≡CtBu]6-和4个[CF3COO]4-阴离子通过Ag-C或Ag-O相互作用包裹在Ag12簇的表面;这些簇集单元结构之间又利用Ag…Ag或Ag…O相互作用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在硼氢化钠还原剂的作用下,化合物1可以进一步形成40nm左右的银纳米粒子。催化性质研究表明,该类银纳米粒子可高效地将对硝基苯酚还原成对氨基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银 银纳米粒子 对硝基苯酚 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