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赢在弯道,传统企业的机会——沈建忠会长在“互联网+房地产”转型升级新路径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建忠 《城市开发》 2016年第1期20-22,共3页
房地产行业经过了快速发展的30年,今天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去库存”已经成为中央政治局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话题。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2015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对于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是戏剧性的一年。
关键词 沈建忠 物业管理协会 企业团队 万达 商业模式创新 万科 服务企业 价值服务 王健林 弯道超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材料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清萌 谢言之 +1 位作者 沈建忠 马晓溦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2-933,共12页
食源性致病菌(foodborne pathogens)是引起动物和人类食源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强大的侵袭和定植能力,可污染多... 食源性致病菌(foodborne pathogens)是引起动物和人类食源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强大的侵袭和定植能力,可污染多种蔬果及动物源性食品,并可沿“农场-餐桌链”传播。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抗菌药物逐渐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导致食源细菌性疾病面临治疗药物选择受限、生物利用度差、毒性难以控制等诸多挑战。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多种微纳材料(micro/nano materials)逐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展示出优异的治疗性能。微纳材料主要指平均粒径在微米或纳米级的一系列复合材料。抗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研究中的微纳材料主要是指将微米材料与纳米材料结合而成的药物递送系统,兼具微米和纳米尺度材料的优势,具有生物相容性良好、靶向性药物递送、可控与长效释放及多重抗菌作用等多种优势。笔者综述了微纳材料的基本概念、常见种类、独特优势及微纳材料在各种抗食源性致病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微纳材料在应对多种食源性细菌感染、缓解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中的应用潜力以及目前存在的应用瓶颈,以期为微纳材料在食源细菌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纳米材料 微米材料 微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动物多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秦千禧 程林丽 +1 位作者 赵军杰 沈建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天然安全、功能多样、来源广泛、绿色经济的新型替抗潜力产品,在畜牧行业中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简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特点等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动物机体生长、免疫、抗病、抗应激、繁...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天然安全、功能多样、来源广泛、绿色经济的新型替抗潜力产品,在畜牧行业中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简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特点等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动物机体生长、免疫、抗病、抗应激、繁殖、生产性能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指出当前存在有效成分不明和药理作用机制不清等问题,未来有待通过有效成分分离鉴定等手段进行综合深入研究,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生长性能 免疫性能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对小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张三峰 沈建忠 +5 位作者 万成炎 吉芬芬 胡莲 邱龙辉 彭乐根 朱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其次为枝角类,轮虫占比较少;(2)3月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此期间呈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个/L增加至26808.23个/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达到全年最高;(3)由于太湖新银鱼对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故在其生物量较高的时期(5、6月),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选择性摄食 浮游动物 下行效应 三峡水库 小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杜霉素在鸡组织中残留消除及临床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沈建忠 钱传范 +1 位作者 江海洋 刘金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8-463,共6页
:本文报道以 3 0、5 0、7 0和 9 0mg/kg马杜霉素剂量水平添加到饲料中饲喂AA肉鸡 ,研究马杜霉素对肉鸡的毒性作用及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从临床症状、增重与饲料转化、死亡率、血清生化参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报道以 3 0、5 0、7 0和 9 0mg/kg马杜霉素剂量水平添加到饲料中饲喂AA肉鸡 ,研究马杜霉素对肉鸡的毒性作用及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从临床症状、增重与饲料转化、死亡率、血清生化参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 3 0~ 5 0mg/kg剂量马杜霉素对肉鸡是安全的 ,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而 7 0~ 9 0mg/kg剂量则引起肉鸡中毒 ,中毒表现为 ,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明显下降 ,血清AST异常升高 ,心脏和肝脏出现病理变化。残留消除研究表明 ,马杜霉素主要残留于肉鸡的脂肪和肝脏 ,其次是肾脏 ,肌肉中残留最少。马杜霉素以 5 0mg/kg剂量添加于饲料中饲喂肉鸡 ,停药 2~ 3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杜霉素 肉鸡 临床毒性 残留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杜霉素在鸡组织中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建忠 钱传范 +1 位作者 杨汉春 江海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179,共8页
本文用混合酸酐法和活化酯法合成4种马杜霉素结合抗原。用其中一种作免疫原,免疫家兔产生抗体;用其余三种作包被原,探讨不同包被原用于ELISA检测马杜霉素残留时,对其灵敏度(I50)和方法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杜... 本文用混合酸酐法和活化酯法合成4种马杜霉素结合抗原。用其中一种作免疫原,免疫家兔产生抗体;用其余三种作包被原,探讨不同包被原用于ELISA检测马杜霉素残留时,对其灵敏度(I50)和方法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杜霉素结合抗原免疫家兔制备的抗体对马杜霉素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亲合性和选择性。在间接竞争ELISA中,使用M-C6-OVA(AE)、M-OVA(MA)和M-OVA(AE)作包被原时,马杜霉素标准工作曲线的I50值分别为323、975和880ng/ml,这证明M-C6-OVA(AE)作包被原能大大提高ELISA检测的灵敏度。添加回收率试验测得鸡各组织样本回收率为777%~1043%,变异系数为38%~180%,检测极限为30~8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杜霉素 鸡组织 ELISA 药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羟吡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3 位作者 朱蓓蕾 李俊锁 邵女祯 钱月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8-244,共7页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肉鸡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氯羟吡啶的残留。肉鸡肌肉和肝脏组织经乙腈提取,用氧化铝柱和葡聚糖凝胶阴离子交换柱净化分离,洗脱液浓缩后用含内标物的甲醇溶解。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v/v)作...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肉鸡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氯羟吡啶的残留。肉鸡肌肉和肝脏组织经乙腈提取,用氧化铝柱和葡聚糖凝胶阴离子交换柱净化分离,洗脱液浓缩后用含内标物的甲醇溶解。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v/v)作为流动相,苯甲酰胺作为内标物,用RP-18柱(220×4.6mm)在紫外波长270nm处检测。将氯羟吡啶以0.05、0.10和0.50μg/g分别添加到空白肌肉组织中,测得肌肉组织回收率为88.0%、90.4%和91.6%;以0.10和0.50μg/g水平添加到肝脏组织中,肝脏组织回收率为85.4%和90.2%,变异系数均低于10%。用该方法测定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氯羟吡啶残留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5mg/kg和0.05mg/kg。经125mg/kg氯羟吡啶混料饲喂AA肉鸡,停药当天(0d)测得肉鸡肌肉和肝脏组织残留量为2.85mg/kg和7.06mg/kg。停药7d时测得肌肉和停药10d时测得肝脏组织残留量分别低于0.025mg/kg和0.0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羟吡啶 肉用鸡 残留 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波沙星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3 位作者 张素霞 刘金凤 周宗灿 傅娟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08,共5页
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系小鼠对马波沙星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马波沙星在抑菌剂量之下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不产生致突变作用;马波沙星不引起小鼠骨髓有微核多染红细胞率增加;马波沙星不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而造成... 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系小鼠对马波沙星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马波沙星在抑菌剂量之下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不产生致突变作用;马波沙星不引起小鼠骨髓有微核多染红细胞率增加;马波沙星不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而造成的早期胚胎死亡;20mg/kgb.w.和100mg/kgb.w.剂量马波沙星对母鼠的生殖机能和胎鼠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对胎鼠不产生致畸作用,500mg/kgb.w.剂量马波沙星对胎鼠体长和骨骼发育有一定影响,但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上述结果表明,马波沙星无明显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波沙星 致突变性 致畸性 遗传毒性 兽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拉沙星对大鼠生殖毒性和致畸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建忠 李俊锁 +3 位作者 梁斌 钟秋芳 肖希龙 刘金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5-378,共4页
本文报道沙拉沙星对Wistar大鼠生殖毒性和致畸性的研究。在孕鼠妊娠第 7~ 15d ,分别经口灌服 5、50、和 50 0mg/kgb .w .剂量沙拉沙星溶液。试验结果显示 ,沙拉沙星对孕鼠的健康状况、行为和增重均无明显影响 ;各剂量组受孕鼠的活胎数... 本文报道沙拉沙星对Wistar大鼠生殖毒性和致畸性的研究。在孕鼠妊娠第 7~ 15d ,分别经口灌服 5、50、和 50 0mg/kgb .w .剂量沙拉沙星溶液。试验结果显示 ,沙拉沙星对孕鼠的健康状况、行为和增重均无明显影响 ;各剂量组受孕鼠的活胎数、死胎数和吸收胎数均无明显影响 ;除50 0mg/kgb .w .剂量组胎鼠的体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外 ,各组间的胎鼠体重、体长、尾长和胎盘重均未见明显差异 ;各剂量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 ,仅 50 0mg/kgb .w .剂量组胎鼠的骨骼畸形出现率 ( 3 6 3 % )显著高于对照组 ( 8 7% ) ,但不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拉沙星 大鼠 致畸性 生殖毒性 动物专用抗菌药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杜霉素在鸡组织中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Ⅱ 免疫亲合色谱—酶联免疫吸附法(IAC—ELISA)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建忠 钱传范 +1 位作者 江海洋 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8-553,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IAC—ELISA方法测定鸡组织中马杜霉素的残留。制备针对马杜霉素的特异性抗体IgG和高容量IAC柱(I柱动态柱容量为7 160ng·ml- 1gel,Ⅱ柱为3 750ng·ml- 1gel) 。组织... 本文首次报道IAC—ELISA方法测定鸡组织中马杜霉素的残留。制备针对马杜霉素的特异性抗体IgG和高容量IAC柱(I柱动态柱容量为7 160ng·ml- 1gel,Ⅱ柱为3 750ng·ml- 1gel) 。组织样品用甲醇提取,经IAC柱分离纯化,ELISA检测,即IAC—ELISA 方法。本试验揭示,以组织样本提取纯化稀释液为介质制备的标准曲线(I50 为333 ~371ng·ml- 1 ,斜率为195 ~220 ,检测极限为10 ~28ng·g- 1) ,其I50 值和斜率与以PBST- 10 % 甲醇为介质的标准曲线相符,实际IAC—ELISA检测时,各组织的标准曲线可用后者代替,使操作大为简化、实用。各组织添加马杜霉素300 ~120 .0μg·kg - 1 水平下,测得样本回收率为764 % ~109 .0 % ,变异系数为38 % ~16 .4 % 。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本文建立的IAC—ELISA法是目前国内外唯一报道的最简便、灵敏的马杜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杜霉素 免疫亲合色谱 ELISA 肉鸡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酸铬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建忠 刘金凤 +1 位作者 丁双阳 江海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5,27,共3页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发现铬(特别是三价铬离子)是一种动物和人都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铬作为胰岛素作用的辅助因子在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核酸合成与基因控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吡啶酸铬 有机铬 毒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产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及其危害 被引量:33
12
作者 沈建忠 江海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6期27-28,共2页
1概述 目前新闻媒体上报道的“瘦肉精”属于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等,因其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可缓解、消除或预防支气管哮喘。除莱克多巴胺外,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 1概述 目前新闻媒体上报道的“瘦肉精”属于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等,因其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可缓解、消除或预防支气管哮喘。除莱克多巴胺外,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在人医临床上作为平喘的处方药广泛使用。但是,该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动剂 畜产品 药物毒副作用 莱克多巴胺 危害 残留 克伦特罗 沙丁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可霉素水溶性粉剂对由魏氏梭菌引起的鸡坏死性肠炎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2 位作者 杨汉春 王彦军 查振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4-468,共5页
本文对新兽药制剂林可霉素水溶性粉剂,用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进行了药效学研究。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鸡坏死性肠炎的C型魏氏梭菌对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均高度敏感。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能显著降低魏氏梭菌人工感染鸡群的发病... 本文对新兽药制剂林可霉素水溶性粉剂,用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进行了药效学研究。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鸡坏死性肠炎的C型魏氏梭菌对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均高度敏感。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能显著降低魏氏梭菌人工感染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其发病症状,粪便中接种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林可霉素能明显降低排菌鸡的百分率。混饮16~20mg.kg-1林可霉素的治疗效果优于酒石酸泰乐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魏氏梭菌 坏死性肠炎 药效学 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抗生素药物添加剂对肉鸡促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1 位作者 朱蓓蕾 李爱科 《中国饲料》 1994年第6期24-27,共4页
本试验应用黄霉素、金霉素和杆菌肽锌3种抗生素药物添加剂,并设对照组,对640只AA肉鸡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比较,黄霉素、金霉素和杆菌肽锌组肉鸡的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23%、2.78%和1.11%;日增重分别提高了9... 本试验应用黄霉素、金霉素和杆菌肽锌3种抗生素药物添加剂,并设对照组,对640只AA肉鸡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比较,黄霉素、金霉素和杆菌肽锌组肉鸡的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23%、2.78%和1.11%;日增重分别提高了9.31%、7.66%和2.54%;饲料/增重分别降低了8.70%、6.90%和2.54%;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1.70%、18.94%和4.47%。并且黄霉素和金霉素组肉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均明显地高于杆菌肽锌组(P<O.05)。各试验药物对肉鸡的屠宰指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P>0.05)。综上所述,肉鸡日粮中添加黄霉素或金霉素均能降低肉鸡的死亡率,促进生长及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其效果优于杆菌肽锌,尤以黄霉素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促生长 肉用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Zn^(2+)对亚心型大扁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建忠 陆德祥 +1 位作者 张跃群 王勇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840-5842,共3页
[目的]观察重金属离子Cr3+、Zn2+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为渔业生产及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试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C=0.01~100.00 mg/L)的Cr3+、Zn2+处理绿藻门亚心型大扁藻(Plztymonassp.)。[结果]0.10 mg/L Zn2+溶液促进亚... [目的]观察重金属离子Cr3+、Zn2+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为渔业生产及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试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C=0.01~100.00 mg/L)的Cr3+、Zn2+处理绿藻门亚心型大扁藻(Plztymonassp.)。[结果]0.10 mg/L Zn2+溶液促进亚心型大扁藻生长的效果最好,Cr3+、Zn2+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亚心型大扁藻的生长。[结论]充分利用各种海洋及淡水藻类对污水进行净化是一条高效、节能的理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 Zn2+ 亚心型大扁藻 生长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霉素促进肉牛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1 位作者 朱蓓蕾 李爱科 《中国饲料》 1994年第10期13-15,共3页
本试验应用高、中、低3个剂量(分别为60、45、30mg/头·日)黄霉素添加剂,并设对照组,对160头杂交一代肉牛进行了89天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黄霉素组肉牛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 本试验应用高、中、低3个剂量(分别为60、45、30mg/头·日)黄霉素添加剂,并设对照组,对160头杂交一代肉牛进行了89天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黄霉素组肉牛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50%、13.26%和9.99%(P<0.05);精料/增重分别降低了9.47%、11.58%和9.12%(P<0.05);粗料/增重分别降低了11.48%、15.26%和9.04%(P<0.05);饲料/增重分别降低了10.96%、14.40%和9.06%(P<0.0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9.72%、25.98%和18.97%(P<0.05)。中剂量黄霉素组肉牛的增重、饲料转化率以及经济效益均优于高、低剂量黄霉素组;高和低剂量黄霉素组之间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无明显差异(P>0.05)。黄霉素使肉牛的屠宰率和净肉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黄霉素是一种理想的肉牛饲料添加剂,能明显提高肉牛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以中剂量黄霉素效果最好。建议在肉牛生产中应用黄霉素的推荐剂量为45mg/头·日,而且无需预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霉素 肉牛 增重 饲料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吩苯哒唑添加剂驱虫促生长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1 位作者 蒋学良 周婉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3-14,共2页
吩苯哒唑(Febendazole)是一种苯骈咪唑类广谱抗蠕虫药,据国外报道,吩苯哒唑还可作为添加剂用于驱虫促生长,而我国对这方面作用的研究应用才刚开始,本试验以越霉素A作为对照药物,对吩苯哒唑的驱虫促生长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吩苯哒唑 抗蠕虫药 饲料添加剂 促生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杜霉素对鸡球虫病的药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马立农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58,共3页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是一类目前国内养鸡业上常用的抗球虫药物添加剂,具有较强的抗球虫效能。但由于多年的连续使用,尤其是缺乏科学的使用,在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对离子载体抗球虫药物耐药的虫株。赛杜霉素(Semduramici...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是一类目前国内养鸡业上常用的抗球虫药物添加剂,具有较强的抗球虫效能。但由于多年的连续使用,尤其是缺乏科学的使用,在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对离子载体抗球虫药物耐药的虫株。赛杜霉素(Semduramicin)是一种新的半合成离子载体抗球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病 赛杜霉素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添加剂对猪饲养效果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2 位作者 佟建明 薛丽梅 崔凤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8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抗菌药 安全性 饲料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长激素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建忠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53,共5页
畜牧业上使用的动物生长激素主要有牛生长激素 ( BST)和猪生长激素 ( PST)。现已证实人工合成的 BST具有促进奶牛泌乳的作用 ;人工合成的 PST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和提高瘦肉率作用。但是 ,动物生长激素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值得重视。本文综... 畜牧业上使用的动物生长激素主要有牛生长激素 ( BST)和猪生长激素 ( PST)。现已证实人工合成的 BST具有促进奶牛泌乳的作用 ;人工合成的 PST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和提高瘦肉率作用。但是 ,动物生长激素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值得重视。本文综述了动物生长激素的作用与作用机理、安全性以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生长激素 猪生长激素 作用机理 安全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