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暴月相二倍法的计算发震日期与全球M_S≥7.5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宗丕 徐道一 +1 位作者 张晓东 汪成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9,共5页
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对1998年5月~2001年1月期间全球发生的MS≥7.5大地震进行研究.在16次大地震中发生于磁暴月相二倍法得出的计算发震日期(±5天)有13次;在15次计算发震日期中有11次对应MS≥7.5大地震,2次对应7.0≤MS≤7.4地震.研... 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对1998年5月~2001年1月期间全球发生的MS≥7.5大地震进行研究.在16次大地震中发生于磁暴月相二倍法得出的计算发震日期(±5天)有13次;在15次计算发震日期中有11次对应MS≥7.5大地震,2次对应7.0≤MS≤7.4地震.研究表明K指数大的起倍磁暴日与MS≥7.8特大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发生在月相的磁暴与MS≥7.5大地震相关关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月相二倍法 发震日期 地震预测 地震参数 起倍磁暴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对全球MS≥7.5大地震的预报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宗丕 徐道一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84-86,共3页
分析了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计算的发震时间与1991年12月—1994年11月间全球发生的MS≥7.5大震的对应情况。在此期间共发生MS≥7.5的大震13次(其中包括一次强余震),对应的大震有8次,虚报5次。
关键词 预报效能 漏报率 磁暴 二倍法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大三角形地区的大震活动周期与8级左右巨震的中期预测
3
作者 沈宗丕 赵伦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9-131,共3页
我国西部的板内地震是由三个古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所造成,形成了大三角形地震块体,M≥7.0的大震大都发生在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附近。根据大震活动的时高时低的实际情况分析,大致有11年左右的... 我国西部的板内地震是由三个古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所造成,形成了大三角形地震块体,M≥7.0的大震大都发生在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附近。根据大震活动的时高时低的实际情况分析,大致有11年左右的高潮期(活跃期)和低潮期(相对平静期),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来看M≥7.7的巨震有90年的组合周期存在,因此可以作出未来8级左右巨震的中期预测,一般误差为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三角形地震块体 8级左右巨震 巨震组合周期 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特大巨震的预测和信息有序性
4
作者 沈宗丕 徐道一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3,286,共3页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地区发生了8.7级特人巨震.作者在2004年10月对这一巨震做过预测:发震时间为2004年12月20日±5天(或±10天),预测震级为MS=7.5~8.5,与实际发震时间和震级符合较好,预测地区(在日本南部)...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地区发生了8.7级特人巨震.作者在2004年10月对这一巨震做过预测:发震时间为2004年12月20日±5天(或±10天),预测震级为MS=7.5~8.5,与实际发震时间和震级符合较好,预测地区(在日本南部)与实际相差较大.印尼特大巨震的发生具有53~54年的信息有序性,因此特大巨震的发生是有可能预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巨震 信息有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与大地震的跨越式关系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道一 王湘南 沈宗丕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1-25,共5页
研究磁暴与磁暴、磁暴与月相、磁暴与大地震、大地震与大地震之间的跨越式关系,它们与日、月、地三体相对位置变化有关。论证1988年11月30日磁暴与其后发生的磁暴和大地震的跨越式关系具明显的有序性,其中多数为月球的朔望月... 研究磁暴与磁暴、磁暴与月相、磁暴与大地震、大地震与大地震之间的跨越式关系,它们与日、月、地三体相对位置变化有关。论证1988年11月30日磁暴与其后发生的磁暴和大地震的跨越式关系具明显的有序性,其中多数为月球的朔望月、交点月的公倍数,后者还表现为相邻的素数数列。看来,一些磁暴与地震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地震 朔望月 跨越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