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绿原酸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沈奇 赵厚民 +2 位作者 张卫明 陆长梅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0-144,共5页
本文主要采用了正交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及采用大孔树脂NKA-9进一步分离绿原酸的最适条件,并采用制备性液相色谱的方法将其纯化。确定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比1:16,乙醇浓度80%,温度60℃,反应时... 本文主要采用了正交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及采用大孔树脂NKA-9进一步分离绿原酸的最适条件,并采用制备性液相色谱的方法将其纯化。确定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比1:16,乙醇浓度80%,温度60℃,反应时间2h,绿原酸提取率可达60%以上。选用NKA-9树脂来分离绿原酸,确定其最适的分离条件是:上样浓度为0.26mg/ml,pH2.0,进样液体积/大孔树脂质量比值为12,流速为2ml/min,洗脱剂30%乙醇,绿原酸提取物纯度可达25.3%。最后采用半制备性液相色谱分离得绿原酸提取物,其纯度达到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绿原酸 提取 正交试验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绿原酸及其包合物对葡萄保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沈奇 金春雁 +3 位作者 张卫明 顾龚平 梅秋红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2-335,共4页
采用自己制备的高纯度蒲公英绿原酸及其白芨多糖和β-环糊精包合物对葡萄果实进行保鲜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有效降低贮果的失重率、霉变率,明显抑制了贮果中总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进行性减少的趋势,较大程度上维护贮果细... 采用自己制备的高纯度蒲公英绿原酸及其白芨多糖和β-环糊精包合物对葡萄果实进行保鲜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有效降低贮果的失重率、霉变率,明显抑制了贮果中总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进行性减少的趋势,较大程度上维护贮果细胞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稳定性。对贮果的保鲜效应与所应用的绿原酸及其包合物的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包合物比未包合的绿原酸效果好,其中尤以白芨多糖绿原酸包合物的保鲜效果更好。这可能与绿原酸包合物对氧对光的稳定性增加相关,白芨多糖包合物还在贮果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绿原酸 包合物 保鲜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磺酸钠对樱桃番茄的保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沈奇 金春雁 +4 位作者 缪月秋 吴晓慧 陆长梅 张卫明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6-259,共4页
本文采用自己制备的高纯度丹皮酚磺酸钠对樱桃番茄果实进行保鲜作用的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丹皮酚磺酸钠能有效降低贮果的失重率和霉变率,显著延缓了贮藏过程中贮果膜透性的增加,明显抑制了贮果中总有机酸、维生素C和可溶... 本文采用自己制备的高纯度丹皮酚磺酸钠对樱桃番茄果实进行保鲜作用的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丹皮酚磺酸钠能有效降低贮果的失重率和霉变率,显著延缓了贮藏过程中贮果膜透性的增加,明显抑制了贮果中总有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性减少的趋势,较大程度上维护贮果细胞中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对贮果的保鲜效应与所应用丹皮酚磺酸钠的浓度成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保鲜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丹皮酚磺化物有明确的抑制植物病原菌及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磺酸钠 保鲜 樱桃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梗中主要营养及药用成分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沈奇 徐静 +2 位作者 商志伟 王仙萍 陈士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7期920-924,共5页
目的:紫苏梗作为传统的中药,其营养价值及应用领域尚未为得到充分挖掘。为了系统地对紫苏梗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本研究对油用及药用两类紫苏梗中主要营养及药用成分进行检测。结果:紫苏梗蛋白含量丰富,尤其油用紫苏梗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可达... 目的:紫苏梗作为传统的中药,其营养价值及应用领域尚未为得到充分挖掘。为了系统地对紫苏梗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本研究对油用及药用两类紫苏梗中主要营养及药用成分进行检测。结果:紫苏梗蛋白含量丰富,尤其油用紫苏梗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可达27.485%。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紫苏梗中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尤其是硒含量,两类紫苏中硒质量分数分别为0.151、0.262mg·kg^-1。紫苏梗中还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两类紫苏梗中迷迭香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245%、0.338%,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水平。两类紫苏比较而言,油用紫苏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常见青饲及牧草。其粗脂肪、纤维素、钙、锌、钾、铜、磷等矿物质元素以及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药用紫苏材料,营养价值较高,是较好的食品及饲用原料。药用紫苏梗中迷迭香酸、总黄酮及花青素及挥发油含量等次生代谢产物均高于油用紫苏梗,更宜作为药用开发。结论:本研究系统地评价了紫苏梗营养及药用价值,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梗 营养成分 药用成分 矿物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绿原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奇 吴晓慧 +3 位作者 王敏 沈小青 任勇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4,共5页
本文在蒲公英绿原酸分离纯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β-环糊精的包合和鉴定,比较研究绿原酸及其环糊精包合物(β-CD-CA)的抗氧化作用:测定它们在化学模拟条件下抑制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形成及抑制紫外线(UV)诱导红细... 本文在蒲公英绿原酸分离纯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β-环糊精的包合和鉴定,比较研究绿原酸及其环糊精包合物(β-CD-CA)的抗氧化作用:测定它们在化学模拟条件下抑制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形成及抑制紫外线(UV)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效应和对猪油在高温贮藏下过氧化值(POV)与酸价(AV)升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原酸及其包合物都能够有效清除O2·、·OH、且能有效降低UV诱导的红细胞(RBC)的溶血,显著延缓猪油POV以及AV值的增加。相比较β-CA的抗氧化作用较CA更好,并且在一定程度超过阳性对照物茶多酚的作用。环糊精包合物比前者有更有效的抗氧化作用的原因可能与包合后对光和氧稳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绿原酸 包合 Β-环糊精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处理对双孢菇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沈奇 孙娅 +2 位作者 张维敏 王毓宁 李志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1-335,共5页
以双孢菇为材料,清水处理作对照,研究了3个质量浓度的氯化钙(0.5、1、2g/100mL)处理对采后双孢菇贮藏期间呼吸强度、总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VC及果胶(原果胶、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温度0~2℃条件下,与对照相比,... 以双孢菇为材料,清水处理作对照,研究了3个质量浓度的氯化钙(0.5、1、2g/100mL)处理对采后双孢菇贮藏期间呼吸强度、总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VC及果胶(原果胶、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温度0~2℃条件下,与对照相比,3个处理中0.5g/100mL氯化钙处理可以有效的抑制呼吸强度、推迟呼吸峰的到来,并有减缓总糖、蛋白质、VC、原果胶含量下降,抑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趋势;1g/100mL氯化钙处理能够推迟呼吸峰的产生时间,在贮藏后期(12~14d)抑制蛋白质含量的下降,且0~4d时VC含量也高于对照;2g/100mL氯化钙处理0~8d内总糖含量较高,12~14d时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菇 钙处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绿原酸-白芨多糖包合物鉴定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奇 沈小青 +3 位作者 张阳阳 张卫明 任勇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85,共3页
用本实验室提取的白芨多糖(BSPS)对蒲公英绿原酸(CA)进行包合,再通过热差示分析、红外图谱和共振核磁图谱对其包合做出鉴定,结果显示包合物(B-CA)已经形成,并且推论出可能的包合形式。
关键词 蒲公英绿原酸 白芨多糖 包合物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MC仿生机器鱼推进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奇 韩晨皓 +1 位作者 王田苗 梁健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30-1735,共6页
对由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智能材料驱动的仿生机器鱼的推进效率开展了实验研究.为了测量机器鱼的推进性能,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实验设备完成流体动力学实验.在伺服拖拽系统下,IPMC机器鱼在一个外力... 对由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智能材料驱动的仿生机器鱼的推进效率开展了实验研究.为了测量机器鱼的推进性能,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实验设备完成流体动力学实验.在伺服拖拽系统下,IPMC机器鱼在一个外力为零的环境下自推进前进.通过实验测得在IPMC驱动频率为1 Hz时有最佳的推进效率2.3×10-3,在1.2 Hz时有最大的推进力0.025 3 N,在1.5 Hz时有最大速度0.021 m/s,同时在2.6 Hz时有最大输出功率0.36 W.实验结果表明,在使机器鱼获得最佳推进效率的最优驱动频率下,机器鱼也能获得较高的推进速度.该推进效率测量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在研究其他基于智能材料的水下机器人运动实验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鱼 推进效率测试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自主推进 水动力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缺失数据处理的贝叶斯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沈奇 王池社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112,共3页
文章针对生物信息实验中的分类预测问题,以属性缺失数据为对象,结合朴素贝叶斯算法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EM算法的缺失数据朴素贝叶斯填充模型,并应用于蛋白质作用位点的定位研究中.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算法进行生物缺失数据的处理,... 文章针对生物信息实验中的分类预测问题,以属性缺失数据为对象,结合朴素贝叶斯算法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EM算法的缺失数据朴素贝叶斯填充模型,并应用于蛋白质作用位点的定位研究中.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算法进行生物缺失数据的处理,在准确率、精度、召回率、ROC方面均获得了比其他方法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数据 朴素贝叶斯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肉质根的辣味物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奇 汪隆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2-54,共3页
在分析国内外萝卜辣味问题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萝卜肉质根辣味物质(MTB-ITC)的结构与性质、在萝卜植株内的生理作用、在肉质根中的含量与分布及其定量测定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萝卜辣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萝卜 辣味物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从“80年代”到“新世纪”——答诗友十八问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奇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80年代 诗歌 精神空间 商业文化 市场经济 不相容 姿态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25期181-181,共1页
针对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数学分析》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而有效的改革的方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数学分析 现状 教学改革 教师基本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英语教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59-161,共3页
从建构主义理论入手,找出建构主义理论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探讨建构主义背景下英语网络教学的特点、课程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提出一个更加适合中国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网络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利模型的设计与实践
14
作者 沈奇 姚艳 邵丽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31期111-,共1页
本文利用数学模型的知识建立了返利模型,即通过建立的货币转移模型给出了返利交易规则,并且定义了返利在个体间交易时的作用方式,从而建立了一个货币分布模型,进而通过计算机模拟展示出当交易轮数充分大时,这N个人的货币分布情况.
关键词 货币转移 返利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理、整合与重建——《中国新诗总系》初读谫论
15
作者 沈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7-171,共5页
中国汉语新诗,在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后,渐次呈现为一种空前繁荣而又空前浮泛的平面化状态。“奇迹没有发生”(谢冕言),加之网络诗歌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确如诗评家张桃洲所言,“中国新诗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整合 网络诗歌 平面化 诗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IPMC的新型发电装置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16
作者 沈奇 刘淼 +2 位作者 韩晨皓 王田苗 梁建宏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42-46,52,共6页
IPMC是一种智能材料,可作为柔性驱动器/传感器使用。针对目前IPMC智能材料的机械电子特性,即IPMC被动产生一定的物理形变后会在其厚度方向上产生可观的微小电压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IPMC智能材料的微型发电装置。该方法通过悬臂... IPMC是一种智能材料,可作为柔性驱动器/传感器使用。针对目前IPMC智能材料的机械电子特性,即IPMC被动产生一定的物理形变后会在其厚度方向上产生可观的微小电压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IPMC智能材料的微型发电装置。该方法通过悬臂梁受力变形的原理设计了发电装置的结构,同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机械全桥整流法对IPMC产生的电流进行处理,通过这种整流法,可以对IPMC输出的电流进行无损耗的采集。最后采用Lab VIEW软件,对所产生的电压信号进行检测。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发电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IPMC 机械整流 便携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及其磺化物对樱桃番茄果实的保鲜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婷 沈奇 +2 位作者 吴晓慧 缪月秋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0-334,共5页
本文采用自己制备的高纯度的丹皮酚和丹皮酚磺酸钠对樱桃番茄果实进行保鲜作用的比较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丹皮酚磺酸钠和丹皮酚都能有效降低贮果的失重率和霉变率,显著延缓贮藏过程中贮果果皮膜透性的增加,明显抑制贮果中V... 本文采用自己制备的高纯度的丹皮酚和丹皮酚磺酸钠对樱桃番茄果实进行保鲜作用的比较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丹皮酚磺酸钠和丹皮酚都能有效降低贮果的失重率和霉变率,显著延缓贮藏过程中贮果果皮膜透性的增加,明显抑制贮果中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的趋势,较大程度上维护贮果细胞中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效抑制贮果在保鲜过程中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对贮果的保鲜效应与所应用的丹皮酚和丹皮酚磺酸钠的浓度成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丹皮酚磺酸钠在贮果的失重率和霉变率、膜透性、抑制微生物生长等指标的保鲜效果更优于丹皮酚,作为阳性对照物的茶多酚的保鲜效应与相应浓度的丹皮酚差别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丹皮酚的5C上的磺酸基团大幅度增加了对O2、光的稳定性和对贮果的浸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丹皮酚磺酸钠 樱桃番茄果实 保鲜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芦巴中性多糖酸水解工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缪月秋 张卫明 +2 位作者 顾龚平 沈奇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4-137,共4页
本文对胡芦巴中性多糖酸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从水解产物低聚糖产量考虑,6mol/L盐酸浓度,100℃反应温度,1h反应时间为最佳工艺条件,... 本文对胡芦巴中性多糖酸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从水解产物低聚糖产量考虑,6mol/L盐酸浓度,100℃反应温度,1h反应时间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时低聚糖的得率为43.97%,低聚糖的分子量约为500~1000Da;以获得较小分子量的低聚糖为目的,则6mol/L盐酸浓度,90℃反应温度,2h反应时间为最佳实验条件,此时低聚糖的分子量约为300~750Da,得率为1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中性多糖 酸水解 正交试验 低聚糖得率 低聚糖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辅助提取迷迭香酸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丹丹 沈奇 +3 位作者 朱秋劲 成梅 罗自生 茅林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7-42,共6页
探究酶法辅助对紫苏叶中迷迭香酸提取的最佳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和p H值对迷迭香酸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迷迭香酸的最佳工... 探究酶法辅助对紫苏叶中迷迭香酸提取的最佳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和p H值对迷迭香酸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迷迭香酸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迷迭香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紫苏叶迷迭香酸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2 min、酶解p H 4,此工艺条件下,迷迭香酸提取得率为0.617%,实际值与理论值0.62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合理可靠,可作为紫苏叶迷迭香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紫苏叶迷迭香酸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迷迭香酸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迷迭香酸 响应面 酶法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世刚 陈俊锟 +2 位作者 沈奇 王仙萍 郭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为了适应紫苏规模化栽培,寻找经济效益高且合理可行的栽培方法,比较5种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点播、条播、机耕撒播、机耕机播等不同栽培方式)的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方式的产量最高(1 675.5kg/hm^2),但成本也最高(15 924元/hm2),... 为了适应紫苏规模化栽培,寻找经济效益高且合理可行的栽培方法,比较5种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点播、条播、机耕撒播、机耕机播等不同栽培方式)的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方式的产量最高(1 675.5kg/hm^2),但成本也最高(15 924元/hm2),经济效益(10 884.0元/hm^2)最低。机耕机播和机耕撒播产量分别为1 372.4/hm2及1 317.3kg kg/hm^2,单位成本为5 202元/hm^2及5 952元/hm^2,经济效益可达16 756.4元/hm^2及15 124.8元/hm2,显著优于育苗移栽、点播、条播3种栽培方式。机耕机播适宜于大面积的生产区域,而机耕撒播适宜于山区坡地及土地面积较小区域,两者都是较理想的栽培方法。此外,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苏分枝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影响较显著,但对株高、千粒重、籽粒含油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栽培方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