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α-Fe_(2)O_(3)/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1
作者 陈丽娟 黄惠 沈培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3,162,共6页
通过不同温度煅烧获得不同比表面积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将纳米α-Fe_(2)O_(3)与壳聚糖制成复合材料。利用滴涂法,将纳米α-Fe_(2)O_(3)/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 通过不同温度煅烧获得不同比表面积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将纳米α-Fe_(2)O_(3)与壳聚糖制成复合材料。利用滴涂法,将纳米α-Fe_(2)O_(3)/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对铁氰化钾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从280℃提高到700℃时,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由136.5m^(2)/g变为2.1m^(2)/g。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能显著提高铁氰化钾的电化学性能,与裸电极相比,氧化和还原电流均显著提高,其电化学催化性能与其纳米α-Fe_(2)O_(3)比表面积密切相关,比表面积越大峰电流就越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浓度在510^(-4)~510^(-3)mol/L范围内,铁氰化钾的还原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5×10^(-5)mol/L,该修饰电极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α-Fe_(2)O_(3)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检测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激振模式下的压实系统整体动力学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培辉 林述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2-241,共10页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在双激振模式下,存在特有的振动特性,综合考虑不同压实阶段土壤物料的非对称滞回特性和前后轮可能跳振脱耦的实际工况,提出7自由度整体动力学模型,一次近似下,采用谐波线性化和Krylov Bogolyubov Mitropolsky(KBM)相结...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在双激振模式下,存在特有的振动特性,综合考虑不同压实阶段土壤物料的非对称滞回特性和前后轮可能跳振脱耦的实际工况,提出7自由度整体动力学模型,一次近似下,采用谐波线性化和Krylov Bogolyubov Mitropolsky(KBM)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不同压实阶段的等效刚度和阻尼,并系统研究驾驶室由于前后轮振动频率差引起的拍振运动特性,在不同的压实工况模型参数下,庞加莱运动截面体现出单周期,双周期分叉,三周期直至多周期的非线性运动特性;压实中后期,系统产生高次超谐波共振和亚谐波共振,在大的激振力和低频作业下,驾驶室拍振运动进入混沌振动,通过合理调整激振力和双激振频率,可以有效地抑制混沌,从而延长压路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操作舒适性,现场的施工压实试验验证了提出模型和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系统 动力学模型 拍振 脱耦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轮压路机的非线性建模及其传动干扰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培辉 林述温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6-71,共6页
根据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整机结构特点和双激振工作特性,充分考虑前后随振土对压实系统的非线性振动耦合,建立了7自由度动力学跳振模型,基于周期内连耦—脱耦—再连耦的分解思路,以YZC12型压路机为算例,分析在平稳接触、轻微碰撞和强烈碰... 根据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整机结构特点和双激振工作特性,充分考虑前后随振土对压实系统的非线性振动耦合,建立了7自由度动力学跳振模型,基于周期内连耦—脱耦—再连耦的分解思路,以YZC12型压路机为算例,分析在平稳接触、轻微碰撞和强烈碰撞3种不同压实工况下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前后轮跳振产生的运动偏移量是产生传动干扰的主要原因,随着代表不同密实度的压实进程土壤参数变化,系统时域波形出现简谐波式畸变,一阶、二阶和四阶频谱出现分数倍亚谐波和高次超谐波非线性响应直至进入混沌,同时行驶速度主要影响前后随振土的力学参数,进而影响前后轮的运动差异.通过主动控制机架与振动轮的一级减振系统参数可以明显弱化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和前后轮的压实传动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 非线性跳振模型 随振土 传动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压路机发展方向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培辉 杨平 《公路与汽运》 2011年第3期118-120,共3页
该文根据目前压实技术与压实机械智能化发展现状,分析了智能压路机发展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压路机的智能控制研究方向和压路机的智能振动机构研究方向,并预测了智能压路机压实技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路面机械 压实技术 压路机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压实技术的发展及未来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培辉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4,共4页
压实机械是对土石填方及路面铺装混合物进行压实的施工机械,是公路建设的关键设备之一。利用动力压实技术方法使得被压实体获得更好的压实效果,因而成为当前压实技术与压实机械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总结了冲击、振动、振荡、智能振动及... 压实机械是对土石填方及路面铺装混合物进行压实的施工机械,是公路建设的关键设备之一。利用动力压实技术方法使得被压实体获得更好的压实效果,因而成为当前压实技术与压实机械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总结了冲击、振动、振荡、智能振动及混沌振动压实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探索动力压实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可为今后压实技术领域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技术 动力 压实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思维的启迪式教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培辉 陈常晖 《职业技术》 2021年第10期7-12,共6页
为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以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为例,提出一种课堂互动启迪式教学方法。以节能型起动机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为分析对象,说明基于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竞赛项目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 为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以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为例,提出一种课堂互动启迪式教学方法。以节能型起动机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为分析对象,说明基于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竞赛项目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职业院校组铜奖的成果表明,该启迪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围绕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标准,拓展课外相关专业研究成果辐射范围,以学生参加创新项目竞赛为依托,以赛促教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启迪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检修 创新思维 启迪式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智能振动压实系统的跳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培辉 林述温 《建筑机械》 2009年第6期61-64,67,共5页
分析了智能振动压路机压实作业时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跳振脱耦工况下的系统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跳振工况下的压实系统响应特征是产生振动波形的畸变和高次谐波成分出现。现场的压实试验数据证实了这一研究结论。
关键词 智能振动压路机 多模式 跳振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穿甲弹威力优化设计方法
8
作者 沈培辉 潘正伟 汪文岱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8-60,共3页
根据半无限侵彻关系曲线特征,用一个解析式表达了不同长径比λ情形下半无限相对穿深与着速的侵彻关系,并将此关系用于小口径穿甲弹威力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 优化设计 侵彻威力 小口径 穿甲弹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形状对侵彻弹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康海峰 代廷静 +1 位作者 沈培辉 吴群彪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
为了避免弹体非正侵彻时侵彻弹道失稳,提高弹体侵彻深度,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分析了柱形弹体和不同半锥角的锥形弹体的侵彻弹道,由于锥形弹体相比于柱形弹体,增大了与弹道洞壁的接触面积,产生的稳定力矩削弱了偏转力矩的不利影响,因... 为了避免弹体非正侵彻时侵彻弹道失稳,提高弹体侵彻深度,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分析了柱形弹体和不同半锥角的锥形弹体的侵彻弹道,由于锥形弹体相比于柱形弹体,增大了与弹道洞壁的接触面积,产生的稳定力矩削弱了偏转力矩的不利影响,因而锥形弹体提高了侵彻弹道稳定性,弹道偏移量随着弹体半锥角的增大而减小,且存在一个最优半锥角使得垂直侵深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侵彻 锥形弹体 混凝土 弹道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斜侵彻混凝土靶的实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0
作者 薛建锋 沈培辉 王晓鸣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543,共8页
以弹体斜侵彻混凝土的弹道特性为研究内容,通过侵彻实验与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速度下的侵彻深度、开坑尺寸、偏转角等参数,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倾角对开坑深度和开坑形状影响很大;倾角越大,对侵彻深度和偏转角的... 以弹体斜侵彻混凝土的弹道特性为研究内容,通过侵彻实验与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速度下的侵彻深度、开坑尺寸、偏转角等参数,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倾角对开坑深度和开坑形状影响很大;倾角越大,对侵彻深度和偏转角的影响越明显,弹体偏转角随着速度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当倾角增至一定角度后发生跳弹现象,据此得到跳弹极限角与倾角、侵彻速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 斜侵彻 混凝土靶 弹道特性 偏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与圆杆组合体对半无限均质钢靶侵彻深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清 赵国志 +1 位作者 沈培辉 韩永要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32,共4页
依据圆管、圆杆初始撞击动能与弹坑体积之比相等的假设,建立了同材料圆管与圆杆对半无限均质靶板侵彻深度之比的简化理论模型。推导出圆管与圆杆的侵彻深度之比是两者的长度比、初始撞击速度比、坑径比和圆管内外径比的函数。在同一初... 依据圆管、圆杆初始撞击动能与弹坑体积之比相等的假设,建立了同材料圆管与圆杆对半无限均质靶板侵彻深度之比的简化理论模型。推导出圆管与圆杆的侵彻深度之比是两者的长度比、初始撞击速度比、坑径比和圆管内外径比的函数。在同一初始撞击速度、相同长度、圆杆直径不大于圆管内径条件下,对影响圆管和同长度同材料圆管与圆杆组成的圆管—圆杆异型侵彻体侵彻深度的参量进行了讨论,并给出圆管与圆杆侵彻深度之比的变化范围。圆管与圆杆侵彻深度之比在同材料同长度下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所有这些都为伸缩式、大长径比新型动能穿甲弹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圆管 长杆弹 异型侵彻体 侵彻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斜侵彻混凝土靶的跳弹及其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建锋 沈培辉 王晓鸣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了研究侵彻过程中的跳弹问题,对不同头部形状的弹体侵彻混凝土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建立跳弹的计算模型,对平头、圆头和尖头弹体的跳弹现象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3种弹体在不同速度影响下的跳弹规律和跳弹临界角范围;通过正交试验... 为了研究侵彻过程中的跳弹问题,对不同头部形状的弹体侵彻混凝土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建立跳弹的计算模型,对平头、圆头和尖头弹体的跳弹现象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3种弹体在不同速度影响下的跳弹规律和跳弹临界角范围;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跳弹现象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弹体头部越锐长,跳弹临界角越大;随着侵彻速度从652m/s增加到1022m/s,临界角从44°增加到66°;跳弹现象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弹体头部形状、弹体材料和侵彻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跳弹 头部形状 侵彻试验 正交试验 弹体 跳弹临界角 混凝土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固体电枢的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靳智 沈培辉 刘凯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17,122,共4页
为深入研究电枢在激励电流作用下的运动特性,基于电磁驱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系统有限元模型,借助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及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固体电枢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得出电枢的加速度和速度曲线。此外,针对电枢... 为深入研究电枢在激励电流作用下的运动特性,基于电磁驱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系统有限元模型,借助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及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固体电枢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得出电枢的加速度和速度曲线。此外,针对电枢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电枢内侧曲率半径的减小,电枢的炮口速度有所增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电枢发射效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枢 速度 曲率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杆体稳定侵彻阶段头部形状的侵彻效率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群彪 沈培辉 +1 位作者 刘荣忠 薛建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3,共4页
基于不同材料长杆体稳定侵彻过程中破碎头部形状不同的事实,计算了两种初始头部形状相同但在稳定侵彻过程中破碎头部形状不同的杆体所受阻力,并基于此阻力求得对应头部形状的长杆体的侵彻深度,侵深值符合对应实验结果。阻力和侵深的结... 基于不同材料长杆体稳定侵彻过程中破碎头部形状不同的事实,计算了两种初始头部形状相同但在稳定侵彻过程中破碎头部形状不同的杆体所受阻力,并基于此阻力求得对应头部形状的长杆体的侵彻深度,侵深值符合对应实验结果。阻力和侵深的结果比较表明,破碎头部形状尖锐的杆体侵彻效率高于较钝头部形状的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侵彻 头部形状 侵彻效率 靶体阻力 侵彻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杆弹与爆炸式反应装甲平板飞散干扰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小笠 赵国志 +2 位作者 沈培辉 杜忠华 杨玉林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43-144,147,共3页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爆炸式反应装甲干扰长杆弹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长杆弹与反应装甲面背板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用长杆弹的攻角和角速度的变化来描述干扰程度,并结合试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长杆弹 爆炸反应装甲 干扰 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电枢的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靳智 沈培辉 刘凯 《兵工自动化》 2013年第12期1-3,32,共4页
为了快速有效地实现电磁轨道炮的反导,对其固体电枢电磁阻力与空气阻力角度等运动进行研究。在基于麦克斯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电枢在炮管内的力学特性。通过理论仿真计算分别对电枢的电磁阻力及空气阻力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截面及摩擦... 为了快速有效地实现电磁轨道炮的反导,对其固体电枢电磁阻力与空气阻力角度等运动进行研究。在基于麦克斯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电枢在炮管内的力学特性。通过理论仿真计算分别对电枢的电磁阻力及空气阻力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截面及摩擦因素对出口动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优方案,并提出了改进电枢发射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段摩擦力大于空气阻力,而高速段空气阻力对发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枢 电磁阻力 空气阻力 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毁伤等效靶概念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玉林 赵国志 沈培辉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48-150,165,共4页
文中研究了目标毁伤分析的相关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标毁伤等效的问题,给出了部件毁伤等效靶的定义,并证明了目标各部件毁伤等效靶的组合靶能够等效表示目标的毁伤,定义了目标毁伤等效靶。最后结合实例对目标毁伤等效靶的建立... 文中研究了目标毁伤分析的相关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标毁伤等效的问题,给出了部件毁伤等效靶的定义,并证明了目标各部件毁伤等效靶的组合靶能够等效表示目标的毁伤,定义了目标毁伤等效靶。最后结合实例对目标毁伤等效靶的建立及应用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部件 毁伤 等效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连接异型侵彻体垂直侵彻半无限靶简化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永要 赵国志 +1 位作者 沈培辉 李向东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6期67-69,73,共4页
异型侵彻体的侵彻问题具有明显的研究价值。文中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固连接异型侵彻体垂直侵彻半无限靶的简化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异型体的侵彻能力要优于同质量的长杆体。
关键词 异型侵彻体 垂直 半无限靶 穿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置组合杆体侵彻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群彪 沈培辉 刘荣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6-1541,共6页
为提高杆式侵彻体的侵彻威力,设计了一种新的后置组合杆体结构。进行了相同外形结构的后置组合杆体与单一均质杆体垂直侵彻半无限钢靶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后置组合杆体侵彻能力优于均质杆体,侵深最大增加了25%.通过数值仿真对后置... 为提高杆式侵彻体的侵彻威力,设计了一种新的后置组合杆体结构。进行了相同外形结构的后置组合杆体与单一均质杆体垂直侵彻半无限钢靶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后置组合杆体侵彻能力优于均质杆体,侵深最大增加了25%.通过数值仿真对后置组合杆体侵彻能力优于均质杆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进一步数值模拟了4种不同配置的后置组合杆体在1 000~1 600 m/s着靶速度段侵彻半无限钢靶,得出了不同配置后置组合杆体的侵彻效率与着靶速度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后置组合杆体 均质杆体 侵彻能力 不同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裂机理的弹体侵彻混凝土的工程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建锋 沈培辉 王晓鸣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4-200,共7页
以斜侵彻过程中的终点弹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球形空腔膨胀理论给出的阻力函数理论公式和开坑阶段的表面层裂机理,建立了能够综合考虑弹头形状、开坑区深度的斜侵彻深度预测模型,并进一步推导了能够适用不同弹头形状的弹体过载时程曲... 以斜侵彻过程中的终点弹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球形空腔膨胀理论给出的阻力函数理论公式和开坑阶段的表面层裂机理,建立了能够综合考虑弹头形状、开坑区深度的斜侵彻深度预测模型,并进一步推导了能够适用不同弹头形状的弹体过载时程曲线计算公式。预测模型得到的侵彻深度和过载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弹体与混凝土靶的斜侵彻弹道分析和弹丸头部设计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层裂机理 终点弹道 侵彻深度 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