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石磺中牛磺酸的含量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变娜 沈和定 +1 位作者 吴洪喜 姚理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测定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上海崇明)、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和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福建厦门)、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广东湛江)肌肉组织中牛...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测定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上海崇明)、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和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福建厦门)、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广东湛江)肌肉组织中牛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瘤背石磺、紫色疣石磺、里氏拟石磺、平疣桑椹石磺的肌肉组织中牛磺酸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 740.42、7 168.96、5 545.42、5 263.33 mg·kg-1。紫色疣石磺和瘤背石磺的牛磺酸含量均较高,两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里氏拟石磺 平疣桑椹石磺 紫色疣石磺 高效液相色谱法 邻苯二甲醛 牛磺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早期耐高温家系建立及抗氧化能力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奔龙 薛宝宝 +1 位作者 孟德龙 沈和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6-274,共9页
为筛选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高温新品系,该实验以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为基础群,先期建立了16个全同胞家系,并在第2、8、22、36日对各家系的生长进行了监测,在稚贝期分别挑选了3组壳长较长和3组壳长较短家系进行了半致死温度试... 为筛选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高温新品系,该实验以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为基础群,先期建立了16个全同胞家系,并在第2、8、22、36日对各家系的生长进行了监测,在稚贝期分别挑选了3组壳长较长和3组壳长较短家系进行了半致死温度试验与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家系6、14在稚贝期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其中家系14的成活率最高;在半致死温度试验中,家系16的半致死温度最高达到36.64℃,且壳长较长家系与壳长较短家系半致死温度差异显著(P<0.05);各家系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壳长较长家系的3种抗氧化能力在高温下均显著高于壳长较短家系(P<0.05)。通过家系选育和高温实验挑选具有抗逆性的耐高温后代,并通过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在生理生化角度证明了家系挑选的必要性。在综合评估了各家系的壳长、存活率、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等数据后最终确定家系14是适合生产的最优家系,家系15、16可用作备选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家系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与文蛤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0
3
作者 李晓英 董志国 +4 位作者 阎斌伦 程汉良 孟学平 沈和定 李家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66-370,共5页
对海州湾冬季养殖池塘中成体青蛤与文蛤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蛤和文蛤这两种海洋埋栖蛤类的贝肉水分含量(77.23、76.39g/100gmf)、总糖含量(4.45、4.14g/100gmf)均较为接近,而灰分、粗脂肪以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 对海州湾冬季养殖池塘中成体青蛤与文蛤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蛤和文蛤这两种海洋埋栖蛤类的贝肉水分含量(77.23、76.39g/100gmf)、总糖含量(4.45、4.14g/100gmf)均较为接近,而灰分、粗脂肪以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文蛤粗蛋白含量高达15.54g/100gmf,而青蛤为11.55g/100gmf;青蛤的灰分及粗脂肪含量分别高达4.91g/100gmf和1.86g/100gmf,显著高于文蛤含量(2.86g/100gmf和1.07g/100gmf)。在Cd、Cr、Cu、Ni、Pb和Zn这6种重金属中Zn含量最高,青蛤的含量仅12.77μg/g,而文蛤则高达252.59μg/g,除Pb在青蛤略超标外,其余均未超标。这两种贝肉均含有18种编码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10种必需氨基酸。青蛤与文蛤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氨基酸评分分别为50.8和53.0,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氨基酸评分分别为55.0和53.5。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在青蛤和文蛤中分别高达116.5mg/g和111.5mg/g,这远高于其他17种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均高达42%以上,适宜作为食用或开发呈味物质;青蛤与文蛤的必需氨基酸指数IEAA相近,分别为50.0和50.3。必需氨基酸占总氨酸的比例则十分接近,均在45%左右,远高于WHO/FAO推荐的模式35.38%,这说明青蛤和文蛤是比较理想的蛋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文蛤 营养成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贝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杨平 陈爱华 +1 位作者 姚国兴 沈和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5,共6页
随机抽取中国沿海文蛤292个,分别测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韧带长(X4)、楯面长(X5)、楯面宽(X6)、小月面长(X7)、前端到腹缘(X8)、后端到腹缘(X9)及活体重(Y)等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随机抽取中国沿海文蛤292个,分别测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韧带长(X4)、楯面长(X5)、楯面宽(X6)、小月面长(X7)、前端到腹缘(X8)、后端到腹缘(X9)及活体重(Y)等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贝壳各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文蛤的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楯面长、楯面宽、小月面长、前端到腹缘、后端到腹缘与活体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P1=0.345(P<0.05);壳宽(P2=0.210)(P<0.01)、韧带长(P4=0.129)(P<0.01)、小月面长(P7=0.079)(P<0.05)对活体重直接影响亦较大。决定系数∑d=0.917>0.850,说明文蛤形态性状是影响活体重的重点性状。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壳长、壳宽、韧带长和小月面长与活体重极显著相关(P<0.01),其最优理想回归方程为:Y=1.157X1+0.894X2+0.929X4+0.523X7-69.553。实验结果认为,在文蛤选择育种中,壳长、壳宽、韧带长和小月面长是重要的甄别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石磺营养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管菊 沈和定 +2 位作者 钱静 张坤霞 郑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49-353,364,共6页
2012年4月至5月,采集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和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样品(广东湛江)以及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样品(上海崇明),经活体解剖取四种石磺肌肉组织,对其进行... 2012年4月至5月,采集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和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样品(广东湛江)以及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样品(上海崇明),经活体解剖取四种石磺肌肉组织,对其进行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总糖、氨基酸、矿质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四种石磺均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水分及矿物质元素的贝类,且瘤背石磺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三种石磺。四种石磺肌肉组织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全面、呈味氨基酸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适宜,属于优质蛋白质。四种石磺肌肉组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较丰富,尤其是Ca、Mg含量特别高。说明四种石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特色海鲜或高档滋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营养价值评价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及其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高伟 郭行磐 +4 位作者 徐嘉康 彭莉华 沈和定 杨金龙 梁箫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5-409,共5页
为调查环境因子对微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微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壳长为1.81 mm±0.13 mm)附着的影响,通过显微共聚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探讨了在18℃条件下盐度为10、20、30时和盐度为3... 为调查环境因子对微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微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壳长为1.81 mm±0.13 mm)附着的影响,通过显微共聚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探讨了在18℃条件下盐度为10、20、30时和盐度为30的条件下温度为8、18、28℃时,环境因子对希瓦氏细菌Shewanella 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产生的影响,调查了上述环境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分布、膜厚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S.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密度的微生物被膜诱导活性不同,且与盐度呈线性关系;微生物被膜上细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8℃和18℃时对稚贝的附着诱导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附着率分别为31%和68%,18℃与28℃时的微生物被膜诱导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盐度和温度的上升,微生物被膜上的细菌分布逐渐密集,膜厚显著增加,且在盐度为30、温度为28℃条件下微生物被膜的膜厚达到最大值(4.4μm±0.1μm);在温度为18℃、盐度为30条件下,膜厚的最大值为(4.3±0.1)μm。研究表明,盐度和温度改变微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并导致贻贝附着率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微生物被膜 厚壳贻贝 稚贝 附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骤升和窒息胁迫对青蛤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晓英 沈睿杰 +3 位作者 董志国 阎斌伦 沈和定 李家乐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暴露时间下温度骤升和窒息胁迫对青蛤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2℃高温条件下,经过不同时间的处理,青蛤肝胰腺中SOD和CAT的活力变化显著(P<0.05),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暴露时间下温度骤升和窒息胁迫对青蛤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2℃高温条件下,经过不同时间的处理,青蛤肝胰腺中SOD和CAT的活力变化显著(P<0.05),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并逐渐稳定的趋势。SOD和CAT的活力均在3h达到最大值(730.00±24.49)U/mg和(107.48±0.424)U/g。不同时间的窒息胁迫显示,0~5h内SOD的活力显著升高,5~9h内SOD的活力变化平缓,9~13h又显著升高,并达到最大值(176.8±0.2.548)U/g,13h后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窒息胁迫下青蛤CAT的活力与SOD差异较大,CAT活力表现为0~5h内无显著变化(P>0.05),5~9h下降,9~15h显著升高,并在15h达到最大值[(85.28±1.488)U/mg]和最后下降期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高温 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缢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吕昊泽 刘健 +2 位作者 陈锦辉 李多 沈和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研究了不同盐度(3、4.3、6.1、8.6、12.2、17.3、24.6、35)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显示:两项酶活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盐度由低到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研究了不同盐度(3、4.3、6.1、8.6、12.2、17.3、24.6、35)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显示:两项酶活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盐度由低到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在盐度组17.3时达到最大值。在盐度骤变实验中,发现盐度突变初期两种酶活力均显著升高,随着盐度升高,酶活力呈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SOD、CAT两项活性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活性 盐度 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缢蛏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ITS-1和ITS-2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姜志勇 牛东红 +2 位作者 陈慧 沈和定 李家乐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4期314-318,共5页
采用PCR技术对福建缢蛏的霞浦野生群体(WP)和漳湾养殖群体(CZ)进行了ITS-1和ITS-2的多态性分析。利用贝类通用引物扩增了ITS-1和ITS-2序列,PCR产物经纯化、测序、同源序列比对,获得长度分别为495 bp的ITS-1和485 bp的ITS-2核苷酸序列,... 采用PCR技术对福建缢蛏的霞浦野生群体(WP)和漳湾养殖群体(CZ)进行了ITS-1和ITS-2的多态性分析。利用贝类通用引物扩增了ITS-1和ITS-2序列,PCR产物经纯化、测序、同源序列比对,获得长度分别为495 bp的ITS-1和485 bp的ITS-2核苷酸序列,其中分别包括25 bp和22 bp的插入缺失。ITS-1和ITS-2片段的T、C、A、G四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6%、30.2%、28.3%、29.7%(ITS-1),16.2%、33.7%、19.5%、30.6%(ITS-2),A+T含量显著低于G+C含量。序列分析显示,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多态位点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0、40、10.54(ITS-1),0.96、27、11.91(ITS-2)和1.0、28、8.23(ITS-1),0.96、28、10.16(ITS-2),揭示出福建两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为丰富,其变异主要源于碱基的插入和缺失,野生群体的多样性较高于养殖群体,但是遗传组成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群体间没有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ITS-1 ITS-2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强 郭行磐 +5 位作者 周轩 黄道芬 徐跃峰 李家乐 沈和定 杨金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为了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的环境状况,于2012年9—12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种类均匀度、种类丰度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等4个指标参数分析了... 为了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的环境状况,于2012年9—12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种类均匀度、种类丰度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等4个指标参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所采获的底栖动物种类共有5门37种,主要由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动物等组成;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9—12月4个月的平均生物量为13.33 g/m^2,平均丰度为50.06 ind./m^2;4个月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35~1.89,种类均匀度(J)为0.40~0.54,种类丰度(d)为4.64~5.16;4个月各类群生物组成中,生物量及丰度均以软体动物居首位,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主要种类有微小螺Elachisina sp.、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和卷曲裸嬴蜚Corophium yolutatator;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发现,9月、10月为一组,11月、12月为一组;ABC曲线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11月、12月受到严重干扰,9月和10月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研究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有必要加强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石磺水中呼吸耗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管菊 沈和定 +2 位作者 王冬凤 刘宸 李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1-515,共5页
在温度22℃、盐度30的密闭容器内,采用WINLKER氏碘量法测定溶氧量,分别对不同规格的4种石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 在温度22℃、盐度30的密闭容器内,采用WINLKER氏碘量法测定溶氧量,分别对不同规格的4种石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的水下呼吸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石磺的表皮呼吸耗氧率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条件下,比较4种石磺的耗氧率发现,紫色疣石磺、瘤背石磺和平疣桑椹石磺在3 h时耗氧率降到最低,分别为(0.126±0.014)mg·(g·h)-1、(0.111±0.011)mg·(g·h)-1、(0.081±0.006)mg·(g·h)-1,里氏拟石磺在4 h时降到最低,为(0.098±0.015)mg·(g·h)-1;紫色疣石磺的耗氧率在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其它3种石磺,以下依次为瘤背石磺、里氏拟石磺、平疣桑椹石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表皮呼吸 耗氧率 呼吸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森林资源管理与消除贫困考察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褚利明 姚昌恬 +4 位作者 张蕾 韩玉 沈和定 李瑾 刘璨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3,共5页
对印度森林资源管理、林产品贸易及加工、联合森林经营和消除贫困等情况进行了考察。联合森林经营是印度最重要的社会林业形式,对于恢复退化林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消除贫困、保障林产品需求等有较大贡献;印度政府将反贫困作为重要... 对印度森林资源管理、林产品贸易及加工、联合森林经营和消除贫困等情况进行了考察。联合森林经营是印度最重要的社会林业形式,对于恢复退化林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消除贫困、保障林产品需求等有较大贡献;印度政府将反贫困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制定有不同阶段的具体措施,并积极依靠民间科技力量扶贫,成效显著。印度森林资源管理及消除贫困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森林资源管理 反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双壳贝类净化人工环境优化设计与效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饮江 徐文达 +3 位作者 周培根 沈和定 吴建中 王艳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4期13-15,24,共4页
根据双壳贝类生态生理特性,创建由水质处理、O3—UV组合消毒、调温监控等循环水系统组成,有利于双壳贝类张壳、排泄、存活等生理活动,以及避免引起再污染的最佳净化环境,促进贝类净化进程,保证了净化贝类的质量安全;研制高效实用的双壳... 根据双壳贝类生态生理特性,创建由水质处理、O3—UV组合消毒、调温监控等循环水系统组成,有利于双壳贝类张壳、排泄、存活等生理活动,以及避免引起再污染的最佳净化环境,促进贝类净化进程,保证了净化贝类的质量安全;研制高效实用的双壳贝类净化浅水槽模式。结果表明,毛蚶仅在30h内就达到欧盟规定的净化标准,存活率达91%,快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净化 人工环境 净化效应 粪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陆锦天 吴杨平 沈和定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3,57,共4页
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出发,阐述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的重要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微生态制剂作为水质调节剂、微生物控制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不同用途。指出微生态制剂在替代传统抗生素、改善水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 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出发,阐述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的重要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微生态制剂作为水质调节剂、微生物控制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不同用途。指出微生态制剂在替代传统抗生素、改善水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南美白对虾 绿色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和温度对三种常见淡水螺耗氧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其根 石双玉 +1 位作者 沈和定 李帆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5-268,共4页
为研究体重和温度对三种常见淡水螺耗氧率的影响,用磨口试剂瓶作代谢测试瓶,进行了耗氧量测定。结果表明,环棱螺的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萝卜螺的耗氧率与体重之间为负半对数关系;环棱螺的耗氧率与温度之间为正指数函数关... 为研究体重和温度对三种常见淡水螺耗氧率的影响,用磨口试剂瓶作代谢测试瓶,进行了耗氧量测定。结果表明,环棱螺的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萝卜螺的耗氧率与体重之间为负半对数关系;环棱螺的耗氧率与温度之间为正指数函数关系,萝卜螺的耗氧率与温度之间为正幂函数关系;这两种淡水螺类的耗氧率在20.4~25.4℃范围内变幅较小,而在25.4~30.4℃范围内变幅较大。不同大小的环棱螺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小个体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大。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 温度、体重对耗氧率变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体重对耗氧率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温度对耗氧率的影响(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棱螺 萝卜螺 隔扁螺 耗氧率 体重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磺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杨平 沈和定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综述了石磺科石磺属贝类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用石磺科其它属贝类的一些繁殖生物学数据作参考,总结了石磺繁殖生物学已有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繁殖过程,生殖细胞,胚胎、幼体发育等,并就与之相关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石磺属 繁殖生物学 生殖细胞 胚胎 幼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广丰 陈慧 +3 位作者 沈和定 林国文 李家乐 吴文健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初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胞藻 缢蛏稚贝 成活率 日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背石磺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杨平 沈和定 《南方水产》 2010年第4期63-71,共9页
研究了江、浙、沪地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结果显示,瘤背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2.81cm,体质量1.81g。其两性腺发育为1年1个周期,发育经历增殖期、精子发生期、精卵同步发生期、排放期和... 研究了江、浙、沪地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结果显示,瘤背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2.81cm,体质量1.81g。其两性腺发育为1年1个周期,发育经历增殖期、精子发生期、精卵同步发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其中排放期又分精子排放、精卵排放和卵子排放,体现了精卵发生的异时性。精子的发生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卵子的发生包括卵原细胞期、无卵黄期、卵黄形成期、卵黄形成后期和成熟期。成熟系数周年呈明显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7~9月间;蛋白腺系数、卵黄腺系数与成熟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腺系数基本随着成熟系数变化而变化,卵黄腺系数随着成熟系数变化的过程中出现3个峰值,分别在6、8和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两性腺 周年发育 成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在海洋馆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饮江 吴建中 +3 位作者 沈和定 郭熹微 蔡明利 李智 《水产科技情报》 2001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应用二氧化氯代替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杀菌试验 ,找出了二氧化氯的最佳投量。研究结果表明 :在人造海水维生系统的水体中 ,二氧化氯浓度维持在 0 .0 3~ 0 .0 5mg/ L,能有效改善水质和预防海洋动物疾病 ,且不伤害维生系统的功能 ,是一种优... 应用二氧化氯代替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杀菌试验 ,找出了二氧化氯的最佳投量。研究结果表明 :在人造海水维生系统的水体中 ,二氧化氯浓度维持在 0 .0 3~ 0 .0 5mg/ L,能有效改善水质和预防海洋动物疾病 ,且不伤害维生系统的功能 ,是一种优良的替代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海洋水族馆 海洋生物 人造海水 杀菌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对虾属Metapenaeus幼体发育分期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成林 沈和定 黄瑞 《水产科技情报》 1996年第4期163-165,共3页
新对虾属Metapenaeus为对虾科Penaidae中的重要类群,随着养虾业的发展,新对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人工育苗中,虾类幼体发育分期对指导生产有现实意义。国外学者M.S.Muthu等(1978)对近缘新对虾和道... 新对虾属Metapenaeus为对虾科Penaidae中的重要类群,随着养虾业的发展,新对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人工育苗中,虾类幼体发育分期对指导生产有现实意义。国外学者M.S.Muthu等(1978)对近缘新对虾和道氏新对虾的糠虾(Mysis)阶段分为5期,并在第Ⅴ期糠虾幼体之后增加两个中间期,形成N-Z-M-I的“6-3-5-2”模式。作者在中型新对虾的幼体变态实验观察中注意到,糠虾幼体在一次蜕皮后其体长和附肢形态均有渐微的变化,这种形态上的细微差异不宜作为分期的依据,幼体分期的主要依据以蜕皮为标志。因此新对虾属的幼体发育分期可借鉴中国对虾(Pnuaeusorientalis)幼体分期模式划分,即N-Z-M为“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对虾属 幼体发育 幼体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