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开发利用前景
1
作者 李季林 沈伯雄 +5 位作者 张昊天 王鹏 邹辰 季永承 赖昕 谌籽宇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4期10-15,共6页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及CO_(2)减排压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约束,分析了页岩气作为清洁化石能源对中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保障国民经济在低碳水平高质量平稳运行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及CO_(2)减排压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约束,分析了页岩气作为清洁化石能源对中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保障国民经济在低碳水平高质量平稳运行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3.319×10^(13) m^(3),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及利用前景,但整体勘探开发程度低、产量低,急需快速推进页岩气产业发展。建议全面加强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及利用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升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力度,实施积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推进国内页岩气产业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页岩气开发利用前景 CCUS技术 财政补贴 税收减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着火和燃烧燃烬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沈伯雄 刘德昌 陆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0-64,共5页
用热重分析方法对石油焦的着火及燃烬特性进行研究 ,发现石油焦的着火温度随颗粒直径的增加和质量的减小而增加 ,石油焦的燃烬率随颗粒直径的减小、升温速率的减小和样品质量的减小而增加。
关键词 石油焦 燃烧质量 热重分析 着火特征 燃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燃料及其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技术 被引量:24
3
作者 沈伯雄 刘德昌 陆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28,共4页
对石油焦燃料的热解、着火、燃烧和结渣等方面的燃料特性及污染特性进行综述,并结合美国NISCO公司100%烧石油焦循环床锅炉的运行经验,阐述了石油焦作为热电站替代燃料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对石油焦燃料的热解、着火、燃烧和结渣等方面的燃料特性及污染特性进行综述,并结合美国NISCO公司100%烧石油焦循环床锅炉的运行经验,阐述了石油焦作为热电站替代燃料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循环流化床的特点,说明石油焦循环床燃烧技术的可能性。对燃烧石油焦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为烧石油焦的循环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燃烧器 燃料 流化床锅炉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ACFN和MnO_x/ACFN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沈伯雄 史展亮 +2 位作者 郭宾彬 王成东 吴春飞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27,共5页
笔者研究了反应温度80~300℃之间,经过硝酸氧化处理的改性活性炭纤维(ACFN)负载CeO2和MnOx在以氨气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并进行扫描电镜(SEM)微观形态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XRD)物相分析。研究发现,ACFN负载CeO... 笔者研究了反应温度80~300℃之间,经过硝酸氧化处理的改性活性炭纤维(ACFN)负载CeO2和MnOx在以氨气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并进行扫描电镜(SEM)微观形态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XRD)物相分析。研究发现,ACFN负载CeO2和MnOx具有较高的NO脱除率和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其中ACFN负载10t%CeO2的低温催化活性优良,NO脱除率稳定在85%以上,并具有较宽的温度域(120~300℃)。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合成的催化剂以非晶态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SCR CeO2/ACFN MnOx/AC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NH_3-SCR催化剂MnO_x-CeO_x/ACF的SO_2中毒机理(英文) 被引量:40
5
作者 沈伯雄 刘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09-3016,共8页
在二氧化硫(SO2)气氛下,对Fe、Cu和V改性的催化剂MnOx-CeOx/ACF(活性碳纤维)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一氧化氮的低温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Cu和V改性催化剂未提高MnOx-CeOx/ACF的低温抗SO2性能;Fe改性MnOx-CeOx/ACF在初始6h... 在二氧化硫(SO2)气氛下,对Fe、Cu和V改性的催化剂MnOx-CeOx/ACF(活性碳纤维)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一氧化氮的低温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Cu和V改性催化剂未提高MnOx-CeOx/ACF的低温抗SO2性能;Fe改性MnOx-CeOx/ACF在初始6h内提高了催化剂的抗SO2性能,但较长时间仍然失活.以N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以及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中毒催化剂进行分析.在SO2存在下,催化剂中毒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覆盖于催化剂表面的铵盐类物质,二是SO2与催化剂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的金属硫酸盐及亚硫酸盐.在中毒催化剂中硫元素主要以金属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其在中毒的MnOx-CeOx/ACF、Fe-MnOx-CeOx/ACF、Cu-MnOx-CeOx/ACF和V-MnOx-CeOx/ACF催化剂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0.4%、68.9%、86.3%和71.4%(w).进一步揭示了MnOx-CeOx/ACF催化剂在低温SCR条件下的SO2中毒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MnOx-CeOx/ACF NO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组分模型的棉秆催化热解动力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沈伯雄 曹新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52-1057,共6页
基于双组分模型,分别利用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和Vachuska-Voboril微分法分析了棉秆催化热解的失重动力学。研究表明:棉秆催化热解过程均由失水区、活化热解区(APS)和消极热解区(PPS)构成,纯棉秆热解时的PPS不明显。改良Coats-Redfer... 基于双组分模型,分别利用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和Vachuska-Voboril微分法分析了棉秆催化热解的失重动力学。研究表明:棉秆催化热解过程均由失水区、活化热解区(APS)和消极热解区(PPS)构成,纯棉秆热解时的PPS不明显。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和Vachuska-Voboril微分法均适用于基于双组分模型的棉秆催化热解动力学分析,但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的拟合结果更接近于实验数据。催化剂的加入显著促进了PPS组分的热解,在所选用催化剂中,MCM-41催化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催化热解 动力学 积分法 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燃生活垃圾焚烧动力学参数的热重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沈伯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4-1016,共3页
对生活垃圾中可燃的主要成分如塑料类、厨余类、草木类、织物类、纸张类的焚烧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热重分析,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回归。动力学参数对于设计和计算垃圾焚烧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垃圾焚烧 热重分析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A研究垃圾焚烧特性及对焚烧炉设计的分析
8
作者 沈伯雄 《洁净煤技术》 CAS 2004年第2期38-41,共4页
用热重TGA的方法分析了居民区生活垃圾中各种主要成分的焚烧特性,得出各种成分具体的着火点和焚烧温度区间。根据垃圾具体的焚烧特性,对垃圾焚烧炉的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 垃圾焚烧 TGA分析 焚烧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高硫石油焦循环床锅炉的技术发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德昌 沈伯雄 +3 位作者 陈汉平 张世红 黄琳 陆继东 《动力工程》 CSCD 2000年第1期507-510,共4页
高硫石油焦不宜作为炭棒和电极原料,亦不适宜常规燃烧设备作为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在燃烧过程中用石灰石作床料实现脱硫,是一种在技术上、经济上有竞争能力的清洁燃烧技术。该文介绍了国外烧高硫石油焦循环床锅炉的发展及我国设计... 高硫石油焦不宜作为炭棒和电极原料,亦不适宜常规燃烧设备作为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在燃烧过程中用石灰石作床料实现脱硫,是一种在技术上、经济上有竞争能力的清洁燃烧技术。该文介绍了国外烧高硫石油焦循环床锅炉的发展及我国设计的75t/h 烧高硫石油焦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型及设计特点。图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高硫石油焦 设计 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轮胎热解催化剂的研究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鲁锋 沈伯雄 +1 位作者 张增辉 朱国营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废轮胎热解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废轮胎热解用催化剂及其对废轮胎热解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废轮胎与生物质在催化剂存在时的共热解技术,并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前废轮胎催化热解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催化剂分... 综述了国内外废轮胎热解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废轮胎热解用催化剂及其对废轮胎热解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废轮胎与生物质在催化剂存在时的共热解技术,并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前废轮胎催化热解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催化剂分离、结焦等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热解 催化剂 共热解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匡燕 肖广莉 沈伯雄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1期-,共4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 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n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 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物脱除装置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
12
作者 王夫美 沈伯雄 +3 位作者 张笑 胡振中 张芝昆 许连飞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第9期187-189,共3页
“细颗粒物脱除装置”是一门面向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辅助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较重要作用。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前沿性和创新性比较强,通过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及资料,结合讨论、案例、... “细颗粒物脱除装置”是一门面向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辅助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较重要作用。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前沿性和创新性比较强,通过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及资料,结合讨论、案例、探究式、参与式、项目化等教学方法,以及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脱除装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Mn/TiO_2联合臭氧催化氧化NO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丝梦 沈伯雄 +1 位作者 刘丽君 张浩浩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3,共7页
针对臭氧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NO的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了5%Mn/TiO_2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联合臭氧对N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发现n(O_3)/n(NO)<1时,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臭氧氧化NO的效率.150℃时联合催化氧化NO的效率相对于臭氧单独氧... 针对臭氧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NO的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了5%Mn/TiO_2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联合臭氧对N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发现n(O_3)/n(NO)<1时,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臭氧氧化NO的效率.150℃时联合催化氧化NO的效率相对于臭氧单独氧化NO的效率提升了约30%.50℃下,n(O_3)/n(NO)=0.5,联合催化氧化的效率相对于不使用臭氧的单独催化氧化NO提升了约40%.对新鲜的5%Mn/TiO_2催化剂进行了XRD、TGA和H_2-TPR等表征测试以及参与氧化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SEM和XPS分析.得知MnO_2、Mn_2O_3和Mn_3O_4是主要活性组分,含有大量Mn^(3+).通过XPS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出催化剂促进臭氧分解出活性氧,并吸附在活性金属位点上,再与NO反应生成N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氧化 催化剂联合臭氧 表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层燃炉Urea-SNCR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 王夫美 +3 位作者 沈伯雄 高洪培 姚燕 梁材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4-72,共9页
工业锅炉普遍应用于多种行业的生产实践,其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提高,Urea-SNCR技术成为工业锅炉脱硝的主流技术之一。Urea-SNCR系统的脱硝效率,与烟道内部构件、喷氨系统、运... 工业锅炉普遍应用于多种行业的生产实践,其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提高,Urea-SNCR技术成为工业锅炉脱硝的主流技术之一。Urea-SNCR系统的脱硝效率,与烟道内部构件、喷氨系统、运行参数、烟气流动条件及氨和烟气的均质混合等多种因素相关。本文针对某90 t/h层燃炉的二次燃烧室进行SNCR数值模拟,研究喷射位置、喷枪数量、氨氮比(NSR)、喷射速度及还原剂颗粒粒径等因素对SNCR脱硝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规律。结合响应面法,进行SNCR系统布置最优设计,得出在喷枪数为10个、还原剂喷射高度在3 m、NSR=2、喷射速度为82 m/s和颗粒粒径为60μm时,脱硝效率最高为30%。研究成果有助于工业用层燃炉SNCR脱硝系统的改造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燃炉 SNCR 数值模拟 氮氧化物 最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的香蕉茎杆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硕 王诗宁 +1 位作者 王鑫 沈伯雄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香蕉茎杆是一种低成本产量高的生物质废弃物,其热解产物具有高值化利用的潜力。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并结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分峰拟合法研究了香蕉茎杆的热解过程。通过失重曲线发现,热解的主要温度范围为160~370℃。高温逸... 香蕉茎杆是一种低成本产量高的生物质废弃物,其热解产物具有高值化利用的潜力。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并结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分峰拟合法研究了香蕉茎杆的热解过程。通过失重曲线发现,热解的主要温度范围为160~370℃。高温逸出气的红外光谱图表明,当温度到达约310℃时,逸出气体种类最丰富,浓度最高。多升温速率法计算得出香蕉茎杆的热解活化能为169~321 kJ/mol。分峰拟合法计算得出半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木质素分解和残余物深度炭化的拟合峰活化能约为174 kJ/mol、176 kJ/mol、280 kJ/mol和36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茎杆 热解 多升温速率法 分峰拟合法 逸出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式加热传统卷烟烟气中主要成分的逐口释放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淼 卢凤菊 +3 位作者 沈伯雄 陈潮先 黄富荣 刘斌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74-79,共6页
为研究三段式加热常规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烟碱、1,2-丙二醇及主要香味物质的逐口释放递送规律,以常规卷烟为材料,建立了烟气中主要物质的气相检测方法,从逐口释放和总体传递规律的角度对各物质的释放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GC... 为研究三段式加热常规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烟碱、1,2-丙二醇及主要香味物质的逐口释放递送规律,以常规卷烟为材料,建立了烟气中主要物质的气相检测方法,从逐口释放和总体传递规律的角度对各物质的释放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GC检测得到的方法,烟碱和1,2丙二醇的回收率高于93.3%,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3.01%。2)3种样品测得的烟碱逐口释放规律基本一致,大体规律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1,2-丙二醇的逐口递送规律一致,均呈现出两阶段先上升再下降的走向,即第一加热阶段和第二加热阶段均出现了峰值;色谱图中未检测到甘油峰。3)采用GC-MS检测主要香味物质,随着抽吸口数的递进,5-羟甲基糠醛先升高再降低;叶绿醇和甘油醋酸酯呈现出两阶段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哌啶醇、戊酸和蜜二糖有细微的上升趋势;酞酸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研究旨在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的逐口释放行为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不燃烧常规卷烟 烟碱 1 2-丙二醇 香味物质 逐口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化合物对高碱煤液态排渣过程中Na和S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明图 张芝昆 +3 位作者 马蒸钊 王晶 杨建成 沈伯雄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54-60,共7页
液态排渣技术是解决高碱煤结渣、黏污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典型准东煤-西黑山煤为研究对象,在原煤中负载不同比例的NaCl和Na_(2)CO_(3),对原煤和负载煤的煤灰进行高温(900~1400℃)燃烧实验来模拟液态排渣过程,研究煤灰中Na和S的迁移... 液态排渣技术是解决高碱煤结渣、黏污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典型准东煤-西黑山煤为研究对象,在原煤中负载不同比例的NaCl和Na_(2)CO_(3),对原煤和负载煤的煤灰进行高温(900~1400℃)燃烧实验来模拟液态排渣过程,研究煤灰中Na和S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钠化合物的负载可以减少煤灰高温燃烧过程中SO_(2)的释放,其中负载0.5%NaCl和3.0%Na_(2)CO_(3)的固硫作用明显;钠化合物的负载提高了煤灰的单位质量损失和煤灰中Na的含量,其中负载Na_(2)CO_(3)的作用强于NaCl;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煤灰的单位质量损失增加,而其中Na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负载3.0%Na_(2)CO_(3)的煤灰在加热过程中Na_(2)SO_(4)和Na_(6)Ca_(2)Al_(6)Si_(6)O_(24)(SO_(4))_(2)的衍射强度较高,在1300~1400℃时新生成了KNa_(3)(AlSiO_(4))_(4);原煤灰在1200℃时出现熔融和团聚,负载3.0%Na_(2)CO_(3)的煤灰在1100℃时就出现了明显的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液态排渣 钠化合物 NA 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碱金属Na、K在焦炭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建成 陈龙 +2 位作者 郑玉 杨明涛 沈伯雄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75-80,共6页
新疆准东煤田是我国已勘探的最大整装煤田,易于开采,适合做动力煤,但其碱金属含量较高,碱金属对煤炭燃烧中氮氧化物的转化与还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碱金属Na、K在不同焦炭表面不同吸附点的吸附行为与迁移路径进... 新疆准东煤田是我国已勘探的最大整装煤田,易于开采,适合做动力煤,但其碱金属含量较高,碱金属对煤炭燃烧中氮氧化物的转化与还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碱金属Na、K在不同焦炭表面不同吸附点的吸附行为与迁移路径进行研究,总结了高碱煤燃烧过程中碱金属Na、K的吸附特性与迁移规律。结果表明,Na在A型和G型焦炭的最佳吸附位置为H位,在Z型焦炭的最佳吸附位置为T位,K在A型和Z型焦炭的最佳吸附位置为H位,在G型焦炭的最佳吸附位置为T位;碱金属Na、K在同种焦炭表面的相对迁移能量变化趋势大致相似,均向最佳吸附位置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焦炭 吸附特性 迁移规律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改性废茶叶对茜素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兰君 沈伯雄 +1 位作者 Sagnik Chakraborty 王泽怿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44,共6页
研究了热改性废茶叶吸附印染废水中茜素红的特性,考察了作用时间、温度、茜素红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等对热改性废茶叶吸附废水中茜素红的影响。结果表明:废茶叶经过改性,表面孔结构发生变化,微孔和中孔的数量相比改性前有很大提高,改... 研究了热改性废茶叶吸附印染废水中茜素红的特性,考察了作用时间、温度、茜素红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等对热改性废茶叶吸附废水中茜素红的影响。结果表明:废茶叶经过改性,表面孔结构发生变化,微孔和中孔的数量相比改性前有很大提高,改性废茶叶对茜素红的去除率可达98.22%,最大吸附量达到255.755 mg/g;吸附平衡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相关系数达90%以上;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改性废茶叶吸附茜素红符合伪二级方程,表明改性废茶叶对茜素红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改性废茶叶 吸附 茜素红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和O_(3)对锰-钴催化剂氧化NO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丝梦 沈伯雄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9-76,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15%Mn-Co(2∶1)/TiO_(2)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氧化NO的性能,重点研究了SO_(2)和O_(3)对N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性能测试和傅里叶变换原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O_(2)在催化剂表面以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为主,生成的硫酸盐...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15%Mn-Co(2∶1)/TiO_(2)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氧化NO的性能,重点研究了SO_(2)和O_(3)对N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性能测试和傅里叶变换原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O_(2)在催化剂表面以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为主,生成的硫酸盐物种占据了催化剂活性位点,抑制了催化剂对NO的吸附和催化氧化。O_(3)能够促使硫酸盐物种向覆盖力较弱的吸附态转变,有利于释放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此外,O_(3)能够明显促进单配位硝酸盐的生成,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有利于硝酸盐物种释放出气态NO_(2)。因此,O_(3)能够提高催化剂抗SO_(2)的性能,从而提高其对NO的催化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氧化 臭氧 抗硫性能 锰-钴催化剂 原位红外光谱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