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毕业选择行动中的建筑师职业认知探析——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2022届毕业生为例
1
作者 沈伊瓦 刘晖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研究从毕业选择的社会行动介入,通过个体化的深度访谈和群体化的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方验证的方法,建立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建筑师职业认同框架。在此框架中,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包含三种主范畴:建筑师的职业技术特... 研究从毕业选择的社会行动介入,通过个体化的深度访谈和群体化的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方验证的方法,建立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建筑师职业认同框架。在此框架中,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包含三种主范畴:建筑师的职业技术特征、职业社会责任和职业社会地位。进一步的范畴挖掘和关联显示,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在主范畴的相互作用及外部张力下结构失衡,由此带来了职业认同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职业认知 毕业选择行动 扎根理论 职业技术特征 职业社会地位 职业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类名中的中国古代结构观念探析——以《梦溪笔谈》、《营造法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沈伊瓦 《新建筑》 2009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分类和定名活动是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基础,也是结构观念的文本研究可以切入的最基本层面。在《梦溪笔谈》和《营造法式》里,文献编撰的目录组织、结构类型划分、结构构件定名与释名等层次阐释了当时代结构观念的认知特征。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结构观念 文本 目录 分类 定名 释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部的反思——当代中国建筑细部的话语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沈伊瓦 《新建筑》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近20年来中国建筑界所探讨的细部问题,其理论上的高峰源于西方建构理论。梳理近20年来期刊论文关涉细部问题的话语系统,发现跨文化的理论话语探讨并不能完全应对中国特有的建筑实践的需求。材料、工艺及建造模式等方面的快速转变揭示出... 近20年来中国建筑界所探讨的细部问题,其理论上的高峰源于西方建构理论。梳理近20年来期刊论文关涉细部问题的话语系统,发现跨文化的理论话语探讨并不能完全应对中国特有的建筑实践的需求。材料、工艺及建造模式等方面的快速转变揭示出社会对建筑质量性能的需求更有力地推进了建筑细部实践的发展。中国当代建造情境的变迁带来的细部需求,是建筑界对于细部问题之理论思辨的真正动力和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部 建构理论 理论话语 建造情境 建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教育对结构观念的塑造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新生结构观念调查
4
作者 沈伊瓦 《华中建筑》 2009年第9期192-194,共3页
了解现代中等教育对普通人结构观念的塑造和影响,可以推测结构现象、结构形态的社会价值和驱动力,分析结构创新的方向。该研究采用问卷方式抽样调查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新生,对结构观念中的几个典型因素:形态、强度、抽象与学科背景及其之... 了解现代中等教育对普通人结构观念的塑造和影响,可以推测结构现象、结构形态的社会价值和驱动力,分析结构创新的方向。该研究采用问卷方式抽样调查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新生,对结构观念中的几个典型因素:形态、强度、抽象与学科背景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期望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对结构创新现象作出合理阐释和预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教育 结构观念 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互动视角下的乡村仪式空间研究——从实态调查到文本分析
5
作者 沈伊瓦 赵希圣 《华中建筑》 2022年第9期7-13,共7页
该文从乡村民间仪式的认同目标出发,利用社会互动的场景框架去切分实态调查的典型乡村仪式个案,描绘出乡村仪式互动的特点,包括多元主体认同、多重角色复杂转换、场景及区域多样化、地点属性多样化等。归纳文本案例,发现民间仪式的一般... 该文从乡村民间仪式的认同目标出发,利用社会互动的场景框架去切分实态调查的典型乡村仪式个案,描绘出乡村仪式互动的特点,包括多元主体认同、多重角色复杂转换、场景及区域多样化、地点属性多样化等。归纳文本案例,发现民间仪式的一般性场景特征表现为移动场景多、区域隔离弱及地点属性偏。为了有利于乡村仪式的社会互动和认同目标,乡村公共空间应具有适宜的场景形态和场景结构,即各空间单元具备一定的功能可变性和尺度冗余,布局上兼顾空间权力分布。如此,不仅能提高利用率,还能提升场所感,形成新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动 认同 乡村仪式 场景特征 空间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建筑领域对结构观念的研究
6
作者 沈伊瓦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1期10-12,共3页
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建筑相关领域对结构观念的研究在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两个区域的倾向,指出在现代语境下这些研究对于文化差异的关注递增,可能成为主导结构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针对性的阐释分析还需要系统理论的建构。
关键词 结构观念 逻辑主义 历史主义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武汉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盛子葳 李晓峰 +1 位作者 沈伊瓦 刘晖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0期8-13,共6页
新时代背景下,探析武汉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高质量发展内涵为核心,从规模发展、开拓创新、低碳环保、和谐发展、共用共享5个目标子系统(准则层、一级指标)构建新时代武汉市建筑... 新时代背景下,探析武汉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高质量发展内涵为核心,从规模发展、开拓创新、低碳环保、和谐发展、共用共享5个目标子系统(准则层、一级指标)构建新时代武汉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年—2019年武汉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新时代武汉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促进新时代武汉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建筑业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国际青年建筑师及学生建筑设计作品双年展暨论坛在京举行
8
作者 沈伊瓦 《新建筑》 2010年第6期83-83,共1页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城市·环境·设计》杂志(UED)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青年建筑师及学生建筑设计作品双年展于2010年10月15~2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时态空间展出。本届双年展延续了对参数化设计领域的关注,主题为:数...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城市·环境·设计》杂志(UED)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青年建筑师及学生建筑设计作品双年展于2010年10月15~2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时态空间展出。本届双年展延续了对参数化设计领域的关注,主题为:数字现实(Machinic Processes)。展览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多所著名院校及多位青年建筑师参展,丰富多彩的设计作品展示了最近两年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作品 青年建筑师 学生 国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参数化设计 论坛 作品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容回首——建筑大师张开济访谈录
9
作者 沈伊瓦 张开济 《新建筑》 200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建筑大师张开济,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见证了新中国建筑事业的曲折历程。他丰富的建筑人生,几乎囊括了那一代建筑师在时代洪流中可能选择的道路;他的建筑理想和设计理念,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知识分... 建筑大师张开济,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见证了新中国建筑事业的曲折历程。他丰富的建筑人生,几乎囊括了那一代建筑师在时代洪流中可能选择的道路;他的建筑理想和设计理念,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内心的挣扎,现代社会精英的敏锐和开放,在张开济的身上奇妙地融合起来,使他成为我国第二代建筑师的典型,也浓缩了第二代建筑师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开济 第二代建筑师 现代建筑 承上启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