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支持个体的差异成长 |
沈书生
|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2
|
地方政策如何响应“人工智能+”教育变革?——基于政策文本的逻辑解析 |
赵晓伟
李欣雅
沈书生
汪琼
|
《现代教育技术》
|
2025 |
0 |
|
3
|
国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路径与启示——基于LDA主题建模和内容分析的文本挖掘 |
景玉慧
赵思宇
张晓晴
王培均
沈书生
|
《现代教育技术》
|
2025 |
0 |
|
4
|
促进高意识学习的教育提示语设计 |
赵晓伟
戴岭
沈书生
祝智庭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7
|
|
5
|
构建终生学习生态: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成长 |
季欣哲
王小雨
赵晓伟
沈书生
|
《继续教育研究》
|
2024 |
6
|
|
6
|
在实践和体验中感悟教育技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建设与试用体会 |
沈书生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7
|
建立基于学校真实场景的有品质的能力提升体系 |
沈书生
|
《江苏教育》
|
2022 |
0 |
|
8
|
用“智慧”引领教育 让教育饱含“智慧” |
沈书生
|
《江苏教育》
|
2021 |
0 |
|
9
|
用信息技术点亮学习轨迹 |
沈书生
|
《江苏教育》
|
2022 |
0 |
|
10
|
伯格曼技术哲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启示 |
杨绪辉
李艺
沈书生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5 |
14
|
|
11
|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 |
陈维维
沈书生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09 |
23
|
|
12
|
从培训教材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 |
孟庆双
沈书生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09 |
11
|
|
13
|
创客教育评价模式探究——基于“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的视角 |
杨绪辉
沈书生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4
|
社会叙事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学习文化探究 |
杨绪辉
沈书生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1 |
4
|
|
15
|
信息化视野下的“传媒协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
王会
沈书生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6
|
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学方法讨论 |
李 艺
沈书生
|
《江苏教育》
|
2002 |
5
|
|
17
|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策略探讨 |
刘强
沈书生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8
|
大学知识管理的本质与实施路径 |
邱相彬
沈书生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 |
夏琪
曹梅
沈书生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7 |
9
|
|
20
|
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建议——基于J省89所高职院校首次居家在线教学实践的透视 |
景玉慧
王涛
王师晓
沈书生
李浩君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2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