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源复杂的“复杂”——日源词札记一则
1
作者 李雪敏 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现代汉语中有一批来自日语的双音词,常被误认作汉语的固有词,因为它们在晚清以前往往偶见于中国本土文献。实际上这些词都在1900年前后用例突然增多,而且最初均出现在跟日本密切相关的报刊中,是比较隐蔽的日源词,值得深入研究。“简单... 现代汉语中有一批来自日语的双音词,常被误认作汉语的固有词,因为它们在晚清以前往往偶见于中国本土文献。实际上这些词都在1900年前后用例突然增多,而且最初均出现在跟日本密切相关的报刊中,是比较隐蔽的日源词,值得深入研究。“简单”一词来自日语已为学界所公认,但是它的反义词“复杂”,除了个别学者外一般并不认为是日源词。虽然“复杂”这一形式明代已经偶见,但是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复杂”完全不同,是一个并列短语,两者只是偶尔“同形”而已。文章通过调查中日语料,证实了现代汉语的“复杂”一词也来自于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双音词 日源语 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卑之无甚高论”的解读问题--兼答吴铭先生
2
作者 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24年第5期110-117,共8页
文章针对吴铭《也说宋人所谓“卑之无甚高论”》提出的批评做出回应。吴文认为“什么”义的“甚”究竟是读平声还是读去声还可以讨论,这是有价值的,经过查考,证明这个“甚”应该读去声而不是平声,汪维辉、李雪敏(2022)的相关部分应做修... 文章针对吴铭《也说宋人所谓“卑之无甚高论”》提出的批评做出回应。吴文认为“什么”义的“甚”究竟是读平声还是读去声还可以讨论,这是有价值的,经过查考,证明这个“甚”应该读去声而不是平声,汪维辉、李雪敏(2022)的相关部分应做修改:“甚”是个“同形字”,但不是“多音字”。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原先的结论。文章对吴文的主要观点一一予以举证商榷:(1)“无甚高论”中的“甚”是疑问代词,不能看作程度副词,吴文所举证据均不能成立;(2)“什么”义的“甚”在宋代的文言文中除了“卑之无甚高论”外颇为常见,两者并非水火不容,前代“文语”被后世文人误解成后起义甚至“当世市井语”的例子也并不鲜见;(3)宋人把《史记》《汉书》中的“卑之,无甚高论”误读作一句,把其中的程度副词“甚”误解成疑问代词“甚”,是一种“误解误用”,这有宋人自己的话为证,并不是什么“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卑之无甚高论 误解误用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评介 被引量:14
3
作者 汪维辉 《语言科学》 200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词汇化 双音词 汉语 民族出版社 语法化 语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汪维辉 史文磊 《辞书研究》 2022年第3期1-17,I0001,共18页
文章对近几十年来汉语历史词汇学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览,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概览部分述评了汉语历史词汇学领域重要的通论及理论性专著、常用词演变研究、词典编纂以及历史文献语料的整理、选择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着重讨论了常用词... 文章对近几十年来汉语历史词汇学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览,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概览部分述评了汉语历史词汇学领域重要的通论及理论性专著、常用词演变研究、词典编纂以及历史文献语料的整理、选择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着重讨论了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展望部分强调了夯实基础和更新观念的重要性,夯实基础主要是加强语料建设,更新观念则提出了语文学和语言学互给的“新语文学”研究理念。在此基础上列出了10项值得期待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历史词汇学 汉语词汇史 常用词 词典 文献语料 新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史研究要重视语体差异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维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语料的语体分析,现代汉语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而在汉语史领域则这一意识还不强,需要引起汉语史研究者的正视。本文列举四个实例来说明在汉语词汇史和语法史研究中注意历史文献语体差异的重要性。(1)“硬”语义场的历史演变。认为汉语口... 语料的语体分析,现代汉语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而在汉语史领域则这一意识还不强,需要引起汉语史研究者的正视。本文列举四个实例来说明在汉语词汇史和语法史研究中注意历史文献语体差异的重要性。(1)“硬”语义场的历史演变。认为汉语口语中“硬”语义场可能一直是一个贫乏系统或准贫乏系统,至多是“中等系统→贫乏系统”,而没有存在过丰富系统。中古近代汉语时期语义场成员多达9-10个,只是一种表象。(2)先秦-南北朝“躺卧”语义场的演变。认为“躺卧”概念域不存在“寝(先秦)-卧(西汉)-寝(东汉)-卧(魏晋南北朝)”的循环演变,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语料选择不当。东汉口语中表达“躺卧”义也是用“卧”而不是“寝”,《太平经》和《道行般若经》等更接近口语的语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实际的演变应该是“寝-卧-卧-卧”。(3)“V于/在L”和“VL”结构的交替演变。认为汉语史上究竟是否存在过“V于/在L”和“VL”两种结构的“交替演变”,根据袁健惠(2017)的论证是无从确定的,因为该文在词项和语料的选择以及论证方法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用这个个案来证明“语言中并非所有的演变都是单向性的,也存在循环演变”,缺乏说服力。(4)“唯……是……”式句的语体差异。认为许嘉璐(1983)研究上古汉语“唯……是……”式句所得出的三点结论正确可信,使我们对“唯……是……”式句的性质及其使用的时代差异和语体差异有了比以往深刻、准确得多的认识,并且给人以方法论的启示,堪称语体分析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汉语语法史 语体差异 语料分析 古代活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睡觉”的来源和结构 被引量:5
6
作者 汪维辉 戴佳文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8,共12页
"睡觉"的来源和结构至今众说纷纭。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现代汉语常用词"睡觉"的成词时代、成词途径和内部结构三个问题,主要结论是:"睡觉_(1)"中古佛经始见,先唐中土文献未见用例;"睡觉_... "睡觉"的来源和结构至今众说纷纭。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现代汉语常用词"睡觉"的成词时代、成词途径和内部结构三个问题,主要结论是:"睡觉_(1)"中古佛经始见,先唐中土文献未见用例;"睡觉_(2)"可能元代开始成词,但明中叶以后才普遍行用,之前学界提到的唐宋用例都是伪例,误读误解的原因是以今例古;"睡觉_(2)"的成词途径是[睡觉_(动)]_(1)→睡一觉_(量)→(一)觉_(名)→[睡觉_(名)]_(2),其中的"觉"都读古孝切(今音jiào);"睡觉2"成词的背景是词汇双音化趋势,直接动因是节律和语用的需要;"睡觉2"的"觉"来自量词,现代汉语的"睡觉"一成词就是动宾结构,没有经历过从并列到动宾的演变。"睡觉_(2)"的成词途径是一个特例,迄今未发现同类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觉 来源 结构 常用词 汉语词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语体词汇”刍论 被引量:19
7
作者 汪维辉 《长江学术》 2014年第1期91-102,共12页
本文提出"语体词汇"的概念,认为词汇是有语体属性的,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词汇反映了不同语体的需要,所谓"语体词汇"就是"为表达某一语体的需要而产生或使用的词汇"。文章讨论了语体词汇的分类... 本文提出"语体词汇"的概念,认为词汇是有语体属性的,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词汇反映了不同语体的需要,所谓"语体词汇"就是"为表达某一语体的需要而产生或使用的词汇"。文章讨论了语体词汇的分类以及如何研究语体词汇等问题,介绍了冯胜利对语体分类的最新看法和仓石武四郎《岩波中国语辞典》根据"硬度"把词(义项)分为11级的语体标注方法,并以现代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特有词汇及其来源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体词汇 口语 书面语 新兴双音词 冯胜利 《岩波中国语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有“闻”义补说 被引量:8
8
作者 汪维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2-155,共4页
“承”有“闻”义,时贤多已论及。据本人调查,此义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魏晋南北朝用例多见,并沿用到唐五代北宋。“承”与“闻”虽是同义词,但两者用法有别:“承”只能表“已然”,不能表“未然”。关于此义的得义之由,学界有“引申”说... “承”有“闻”义,时贤多已论及。据本人调查,此义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魏晋南北朝用例多见,并沿用到唐五代北宋。“承”与“闻”虽是同义词,但两者用法有别:“承”只能表“已然”,不能表“未然”。关于此义的得义之由,学界有“引申”说和“省缩”说两种意见。通过调查分析最初用例,以“引申”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考释 理据 训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录解》札记 被引量:4
9
作者 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18年第3期54-72,共19页
《语录解》是朝鲜时代朝鲜儒学家编纂的词语汇解书,主要收录并解释朱熹语录、二程语录中的口语词,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有用资料,而此书的研究在中国还是空白。文章是研读《语录解》的初步札记,从释义、字形、注音、体例、疑难问题五个... 《语录解》是朝鲜时代朝鲜儒学家编纂的词语汇解书,主要收录并解释朱熹语录、二程语录中的口语词,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有用资料,而此书的研究在中国还是空白。文章是研读《语录解》的初步札记,从释义、字形、注音、体例、疑难问题五个方面讨论了书中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解》 释义 字形 注音 体例 近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近代汉语词典》的编写和审稿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17年第1期8-12,共5页
《近代汉语词典》的编写包括九个环节。贯穿所有环节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反复研读、熟练掌握《编写体例》,同时也离不开检索语料库。白维国先生作为主编,负责全书的审稿。他逐条仔细推敲,精心修改,内容包括增、删、改、核等,在审稿环节对... 《近代汉语词典》的编写包括九个环节。贯穿所有环节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反复研读、熟练掌握《编写体例》,同时也离不开检索语料库。白维国先生作为主编,负责全书的审稿。他逐条仔细推敲,精心修改,内容包括增、删、改、核等,在审稿环节对全书整体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词典》 白维国 编写 审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辞书“动态修订”新模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19年第4期22-25,I0001,共5页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征求意见本)修订工作成绩巨大,超出预期;存在问题难免,修订永远在路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辞书修订需要转变思路,探索"动态修订"的新模式,变少数专家定期修订为所有读者随时修订。中国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征求意见本)修订工作成绩巨大,超出预期;存在问题难免,修订永远在路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辞书修订需要转变思路,探索"动态修订"的新模式,变少数专家定期修订为所有读者随时修订。中国有可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动态修订 一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王氏训诂方法的科学性及其局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维辉 《现代语文》 2022年第8期4-11,F0002,共9页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举世公认的清代乾嘉学派最杰出代表,《高邮王氏四种》中,精彩的校勘、训诂实例举不胜举,其间贯穿着他们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梁启超将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总结为六点:注意、虚己、立说、搜证、断案和推论。这...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举世公认的清代乾嘉学派最杰出代表,《高邮王氏四种》中,精彩的校勘、训诂实例举不胜举,其间贯穿着他们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梁启超将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总结为六点:注意、虚己、立说、搜证、断案和推论。这已涵括了王氏父子“科学的研究法”之大要。不过,其中有的并非“研究法”,比如“立说”和“断案”;有的则语焉而未详,尚可补充,如“搜证”。“搜证”首先要寻绎文理,其次还要有系统的观念,即掌握一部书或一个时代遣词造句的“通例”。这两点都是王氏父子所最擅长者。在对梁启超所列的六条列举实例加以阐释和补充的同时,多以俞樾的相关研究做比较。指出王氏父子的局限性,正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王引之 训诂方法 科学性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与汉语关系二题
13
作者 汪维辉 陈思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汉字与汉语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汉字汉语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对此看法分歧,存在种种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是一个大题目,本文只谈其中的两个问题:(1)汉字是汉族人的“第二语言”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汉... 汉字与汉语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汉字汉语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对此看法分歧,存在种种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是一个大题目,本文只谈其中的两个问题:(1)汉字是汉族人的“第二语言”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汉字跟拼音文字一样,只有通过语音才能表意;(2)汉字对汉语有哪些影响?文章提出三个方面的影响并举例加以说明:一是汉字对汉语有补充作用,二是汉字改变口语读音,三是汉字对日源词的借入具有助推作用。除了这三点,汉字对汉语的影响应该还有其他方面,值得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汉语 关系 形音转换 音节-语素文字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辞书采用古注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19年第6期1-10,I0001,共11页
文章探讨古汉语辞书采用古注应该注意的一些原则,包括:(1)综合比较以定取舍;(2)熟悉古注体例;(3)正确处理“误解误用义”;(4)诸说并存。每条原则都列举正反面的例子加以说明,其中有些例子是作者的一得之愚。
关键词 古汉语辞书 编纂 古注 训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语言词典》评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00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元语言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共收词语5296个(同词异形、同形异词的均分别计算),为刘坚、江蓝生主编的《近代汉语断代语言词典系列》的第三种。有元一代,时间虽短(1279—1368),但语言却富有特色。就词汇而... 《元语言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共收词语5296个(同词异形、同形异词的均分别计算),为刘坚、江蓝生主编的《近代汉语断代语言词典系列》的第三种。有元一代,时间虽短(1279—1368),但语言却富有特色。就词汇而言,除最易引人注意的蒙古语借词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语言词典》 江蓝生 刘坚 古代汉语 编纂体例
全文增补中
释“严妆”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维辉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9-150,共2页
《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注:“严妆,打扮得整整齐齐。以下几句描述她小心打扮。”这个注解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对严字的解释是不确切的。严妆是个同义复合词(清代学者称为“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清代学者 同义复合词 解释 避讳 语文课本 世说新语 汉明帝 注解 装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語文學的功底 語言學的眼光——研治漢語詞彙史的一點心得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維輝 《文献语言学》 2015年第1期18-24,共7页
研究漢語詞彙史須要有語文學的功底,否則難以駕馭複雜的文獻材料,不能準確地描寫詞彙演變的史實,想要進行高水平的詞彙史研究當然無從談起。本文以"卵-蛋"的歷時替换研究爲例説明這一點。研究漢語詞彙史更須要有語言學的眼光... 研究漢語詞彙史須要有語文學的功底,否則難以駕馭複雜的文獻材料,不能準確地描寫詞彙演變的史實,想要進行高水平的詞彙史研究當然無從談起。本文以"卵-蛋"的歷時替换研究爲例説明這一點。研究漢語詞彙史更須要有語言學的眼光,文章從研究對象、旨趣和方法三個方面論述了詞彙史與訓詁學的區别,並舉了"住"和"聞"兩個實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語文學 語言學 訓詁學 漢語詞彙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