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袁店8煤岩浆热蚀变的微组构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安燕飞 汪米娜 +3 位作者 刘玲玲 李云峰 程晋 刘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75-2980,共6页
选取袁店8煤层内碎裂煤、焦油煤、天然焦和火夹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显微图像和拉曼光谱特征,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岩浆蚀变的响应。结果显示,碎裂煤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微裂隙网脉发育,ID=3 500~7 300,IG=5 000~12 000;焦... 选取袁店8煤层内碎裂煤、焦油煤、天然焦和火夹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显微图像和拉曼光谱特征,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岩浆蚀变的响应。结果显示,碎裂煤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微裂隙网脉发育,ID=3 500~7 300,IG=5 000~12 000;焦油煤由碎裂镜质体和少量煤焦油组构,ID和IG均介于1 000~3 500;天然焦由碳质中间相及其内部所包裹的气泡和焦油液滴组成,ID=430~700,IG=380~650;火夹焦由焦化基质及较小气泡和少量矿物微球组成,ID=920~1 560,IG=640~910。分析显示,趋近岩体,碳质组分由干燥破裂、挤压破碎向中间相和熔融态转变;碳质组分拉曼光谱IG/ID值逐渐降低。这表明,趋近岩体,煤层遭受破坏和变质程度逐渐增强,煤分子片层持续解聚,层间缺陷不断增加,碳质组分的结构有序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微组构 拉曼 碳质中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石台矿岩浆蚀变煤中有毒元素分布、赋存及富集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汪米娜 安燕飞 +1 位作者 何凯 陈义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8-1128,共11页
为了探究岩-煤蚀变过程中有毒元素异常富集而引发的环境效应,以皖北石台煤矿3煤层内不同类型样品为对象,通过工业分析、显微观察、XRD和ICP-MS实验,对蚀变煤中有毒元素的分布、赋存和富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 为了探究岩-煤蚀变过程中有毒元素异常富集而引发的环境效应,以皖北石台煤矿3煤层内不同类型样品为对象,通过工业分析、显微观察、XRD和ICP-MS实验,对蚀变煤中有毒元素的分布、赋存和富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分升高,挥发分降低;趋近岩体,矿物种类增加,强度变大,马赛克结构和气孔(气泡)更发育,镜质体减少至消失;侵入体和岩-煤蚀变带中强烈富集V、Cr、Co、Ni、Zn和Ga,天然焦中富集Ba和Cu,火夹焦中富集Pb,整个煤层中As比较稳定。研究表明,煤中富集的V、Cr、Co、Ni、Zn、Ga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Ba、As来自沉积环境,Pb、Cu可能来自成煤的土壤和沉积物或由岩浆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有毒元素 富集机理 石台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