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种具有荧光的三聚氯氰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汪爱丰
钱丽丽
徐冬梅
张可达
-
机构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3-1057,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574049)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6KJB150103)
+1 种基金
苏州大学在职获得博士学位人员科研资助经费(R2317224)
苏州大学第四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科研资助经费(R2317144)~~
-
文摘
用三聚氯氰(CNC)和6-(2-氨基乙胺基)-2-丁基-苯并[de]异喹啉-1,3-二酮(EBNP)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强烈荧光的三聚氯氰衍生物:2-丁基-6-〔2-(4,6-二氯-1,3,5-三嗪基-2-氨基)乙胺基〕-苯并[de]异喹啉-1,3-二酮(CBNT)。优化的条件为:以无水四氢呋喃(THF)为溶剂,以N,N-2-异丙基乙胺(DIPEA)为碱,n(EBNP)∶n(CNC)∶n(DIPEA)=1∶1∶1,EBNP的四氢呋喃溶液的滴加速度为1 mL/min,反应温度0-5℃,反应时间4 h,目标产物产率可达97.5%。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与EBNP相比,目标产物的摩尔消光系数增大了1.01倍,最大荧光强度增强了66.8%。目标产物的荧光性能受溶剂影响。
-
关键词
三聚氯氰
1
8-萘酰亚胺
紫外可见吸收
荧光
功能材料
-
Keywords
eyanuric chloride
1, 8-naphthalimide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functional materials
-
分类号
TQ422
[化学工程]
-
-
题名一种新型荧光分子的合成及其与曙红Y的能量转移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钱丽丽
汪爱丰
晏红
徐冬梅
张可达
-
机构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
出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21,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74085)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S115801)
+1 种基金
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JS0911)
苏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基金项目(Q3109960)
-
文摘
通过三聚氯氰的可控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2个萘荧光团和1个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新型荧光分子C41H34N6O4(简称NCBNT),通过FT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NCBNT的结构。NCBNT的优化合成条件:以二氧六环和水(体积比1.5∶1.0)为溶剂、采用的碱为NaOH、n(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n(2-氯-4,6-二(2-萘氧基)-1,3,5-三嗪)=1.2∶1.0,室温下搅拌30 min,再升温至80℃反应48 h。NCBNT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35 nm,摩尔吸光系数为1.34×104 L/(mol.cm),最大发射波长为521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342。研究了NCBNT与曙红Y之间的能量转移以及萘荧光团在能量转移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均为2.5×10-5 mol/L的NCBNT和曙红Y共存于DMF溶液中时,NCBNT可将吸收能量的86.8%转移给曙红Y,使曙红Y的荧光强度增强10.1倍,这一荧光增强效果部分来自萘荧光团的贡献。
-
关键词
三聚氯氰
萘
荧光分子
1
8-萘酰亚胺
曙红Y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Keywords
cyanuric chloride
naphthalene
fluorescent molecule
1,8-naphthalimide
eosin Y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
分类号
TQ323.42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