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权威 年申生 +3 位作者 刘康 姚盖 傅夏威 汪滋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5例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冲击波组、关节松动术组...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5例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冲击波组、关节松动术组和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每组25例。对冲击波组患者予体外冲击波及常规理疗(干扰电、短波等)和运动指导,对关节松动术组患者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对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予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治疗3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均增加,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VAS评分[(1.80±1.08)分]低于冲击波组[(3.08±1.44)分]和关节松动术组[(2.96±1.57)分],UCLA肩关节评分[(27.44±1.96)分]高于冲击波组[(24.76±2.24)分]和关节松动术组[(22.92±3.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的总有效率[92.00%(23/25)]高于冲击波组[72.00%(18/25)]和关节松动术组[76.00%(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相比单纯冲击波或关节松动术有更好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僵硬 体外冲击波 关节松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样本中DNA与RNA提取效率的研究
2
作者 宿星蕾 路平 +3 位作者 彭俊杰 汪滋民 宋萍 韩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6,共11页
目的·全面评估不同试剂盒及不同方法对血液样本中DNA与RNA提取的效率。方法·收集来自阿尔茨海默病(20例)、纤维化(5例)、结直肠癌患者(108例)及健康个体(12例)的血液样本,共145例。采用柱法试剂盒(Kit A)和核酸提取仪来提取... 目的·全面评估不同试剂盒及不同方法对血液样本中DNA与RNA提取的效率。方法·收集来自阿尔茨海默病(20例)、纤维化(5例)、结直肠癌患者(108例)及健康个体(12例)的血液样本,共145例。采用柱法试剂盒(Kit A)和核酸提取仪来提取血液中白细胞的基因组DNA(genomic DNA,gDNA)。使用5种试剂盒(Kit B~F),通过柱法(Kit B、E)或磁珠法(Kit C、D、F)对血浆中的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和游离RNA(cell-free RNA,cfRNA)进行提取。对Kit B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包括增加血浆上样体积和延长洗脱孵育时间,并且采用该方案对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cfDNA进行提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提取出的DNA和RNA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提取的DNA或RNA分子的数量以评估提取效率,并结合成本及操作时间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gDNA提取中,尽管核酸提取仪缩短了操作时间,但Kit A(柱法)提取的DNA分子数的中位数是其25.36倍(P<0.001)。对于cfDNA提取,3种试剂盒(Kit B~D)的总体效率相近,但Kit B(柱法)在低浓度样本中的表现较为突出,其DNA提取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基于磁珠法的Kit D和Kit C的4.24倍和1.18倍。提取步骤优化后的Kit B进一步提高了cfDNA的提取效率。对比3例样本在不同血浆上样体积下的cfDNA提取量,结果显示大上样体积提取的cfDNA量分别为小上样体积的3.98倍、2.38倍和3.82倍;对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cfDNA提取结果表明,该提取方案可在临床样本中稳定提取足够量的cfDNA。在cfRNA提取方面,Kit E(柱法)因其高效、便捷且经济性好,被广泛推荐;其提取的cfRNA含量中位数是Kit F(磁珠法)的5.01倍。比较血浆中cfDNA与cfRNA的拷贝数,结果显示每毫升血浆中cfRNA的拷贝数平均数是cfDNA的27.65倍。结论·Kit A、Kit B和Kit E分别在白细胞gDNA、血浆cfDNA以及血浆cfRNA提取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然而,尽管Kit E在提取效率和成本上具有优势,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提取 血浆游离DNA 血浆游离RNA 提取试剂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全面处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 被引量:19
3
作者 汪滋民 眭杰 +2 位作者 年申生 王谦 康一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关节镜微创治疗全面处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年龄34~65岁,平均(55.6±9.1)岁。术前均拍摄肩关节前后位和冈上肌出口... 目的探讨通过关节镜微创治疗全面处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年龄34~65岁,平均(55.6±9.1)岁。术前均拍摄肩关节前后位和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片及行肩关节MRI检查,均行选择性封闭帮助确定诊断。13例患者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外还合并其他疾患,合并冻结肩5例,合并肩袖撕裂5例,合并冈上肌钙化1例,合并肩锁关节炎2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并对合并症进行全面处理:冻结肩行关节囊松解,肩袖损伤行肩袖修补或清创,钙化性腱炎行钙化灶清除和肩袖修补,肩锁关节炎行锁骨远端切除。结果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8±6.4)个月。ASE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学会肩关节评分):术前总分(42.7±13.4)分,随访(92.5±12.9)分,较术前提高(P=0.001);UCLA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分):术前(17.2±4.1)分,随访(31.1±3.4)分,也较术前提高(P=0.000),优良率为93.8%。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往往合并其他肩部疾患,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影像学资料、选择性封闭试验和关节镜检查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时对各类合并症进行全面处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髓内钉在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附2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汪滋民 纪方 +4 位作者 栗景峰 蔡晓斌 王秋根 陈桂新 张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TM系统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2例。例1为男性,23岁,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AO分型为42A2),行骨折闭合复位胫骨可膨胀自锁型髓内钉(FixionIM)内固定术;例2为女性,41岁,右股骨...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TM系统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2例。例1为男性,23岁,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AO分型为42A2),行骨折闭合复位胫骨可膨胀自锁型髓内钉(FixionIM)内固定术;例2为女性,41岁,右股骨干骨折(AO分型为32A1),行骨折闭合复位逆行可膨胀交锁髓内钉(FixionIL)内固定术。结果2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术中无输血,出血少。随访12周,X线片示股骨干、胫骨干骨折术后4周均有骨痂出现,骨折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愈合时间胫骨干骨折为12周,股骨干骨折为10周,骨折对位对线满意。结论可膨胀髓内钉根据髓腔解剖特点呈沙漏样固定,应力分布更为均匀;节省了扩髓和锁钉的操作,减少了创伤、手术时间、医生和患者接受的X线剂量和感染率;轴相弹性固定加快了骨折愈合时间。在掌握好适应证、正确操作的前提下,治疗长骨骨干骨折有比传统交锁髓内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可膨胀髓内钉 接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核酶高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体外活性鉴定(英文)
5
作者 汪滋民 吴建明 +4 位作者 林子豪 江华 袁湘斌 赵耀忠 金由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构建特异性切割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 (tissue inhibitor of m etalloproteinases1 ,TIMP- 1 )的锤头状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进行活性鉴定 ,为应用于瘢痕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人组织 TIMP- 1 m RNA... 目的 :构建特异性切割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 (tissue inhibitor of m etalloproteinases1 ,TIMP- 1 )的锤头状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进行活性鉴定 ,为应用于瘢痕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人组织 TIMP- 1 m RNA的锤头状核酶基因 Rz1 82、Rz35 8和 Rz4 1 2及相应的点突变核酶基因 ,将核酶基因克隆于可在体内高表达核酶的载体 p BSK-neo U 6中 ,制备嵌合于 U 6 sn RNA分子的核酶基因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全长 TIMP- 1 m RNA基因片段并克隆至T载体。体外转录法大量制备以 α- 32 P U TP标记的核酶及靶 RNA,进行体外切割实验。 结果 :核酶基因克隆制备正确 ,在体外成功转录出嵌合于 U6 sn RNA的核酶和靶 RNA。 37℃的生理温度下 ,U6 Rz1 82和 U6 Rz35 8成功切割了靶 RNA,U6 Rz1 82切割效率为 4 9.2 3% ,Km=2 9.7nmol/ L ,Kcat=0 .32 m in- 1 。 U 6 Rz35 8切割效率为 5 5 .2 1 %。 Km=39.6 nm ol/ L ,Kcat=0 .2 1min- 1。U6 Rz4 1 2及突变核酶均未显示切割活性。结论 :本研究中制备的 U6 Rz1 82和 U6 Rz35 8有良好的特异催化切割活性 ,有望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内抑制人 TIMP- 1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核酶 载体 体外活性 鉴定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 被引量:26
6
作者 纪方 王秋根 +8 位作者 汪滋民 栗景峰 张秋林 蔡晓冰 王万忠 方大标 陆晴友 唐昊 谭瑞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采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45~7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7例,建筑施工伤4例.其中7例... 目的:探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采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45~7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7例,建筑施工伤4例.其中7例为Ⅱ度开放伤,14例闭合伤.3例多发伤,6例多发骨折.11例胫骨多节段骨折,骨折分型按AO分型C型17例,SchatzkerⅥ型4例.结果:本组21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19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80 min,术中无输血,出血100~300 ml.术后患者无发热.未出现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周,无短缩以及旋转畸形,仅1例稍向前成角小于5°.外观无明显畸形,膝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钢板固定 胫骨骨折 接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明奎 王秋根 +3 位作者 纪方 汪滋民 汪方 吴剑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在不稳定骶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科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9例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49岁,平均34.8岁。按照AO方法分型:B型损伤7例,其中B,型1例,B2型4例,B3型2例,C1型2例...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在不稳定骶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科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9例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49岁,平均34.8岁。按照AO方法分型:B型损伤7例,其中B,型1例,B2型4例,B3型2例,C1型2例。按照Denis方法分型:Ⅰ区6例,Ⅱ区3例(其中双侧1例)。于双侧髂后上棘外侧顺髂嵴作弧形切口(6~8cm),显露骨折或脱位,复位骨折、脱位,必要时修复骶髂后韧带(B2、段、C型),选用一块LCP,预弯塑形,在患侧将LCP通过皮下隧道送到对侧,放置于双侧髂骨背侧,拧上锁定螺钉,以每侧固定3枚螺钉为有效固定,X线透视见复位满意后缝合各层。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45min,术中无输血,出血100-400ml。术中X线暴露时间平均为4min(2~10min)。结杲:本组9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腰骶及下肢活动、感觉均正常。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4例,可1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骶骨 骨折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酶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建明 汪滋民 +5 位作者 吴包金 林子豪 江华 袁湘斌 金由辛 高中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核酶对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 1)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以寻找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特异切割TIMP 1 的嵌合型核酶基因克隆pU6 Rz182 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 目的:探讨核酶对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 1)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以寻找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特异切割TIMP 1 的嵌合型核酶基因克隆pU6 Rz182 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derived fibroblasts,HSF),G418筛选稳定表达核酶的细胞克隆,MTT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核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RT PCR检测核酶对靶基因TIMP 1 表达的抑制。结果:在mR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稳定表达活性核酶Rz182的HSF中TIMP 1的表达被抑制了87.9%,而点突变核酶抑制达36.4%,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HSF细胞生长进入平台期后,转染核酶基因组与点突变组及对照组相比,活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而点突变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核酶U6Rz182能特异地抑制HSF中TIMP 1的表达,并使HSF的增殖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酶 瘢痕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联合前外侧结构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姚盖 周至游 +1 位作者 刘洋 汪滋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422,共9页
前交叉韧带撕裂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其重建手术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水平,单束重建、双束重建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随着病例的积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旋转不稳定和轴移试验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前外侧结构的联合重建... 前交叉韧带撕裂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其重建手术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水平,单束重建、双束重建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随着病例的积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旋转不稳定和轴移试验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前外侧结构的联合重建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前外侧结构的解剖学研究、类等长点研究及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结构联合重建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外侧结构 前外侧韧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2特异siRNA的制备和活性鉴定
10
作者 高中玉 林子豪 +6 位作者 汪滋民 江华 袁湘斌 赵耀忠 吴宏 史毅 金由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特异性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Smad2 基因表达,筛选高效特异性siRNA。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针对人Smad2 基因序列特征设计Smad2 特异siRNA(1 3),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RT ... 目的:探讨应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特异性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Smad2 基因表达,筛选高效特异性siRNA。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针对人Smad2 基因序列特征设计Smad2 特异siRNA(1 3),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RT PCR检测siRNA对Smad2 基因的抑制效果。结果:Smad2 siRNA 3 可有效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2 基因的表达。随siRNA 3 终浓度由50 nmol/L增加到100 nmol/L 及200 nmol/L,抑制效率逐渐增强(P<0.05);siRNA 3以终浓度200 nmol/L转染后24 h抑制效果最强,48 h 逐渐减弱,但仍明显抑制(P< 0. 05)。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2 基因的表达,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MAD2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袖修补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夏威 汪滋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6-401,共6页
肩袖是维持肩关节运动与动态稳定的重要结构。肩袖损伤改变了其独特的生物力学作用,导致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尽管缝合技术与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术后再撕裂率仍然很高。理解正常肩袖的生物力学机制以及恢复损伤后肩袖的特殊生物力学作... 肩袖是维持肩关节运动与动态稳定的重要结构。肩袖损伤改变了其独特的生物力学作用,导致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尽管缝合技术与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术后再撕裂率仍然很高。理解正常肩袖的生物力学机制以及恢复损伤后肩袖的特殊生物力学作用,是预防再撕裂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肩袖损伤修补的生物力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手术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再撕裂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