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玉米田玉米螟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7
1
作者 汪洋洲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孙庆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8,共6页
甜玉米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历史较短,对甜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较少。本文对国内外甜玉米上玉米螟成虫产卵习性、幼虫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为我国甜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昆虫学 甜玉米 玉米螟 发生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新型性诱芯的诱蛾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洋洲 王振营 +3 位作者 盛如 吕跃星 王小奇 盛承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3-174,共2页
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田间测试亚洲玉米螟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性能。A、B两种诱芯均用橡胶塞载体,剂量50μg,B诱芯加入不同的辅助成分并采用不同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B诱芯每盆平均诱蛾量和单盆1次最大诱蛾量分别为16.03头和52.7头,显... 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田间测试亚洲玉米螟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性能。A、B两种诱芯均用橡胶塞载体,剂量50μg,B诱芯加入不同的辅助成分并采用不同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B诱芯每盆平均诱蛾量和单盆1次最大诱蛾量分别为16.03头和52.7头,显著高于A诱芯的10.82头和35.9头。B诱芯的诱蛾性显著高于A诱芯,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亚洲玉米螟 诱芯改进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培养基继代培养对蛋白酶(cdep1)、几丁质酶(chit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召朋 张正坤 +3 位作者 徐文静 汪洋洲 潘洪玉 李启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对球孢白僵菌D6-2和L1-1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基继代培养,比较其不同世代之间毒力及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用LT50和LT90作为毒力评价标准来检测不同世代之间毒力的变化情况。为了明确继代培... [目的]对球孢白僵菌D6-2和L1-1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基继代培养,比较其不同世代之间毒力及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用LT50和LT90作为毒力评价标准来检测不同世代之间毒力的变化情况。为了明确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力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以18SrDNA基因为内参,利用半定量RT-PCR对蛋白酶cdep1基因和几丁质酶chit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107孢子/mL供试浓度下,随着世代的更替,两个供试菌株F2代相比于F1代,其LT50和LT90降低,说明其对玉米螟的毒力有所增强。而两个供试菌株F2~F5代对玉米螟的毒力呈下降趋势。在内参基因稳定表达的情况下,两个供试菌株L1-1和D6-2的cdep1基因和chit1基因在F1和F2代表达稳定,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供试菌株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对亚洲玉米螟毒力测试的结果呈正相关性。[结论]F2代毒力和毒力酶基因表达最强,F1代与F2代基本相似或略低于F2代,F2~F5代毒力和毒力酶基因表达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继代培养 毒力 毒力相关酶基因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新变种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杜茜 初佳芮 +8 位作者 汪洋洲 袁凤玲 张正坤 路杨 徐文静 隋丽 陈光 潘洪玉 李启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130-132,161,共4页
[目的]明确农抗769作为免疫诱抗剂在大豆不同生育期和生长环境下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以农用生防菌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新变种(农抗76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田间种植等方法研究了该链霉菌对大豆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不同品种的大... [目的]明确农抗769作为免疫诱抗剂在大豆不同生育期和生长环境下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以农用生防菌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新变种(农抗76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田间种植等方法研究了该链霉菌对大豆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不同品种的大豆对农抗769菌液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农抗769菌液浇灌处理的大豆出苗率可提高1.2%~16.9%。不同生育期和种植环境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及根系等生长势指标的变化略有不同,各项指标的增长最多分别可达19.63%、37.35%、23.22%和19.92%,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新变种菌液对大豆生长的促生效果明显。菌液浇灌可提高大豆产量,其贡献在于促进大豆结荚数的增加。[结论]农抗769菌液对大豆出苗、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新变种 大豆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片段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振鲁 张佳诗 +5 位作者 隋丽 李启云 王金刚 盛岩 杜茜 汪洋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256-10258,10398,共4页
[目的]克隆百日草几丁质酶的基因片段,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以百日草"梦境"系列为材料,提取其叶片总RNA,并根据其他植物几丁质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克隆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片段(ZEchi),并对该基因序... [目的]克隆百日草几丁质酶的基因片段,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以百日草"梦境"系列为材料,提取其叶片总RNA,并根据其他植物几丁质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克隆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片段(ZEchi),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的片段长度为227 bp,共编码75个氨基酸残基;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ZEchi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几丁质酶基因同源性达70%以上,其中与葡萄的同源性最高,为74%;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几丁质酶多肽属于18家族几丁质酶,且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具有70%以上的相似性;氨基酸聚类分析表明,该几丁质酶多肽与白车轴草和蒺藜苜蓿的几丁质酶聚类;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由该基因片段编码的多肽为非跨膜蛋白,主要含α螺旋和随机线圈螺旋等二级结构。[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几丁质酶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草 几丁质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同域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发生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新华 汪洋洲 +4 位作者 贾尊尊 王小武 付开赟 郭文超 刘小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0,54,共9页
中国新疆伊犁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唯一一处已知的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同域混生区。本文通过调查这一混生区玉米螟的野外主要寄主种类及其玉米螟群体组成和混生杂交情况,为后续开展同域近缘种种间竞争、群体进化和杂交等研究提供本底数... 中国新疆伊犁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唯一一处已知的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同域混生区。本文通过调查这一混生区玉米螟的野外主要寄主种类及其玉米螟群体组成和混生杂交情况,为后续开展同域近缘种种间竞争、群体进化和杂交等研究提供本底数据。在田间寄主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利用mtCOⅠ基因测序和OR 4基因酶切法对混生区内4个主要县市5种寄主上的986个疑似玉米螟样本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混生区内玉米螟的野外寄主主要是玉米、高粱、稗草、狗尾草和苘麻,偶见苍耳、大麻、反枝苋等。942个样本被鉴定为亚洲玉米螟,相似性为99.02%~100%;44个样本被鉴定为欧洲玉米螟,相似性为99.24%~100%。亚洲玉米螟在混生区内所有调查地内均有分布,且比欧洲玉米螟具有更广泛的寄主范围,其主要取食并分布在玉米、高粱、稗草、狗尾草和苘麻上,混生比例依次为73.33%~100%、100%、88.89%~100%、95.00%~100%、100%。欧洲玉米螟分布则极为有限,目前仅主要分布在紧邻中亚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市和伊犁河谷最东部、西天山腹地新源县的极少数区域,所占比例较低,且主要取食玉米,偶见取食稗草、狗尾草,在3种寄主上的混生比例依次为0~26.67%、0~11.11%、0~5.00%。所有样本未发现杂合个体,均为纯合体。综上,亚洲玉米螟目前已在混生区内所有主要寄主植物上均成功取代欧洲玉米螟,成为混生区绝对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欧洲玉米螟 近缘种 种群分化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市道路货运市场建设模式初探
7
作者 胡永举 崔剑平 +2 位作者 马喜全 汪洋洲 陈库 《黑龙江交通科技》 1997年第3期51-53,共3页
本文分析了中心城市道路货运市场的现状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道路货运市场的要求,提出中心城市货运站网络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型。
关键词 中心城市 道路货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