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郝贺 李幸 +4 位作者 郭晓金 曹静 张晓 杨春旺 汪治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及IFN-γ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及IFN-γ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其外周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可溶性PD-L1(sPD-L1)及IFN-γ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sPD-L1及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鳞癌组手术前血清sPD-L1、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P<0.05),而sPD-1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PD-1、sPD-L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IFN-γ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T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中sPD-L1表达水平与IFN-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PD-L1较正常人表达升高,且术后表达较术前减少,说明血清中sPD-L1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肿瘤的脱靶效应及其预防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郝贺 汪治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7-322,共6页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单链抗体的可变区(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scFv)和T细胞信号分子的重组融合蛋白,它使T细胞可以通过非MHC限制性方式识别特异性抗原。最近的临床研究证明,CAR-T细胞在治疗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单链抗体的可变区(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scFv)和T细胞信号分子的重组融合蛋白,它使T细胞可以通过非MHC限制性方式识别特异性抗原。最近的临床研究证明,CAR-T细胞在治疗B细胞肿瘤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限制,尤其是当肿瘤抗原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时会造成脱靶效应。本文就靶抗原的选择、脱靶效应及相应的预防策略作一综述,期望这些策略的实施,将会提高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使更多肿瘤患者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抗原 脱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逃逸作用机制及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郝贺 汪治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7-481,共5页
肿瘤免疫逃逸对于肿瘤的存活和进展至关重要。肿瘤细胞可通过募集抑制性免疫细胞及分子来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导致肿瘤逃逸。食管癌患者的病死率居于世界肿瘤致死疾病的第6位,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预后依然较差。通... 肿瘤免疫逃逸对于肿瘤的存活和进展至关重要。肿瘤细胞可通过募集抑制性免疫细胞及分子来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导致肿瘤逃逸。食管癌患者的病死率居于世界肿瘤致死疾病的第6位,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预后依然较差。通过对食管癌免疫逃逸机制的探索,可以为食管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就肿瘤免疫逃逸相关因子作用机制及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逃逸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骨骼肌转移癌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静 张跃华 汪治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78-878,共1页
患者男性,74岁,2015年5月因左上腹痛就诊于河北省故城县医院。入院检查胃镜显示食管下段距鼻孔约41 cm始见全周浸润生长的隆起、溃烂,向下延续至贲门、胃底至胃体中段。咬检病理考虑贲门低分化腺癌。后患者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患者男性,74岁,2015年5月因左上腹痛就诊于河北省故城县医院。入院检查胃镜显示食管下段距鼻孔约41 cm始见全周浸润生长的隆起、溃烂,向下延续至贲门、胃底至胃体中段。咬检病理考虑贲门低分化腺癌。后患者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胃腺癌Ⅳ期。期间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显示双小腿肌间静脉增宽伴管腔内实性回声(考虑血栓形成)。给予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1个周期,mFOLFOX6方案化疗5个周期,化疗结束日为2015年9月21日。治疗完毕全面复查,疗效评价为稳定。2015年10月患者右大腿出现疼痛的肿块,就诊于河北省故城县医院行肿物超声显示右大腿肌肉层不均质回声。患者再次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右大腿肿物穿刺,病理活检示可见异型细胞团。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CK7(+),CK20(-),Vil?lin(+),Ki-67(50%阳性),CDX2(灶性+),CEA(-/+),HER-2(3+),低分化腺癌,不除外胃源性(图1)。请骨科会诊后因病变范围较大,且患者年老体弱,不建议手术。遂给予患者右大腿转移灶局部放疗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痰,考虑不能排除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停用阿帕替尼。共放疗9次。患者身体不能耐受,拒绝继续治疗,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骨骼肌 肌肉转移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肉瘤样癌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斌 刘凤荣 +1 位作者 汪治宇 刘晓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0-420,共1页
患者女,39岁,汉族.主因间断性上腹部隐痛半年,加重1周于2010年3月10日入我院胃肠外科.患者半年来上腹部饱胀不适,伴间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可自行缓解.无返酸,无明显恶心、呕吐,大便成形,量中等,无黑便、血便.自行口服"奥美拉唑"等药... 患者女,39岁,汉族.主因间断性上腹部隐痛半年,加重1周于2010年3月10日入我院胃肠外科.患者半年来上腹部饱胀不适,伴间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可自行缓解.无返酸,无明显恶心、呕吐,大便成形,量中等,无黑便、血便.自行口服"奥美拉唑"等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上诉症状加重1周,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胃角处可见一处不规则溃疡病变,大小约2.5 cm×2.0 cm质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肉瘤样癌 上腹部隐痛 上腹部饱胀 自行缓解 奥美拉唑 间断性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FOXD1的表达及其对786-O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峥 潘腾 +2 位作者 王淑彬 董稚明 汪治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D1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786-O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CCRCC组织...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D1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786-O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CCRCC组织和细胞系中FOXD1基因表达,并分析FOXD1表达与CCR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检测敲低FOXD1表达对786-O细胞生物学行为和EMT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CCRCC组织中FOXD1的表达量(0.9172±0.09658)高于对照组(0.5569±0.07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FOXD1高表达均为CCRCC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下调FOXD1基因发现,CCRCC细胞系786-O的体外侵袭与增殖活性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相比,敲低FOXD1表达后N-cadherin、Ki-67和vimentin表达下调(P<0.05),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OXD1在CCRCC中异常高表达是影响CC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沉默FOXD1可使786-O细胞的增殖侵袭活性减弱,并抑制EMT进程,FOXD1发挥促癌基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FOXD1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牛志成 何东伟 汪治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2-1018,共7页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的生成,不同于正常的血管,异常的肿瘤血管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进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不...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的生成,不同于正常的血管,异常的肿瘤血管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进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也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正常化。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晓 李幸 汪治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前主要的免疫治疗包括溶瘤病毒、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等。溶瘤病毒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肿瘤新兴制剂,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Talimogene l... 目前主要的免疫治疗包括溶瘤病毒、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等。溶瘤病毒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肿瘤新兴制剂,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T-VEC)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溶瘤病毒。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备受瞩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许多实体瘤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包括CTLA-4及其抑制剂、PD-1及其抑制剂等。T-VEC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癌优势互补。溶瘤病毒与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应用包括T-VEC与ipilimumab联合治疗、T-VEC与pembrolizumab联合治疗等。通过将溶瘤病毒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能够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本文对两种免疫疗法联合治疗的合理性及两者联合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疗法 恶性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对TE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分子机制
9
作者 王淑彬 潘腾 +4 位作者 张跃华 郭盛虎 董稚明 汪治宇 吴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7-1093,共7页
目的:分析FOX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对ESCC TE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对TGF-β1诱导TE1细胞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和IHC法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FOXD1的表达,并... 目的:分析FOX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对ESCC TE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对TGF-β1诱导TE1细胞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和IHC法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FOXD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FOXD1敲减质粒并转染TE1细胞,检测其对TE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用qPCR和WB法检测TGF-β1处理前后FOXD1及EMT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敲减FOXD1对EMT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SCC组织和细胞中FOXD1均呈高表达(均P<0.01),并与患者OS呈负相关;FOXD1表达水平、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TGF-β1可促进TE1细胞FOXD1的表达,并诱发其EMT进程(均P<0.05);敲减FOXD1可抑制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可部分逆转由TGF-β1诱发的TE1细胞EMT进程。结论:FOXD1在ESCC组织及TE1细胞中呈高表达且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敲低FOXD1可显著抑制TE1细胞的增殖、侵袭及TGF-β1介导的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FOXD1 TGF-Β1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