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标志物CEA、CA_(19-9)、CA_(50)联合检测在胆管癌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汪正广 孟翔凌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 寻找对胆管癌诊断、疗效判断和随访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 RIA联合检测 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胆管癌和 2 1例胆囊息肉患者血清中 CEA、CA1 9- 9、CA50 的水平 ,并对其中 1 5例根治性切除的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血... 目的 寻找对胆管癌诊断、疗效判断和随访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 RIA联合检测 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胆管癌和 2 1例胆囊息肉患者血清中 CEA、CA1 9- 9、CA50 的水平 ,并对其中 1 5例根治性切除的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血清 CA1 9- 9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 ,分别为 80 .1 5 %和 92 % ;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后 ,患者血清 CA1 9- 9、CA50 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管癌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肿瘤标志物 CEA CA19-9 CA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在胆道术后残余难治性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正广 徐阿曼 +1 位作者 权菊 孟翔凌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评价纤维胆道镜下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在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难治性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应用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网篮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残余难治性结石650例。结果所有肝内外胆管残余难治性结石650例... 目的评价纤维胆道镜下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在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难治性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应用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网篮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残余难治性结石650例。结果所有肝内外胆管残余难治性结石650例,均应用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取净结石的患者623例,取净率为96%,无胆道出血、损伤、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碎石前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淀粉酶无明显变化。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是安全、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纤维胆道镜 体内冲击波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组织中E-钙粘附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正广 孟翔凌 +5 位作者 朱化刚 徐阿曼 杨文奇 熊茂明 吴文涌 孟刚 《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E-钙粘附素(E-cadherin,E-cd)在胆管癌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胆管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管癌及10例经手术切除的正常胆管壁标本进行E-cd蛋白检测。结果1.E-cd表达在胆... 目的探讨E-钙粘附素(E-cadherin,E-cd)在胆管癌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胆管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管癌及10例经手术切除的正常胆管壁标本进行E-cd蛋白检测。结果1.E-cd表达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胆管上皮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6.5%(19/52396%(30/31)和100%(10/10),有显著性差异(P<0.01);2.在52例胆管癌组织中,E-cd表达减弱分别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浸润和转移及手术方式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3.E-cd表达阳性患者一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E-cd表达与胆管癌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E-cd的表达有助于胆管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E-钙粘附素 浸润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Ets-1、MMP-9、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祁义军 孟翔凌 +2 位作者 汪正广 赵文娣 张嘉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GIST组织中的Ets-1、MMP-9、VEGF。结果Ets-1、MMP-9、VEGF在GIST组织中...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GIST组织中的Ets-1、MMP-9、VEGF。结果Ets-1、MMP-9、VEGF在GI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86/117)、75.2%(88/117)、72.6%(85/117)。Ets-1、MMP-9和VEGF的表达分别与GIST的危险度分级相关(P均<0.05)。Ets-1、MMP-9和VEGF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3、0.674,P均<0.01)。结论Ets-1、MMP-9和VEGF可作为反映GIST生物学特征的标志物,联合检测Ets-1、MMP-9、VEGF有助于GIST恶性潜能的评估。三者可能协同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参与GIST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转录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刚 汪泳 +6 位作者 汪正广 贾犇黎 万圣云 周连帮 钱波 程云生 刘志宁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和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腹腔引流液,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ro Scan Walk Away 40SI进行细菌鉴定及药... 目的分析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和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腹腔引流液,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ro Scan Walk Away 40SI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培养出细菌9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株,阴性菌82株,酵母菌3株。前3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0株(76.09%)、肺炎克雷伯菌5株(5.43%)、铜绿假单胞菌4株(4.3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腹腔引流液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状况严重,提示临床应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液 细菌培养 耐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SICU为平台,多学科协作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孟翔凌 罗晓明 +8 位作者 汪正广 祁义军 吴文涌 李霆 方茂勇 胡乃中 王伟 汪伟民 徐凤玲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因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2010年10月至20014年10月我院收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58例,我们以SICU为治疗平台,采用多学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因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2010年10月至20014年10月我院收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58例,我们以SICU为治疗平台,采用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模式救治这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并发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胆管炎及结石复发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孟翔凌 汪正广 +6 位作者 韩文秀 祁义军 张磊 包文中 张震 李霆 王晓刚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胆管 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在胃癌淋巴清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阿曼 韩文秀 汪正广 《安徽医学》 2005年第6期514-515,共2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在胃癌淋巴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一年中使用PMOD施行胃癌根治术52例,分析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出血状况及手术时间。结果52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2小时15分,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00 mL。共清扫30... 目的探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在胃癌淋巴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一年中使用PMOD施行胃癌根治术52例,分析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出血状况及手术时间。结果52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2小时15分,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00 mL。共清扫302枚淋巴结,其中癌转移淋巴结187枚,包括(13)组阳性淋巴结19枚,(16)组阳性淋巴结16枚。除2例术后并发腹水治愈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对胃癌淋巴清扫能发挥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胃癌根治术 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胃癌根治术 淋巴清扫 平均手术时间 淋巴结清扫 转移淋巴结 PMOD 术后并发 回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可 汪正广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40例,同时纳入40例同期行开腹腹腔镜肝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40例,同时纳入40例同期行开腹腹腔镜肝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与开腹组进行对比,腹腔镜组在切口长度(6.29 cm vs 20.31 cm)、失血量(98.62 ml vs 165.78 ml)、术后住院时间(7.62 d vs 12.78 d)、术后禁食时间(1.48 d vs 2.17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vs 17.5%)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方面,开腹组明显优于腹腔镜组(192.58 min vs 127.44 min),而在围手术期肝功能指标,术后1年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手术肝切除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几无二致,且近期疗效相对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腹腕镜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