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酿酒酵母中苯丙氨酸合成黄芩素的途径构建与优化
1
作者 王舜 王鉴 +5 位作者 汪方奕 于潇洁 江会峰 何如怡 田宇 刘志国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为了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高效制备黄芩素,该研究以合成白杨素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合成底盘细胞Ch-9为基础构建黄芩素合成途径,将来自拟南芥的辅酶A连接酶(4CL)突变体4AT及同工酶CLL-7基因,整合到产生肉桂酸脱羧酶的基因... 为了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高效制备黄芩素,该研究以合成白杨素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合成底盘细胞Ch-9为基础构建黄芩素合成途径,将来自拟南芥的辅酶A连接酶(4CL)突变体4AT及同工酶CLL-7基因,整合到产生肉桂酸脱羧酶的基因PAD1位点,通过同源重组实现基因置换敲除,菌株BA-C2-1摇瓶发酵白杨素产量为40.21 mg/L。将来自苹果的烯脂酰还原酶基因MdECR整合替换至酿酒酵母中DBR基因位点,强化表达乙酰辅酶A合成酶的基因ACS来增强乙酰辅酶A的供应。结果表明,重组酵母菌株BA-C3-4摇瓶发酵白杨素产量为70.25 mg/L,比改造前的底盘细胞Ch-9提高7.2倍;在通过强化表达ACS基因,增强乙酰辅酶A后,菌株BA-C4-22摇瓶发酵白杨素产量为125.04 mg/L,对比未强化表达ACS基因的实验组提高了1.78倍;将BA-C4-22菌株整合SbaiCYP82D4基因以及ATR2基因,使合成终点延伸到黄芩素,其中菌株BA-B1-5发酵液黄芩素的产量为70.9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黄芩素 酿酒酵母改造 异源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