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的尾矿坝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铎 刘洋 +1 位作者 吴顺川 汪成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73-1482,共10页
在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进行基于有限差分与离散元的离散–连续耦合分析。采用上述方法模拟了某尾矿坝边坡在尾矿冲填前后潜在滑移带附近的宏细观力学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对于耦合和非耦合模型... 在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进行基于有限差分与离散元的离散–连续耦合分析。采用上述方法模拟了某尾矿坝边坡在尾矿冲填前后潜在滑移带附近的宏细观力学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对于耦合和非耦合模型中的连续域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离散域的存在可以对滑移带形成过程的细观力学特征,如力链分布、土体细观组构发展等进行分析,研究边坡破坏的细观机理。研究表明,在滑移带形成过程中,滑移带内外土体各向异性的发展明显不同:随着荷载的施加,潜在滑移带内土体颗粒发生了较明显的位移,应力主方向发生了明显转动。颗粒的转动改变了带内组构的分布,并逐渐形成剪切滑移带,造成边坡失稳。滑带外土体虽然应力主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偏转,但剪应力变化不大。采用的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可以分析边坡在渐进破坏过程中滑移带形成的细观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连续耦合 数值模拟 尾矿坝边坡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压缩条件下散粒体的二维孔隙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洋 汪成林 张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4-503,共10页
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不同密实度的理想散粒体数值模型,通过Voronoi–Delaunay网格剖分建立离散域,采用基于边界点的椭圆拟合算法模拟散粒体中的孔隙,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双轴压缩条件下散粒体孔隙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同时结合数值试样... 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不同密实度的理想散粒体数值模型,通过Voronoi–Delaunay网格剖分建立离散域,采用基于边界点的椭圆拟合算法模拟散粒体中的孔隙,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双轴压缩条件下散粒体孔隙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同时结合数值试样中单孔隙的变化过程,分析了散粒体变形的微细观力学机理。研究表明,散粒体二维孔隙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在双轴压缩条件下,不同密实度散粒体的孔隙要素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总体说来,松散试样小孔隙比例增加,大孔隙比例减少,孔隙趋于均匀;而密实试样小孔隙比例减少,大孔隙比例增加。孔隙的排列方向与荷载主方向有关,初始密实度对其影响不大。双轴加载过程中长轴沿水平方向的细长孔隙首先崩溃,长轴沿轴向加载方向的孔隙存留下来并在散粒体变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最终沿加载方向产生一个稳定的颗粒结构。单孔隙的发展过程显示,大孔隙上承担着较强的力链,双轴压缩过程中随着变形的发展,松散试样中接触力链较强的单个大孔隙逐渐分裂成为多个小孔隙,颗粒接触力链分布趋于均匀;而在密实试样中,随着变形发展小孔隙逐渐融合形成大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体 孔隙结构 离散元 双轴压缩 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枕预应力张拉机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大伟 费树明 +1 位作者 陈立岩 汪成林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设计了一种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由机械支架、液压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构成。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控制。经过试验及实际应用验证,该设备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轨枕 预应力 张拉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粒介质三维应力–组构解析与破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Ching S Chang +1 位作者 张铎 汪成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8,共8页
基于散粒体宏–微观力学分析,首先提出了3类张量的概念,推导了散粒体三维应力–组构关系,接着给出了二维和轴对称条件下的应力–组构解析表达式,并采用双轴和三轴离散元(DEM)模拟结果对解析解进行了验证分析。最后基于应力–组构解析,采... 基于散粒体宏–微观力学分析,首先提出了3类张量的概念,推导了散粒体三维应力–组构关系,接着给出了二维和轴对称条件下的应力–组构解析表达式,并采用双轴和三轴离散元(DEM)模拟结果对解析解进行了验证分析。最后基于应力–组构解析,采用"真应力"的概念分析了散粒体的强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散粒体中的应力分布受3类张量的共同影响,双轴与三轴的离散元模拟与解析关系较吻合。在略去了高阶项后,二维应力–组构关系式与Rothenburg等提出的表达式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散粒材料强度受控于"真应力",表观活动摩擦角的变化实质是颗粒摩擦和各向异性组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分析散粒体各向异性强度特征和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介质 各向异性 应力-组构关系 解析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物料信息管理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汪成林 《物流技术》 2007年第4期94-96,118,共4页
为了在物料管理中满足在制品物料管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物料工艺状态、虚拟库房和物料操作的统一物料信息管理模型,这种模型能够用统一的逻辑处理库房物料管理和在制品管理。
关键词 物料管理 WIP管理 统一物料信息管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陀樟强化育苗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修鹏 俞慈英 +3 位作者 汪成林 盛成芬 陈叶平 赵颖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388,共5页
采用单体钢管薄膜大棚、薄膜中拱棚、地膜和稻草覆盖三重保温措施,开展了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的强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普陀樟采用三重保温技术育苗,其种子的平均场圃发芽率可达84.5%,比常规露地育苗高出10百分点以... 采用单体钢管薄膜大棚、薄膜中拱棚、地膜和稻草覆盖三重保温措施,开展了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的强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普陀樟采用三重保温技术育苗,其种子的平均场圃发芽率可达84.5%,比常规露地育苗高出10百分点以上,两者有极显著差异。三重保温育苗大大提高了早春育苗环境的气温和地温,促使普陀樟种子提早萌发,明显延长了苗木的生长期,并加速苗木生长,使苗木生长量成倍增长,1年生苗木的平均高生长可达75.6cm,是常规育苗的5.2~6.5倍,平均地径生长量可达1.24cm,是常规育苗的3.4~4.4倍。苗木生长均匀整齐,避免了劣级苗发生,大幅度提高了苗木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普陀樟 播种苗 强化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铁2号线PIS系统TD-LTE车地无线干扰分析
7
作者 汪成林 《安徽建筑》 2018年第4期200-202,共3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PIS系统蓬勃发展,近些年来TD-LTE车地无线技术在PIS统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合肥地铁2号线工程特点,分析了民用无线、公安(消防)无线对TD-LTE无线干扰,重点分析了TETRA对TD-LTE无线干扰,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地铁 TD-LTE 无线干扰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杯邀明月 把盏话井栏——试论《井栏邀月》与唐诗意境之美
8
作者 汪成林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2期26-26,共1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笔者认为唐诗的意境是最为美妙的。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真实与自然、素朴与纯真正与紫砂的本性极为契合。将诗中所描绘的那种自得其乐的潇洒之感写进紫砂壶的意象里,一直是笔者的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笔者认为唐诗的意境是最为美妙的。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真实与自然、素朴与纯真正与紫砂的本性极为契合。将诗中所描绘的那种自得其乐的潇洒之感写进紫砂壶的意象里,一直是笔者的一个创作目标。笔者的作品以这首诗作为创作主题,在紫砂经典壶型——井栏中融入诗的情境,从意象的描绘与烘托中升华出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创作 唐诗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灌水和掺沙对普陀水仙商品球栽培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明 张铉杰 +2 位作者 汪成林 徐斌芬 王美琴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通过对种植普陀水仙商品球的田块掺沙以及采取栽培水稻、灌水浸泡等措施,结果表明在7、8月高温季节灌水浸泡或栽培水稻的田块,其球茎的漏底率明显降低,而商品率和大球率有所提高,其中灌水浸泡的效果要优于栽培水稻;掺沙后对普陀水仙的... 通过对种植普陀水仙商品球的田块掺沙以及采取栽培水稻、灌水浸泡等措施,结果表明在7、8月高温季节灌水浸泡或栽培水稻的田块,其球茎的漏底率明显降低,而商品率和大球率有所提高,其中灌水浸泡的效果要优于栽培水稻;掺沙后对普陀水仙的商品率基本没有影响,但大球率下降明显,尤其是掺沙后未灌水浸泡的田块,大球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栽培 水仙 田块 水稻 轮作 商品率 影响 下降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海岛普陀水仙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信忠 汪成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184-184,共1页
介绍了舟山市普陀水仙的野生资源及分布现状,总结了不同类型种球的栽培技术,包括栽植前准备、种球选择与处理、栽植、肥水管理、剥芽与摘花、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普陀水仙 栽植前准备 栽植 肥水管理 浙江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