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背景下农田碳排放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慧泉 杨国英 顾克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17,共8页
作为农田废弃物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固氮培肥的作用,但长期秸秆还田存在增加碳排放的风险。碳排放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有的文献总结了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碳排放的影响,但缺... 作为农田废弃物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固氮培肥的作用,但长期秸秆还田存在增加碳排放的风险。碳排放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有的文献总结了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碳排放的影响,但缺乏秸秆还田背景下农田碳排放的机理、影响因素及相关减排措施等的归纳。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分析碳排放产生的机理入手,概述碳排放产生规律,并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农艺措施(还田量与还田年限、还田方式、还田深度)、土壤因素(水分、温度、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肥料管理)等。此外,探讨了有助于实现秸秆还田背景下碳减排的秸秆炭化还田、农艺(沟埋还田、深埋还田)、肥料管理和灌溉等措施,指出了当前主要减排措施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如:需综合考虑净生态经济效应,在减排效果优异的同时降低成本;加强不同秸秆还田背景下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增加田间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综述,以期为绿色秸秆还田与碳减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碳排放 排放机理 影响因素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斯梅 张传辉 +3 位作者 顾东祥 杨国英 汪慧泉 顾克军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1期65-69,共5页
稻麦轮作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复种模式,其稳定和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稻麦轮作地区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稻麦秸秆的产生量相应增加,稻麦收获后将秸秆直接全量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稻麦轮作... 稻麦轮作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复种模式,其稳定和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稻麦轮作地区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稻麦秸秆的产生量相应增加,稻麦收获后将秸秆直接全量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稻麦轮作模式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虽能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也常给后茬水稻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水稻生育前期的生长,而麦秸全量还田抑制水稻前期生长的机制尚不清晰。综述了麦秸全量还田对水稻生育前期生长的效应与机制,提出了促进麦秸全量还田下水稻生育前期生长的调控措施:优化氮肥管理,改进水分管理等,并对本领域今后需深入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前期生长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