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戊酸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斌 陈向涛 +1 位作者 汪惠丽 徐广珍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对癫痫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癫痫患者组34例于丙戊酸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测定血钙(Ca)、血磷(P)、骨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VitD3]、降钙素(CT)... 目的:研究丙戊酸对癫痫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癫痫患者组34例于丙戊酸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测定血钙(Ca)、血磷(P)、骨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VitD3]、降钙素(CT)及尿脱氧吡啶啉(DPD)、肌酐(Cr);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两组治疗前骨代谢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CT、BAP、BGP、DPD、C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1,25-(OH)2VitD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丙戊酸治疗癫痫患儿可致骨代谢异常,骨形成及骨吸收均明显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癫痫 骨代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汤玉清 徐毅 +1 位作者 潘丽爽 汪惠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272-275,共4页
[目的]为提高微生物法发酵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产量,优化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方法]试验以亚油酸为底物,利用嗜酸乳杆菌合成共轭亚油酸,选取对CLA的生成量影响显著的几个因素:底物浓度、接种量、p H、发酵时间、发... [目的]为提高微生物法发酵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产量,优化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方法]试验以亚油酸为底物,利用嗜酸乳杆菌合成共轭亚油酸,选取对CLA的生成量影响显著的几个因素:底物浓度、接种量、p 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1.0 mg/ml、接种量4%、初始p H 5.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正交试验发现,底物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显著影响CLA的合成产量。最终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5 mg/ml、接种量2%、初始p H 5.5、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3℃。用气质联用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证明产物是c-9,t-11 CLA。此时,CLA的产量为91.54μg/ml。[结论]试验优化了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为更有效率地利用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嗜酸乳酸杆菌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脱落酸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娟娟 汪惠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6期11-12,15,共3页
非生物胁迫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胁迫形式,会严重降低作物产量。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应对重金属、干旱、热、高盐、低温和辐射等胁迫的耐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ABA信号转导、ABA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应激耐受转录因子相关的各种应激调... 非生物胁迫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胁迫形式,会严重降低作物产量。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应对重金属、干旱、热、高盐、低温和辐射等胁迫的耐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ABA信号转导、ABA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应激耐受转录因子相关的各种应激调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植物激素 脱落酸 干旱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铅暴露海马神经元突触生成的影响和保护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葛梦梦 汪惠丽 +2 位作者 刘志华 胡繁 吴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05-108,221,共5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铅暴露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突触形成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出生后24 h内,P0)海马组织进行细胞培养,体外培养第6天(DIV6)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DIV7开始加入醋酸铅(1μmol/L)处理至试验结束(DI...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铅暴露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突触形成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出生后24 h内,P0)海马组织进行细胞培养,体外培养第6天(DIV6)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DIV7开始加入醋酸铅(1μmol/L)处理至试验结束(DIV13),并在DIV12给予α-硫辛酸(100 nmol/L,1μmol/L和10μmol/L)处理24 h,然后观察树突棘的变化并进行量化分析。整体动物试验以SD母鼠喂饲300 mg/L醋酸铅水溶液,幼鼠自出生后至断奶(出生后第21天)经母乳铅暴露。幼鼠自从出生后第14天(PND14)到PND21经腹腔注射给药25 mg/kgα-硫辛酸,研究LA对铅暴露的海马神经元海马树突棘的修复作用,检测海马AMPA和NMDA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α-硫辛酸对铅处理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整体动物试验发现,铅暴露能显著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和DG区颗粒细胞的树突棘密度。α-硫辛酸可以显著上调突触后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表达(P<0.05),但不影响AMPA受体亚单位的合成和表达。[结论]α-硫辛酸可以修复铅暴露引起的突触损伤,富含α-硫辛酸的食品可防治儿童铅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海马 树突棘 NMDAR-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帕金森病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夏颜舟 汪惠丽 +1 位作者 叶赟妍 刘志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38,569,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铁代谢异常。文章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Uas-Ga14系统靶向突变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中PINK 1基因构建果蝇帕金森病模...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铁代谢异常。文章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Uas-Ga14系统靶向突变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中PINK 1基因构建果蝇帕金森病模型。通过检测对照组(W^(1118))、模型组(PINK1^(B 9))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干预组(PINK1^(B 9)-Fer-1)3组果蝇的运动能力、脑中铁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水平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以探究铁死亡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型组果蝇运动能力下降,脑内铁质量浓度增多,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上升,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下降;通过Fer-1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运动表型,并降低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综上所述,通过突变PINK 1基因构建的帕金森病模型中存在细胞铁死亡,Fer-1治疗可以挽救相关症状。该文为后续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铁死亡 活性氧(ROS) 脂质过氧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细辛醚对AD小鼠脑中Aβ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牛康 陈瑶 +2 位作者 肖妍妍 汪惠丽 陈向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为常用中药,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等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β-细辛醚是石菖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文章研究β-细辛醚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脑中...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为常用中药,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等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β-细辛醚是石菖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文章研究β-细辛醚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脑中Aβ沉积的影响。研究采用5×FAD转基因小鼠,由4月龄开始给予β-细辛醚灌胃,每天剂量为10 mg/kg,持续90 d。灌胃结束后,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采用刚果红和组织免疫染色鉴定AD小鼠脑中老年斑的沉积情况。结果表明,β-细辛醚组AD小鼠脑中Aβ沉积斑块的数量显著减少,表明β-细辛醚在可减少5×FAD转基因小鼠老年斑的生成,改善AD的特征性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Β-细辛醚 阿尔兹海默症(AD) 5×FAD鼠 老年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多糖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叶丹蕾 韩苗苗 +2 位作者 吴玉兰 陶晗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5-1418,共4页
文章以马齿苋为原材料,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马齿苋多糖,对马齿苋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的多糖质量分数达到(70.73±0.34)%,Zeta电位为-11.6 mV ,其表面形态为疏松带有微孔的片状,... 文章以马齿苋为原材料,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马齿苋多糖,对马齿苋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的多糖质量分数达到(70.73±0.34)%,Zeta电位为-11.6 mV ,其表面形态为疏松带有微孔的片状,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马齿苋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8.92±1.14)%,说明马齿苋多糖可以作为食品抗氧化添加剂的优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多糖 抗氧化 热特性 表观形态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通过Wnt信号通路损伤发育期大鼠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邢栋 刘志华 +2 位作者 何慧明 刘娟娟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702,共5页
文章研究铅暴露对大鼠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影响及潜在机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铅暴露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铅暴露组饮用铅水(250mg/L醋酸铅溶于蒸馏水,30mL/d)。实验鼠自胚胎期开始接受铅暴露,出生后至断奶前(出生后21d... 文章研究铅暴露对大鼠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影响及潜在机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铅暴露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铅暴露组饮用铅水(250mg/L醋酸铅溶于蒸馏水,30mL/d)。实验鼠自胚胎期开始接受铅暴露,出生后至断奶前(出生后21d)通过母乳间接接受铅暴露,断奶后通过饮用铅水直接接受铅暴露。对照组和铅暴露组幼鼠均于出生后第19~21天通过腹腔注射给予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40mg/kg,每天1次,于第22天断头取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区新生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Wnt通路中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铅暴露显著降低大鼠海马DG区神经元数目(BrdU标记)以及新生神经元数目(BrdU和DCX共标);铅暴露显著升高β-catenin磷酸化水平,降低GSK-3β磷酸化水平,而对GSK-3β和β-catenin总体水平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mRNA水平上,GSK-3β则明显上升。该研究结论为慢性铅暴露降低发育期大鼠海马区新生神经元数目可能与经典Wn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铅暴露 发育期 DG区 神经再生 WN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低氧诱导剂二氯化钴对PC12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韩苗苗 叶丹蕾 +1 位作者 吴玉兰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1-1414,共4页
文章研究化学性低氧诱导剂二氯化钴(CoCl2)对PC12细胞自噬的影响。体外培养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首先通过MTT实验选取后续的CoCl2处理浓度,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 文章研究化学性低氧诱导剂二氯化钴(CoCl2)对PC12细胞自噬的影响。体外培养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首先通过MTT实验选取后续的CoCl2处理浓度,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后细胞内 HIF-1α基因表达水平。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Cl2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400、800 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不仅能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并且能显著提高 HIF-1α基因表达,即表明用CoCl 2造模确实可以模拟细胞体外缺氧。此外,800 μmol/L CoCl2处理组的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量出现显著降低,表明CoCl 2处理抑制了细胞自噬,并且该种抑制是呈时间依赖的。研究结果表明,CoCl2引起的化学性缺氧会损伤PC12细胞,并且会抑制细胞正常的自噬,该异常的自噬可能参与了CoCl2致PC12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化钴 缺氧 PC12细胞 自噬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摄入对铅暴露大鼠社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曦瑶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9-843,共5页
铅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毒物,能造成神经系统损伤进而影响机体的行为;而益生菌是一系列对机体有益的肠道微生物的总称,其数量多、种类广,对宿主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效益。文章研究了益生菌通过肠道菌群的改变对机体社会行为的有益效应... 铅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毒物,能造成神经系统损伤进而影响机体的行为;而益生菌是一系列对机体有益的肠道微生物的总称,其数量多、种类广,对宿主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效益。文章研究了益生菌通过肠道菌群的改变对机体社会行为的有益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铅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在社会竞争中体现出显著的从属性特征,而上述损伤可由益生菌的摄入而改善;且铅加益生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肠道菌群的改变与大鼠的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早期铅暴露会影响大鼠的社会行为,而益生菌的摄入可修复铅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益生菌 社会行为 从属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致PC12细胞的神经毒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静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6-699,705,共5页
镉是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为了研究镉暴露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文章以PC12细胞为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镉暴露对PC12细胞的损伤。实验用0.1、0.5、2.5μmol/L镉处理PC12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检测0.1、0.5μmol/L... 镉是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为了研究镉暴露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文章以PC12细胞为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镉暴露对PC12细胞的损伤。实验用0.1、0.5、2.5μmol/L镉处理PC12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检测0.1、0.5μmol/L镉处理后PC12细胞分化和活性氧变化。MTT结果显示,0.5μmol/L的镉处理显著降低了PC12细胞的存活率,镉暴露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分化实验结果表明,镉暴露后细胞突起总长度、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数目显著降低,且镉对神经发生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内活性氧检测实验表明,镉暴露后细胞内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信号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镉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ROS影响细胞的存活率和分化,进而引起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细胞存活率 活性氧簇(ROS)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铅暴露对海马神经元中组蛋白H3K4甲基化转移酶的影响
12
作者 何慧明 邢栋 +2 位作者 谷小珍 徐毅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8-1123,共6页
文章以原代海马神经元为模型,探讨慢性铅暴露对组蛋白H3K4甲基化转移酶Kmt2a(MLL1)的影响及潜在机制。将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慢性铅暴露实验组。实验组在第3天加入5μmol/L的醋酸铅暴露至第14天。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 文章以原代海马神经元为模型,探讨慢性铅暴露对组蛋白H3K4甲基化转移酶Kmt2a(MLL1)的影响及潜在机制。将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慢性铅暴露实验组。实验组在第3天加入5μmol/L的醋酸铅暴露至第14天。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LL1以及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蛋白表达量,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iciton,Q-PCR)检测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基化转移酶以及相关LncRNA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铅暴露显著降低了MLL1蛋白的相对质量,且其mRNA的水平也显著降低,但是作为MLL1的下游H3K4me2和H3K4me3的蛋白相对质量并没有产生显著性变化。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另一种亚型组蛋白H3K4甲基化转移酶Kmt2b的mRNA水平不变,同时H3K4去甲基化酶Kdm1a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而Kdm5a不变。另外,H3K4me3的下游基因Nrg1和Meis2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且具有招募功能的4种LncRNA(Evx1as、Hoxb5/6as、Malat1、MIAT)的mRNA水平均显著上升。该研究结果表明,慢性铅暴露环境对于H3K4甲基化的蛋白总量并没有产生影响,但是影响了其在染色质中的分布,并且这一过程可能是受上游LncRNA的调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海马神经元 慢性铅暴露 H3K4 MLL1 Lnc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PC12细胞HDACs和HATs基因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范安妮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2-686,720,共6页
文章为了研究双酚A暴露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和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AT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大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双酚A(1μmol/L)暴露24 h后提取细胞RNA,进行逆转录反应,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 文章为了研究双酚A暴露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和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AT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大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双酚A(1μmol/L)暴露24 h后提取细胞RNA,进行逆转录反应,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细胞中HDACs和HATs的基因水平。双酚A暴露后,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HDAC2、HDAC3、HDAC8)的mRNA水平均明显上升;Ⅱ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中,HDAC4的mRNA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HDAC5和HDAC9的mRNA水平显著上升;Ⅳ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1的mRNA水平也明显上升;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AT1和P300的mRNA水平明显上升,MYST的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双酚A暴露影响HDACs和HATs的基因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PC12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ATs) MRNA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