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酚酸合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汪开拓 郑永华 +2 位作者 唐文才 李君廷 但汉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0-265,共6页
以‘巨峰’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 L.cv.‘Kyoho’)为试材,研究了10μ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熏蒸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在1℃贮藏期间酚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从苯丙烷类代谢角度分析了相关机... 以‘巨峰’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 L.cv.‘Kyoho’)为试材,研究了10μ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熏蒸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在1℃贮藏期间酚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从苯丙烷类代谢角度分析了相关机理。结果显示:10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葡萄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和落粒率的上升,诱导苯丙烷类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和查耳酮合成酶(CHS)活性的上升并延缓对香豆酰-CoA连接酶(4-CL)活性的下降,同时显著提高果实主要酚酸(没食子酸、咖啡酸、原儿茶酸、丁香酸和p-香豆酸)和总酚含量并维持了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MeJA可通过调控葡萄果实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系的活性,从而有效诱导果实中酚酸的合成并维持果实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最终提高了果实采后食用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茉莉酸甲酯 酚酸 抗氧化 苯丙烷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提高膜醭毕赤酵母对杨梅果实采后绿霉病生防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汪开拓 郑永华 +2 位作者 尚海涛 金鹏 芮怀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6,共6页
研究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复合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由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引起的绿霉病的抑制效果,同时分析了MeJA对酵母菌和病原菌生长以及果实抗病性的影... 研究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复合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由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引起的绿霉病的抑制效果,同时分析了MeJA对酵母菌和病原菌生长以及果实抗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eJA可有效提升P.membranefacien生防效力,10μmol/L MeJA与1×109CFU/mL P.membranefacien菌悬液的复合处理比单一处理能更有效抑制杨梅果实绿霉病的发生;该复合处理也更为显著的诱导了杨梅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的上升;此外,MeJA还可直接提高P.membranaefaciens在NYDB培养基和杨梅果实伤口处的数量,但MeJA对病原菌P.citrinum生长无抑制效果。这些结果表明,MeJA主要是通过直接促进拮抗酵母生长以及间接诱导果实抗病性来提升P.membranaefaciens生防效力,从而起到有效抑制杨梅果实采后腐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病害 茉莉酸甲酯 膜醭毕赤酵母 桔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氨基丁酸处理对桃果实采后灰霉病的影响及其诱导抗病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开拓 廖云霞 +2 位作者 袁坤明 盛杨 于文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白凤"水蜜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处理对桃果实由Botrgtis.cinerea导致的灰霉病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诱导抗病模式。结果显示,单一20 mmol/L BABA处理不能直接诱导未接种病原菌桃果实的... 以"白凤"水蜜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处理对桃果实由Botrgtis.cinerea导致的灰霉病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诱导抗病模式。结果显示,单一20 mmol/L BABA处理不能直接诱导未接种病原菌桃果实的防卫反应,但经BABA处理的桃果实在接种B.cinerea后,其展现出较单一B.cinerea接种而未进行BABA处理果实更为强烈的H2O2迸发、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升以及Pp NPR1-like和Pp PRs基因表达,说明经BABA处理桃果实只在病原激发子侵染时才可表达出较强的系统抗性,由此可推断BABA诱导桃果实防卫反应的机制可归因于Priming(敏化)反应而不是直接诱导作用。此外,经BABA处理的桃果实在贮藏结束后未出现明显的品质劣变和抗氧化活性下降现象,说明Priming反应可有效平衡采后桃果实防卫反应和底物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氨基丁酸(BABA) 桃果实 诱导抗性 PRIMING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涂膜处理对采后杨梅果实冷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汪开拓 廖云霞 +3 位作者 阚建全 韩林 马莉 许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1-336,共6页
以"乌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核黄素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涂膜处理对采后杨梅果实在1℃贮藏期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1mmol/L核黄素或1%HPMC处理均可有效抑制杨梅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上升和品... 以"乌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核黄素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涂膜处理对采后杨梅果实在1℃贮藏期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1mmol/L核黄素或1%HPMC处理均可有效抑制杨梅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上升和品质劣变。核黄素复合HPMC涂膜处理则较单一处理更为显著(p<0.05)的抑制了杨梅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并降低了果实呼吸速率和MDA积累,从而维持了果实品质。同时,复合处理可显著(p<0.05)诱导杨梅果实在贮藏期间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如PAL、C4H、4-CL和DFR活性的上升,从而使经复合处理的果实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榭皮素-3-O-芸香苷、杨梅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均显著(p<0.05)高于单一处理水平。结果说明,核黄素复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涂膜处理在采后杨梅果实保鲜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杨梅 品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涂膜处理对采后杨梅果实品质、生理及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汪开拓 廖云霞 韩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4-251,共8页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涂膜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冷藏期间品质、花色苷合成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杨梅果实分别置于0.5%、1%、5%和10%的HPMC溶液中浸泡10 min,随后在室温下缓慢风干以在果实表面形成稳定涂膜,最后...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涂膜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冷藏期间品质、花色苷合成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杨梅果实分别置于0.5%、1%、5%和10%的HPMC溶液中浸泡10 min,随后在室温下缓慢风干以在果实表面形成稳定涂膜,最后将果实于1℃下贮藏8 d,每隔2 d取样测定果实品质和生理指标、花色苷含量以及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丰度。结果显示:采用5%的HPMC涂膜处理较其他处理浓度可更为有效的降低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提高TSS和TA含量以及感官分数并抑制p H值的上升;5%HPMC涂膜处理可显著降低果实贮藏期间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延缓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另一方面,经5%HPMC涂膜处理的杨梅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PAL1和CHS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并伴随着果实花色苷的积累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提升。由此推测,5%HPMC涂膜处理可显著延缓杨梅果实贮藏期间的衰老进程并降低呼吸底物的消耗从而维持果实品质和风味,并可有效诱导杨梅果实贮藏期间PAL1和CHS基因的表达以促进花色苷类物质的合成,最终提高了果实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品质 花色苷 抗氧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贮藏期间落粒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汪开拓 郑永华 +2 位作者 尚海涛 张亮 唐文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18,共7页
以"巨峰"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在1℃贮藏期间落粒的影响。结果显示:10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降低葡萄果实贮藏期间落粒率和腐烂率,并延缓果穗离区组织中脱落酸(ABA)含... 以"巨峰"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在1℃贮藏期间落粒的影响。结果显示:10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降低葡萄果实贮藏期间落粒率和腐烂率,并延缓果穗离区组织中脱落酸(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上升、赤霉素(GA3)含量的下降以及ABA/GA3比值的增长,并显著抑制离区果胶甲酯酶(Pectinesterase,PME)活性的下降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Golygalacturonase,PG)活性的上升。同时,经MeJA处理的果穗离区细胞壁中胶层中乙醇不溶物(AIR)和Na2CO3溶性果胶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水平,而水溶性和环己二胺四乙酸(CDTA)溶性果胶含量却低于对照水平。实验表明,MeJA处理可通过调控葡萄果穗离区组织中内源激素水平来平衡细胞壁水解酶PME和PG的活性,从而抑制离区细胞壁中胶层的水解,维持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最终降低采后葡萄果实的落粒率,起到改善果实贮藏品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落粒 茉莉酸甲酯 细胞壁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空气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和热激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汪开拓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91-295,共5页
研究热空气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以及热激蛋白合成的影响。以48℃热空气处理杨梅果实3h,随后于(1±1)℃贮藏12d,并每隔3d测定果实腐烂率,膜脂氧化指标脂氧合酶(LOX)活性,活性氧代谢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 研究热空气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以及热激蛋白合成的影响。以48℃热空气处理杨梅果实3h,随后于(1±1)℃贮藏12d,并每隔3d测定果实腐烂率,膜脂氧化指标脂氧合酶(LOX)活性,活性氧代谢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生成量,并同时检测热激蛋白(HSP)合成水平。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显著延缓果实贮藏期间SOD、CAT和APX活性的下降,诱导HSP的合成,从而抑制O-2.和.OH的积累和LOX活性的上升,减轻了过量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热空气处理延缓杨梅果实采后衰老并减少腐烂的机制与其平衡活性氧代谢和诱导热激蛋白的合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热空气 活性氧 热激蛋白 衰老 腐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冷藏雷竹笋内源激素水平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汪开拓 唐利 +1 位作者 李静 邢雪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48-54,共7页
为揭示MeJA处理减轻冷藏雷竹笋木质化败坏的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雷竹笋在冷藏期间内源激素水平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mol·L-1MeJA处理可有效调控内源激素GA3、ABA... 为揭示MeJA处理减轻冷藏雷竹笋木质化败坏的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雷竹笋在冷藏期间内源激素水平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mol·L-1MeJA处理可有效调控内源激素GA3、ABA和乙烯含量,维持GA3和ABA含量变化的平衡,同时抑制雷竹笋冷藏期间木质素合成相关酶PAL、CAD、4-CL、POD和PPO活性的上升,从而显著抑制冷藏雷竹笋木质素的合成,延缓出汁率的下降和硬度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笋 茉莉酸甲酯 木质化 冷藏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贮藏期间蔗糖代谢及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汪开拓 郑永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185,共7页
以"乌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硼(四硼酸钾)处理对采后杨梅果实在1℃贮藏期间品质、蔗糖代谢及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0 g/L为杨梅果实最大有效硼处理浓度,采用10 g/L硼处理可有效降低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并维持果... 以"乌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硼(四硼酸钾)处理对采后杨梅果实在1℃贮藏期间品质、蔗糖代谢及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0 g/L为杨梅果实最大有效硼处理浓度,采用10 g/L硼处理可有效降低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并维持果实品质;10 g/L硼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贮藏期间AI、SPS以及SS2(蔗糖合酶合成方向)活性的上升并提高SS1(蔗糖合酶分解方向)活性;同时,经硼处理的杨梅果实中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果实,而果糖、总花色苷和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却高于对照水平。由此推测,硼元素可通过直接调控杨梅果实采后贮藏期间蔗糖代谢酶活性来积累杨梅花色苷前体UDPG,从而为杨梅果实花色苷的合成提供底物,最终起到促进果实花色苷合成和改善贮藏品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贮藏 蔗糖代谢 花色苷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H诱导采后桃果实抗病性反应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开拓 王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219,共8页
以"大久保"水蜜桃果实(Prunus persica(L.)Batsch cv.‘OkuBa’)为试材,研究了0.2 g/L BTH处理诱导的桃果实抗病性反应对其贮藏品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2 g/L BTH处理可有效诱导桃果实在20℃贮藏期间的SAR反应,促进抗病相... 以"大久保"水蜜桃果实(Prunus persica(L.)Batsch cv.‘OkuBa’)为试材,研究了0.2 g/L BTH处理诱导的桃果实抗病性反应对其贮藏品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2 g/L BTH处理可有效诱导桃果实在20℃贮藏期间的SAR反应,促进抗病相关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总酚含量的上升,从而有效控制了果实贮藏期间P.expansum导致的青霉病的发展;但BTH处理诱导的SAR反应同时显著降低了桃果实在贮藏期间的乙烯峰值以及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并可抑制总黄酮、总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从而导致果实出现后熟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速度减慢等不良症状。由此推测,BTH诱导的SAR抗病性反应对采后桃果实来说是一个不可逆的物质和能量消耗过程,可能会影响果实后熟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噻唑硫代乙酸甲酯 诱导抗性 品质 病原菌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果实采后热空气处理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汪开拓 郑永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3-217,共5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的热空气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并对热空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48.5℃,处理时间为173 min时,有最优贮藏保鲜效果:杨梅果实于1℃下贮藏7 d再转移...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的热空气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并对热空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48.5℃,处理时间为173 min时,有最优贮藏保鲜效果:杨梅果实于1℃下贮藏7 d再转移至20℃下模拟货架期放置1 d后的腐烂指数为18.81%、硬度为3.31 N、Vc含量为5.25 mg/kg(鲜重)、固酸比为1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热空气 品质 优化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不同成熟度草莓果实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唐双双 郑永华 +2 位作者 汪开拓 王晓梅 金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用1μ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八成熟和全熟时采摘的"丰香"草莓果实24h,然后在20℃下贮藏。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八成熟草莓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发生,而对全熟草莓果实腐烂发生无显著影响。MeJA处理促进八成熟果实... 用1μ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八成熟和全熟时采摘的"丰香"草莓果实24h,然后在20℃下贮藏。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八成熟草莓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发生,而对全熟草莓果实腐烂发生无显著影响。MeJA处理促进八成熟果实贮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增加和总酸含量(TA)的下降,并促进果实红色的发育。经MeJA处理的八成熟果实在贮藏后期,果实表面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等品质指标都接近于全熟果实。因此,对于采后不能及时销售和需要长途运输的草莓果实,可于较低成熟度时采摘,并采用MeJA处理,这样既能有效降低果实腐烂,同时又可保持其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草莓 成熟度 腐烂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心萝卜花色苷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晓梅 徐为民 +3 位作者 曹士锋 唐双双 汪开拓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100,共3页
本实验探讨了pH值、温度和氧化还原物质对红心萝卜花色苷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红心萝卜中的花色苷由红变褐,在510nm处的特征吸收峰逐渐消失;pH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pH3.0时花色苷降解最快;低温能显著保持红心萝卜... 本实验探讨了pH值、温度和氧化还原物质对红心萝卜花色苷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红心萝卜中的花色苷由红变褐,在510nm处的特征吸收峰逐渐消失;pH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pH3.0时花色苷降解最快;低温能显著保持红心萝卜花色苷的稳定性;氧化剂可显著促进花色苷的降解,花色苷颜色由红色逐渐变浅;还原剂对花色苷有保护作用,能延缓花色苷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萝卜 花色苷 稳定性 PH值 温度 氧化剂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活性氧代谢和木质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芮怀瑾 尚海涛 +4 位作者 汪开拓 金鹏 唐双双 曹士峰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04-308,共5页
研究了38℃、5h热空气处理对冷藏枇杷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及其与果实木质化败坏的关系。结果发现,热处理能有效抑制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降低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使超氧阴离... 研究了38℃、5h热空气处理对冷藏枇杷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及其与果实木质化败坏的关系。结果发现,热处理能有效抑制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降低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使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和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减缓了果肉硬度的上升和出汁率的下降。这些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通过调节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延缓膜脂过氧化进程,从而减轻枇杷在冷藏过程中的木质化症状,较好的保持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果实 热处理 活性氧 木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精油的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韩林 汪开拓 +3 位作者 王兆丹 唐华丽 卢霞 韩秋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精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研究了草果精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草果精油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有23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香叶醇(29.42%)、橙花叔醇(9.87%)、十八碳烯酸(8.... 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精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研究了草果精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草果精油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有23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香叶醇(29.42%)、橙花叔醇(9.87%)、十八碳烯酸(8.62%)等。草果精油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显示出了较好的清除效果,EC50值分别为3.84、3.20mg/mL;不同浓度的草果精油对5种测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多糖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浓 郭冬琴 +3 位作者 汪开拓 张德全 蓬国辉 张春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6-329,共4页
对滇重楼多糖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95℃水浴条件下,以1∶60(g∶mL)的料... 对滇重楼多糖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95℃水浴条件下,以1∶60(g∶mL)的料液比,提取时间1h,提取3次,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18.72mg/g;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85℃水浴条件下,以1∶80(g∶mL)的料液比,提取1.5h,提取2次,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23.84mg/g;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50℃水温条件下,以1∶50(g∶mL)的料液比,提取1.5h,提取2次,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24.32mg/g。3种提取方法对滇重楼多糖提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但超声波辅助提取较热水浸提、回流提取具有能耗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多糖 正交实验 回流提取法 热水浸提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熏蒸处理对杨梅果实保鲜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爱萍 汪开拓 +1 位作者 金文渊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77-281,共5页
研究不同乙醇用量熏蒸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采后腐烂、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先将果实置于20℃下用100、250、500μL/L和1000μL/L乙醇熏蒸处理3h,然后转入1℃冷藏8d。结果表明:500μL/L乙醇处理能最显著的抑制杨梅果实贮... 研究不同乙醇用量熏蒸处理对"乌种"杨梅果实采后腐烂、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先将果实置于20℃下用100、250、500μL/L和1000μL/L乙醇熏蒸处理3h,然后转入1℃冷藏8d。结果表明:500μL/L乙醇处理能最显著的抑制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和细菌总数的上升,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损失,维持其较高的硬度及VC含量;同时,乙醇处理还有效抑制了杨梅果实在贮藏期间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的下降,诱导果实中主要酚类单体物质杨梅黄酮和槲皮素-3-O-芸香苷及花色苷类主要单体物质矢车菊-3-葡萄糖苷的合成,抑制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清除率和还原力的下降,从而保持较高的果实抗氧化活性。结论:乙醇处理在杨梅果实保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乙醇处理 腐烂 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棘果水溶性膳食纤维酶法制备工艺及单糖成分和物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林 吴应梅 +3 位作者 汪开拓 王兆丹 唐华丽 高玉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15-219,共5页
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火棘果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以单因素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液料比为实验因素,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火棘... 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火棘果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以单因素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液料比为实验因素,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火棘果膳食纤维的单糖组成和物化性质。结果表明,酶法制备火棘果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83%,酶解时间2 h,液料比23 m L/g,在此条件下火棘果SDF的得率预测值为5.97%,实际验证值为5.91%。火棘果膳食纤维的单糖成分主要为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山梨糖,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果糖和甘露糖,其中以木糖含量最高,达33.56%。物化性质实验表明,火棘果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同时对葡萄糖也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棘果 水溶性膳食纤维 响应面分析 单糖组成 物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核精油对采后草莓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林 汪开拓 +3 位作者 郭冬琴 周浓 丁博 吴善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9-313,共5页
本文以"红实美"草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龙眼核精油浸泡处理对草莓采后低温保鲜(4℃)的效果。结果表明,龙眼核精油对草莓采后具有显著的保鲜作用,可有效降低草莓的腐烂指数,减缓草莓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总... 本文以"红实美"草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龙眼核精油浸泡处理对草莓采后低温保鲜(4℃)的效果。结果表明,龙眼核精油对草莓采后具有显著的保鲜作用,可有效降低草莓的腐烂指数,减缓草莓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和总酚的损失速度,提高了果实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维持了其抗氧化活性,其中以精油浓度160μg/m L处理组效果最好,除可滴定酸外,其余指标均显著优于其它处理组和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核精油 草莓 保鲜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仁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草莓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林 胡廷章 +3 位作者 肖国生 汪开拓 黄乾方 詹媛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9-203,共5页
对砂仁精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以"红实美"草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砂仁精油浸泡处理对草莓果实低温保鲜(4℃)的效果。结果表明:砂仁精油主要含有杜松醇(11.41%)、十八碳烯酸甲酯(8.99%)、十氢-2-亚甲基-5,5,8a-三甲基... 对砂仁精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以"红实美"草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砂仁精油浸泡处理对草莓果实低温保鲜(4℃)的效果。结果表明:砂仁精油主要含有杜松醇(11.41%)、十八碳烯酸甲酯(8.99%)、十氢-2-亚甲基-5,5,8a-三甲基-1-萘乙醛(5.06%)和十六烷酸甲酯(4.73%)等。砂仁精油对草莓果实具有显著的保鲜作用,其中以精油浓度80~160μg/mL处理效果最好,可有效降低草莓的腐烂指数,减缓草莓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的损失速度,延长草莓的贮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精油 GC-MS 草莓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