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羟基PTHF-PEO-PTHF嵌段共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汪存东 罗运军 +2 位作者 夏敏 李晓萌 毛科铸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以大分子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起始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在少量环氧丙烷助开环的条件下,四氢呋喃发生阳离子开环聚合,直接在聚乙二醇的两端接上了聚四氢呋喃醚链段,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PTHF-PEO-PTHF端羟基三嵌段共聚醚... 以大分子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起始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在少量环氧丙烷助开环的条件下,四氢呋喃发生阳离子开环聚合,直接在聚乙二醇的两端接上了聚四氢呋喃醚链段,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PTHF-PEO-PTHF端羟基三嵌段共聚醚。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DSC和凝胶渗透色谱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醚对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率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6 h,环氧丙烷用量为四氢呋喃(THF)摩尔数的10%,催化剂用量为THF的4%时最为理想,并且可通过大分子引发剂的用量来调节共聚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感推进剂 大分子引发剂 端羟基共聚醚 阳离子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E的合成及弹性体的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汪存东 罗运军 夏敏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8-522,共5页
以大分子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起始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在少量环氧丙烷助开环的条件下,四氢呋喃发生阳离子开环聚合,直接在聚乙二醇的两端接上了聚四氢呋喃醚链段,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PTHF-PEO-PTHF端羟基三嵌段共聚醚(... 以大分子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起始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在少量环氧丙烷助开环的条件下,四氢呋喃发生阳离子开环聚合,直接在聚乙二醇的两端接上了聚四氢呋喃醚链段,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PTHF-PEO-PTHF端羟基三嵌段共聚醚(HTPE),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合成的HTPE为原料制备出了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HTPE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发现,HTPE聚氨酯弹性体不但综合力学性能较理想,而且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Tg=-69.03℃),热稳定好的特点,满足固体推进剂对粘合剂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HTPE钝感推进剂 HTPE粘合剂 大分子引发剂 聚氨酯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引发端羟基PPO-PTHF-PPO嵌段共聚醚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存东 罗运军 夏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以大分子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环氧丙烷经阳离子开环聚合,直接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的两端接上了聚环氧丙烷的链段,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PPO-PTHF-PPO端羟基三嵌段共聚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 以大分子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环氧丙烷经阳离子开环聚合,直接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的两端接上了聚环氧丙烷的链段,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PPO-PTHF-PPO端羟基三嵌段共聚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出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率以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5h,催化剂用量为环氧丙烷摩尔数的3%时最为理想,并且可以通过大分子引发剂的用量来调节共聚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嵌段共聚醚 环氧丙烷 阳离子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技术在PPO-PTHF-PPO共聚醚提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存东 张丽华 +1 位作者 罗运军 夏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以大分子聚四氢呋喃二醇低聚物为起始剂制备聚环氧丙烷聚四氢呋喃共聚醚(PPO-PTHF-PPO)的产物中会残留一些未参加反应的聚四氢呋喃低聚物,这些低聚物很难用一般的提纯方法除去。文中根据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应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对PPO... 以大分子聚四氢呋喃二醇低聚物为起始剂制备聚环氧丙烷聚四氢呋喃共聚醚(PPO-PTHF-PPO)的产物中会残留一些未参加反应的聚四氢呋喃低聚物,这些低聚物很难用一般的提纯方法除去。文中根据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应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对PPO-PTHF-PPO共聚醚进行了提纯研究。考察了加热温度、提纯次数等条件对共聚醚的提纯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真空度为0.1 Pa,转速为200r/min,加热温度为180℃,经过两次分子蒸馏后可以有效除去共聚醚中的低聚物和小分子,提纯后的共聚醚纯度可以达到99.95%,分子量分布降低到1.57,并且提纯后的共聚醚不用干燥可直接用于聚氨酯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共聚醚 提纯 低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物理中WLF方程的剖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汪存东 张丽华 《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分析了高分子物理中WLF方程的适用温度范围.从微观的链段运动对方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高分子链非常大,链段运动比较复杂,使其具有了特有的温度依赖关系WLF方程,所以WLF方程在使用的时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说明了由于参考温度的不同,C1...  分析了高分子物理中WLF方程的适用温度范围.从微观的链段运动对方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高分子链非常大,链段运动比较复杂,使其具有了特有的温度依赖关系WLF方程,所以WLF方程在使用的时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说明了由于参考温度的不同,C1,C2取值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 WLF方程 链段运动 参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金翁)离子法合成端羟基聚四氢呋喃-聚环氧丙烷嵌段共聚醚
6
作者 汪存东 潘洪波 +1 位作者 苏玲 张丽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18,共4页
以端羟基聚四氢呋喃(PTHF)和聚环氧丙烷(PPO)大分子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聚四氢呋喃两端生成鎓离子活性中心,遇到两端含活泼氢的聚环氧丙烷时发生反应,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端羟基PTHF-PPO嵌段共聚醚;... 以端羟基聚四氢呋喃(PTHF)和聚环氧丙烷(PPO)大分子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聚四氢呋喃两端生成鎓离子活性中心,遇到两端含活泼氢的聚环氧丙烷时发生反应,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端羟基PTHF-PPO嵌段共聚醚;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产率以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或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共聚醚的产率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20 ℃~130 ℃,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PTHF质量的4%时最为理想;共聚醚黏度低,常温下为液态,浇注方便,是生产聚氨酯的很好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金鎓离子 聚四氢呋喃 聚环氧丙烷 嵌段共聚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乳液聚合法制备丙-苯纳米核壳乳液
7
作者 汪存东 罗运军 吕玉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18,共3页
文中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的加料工艺制备出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丙-苯纳米核壳乳液,分析了这种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纳米乳液的机理。通过粒度分布仪测定的乳胶粒的粒径分布为93.4 nm~95.6 nm,分布很窄,乳... 文中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的加料工艺制备出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丙-苯纳米核壳乳液,分析了这种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纳米乳液的机理。通过粒度分布仪测定的乳胶粒的粒径分布为93.4 nm~95.6 nm,分布很窄,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为94.5 nm;通过透射电境(TEM)对乳液进行观察,所制的丙-苯纳米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正向核壳结构,实验证明这种核壳结构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苯乳液 普通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纳米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苯纳米核壳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8
作者 汪存东 罗运军 吕玉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85-1487,共3页
文章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的加料工艺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丙-苯纳米核壳乳液。通过粒度分布仪测定乳胶粒的粒径分布为93.4~95.6 nm,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为94.5 nm;通过透射电境(TEM)对乳液进行观察,所... 文章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的加料工艺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丙-苯纳米核壳乳液。通过粒度分布仪测定乳胶粒的粒径分布为93.4~95.6 nm,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为94.5 nm;通过透射电境(TEM)对乳液进行观察,所制备的丙-苯纳米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正向核壳结构。最后用合成的乳液配成外墙涂料,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涂料性能良好,并具有一定的耐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苯乳液 核壳结构 纳米乳液 外墙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还原FeBr_3催化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9
作者 汪存东 罗运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FeBr3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原位生成FeBr2催化剂,以2,2’-联吡啶(bpy)为配位剂,1-溴乙基苯为引发剂,在110℃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符合对单体浓度为一级的动力...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FeBr3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原位生成FeBr2催化剂,以2,2’-联吡啶(bpy)为配位剂,1-溴乙基苯为引发剂,在110℃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符合对单体浓度为一级的动力学关系,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在1.17~1.25之间,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并且在有氧的环境下同样能够进行活性聚合,该聚合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甲基丙烯酸甲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在聚氨酯中扩散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晓 姚大虎 +3 位作者 白森虎 汪存东 赫玉欣 张玉清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4-598,共5页
为研究二异氰酸酯类型、温度、硝化甘油(NG)含量等因素对NG在聚氨酯弹性体内扩散性能的影响,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COMPASS力场下对NG和聚氨酯弹性体混合体系进行了模拟。构建NG与不同聚氨酯弹性体的混合体系模型,并进行结构优化,先后进... 为研究二异氰酸酯类型、温度、硝化甘油(NG)含量等因素对NG在聚氨酯弹性体内扩散性能的影响,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COMPASS力场下对NG和聚氨酯弹性体混合体系进行了模拟。构建NG与不同聚氨酯弹性体的混合体系模型,并进行结构优化,先后进行恒温恒压系综(NPT)和恒温恒容系综(NVT)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NG在混合体系中的均方位移,通过爱因斯坦方程计算得到其扩散系数。结果表明:NG在聚氨酯弹性体内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为10-8 cm2·s-1,与实验数据一致;扩散系数随聚氨酯弹性体链的柔顺性增加而上升;随温度的不断升高,扩散系数先缓慢上升,当超过308K后,扩散系数急剧增加。随NG含量的不断升高,扩散系数先缓慢下降,当超过14%后,扩散系数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聚氨酯弹性体 扩散系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硝化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聚氨酯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洪波 汪存东 +1 位作者 刘建新 喻华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5,共4页
以纳米二氧化钛(Ti O2)和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为原料,乙酸乙酯为分散剂,通过简单的喷涂法,制备了Ti O2/PU微-纳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涂层。涂层表面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6°,滚动角为3°。经紫外光照射后,涂层表面变为超亲水表面,接触... 以纳米二氧化钛(Ti O2)和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为原料,乙酸乙酯为分散剂,通过简单的喷涂法,制备了Ti O2/PU微-纳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涂层。涂层表面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6°,滚动角为3°。经紫外光照射后,涂层表面变为超亲水表面,接触角为3°。用扫描电镜对涂层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i O2与PU的质量比、光照时间对涂层表面润湿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表面与荷叶表面有相似的微-纳米结构,当Ti O2与PU的质量比在3∶5至4∶5之间,光照时间为3~4 h时,涂层表面润湿性转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润湿性 聚氨酯 超疏水 超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超疏水二氧化硅/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喻华兵 汪存东 李瑞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以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不同有机硅含量改性的聚氨酯(PU)为原料,以乙酸乙酯为分散剂,采用简单的喷涂工艺,通过仿生的方法制备出与荷叶表面结构相似的SiO2/PU微-纳米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SEM)对涂层表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O2与PU的质... 以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不同有机硅含量改性的聚氨酯(PU)为原料,以乙酸乙酯为分散剂,采用简单的喷涂工艺,通过仿生的方法制备出与荷叶表面结构相似的SiO2/PU微-纳米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SEM)对涂层表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O2与PU的质量比以及有机硅含量对涂层表面结构及接触角的影响,并考察了涂层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了涂层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具有与荷叶表面相似的微-纳米结构,SiO2与PU的质量比在4∶5至3∶5之间,有机硅质量分数大于15%时,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58°,滚动角为3°,具有超疏水特性,并且结构稳定,测试胶带剥离6次后,涂层仍具有超疏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超疏水 复合涂层 微-纳米结构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洪波 汪存东 +1 位作者 喻华兵 刘建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8-210,共3页
超疏水表面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介绍了超疏水表面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客观评价了目前超疏水表面研... 超疏水表面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介绍了超疏水表面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客观评价了目前超疏水表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微纳米结构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腈乳胶涂料
14
作者 王久芬 汪存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42-45,共4页
采用乳液共聚合 ,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腈 (S AN)共聚乳液。并以S AN共聚乳液为基料 ,加入轻质碳酸钙、高岭土以及其它助剂配制成聚苯乙烯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腈 芳聚乳液 乳胶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稀释剂紫外光引发自交联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关胜 汪存东 +1 位作者 赵敏 喻华兵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55-560,共6页
为了克服紫外光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气味大和氧阻聚的不足,本文以单体丙烯酸正丁酯(n-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醇(DDM)为链转移剂,以... 为了克服紫外光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气味大和氧阻聚的不足,本文以单体丙烯酸正丁酯(n-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醇(DDM)为链转移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合成含环氧基团的丙烯酸酯预聚物。然后添加阳离子型紫外光引发剂6976,经涂布及紫外光光照引发得到自交联型环氧丙烯酸酯压敏胶。实验过程中分别测试了DDM、GMA和光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DM用量为0.26%,GMA用量为12.5%,光引发剂6976用量为2%时,所制的压敏胶综合性能最为理想。压敏胶的初粘力达到11.1N/25mm,剥离力达到14.6N/25mm,剪切强度达到9.2N/12×12mm^(2),在80℃下处理4h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剥离时不掉胶。制备的压敏胶在低于50℃时易涂布,不含活性稀释剂,无刺激性气味,无氧阻聚,在工业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 压敏胶 紫外光固化 自交联 活性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