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BZ19-X区块朵叶型浅水三角洲砂体精细刻画及剩余油挖潜
1
作者 周军良 赵军寿 +2 位作者 白清云 汪全林 汪跃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渤海BZ19-X区块多期叠置朵叶型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复合朵叶体内部沉积期次及叠置样式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块剩余油挖潜。为此,利用岩心、分析化验、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确定朵叶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建立井震响应模式,以平面地震属性刻... 渤海BZ19-X区块多期叠置朵叶型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复合朵叶体内部沉积期次及叠置样式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块剩余油挖潜。为此,利用岩心、分析化验、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确定朵叶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建立井震响应模式,以平面地震属性刻画的砂体边界为控制,通过井震融合,结合层拉平及等时地层切片,实现不同叠置类型复合朵叶型浅水三角洲砂体的精细刻画,为剩余油挖潜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研究区朵叶型浅水三角洲河控作用明显,平面可分为河道区、河坝复合区和浅湖区;受河道侧向迁移及纵向下切的影响,在平面及纵向发育多期朵叶体,侧向接触样式主要为分离型、侧搭型、侧切型、间连型,纵向叠置样式主要为远离型、弱切型、浅切型、深切型,侧向接触及纵向叠置使得砂体连片发育;受砂体接触、叠置样式及井网控制程度的影响,无井控、井网不完善的单期砂体和井控程度高的切叠复合砂体,其井间及边部往往剩余油富集。该研究结果对区块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的挖潜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国内外类似区块的开发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叠置样式 地震相 砂体刻画 剩余油 渤海BZ19-X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70
2
作者 汪全林 唐海 +2 位作者 吕栋梁 彭得兵 郭粉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0,117-118,共4页
随着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对开发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是流体边界层性质异常和流体塑性的综合表现形式。选取青海某油田低渗透油藏天然岩心,根据实验数据拟合结果,分别比较了各渗流方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幂函数和二次多项式... 随着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对开发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是流体边界层性质异常和流体塑性的综合表现形式。选取青海某油田低渗透油藏天然岩心,根据实验数据拟合结果,分别比较了各渗流方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幂函数和二次多项式的拟合结果最佳。根据所得启动压力梯度,分别讨论了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流体粘度、流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流度成反比,与流体粘度成正比,并且与渗透率和流度之间有较好的乘幂关系。从高才尼—卡尔曼公式出发,得出了启动压力梯度与岩石孔隙度、孔道半径成反比,与流体粘度、孔道迂曲度、比面成正比。从推导的公式可知,岩石孔道半径和迂曲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比孔隙度和流体粘度大。该研究成果对油田生产现场减小启动压力,降低渗流阻力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流度 孔隙度 流体粘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薄层油藏多垂直裂缝水平井产量计算公式 被引量:7
3
作者 汪全林 唐海 +2 位作者 吕栋梁 周科 陈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5,共4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压裂技术应用于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准确地确定多垂直裂缝水平井的产量意义重大.在假设各薄互油层物性各异、各裂缝流量不相等的条件下,分析研究了各裂缝周围的渗流场分布特征.采用渗流面积等值法,把多垂直裂缝系统...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压裂技术应用于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准确地确定多垂直裂缝水平井的产量意义重大.在假设各薄互油层物性各异、各裂缝流量不相等的条件下,分析研究了各裂缝周围的渗流场分布特征.采用渗流面积等值法,把多垂直裂缝系统水平井等效为水平井与垂直井的组合.应用镜像反映及势的叠加原理,对裂缝系统的产量公式进行了详细推导,并结合Renard-Dupuy公式,得到了多垂直裂缝水平井产量公式.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水平井经压裂后产量明显增加,各垂直裂缝的产量不相等,中间裂缝较边部裂缝产量小.由此说明在压裂缝数量确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裂缝间的距离,以增加各裂缝的泄油半径,以此来提高单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薄互层 水平井 垂直裂缝 产量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全林 唐海 +1 位作者 吕栋梁 吕渐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4,共5页
针对高含硫水驱气藏与常规气藏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如开发过程中出现硫元素的沉积仍把常规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应用于高含硫水驱气藏产生较大偏差,考虑硫沉积、存在微量液烃等实际情况,根据气藏孔隙体积守恒原理,推导高含硫水驱气藏物质... 针对高含硫水驱气藏与常规气藏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如开发过程中出现硫元素的沉积仍把常规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应用于高含硫水驱气藏产生较大偏差,考虑硫沉积、存在微量液烃等实际情况,根据气藏孔隙体积守恒原理,推导高含硫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通式,得到高含硫水驱气藏生产指示曲线,即直角坐标系中p/Z*—Gp的线性关系曲线.经验证,假设气藏不含硫,方程形式与常规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具有一致性,说明推导的正确性.应用生产指示曲线可以确定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预测气藏压力、预测气藏产量等,为高含硫水驱气藏开发动态分析及预测提供一种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高含硫水驱气藏不考虑硫沉积,物质平衡计算结果将产生较大偏差,考虑硫沉积,其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为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 水驱气藏 物质平衡方程 硫沉积 生产指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产水时产能方程的确定 被引量:34
5
作者 吕栋梁 唐海 +3 位作者 吕渐江 马小明 余贝贝 汪全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112-115,共4页
随着气井生产的进行,地层中存在的可动水会不断在井底聚集,造成气井生产水气比上升,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和产能,并影响整个气田的储量评估及开发方案的实施。从气井拟稳定流动状态产能方程出发,利用气、水相渗曲线与生产水气比的关系,结合... 随着气井生产的进行,地层中存在的可动水会不断在井底聚集,造成气井生产水气比上升,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和产能,并影响整个气田的储量评估及开发方案的实施。从气井拟稳定流动状态产能方程出发,利用气、水相渗曲线与生产水气比的关系,结合等效表皮系数对不同生产水气比时的产能方程进行修正,从而获得了产水气井的产能方程。实例计算表明,修正后的产能方程更加符合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产能 产能方程 相渗曲线 表皮系数 产能方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宣汉地区飞仙关组裂缝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海 汪全林 +2 位作者 彭鑫岭 李力 黄德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4,192-193,共7页
根据全直径岩芯、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宣汉地区飞仙关组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该区井剖面裂缝发育情况及纵向裂缝可能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川东地区地质特征,对研究区裂缝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 根据全直径岩芯、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宣汉地区飞仙关组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该区井剖面裂缝发育情况及纵向裂缝可能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川东地区地质特征,对研究区裂缝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飞仙关组中下段主要发育有垂直构造裂缝、水平裂缝、斜交裂缝及成岩期形成的裂缝;裂缝主要有构造裂缝与非构造裂缝两类,构造裂缝成因主要包括与断层构造有关的裂缝、与褶皱构造有关的裂缝及与弱变形构造区有关的裂缝,力学成因主要有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3种基本类型;非构造裂缝主要成因可分为成岩裂缝、溶蚀裂缝、收缩裂缝、表生裂缝。生产实践表明,任何一种裂缝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均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构造裂缝 非构造裂缝 飞仙关组 常规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水气井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邓琪 唐海 +3 位作者 吕浙江 汪全林 吕栋梁 刘鹏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68-69,7-8,共4页
产水气井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析出的凝析水与地层水会逐渐向井底聚集,一方面引起气井生产过程中水气比的上升,同时还会破坏地下油气渗流环境,影响气井产量。文章利用气体非达西稳定渗流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气井生产水气比与气水... 产水气井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析出的凝析水与地层水会逐渐向井底聚集,一方面引起气井生产过程中水气比的上升,同时还会破坏地下油气渗流环境,影响气井产量。文章利用气体非达西稳定渗流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气井生产水气比与气水相渗曲线,通过等效表皮系数,对产能方程进行修正,最终获得预测产水气井(藏)产能预测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修正后的产能方程可以准确地预测产水气井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表皮系数 产能预测 生产水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各向异性储层有效动用系数研究
8
作者 汪全林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8-23,32,共7页
有效动用系数是衡量储层动用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的相关研究均建立在油藏储层各向同性的基础上,但实际的油藏储层却是各向异性的。此研究通过模拟五点法井网在储层不同各向异性程度下的流线形状,推导出考虑储层启动压力梯度条件的各向... 有效动用系数是衡量储层动用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的相关研究均建立在油藏储层各向同性的基础上,但实际的油藏储层却是各向异性的。此研究通过模拟五点法井网在储层不同各向异性程度下的流线形状,推导出考虑储层启动压力梯度条件的各向异性储层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公式,并通过各向同性储层进一步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将推导的公式应用于矿场试验,可以进一步确定低渗透储层在不同注采压差下的合理注采井距,开发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启动压力梯度 各向异性 有效动用系数 注采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相流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确定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全林 柴世超 +2 位作者 程自力 程明佳 任会玲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8,115,共5页
目前确定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方法,主要以启动压力梯度为判断基础,而实际生产过程中两相渗流阻力也有影响.从渗流力学出发,考虑非活塞驱替两相流及启动压力梯度,分别以油相区、油水两相区及纯水区的渗流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得出基于两... 目前确定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方法,主要以启动压力梯度为判断基础,而实际生产过程中两相渗流阻力也有影响.从渗流力学出发,考虑非活塞驱替两相流及启动压力梯度,分别以油相区、油水两相区及纯水区的渗流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得出基于两相渗流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与结果对比证实其理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实例计算得出注采压差为40.0MPa,渗透率为1.0×10-3μm2时油藏合理注采井距为130m.考虑两相渗流确定的合理注采井距随渗透率增大而增大,但增长幅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缓,且渗透率与井距呈近似幂函数关系;随渗透率增大,新旧方法确定的井距相差越来越大,因此计算合理注采井距时,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油水两相渗流阻力共同作用,以使其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水驱前缘 注采井距 两相流 非活塞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水平井与直井注采系统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汪全林 廖新武 +1 位作者 赵秀娟 刘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08-611,625,共5页
特低渗油藏直井开发注采井距小,单井控制储量有限,但采用水平井注采系统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文中全面考虑油水两相流、非活塞驱替及产量等影响因素,利用两相流数学表达式,将水驱前缘与油井泄油压力波及距离... 特低渗油藏直井开发注采井距小,单井控制储量有限,但采用水平井注采系统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文中全面考虑油水两相流、非活塞驱替及产量等影响因素,利用两相流数学表达式,将水驱前缘与油井泄油压力波及距离之和作为设计注采井距的依据,分别研究了特低渗油藏直井与水平井极限注采井距与物性的关系,深入剖析了2种注采系统开发特低渗油藏的差异。实例分析表明,2种注采系统的注采井距与渗透率近似呈幂函数关系,且水平井注采井距是直井的2~3倍,有效解决了直井注采井距小的问题;进一步证实了水平井井间渗流为线性渗流,比直井的注采系统更有利,从而为采用水平井开采特低渗油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两相流 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水平井注水合理井距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全林 廖新武 +4 位作者 赵秀娟 刘杰 陈勇军 李功 周子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729,共3页
低渗油藏直井注采井距小、单井控制储量小,采用水平井注采系统可较好解决这些问题,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低渗油藏水平井注水合理注采井距,尚未有较成熟的计算方法。在全面考虑油水两相流、非活塞驱替及产量等影响因素基础上,利用两... 低渗油藏直井注采井距小、单井控制储量小,采用水平井注采系统可较好解决这些问题,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低渗油藏水平井注水合理注采井距,尚未有较成熟的计算方法。在全面考虑油水两相流、非活塞驱替及产量等影响因素基础上,利用两相流数学表达,经数学推导将水驱前缘与注水井距离和油井泄油压力波及距离之和作为合理井距的依据,为确定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合理井距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水平井注采井距与渗透率呈近似幂函数的关系,且水平井注采井距较直井大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水平井 合理井距 油水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水气比对气井产能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鹏超 唐海 +2 位作者 吕渐江 汪全林 李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0-102,140,共3页
气藏开采过程中,地层水的侵入以及凝析水在井底的聚集,会导致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降低气相渗透率,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和产能。从气井生产水气比的变化角度出发,将气井拟稳定流动状态产能方程与气水相渗曲线结合,利用等效表皮系数对... 气藏开采过程中,地层水的侵入以及凝析水在井底的聚集,会导致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降低气相渗透率,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和产能。从气井生产水气比的变化角度出发,将气井拟稳定流动状态产能方程与气水相渗曲线结合,利用等效表皮系数对不同生产水气比时的产能方程进行修正,得出了生产水气比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生产水气比 产能方程 相渗曲线 等效表皮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特低渗油藏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以渤海BZ油田沙三段5井区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全林 邓琪 +2 位作者 周军良 张运来 耿红柳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3期74-77,104,共5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上特低渗储量被发现,如何对其有效开发,亟需开展相关的研究及实践。渤海BZ油田沙三段5井区是典型的特低渗薄互层油藏,在方案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了两口水平井多级压裂实践,投产后采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压裂效果...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上特低渗储量被发现,如何对其有效开发,亟需开展相关的研究及实践。渤海BZ油田沙三段5井区是典型的特低渗薄互层油藏,在方案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了两口水平井多级压裂实践,投产后采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压裂效果、生产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级压裂对特低渗油藏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施工中要根据储层物性特征优选最优压裂井型,并尽量增加裂缝高度,且在生产过程中应尽早注水补充地层能量,降低裂缝导流能力下降速率,使得多级压裂井产能最大化。研究成果与矿场实践基本保持一致,对海上其他特低渗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特低渗油藏 水平井 多级压裂 裂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结合预测低渗油藏储层吸水能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全林 周军良 +2 位作者 耿红柳 张弛 潘杰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确定低渗油藏储层吸水能力,对注水开发方案制定、开发效果预测和注水设施配置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利用油藏探井资料获得的油藏平均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储层贡献于渗流的毛管半径及孔隙体积,再由泊谡叶方程求出理想毛管束储层日吸水能力... 确定低渗油藏储层吸水能力,对注水开发方案制定、开发效果预测和注水设施配置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利用油藏探井资料获得的油藏平均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储层贡献于渗流的毛管半径及孔隙体积,再由泊谡叶方程求出理想毛管束储层日吸水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理想模型校正系数f 1和流体物性校正系数f 2,最终得出低渗储层吸水能力计算方法。采用此方法预测渤海BZ油田低渗储层吸水能力,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研究得出的低渗储层吸水能力计算方法较准确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曲线 可流动毛管半径 校正系数 吸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开发过程控制及效果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飞琼 赵春明 +3 位作者 程明佳 吴小张 汪全林 杨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37,共4页
渤海油田油藏类型多,油水关系复杂,多数油田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为了更好的进行渤海油田开发,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对油田开发过程进行控制,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实现了稳油控水,延长了油田稳产期,对渤海油田2010年实现3 000万t... 渤海油田油藏类型多,油水关系复杂,多数油田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为了更好的进行渤海油田开发,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对油田开发过程进行控制,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实现了稳油控水,延长了油田稳产期,对渤海油田2010年实现3 000万t原油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油田开发过程控制技术、经验和成果,为今后我国海上类似油田开发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开发过程控制 技术措施 实践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BZ油田低渗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及开发实践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勇 周军良 +2 位作者 汪全林 耿红柳 赵军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渤海BZ油田沙河街组发育异常高压低渗油藏,单井产能差异大、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低渗油藏的开发。在对BZ油田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探讨了单井产能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低渗... 渤海BZ油田沙河街组发育异常高压低渗油藏,单井产能差异大、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低渗油藏的开发。在对BZ油田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探讨了单井产能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低渗储层质量受控于原始沉积条件、成岩压实和胶结作用、构造断裂及背斜等因素,将这些因素与开发井初期产能结合,得到了沉积、成岩、构造有利区,其中沉积有利区位于研究区西南区域,成岩有利区带位于构造相对较高的层位及区域,构造有利区带位于发育背斜、且位于背斜核部的区域,而断层附近受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影响储层质量较差。针对几个有利区分别提出了开发策略,并先后成功指导了6口井的挖潜,增油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为该油田下步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储层质量 主控因素 产能差异 开发策略 渤海BZ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25-1南油田窄河道型油藏中途测试产能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逸凡 胡勇 +2 位作者 周海燕 汪全林 谢丽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渤海海域的渤中25-1南油田为窄河道型油藏,油井的实际产能受河道砂体宽度影响较大,但由于中途测试时间一般较短,测试结果不能反映砂体边界对产能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目前常用的校正方法有类比法和经验法,但它们均未考... 渤海海域的渤中25-1南油田为窄河道型油藏,油井的实际产能受河道砂体宽度影响较大,但由于中途测试时间一般较短,测试结果不能反映砂体边界对产能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目前常用的校正方法有类比法和经验法,但它们均未考虑砂体边界对产能校正系数的影响。根据窄河道砂体油井压力响应特征,推导了考虑河道边界的稳定渗流与不稳定渗流比采油指数计算公式,进一步得到中途测试校正系数,并分析了中途测试校正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道越窄,中途测试结果与实际生产井产能相差越大,越需要进行修正;河道宽度为100~300m,中途测试时间为0.5~15.0h时,中途测试的修正系数为0.3~0.7.渤中25-1南油田的实例计算表明,用此方法校正后的产能测试结果符合油田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窄河道型油藏 不稳定渗流 中途测试 产能校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时效的海上压裂井产能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丽沙 胡勇 +2 位作者 何逸凡 汪全林 张弛 《天然气与石油》 2016年第5期50-55,9,共6页
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是影响压裂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海上低渗压裂井的产能,在无限大地层压降公式的基础上,运用复势叠加原理,建立了压裂井的产能模型,并且考虑了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的影响。运用产能模型对海上低渗压裂井的产... 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是影响压裂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海上低渗压裂井的产能,在无限大地层压降公式的基础上,运用复势叠加原理,建立了压裂井的产能模型,并且考虑了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的影响。运用产能模型对海上低渗压裂井的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对油井生产规律有较大影响,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后的生产规律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越低,裂缝长度对产能的影响越大,而裂缝导流能力对产能的影响越小;渗透率越低、有效厚度越小的储层越需要通过压裂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能,增加海上低渗油藏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低渗透 压裂井 产能 导流能力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测试出砂井径向复合条件下初期产能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琪 张宏友 +2 位作者 汪全林 陈晓祺 肖波 《油气井测试》 2019年第5期74-78,共5页
针对渤海油田测试井出砂,试井曲线出现径向复合特征,测试初期产能曲线难以准确校正,从直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出发,分析径向复合情况下压力传播特点,推导出新的流动效率计算公式与地层压力分布解析式。以此为基础,得到径向复合情况下测... 针对渤海油田测试井出砂,试井曲线出现径向复合特征,测试初期产能曲线难以准确校正,从直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出发,分析径向复合情况下压力传播特点,推导出新的流动效率计算公式与地层压力分布解析式。以此为基础,得到径向复合情况下测试产能时间校正系数公式。校正后发现,在相同表皮系数下,流度比越大流动效率越低;流度比和内圈半径越大,对应的测试时间校正系数越低。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新公式计算得到的对应比采油指数与油田生产井投产后该层的平均比采油指数接近,更能准确校正测试出砂井的初期产能,可用于指导渤海油田相关油井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出砂 初期产能 表皮系数 时间校正系数 采油指数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底水油藏高速开发下水驱油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运来 汪全林 +2 位作者 王记俊 张弛 潘杰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第4期60-64,77,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海上陆相砂岩底水油藏开发中后期水驱油规律,指导剩余油挖潜工作,以渤海Q油田为例,以室内长岩心水驱油实验获取的相渗数据为依据,利用建立的高精度底水油藏理论模型,对水平井提高产液量开采的增油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为进一步认识海上陆相砂岩底水油藏开发中后期水驱油规律,指导剩余油挖潜工作,以渤海Q油田为例,以室内长岩心水驱油实验获取的相渗数据为依据,利用建立的高精度底水油藏理论模型,对水平井提高产液量开采的增油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生产压差、提高产液量,可较大幅度地提高驱油效率,同时有利于扩大水驱波及范围。过路井获取的实钻资料与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研究成果符合实际。结合Q油田2口大液量开采试验井近10 a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了底水油藏驱替指标预测经验公式。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5口低油柱水平井提液矿场试验,实施后平均单井日増油50 m^3,有效期超过3 a,水驱曲线法预测采收率提高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疏松砂岩 特高含水期 驱油效率 产液强度 开采策略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