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甘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剑平 汪兆辉 +6 位作者 唐永齐 吴静鹏 薄君鑫 葛越 尧梓莹 谷华 张友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针对山东地区甘薯灌水和施肥不合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于2020年和2021年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国农业大学特色马铃薯优质高产试验示范基地,选用“普薯32号”进行了2 a膜下滴灌甘薯田间试验。试验考虑了灌水量与施氮量2个试验因... 针对山东地区甘薯灌水和施肥不合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于2020年和2021年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国农业大学特色马铃薯优质高产试验示范基地,选用“普薯32号”进行了2 a膜下滴灌甘薯田间试验。试验考虑了灌水量与施氮量2个试验因素,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不灌水,P0;滴灌湿润比为30%,P1;滴灌湿润比为60%,P2)和3个施氮水平(氮肥90 kg/hm^(2),N1;氮肥180 kg/hm^(2),N2;氮肥270 kg/hm^(2),N3),共9个处理。试验测量了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的甘薯田间土壤水分、甘薯生理生长、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影响土壤含水量、贮水量、水分分布和甘薯生长。N2处理的甘薯生长旺盛,会促进0~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消耗,从而降低土壤贮水量。2021年N2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较N1与N3处理分别降低17.8%与17.7%。2021年P2处理的平均甘薯蔓长较P0、P1提高29.3%、14.8%。相同灌水条件下,甘薯的单株结薯数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2020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1P2、N3P2分别增加19.9%与3%;2021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1P2、N3P2分别增加18.7%与24.5%。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甘薯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2021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2P0、N2P1分别增加14.4%与24.2%。总体上,N2P2可以促进甘薯生长,提高甘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山东地区膜下滴灌甘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甘薯 土壤水分分布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硝态氮淋失阻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汪兆辉 张友良 冯绍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5,共7页
硝态氮淋失是旱地氮素损失最主要的形式,由于硝态氮淋失对地下水污染危害大、治理难,硝态氮淋失的阻控措施受到广泛地关注。介绍了农田氮素污染的现状和硝态氮淋失的机理过程与特点,综述了灌溉施肥制度优化、氮肥种类优选、改良土壤特... 硝态氮淋失是旱地氮素损失最主要的形式,由于硝态氮淋失对地下水污染危害大、治理难,硝态氮淋失的阻控措施受到广泛地关注。介绍了农田氮素污染的现状和硝态氮淋失的机理过程与特点,综述了灌溉施肥制度优化、氮肥种类优选、改良土壤特性、配施硝化抑制剂以及耕作与农艺措施5个方面硝态氮淋失主要阻控措施。并对措施最佳适用条件、多措施组合方案以及大尺度推广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展望,提出应综合系统的对旱地硝态氮淋失阻控措施进行研究,要进一步确定各阻控方案最佳使用条件,给出各阻控措施组合协作的可能,为更好地将旱田硝态氮淋失阻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硝态氮淋失 阻控措施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滴灌条件下滴灌湿润比和施氮量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友良 汪兆辉 +1 位作者 冯绍元 王凤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1-270,共10页
为提高甘薯产量、品质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设置3个灌水水平:不灌水(P1)、滴灌湿润比30%(P2)、滴灌湿润比60%(P3),3个施氮水平:9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共9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水氮组合下甘薯生... 为提高甘薯产量、品质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设置3个灌水水平:不灌水(P1)、滴灌湿润比30%(P2)、滴灌湿润比60%(P3),3个施氮水平:9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共9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水氮组合下甘薯生长指标、产量以及营养成分对水肥的响应。研究分析不同水肥处理下甘薯蔓长、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块茎分级、产量、块茎可溶性糖含量、块茎淀粉含量、块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块茎粗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滴灌湿润比处理下,N3处理地上干物质量大于N2、N1处理(N1P2除外)。在定植后157 d,N1、N3施氮量处理下的P3处理地上干物质量最高,N2施氮量处理下则是P2处理地上干物质量最高。在生育期后期、不灌水(P1)条件下,N3处理地下干物质量最高;在P2、P3处理下,则N2处理最高。在相同滴灌湿润比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大薯块个数(质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甘薯块茎粗蛋白含量先略有减小、而后增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而在相同施氮量、不同滴灌湿润比处理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N2P3(中氮高水)处理甘薯产量、可溶性糖含量表现最优,N3P2(高氮中水)处理甘薯块茎粗蛋白含量最高,N1P1(低氮不灌水)处理甘薯块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综合考虑甘薯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与品质,经回归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甘薯较为适宜的滴灌湿润比为60%,氮肥用量为180.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覆膜滴灌 水氮优化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滴灌紫薯农田水热传输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友良 李躲 +3 位作者 冯绍元 王凤新 胡英杰 汪兆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0-340,共11页
农田水热传输过程的量化对于农业用水管理和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波文比通量观测系统实测数据和气象站资料,对覆膜滴灌紫薯农田的水热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全生育期覆... 农田水热传输过程的量化对于农业用水管理和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波文比通量观测系统实测数据和气象站资料,对覆膜滴灌紫薯农田的水热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全生育期覆膜滴灌农田能量支出的主要部分,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支出占比较小,全生育期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支出占比分别为69.12%、25.14%、6.57%。不同天气条件下,显热通量的大小和变化范围均小于潜热通量。潜热通量对降雨和灌溉的响应最为显著,且降雨影响程度大于灌溉。净辐射、气温对潜热通量的影响较大,表层土温和风速变化的影响则较低,各环境因子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对潜热通量产生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以深化对覆膜滴灌紫薯农田水热传输规律的认识,为作物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农田 通量观测系统 水热通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