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食品类专业“三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析
1
作者 谷新晰 汤轶伟 +1 位作者 李广靖 卢海强 《现代食品》 2025年第4期27-29,共3页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实验室作为培育此类人才的核心阵地,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实验教学体系面临学生基础技能根基不牢,创新思维激发不足以及实践操作...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实验室作为培育此类人才的核心阵地,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实验教学体系面临学生基础技能根基不牢,创新思维激发不足以及实践操作经验匮乏等瓶颈问题。为了精准对接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秉承创新教育的理念,深度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构建起“三层次”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层次分明的课程模块化设计,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还有效促进了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发展,实践了“三层次”育人理念。为我国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育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类 三层次 实验教学平台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
作者 刘卫华 赵仁邦 +1 位作者 张富源 汤轶伟 《饮料工业》 2025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往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目标单一、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调等问题。通过改革探索,重构了课程教学目标、全程“基因植入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应用智慧教学工具、引入科研前沿动态、关注新闻热点问题、联系实际生产生活、... 以往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目标单一、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调等问题。通过改革探索,重构了课程教学目标、全程“基因植入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应用智慧教学工具、引入科研前沿动态、关注新闻热点问题、联系实际生产生活、采用费曼学习法,创建了“基础性-设计性-创新性”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修改完善了考核评价方法。教学改革以后,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得以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得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强化,学习成绩得以提高,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氯霉素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汤轶伟 励建荣 +2 位作者 孟良玉 钟克利 徐永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33-337,共5页
氯霉素(CAP)是一种禁止在水产品养殖中应用的酰胺醇类抗生素类药物。该药物杀菌广谱但残留在水产品中的CAP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本文主要从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水产品中CAP残留检测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并进行... 氯霉素(CAP)是一种禁止在水产品养殖中应用的酰胺醇类抗生素类药物。该药物杀菌广谱但残留在水产品中的CAP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本文主要从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水产品中CAP残留检测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水产品中CAP残留进行更有效的检测和监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水产品 样品前处理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塑化剂残留检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汤轶伟 魏立巧 +4 位作者 李译 兰建兴 王硕 励建荣 厉月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48-354,共7页
塑化剂即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塑料中用以改善塑料可塑性和提高塑料强度的一种常用化学助剂。该化学助剂不以化学键方式与塑料成分结合,在适当条件下不断向周围环境释放而污染食品。有些种类塑化剂毒性较大,长期食用残留有这些塑化剂的... 塑化剂即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塑料中用以改善塑料可塑性和提高塑料强度的一种常用化学助剂。该化学助剂不以化学键方式与塑料成分结合,在适当条件下不断向周围环境释放而污染食品。有些种类塑化剂毒性较大,长期食用残留有这些塑化剂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危害以及国内外对食品中塑化剂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评述及展望,以促进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更有效的检测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剂 残留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汤轶伟 高子媛 +5 位作者 魏立巧 李译 兰建兴 张德福 高雪 励建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1913-1917,共5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保证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主要以仪器检测方法为主。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一项新兴免疫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使用便捷、检测速度快等特点...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保证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主要以仪器检测方法为主。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一项新兴免疫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使用便捷、检测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过程中。本文对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量子点标记免疫层析技术、上转换发光标记免疫层析技术等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目前各种标记免疫层析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免疫层析技术 食品安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恩诺沙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汤轶伟 李译 +5 位作者 兰建兴 魏立巧 高子媛 张德福 高雪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8-372,共5页
恩诺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常被应用在畜禽、水产养殖疾病的防治中,但是长期食用残留有该药物的食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分子印迹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性能优越等特征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 恩诺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常被应用在畜禽、水产养殖疾病的防治中,但是长期食用残留有该药物的食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分子印迹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性能优越等特征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及传感器等方面对恩诺沙星检测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分子印迹技术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盐酸克伦特罗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汤轶伟 高子媛 +5 位作者 李译 兰建兴 魏立巧 张德福 高雪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81-385,389,共6页
盐酸克伦特罗属β2-受体激动剂,该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加瘦肉率的功能。然而,长期食用残留该药物的食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以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以其高亲和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制备简单、应用范围广... 盐酸克伦特罗属β2-受体激动剂,该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加瘦肉率的功能。然而,长期食用残留该药物的食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以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以其高亲和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制备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基础理论以该技术在盐酸克伦特罗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盐酸克伦特罗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速灭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汤轶伟 高子媛 +4 位作者 魏立巧 王硕 李译 兰建兴 励建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846-852,共7页
速灭威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主要用于水稻、棉花和果树的虫害防治。如果长期或不正当用药,极易在食品中残留损害人体健康,速灭威农药残留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度关注。本文综述了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色谱... 速灭威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主要用于水稻、棉花和果树的虫害防治。如果长期或不正当用药,极易在食品中残留损害人体健康,速灭威农药残留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度关注。本文综述了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免疫分析方法等速灭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保证食品安全和提高我国速灭威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灭威 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莱克多巴胺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汤轶伟 兰建兴 +3 位作者 魏立巧 李译 高子媛 励建荣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莱克多巴胺属β2-兴奋剂,常被非法应用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提高畜禽产品的瘦肉率,但是长期食用残留有该药物的食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分子印迹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性能优越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分子印迹技术在莱克... 莱克多巴胺属β2-兴奋剂,常被非法应用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提高畜禽产品的瘦肉率,但是长期食用残留有该药物的食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分子印迹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性能优越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分子印迹技术在莱克多巴胺检测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 分子印迹技术 检测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表征
10
作者 汤轶伟 高子媛 +6 位作者 高静纹 魏立巧 兰建兴 李译 高雪 张德福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4,共4页
以吡蚜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优化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 以吡蚜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优化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摩尔比为1∶4时,制备的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最优条件下聚合物的吸附容量为25.11mg/g,印迹因子为3.0,可在8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20mg/L);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印迹位点,对目标物呈现一致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蚜酮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
11
作者 刘卫华 赵仁邦 +2 位作者 王向红 汤轶伟 敖常伟 《饮料工业》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营养与健康》这门通识选修课在我校虽已开设多年,但存在着课程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照搬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构了教学目标、整合了教学内容,全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采用多媒体结合智慧教学工具、联系中... 《营养与健康》这门通识选修课在我校虽已开设多年,但存在着课程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照搬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构了教学目标、整合了教学内容,全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采用多媒体结合智慧教学工具、联系中华饮食文化、引入最新科研成果、联系时事热点、结合实际生活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后,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性建构,提高了学习成绩和知识应用能力,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和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与健康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课程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海藻糖脱腥液对白鲢鱼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朝敏 徐永霞 +3 位作者 姜程程 密更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21-324,337,共5页
研究比较了茶多酚、海藻糖以及茶多酚-海藻糖脱腥液对白鲢鱼肉的脱腥效果,并选用脱腥效果最好的茶多酚-海藻糖复合脱腥液应用于白鲢鱼肉的冷藏保鲜。通过感官评价、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分析,研究复合脱腥液处理对白鲢鱼块在0℃贮藏过程中... 研究比较了茶多酚、海藻糖以及茶多酚-海藻糖脱腥液对白鲢鱼肉的脱腥效果,并选用脱腥效果最好的茶多酚-海藻糖复合脱腥液应用于白鲢鱼肉的冷藏保鲜。通过感官评价、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分析,研究复合脱腥液处理对白鲢鱼块在0℃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脱腥液处理能有效抑制白鲢鱼块冷藏过程中的细菌生长,减缓鱼肉TVB-N值、TBA值和p H的升高,延缓鱼肉感官评分、硬度和咀嚼度的下降,能够延长白鲢鱼块的货架期6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鱼 脱腥 冷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扩增内标的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阪崎克罗诺杆菌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德福 赵禹宗 +5 位作者 张明 仪淑敏 赵文竹 汤轶伟 李春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2,58,共5页
为了解决常规PCR方法检测阪崎克罗诺杆菌时因检测过程中环境和食品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的产生,本研究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扩增内标对照,以阪崎克罗诺杆菌特异性基因grx B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PCR反应... 为了解决常规PCR方法检测阪崎克罗诺杆菌时因检测过程中环境和食品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的产生,本研究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扩增内标对照,以阪崎克罗诺杆菌特异性基因grx B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一种添加扩增内标的阪崎克罗诺杆菌PCR检测方法,可以指示PCR过程中因存在DNA聚合酶抑制剂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通过对20种细菌进行PCR检测显示,该方法对阪崎克罗诺杆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对阪崎克罗诺菌纯DNA模板的检测灵敏度为2.15×102fg/μL,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9.4×103CFU/m L。对人工污染婴幼儿奶粉的检测结果显示,阪崎克罗诺杆菌接种量为0.94 CFU/g的婴幼儿奶粉样品经过8 h增菌培养后,即可检出。食品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不添加扩增内标的PCR检测方法中出现的假阴性结果可被本方法检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能消除阪崎克罗诺杆菌常规PCR检测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结果,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等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杆菌 扩增内标 假阴性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荧光纳米探针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秀英 梁维月 +4 位作者 苏丽红 朱力杰 汤轶伟 高雪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9-374,共6页
荧光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已成为分析检测等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标记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对特定模板分子具有较强特异识别能力"仿生"材料。分子印迹荧光纳米探针是将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和荧... 荧光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已成为分析检测等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标记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对特定模板分子具有较强特异识别能力"仿生"材料。分子印迹荧光纳米探针是将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和荧光纳米材料的发光特性相结合,进而将微观分子识别过程转化为可读的荧光信号,具有识别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制备过程简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等特点。该类探针的研究对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概述了分子印迹荧光纳米探针的检测原理及优点,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分类及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荧光纳米探针 食品安全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测定榴莲果肉臭味气体的模型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勇 刘水琳 +1 位作者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3,共4页
利用PEN3便携式电子鼻检测榴莲果肉的臭味响应值,并运用密封、打孔的方法使信号曲线能较快的达到平稳状态。通过PCA分析确定榴莲果肉臭味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总贡献率达到99.49%,而且0孔、8孔、16孔三种不同孔数处理的榴莲果肉... 利用PEN3便携式电子鼻检测榴莲果肉的臭味响应值,并运用密封、打孔的方法使信号曲线能较快的达到平稳状态。通过PCA分析确定榴莲果肉臭味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总贡献率达到99.49%,而且0孔、8孔、16孔三种不同孔数处理的榴莲果肉臭味有明显差异,所以,电子鼻识别榴莲果肉臭味可行;通过Loadings分析认为硫化物是榴莲果肉臭味气体的主要成分;根据检测到的数据,利用PLS法建立了榴莲果肉臭味气体相对含量的模型,运用统计软件建立了PLS线性拟合曲线,得到0孔、8孔、16孔的相对含量拟合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说明榴莲果肉臭味气体相对含量与电子鼻输出信号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测得0孔、8孔、16孔的相对含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因此,本文所建模型可准确地测定榴莲果肉臭味气体的相对含量,从而提供一种评定榴莲臭味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榴莲臭味 PL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德福 付绪磊 +5 位作者 樊晓琳 刘雪飞 汤轶伟 高雪 孙嘉营 励建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1930-1936,共7页
副溶血弧菌是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患者有典型的肠胃炎症状。及时准确地对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是预防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关键。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副溶血弧菌检测中具有许多优势,... 副溶血弧菌是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患者有典型的肠胃炎症状。及时准确地对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是预防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关键。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副溶血弧菌检测中具有许多优势,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PCR检测方法中的多重PCR、有扩增内标的PCR、实时荧光PCR(包括荧光染料法和荧光探针法)、基于DNA染料叠氮溴化乙锭和叠氮溴化丙锭的PCR、纳米粒子PCR、免疫捕获PCR、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检测效率、灵敏度、优点和缺点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包括常规LAMP和原位LAMP因与PCR方法有相似之处,故一并进行了综述,为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卟啉在鱼新鲜度检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雪 张冰 +3 位作者 汤轶伟 刘秀英 励建荣 杨易衡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819-825,共7页
鱼类因其高蛋白、高水分活度的特点,极易发生腐败变质。变质后不仅使风味变差,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而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新鲜度则成为检测鱼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了卟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纳米卟啉的制备和性质及纳米... 鱼类因其高蛋白、高水分活度的特点,极易发生腐败变质。变质后不仅使风味变差,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而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新鲜度则成为检测鱼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了卟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纳米卟啉的制备和性质及纳米卟啉在鱼新鲜度检测方面的应用。鱼新鲜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指标检测法、感官评价法、物理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等传统检测方法和仿生技术法、光谱法、生物阻抗法、电导法、生物技术法等新型检测方法。利用纳米卟啉来检测鱼新鲜度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廉、检测过程方便快速等优点,在鱼新鲜度快速无损检测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纳米卟啉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更具应用价值的气敏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卟啉 鱼类 新鲜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量子点多层膜用于水环境中微量汞离子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雪 佟颖 +4 位作者 李丹 葛丹 张德福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3679-3683,共5页
目的建立水环境中微量汞离子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将表面带有负电荷的Cd Te量子点与聚电解质PDDA交替沉积在石英板上,成功制备出双色量子点多层膜。在该方法中Hg2+对Cd Te量子点有荧光猝灭作用,据此发展了一种直接检... 目的建立水环境中微量汞离子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将表面带有负电荷的Cd Te量子点与聚电解质PDDA交替沉积在石英板上,成功制备出双色量子点多层膜。在该方法中Hg2+对Cd Te量子点有荧光猝灭作用,据此发展了一种直接检测Hg2+的新型双色Cd Te量子点多层膜传感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Hg2+浓度在1.0×10-9~1.0×10-5mol/L范围时,量子点多层膜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10mol/L。结论 与传统Hg2+检测方法相比,双色Cd Te荧光量子点多层膜作为一种新型传感器,具有快速、简单、选择性高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有望应用于水环境中痕量Hg2+的定量检测与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层层自组装 荧光猝灭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雪 汤轶伟 +1 位作者 张德福 励建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647-1653,共7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的应用范围已从材料学、生物医学领域扩大到食品领域,促进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量子点特有的光学性质,如宽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光谱、可精确调谐的发射波长、良好的光稳定性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的应用范围已从材料学、生物医学领域扩大到食品领域,促进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量子点特有的光学性质,如宽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光谱、可精确调谐的发射波长、良好的光稳定性等,并综述了量子点作为一种良好的荧光标记物,在致病菌、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和重金属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不高、样品前处理繁琐及对样品基质的抗干扰能力不强等缺点,难以满足实际检测的需求。而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检测方法弥补了这些缺点,必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食品分析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标记-适配体识别对鱼中磺胺二甲氧嘧啶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秀英 李伊涵 +4 位作者 李巧素 朱力杰 高雪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1-284,共4页
纳米金因具有独特的光学效应,已成为极具应用前景的标记材料。适配体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强特异识别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本文利用纳米金标记适配体,构建了一种磺胺二甲氧嘧啶的可视化检测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磺胺二甲氧嘧啶... 纳米金因具有独特的光学效应,已成为极具应用前景的标记材料。适配体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强特异识别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本文利用纳米金标记适配体,构建了一种磺胺二甲氧嘧啶的可视化检测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磺胺二甲氧嘧啶进行定量分析,在添加水平分别为2、7 ng/m L下,测得回收率为89.86%和85.64%,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0%、5.28%和5.88%、6.67%。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10 ng/m L,检测限为1 ng/m L。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将其应用于鲈鱼、鲶鱼等实际水产样品中磺胺二甲氧嘧啶的定量分析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纳米金 磺胺二甲氧嘧啶 定量检测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