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75
1
作者 曹晓欣 侯香传 +1 位作者 关伟丽 汤群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78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6例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浅静脉化疗...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78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6例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浅静脉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23)。78例PICC置管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送入困难2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2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结论 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相比传统浅静脉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蒋(王乐) 徐俊 +4 位作者 徐耀 于海龙 乔婷婷 汤群英 陈兰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筛选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182例,根据入院7d内病情是否加重分为进展组27例和非...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筛选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182例,根据入院7d内病情是否加重分为进展组27例和非进展组15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的临界值。结果进展组高血压、梗死灶直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TC、LDL、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可见梗死灶直径>10.35mm(AUC=0.711,95%CI:0.606~0.817,P=0.009)和D-二聚体>0.87mg/L(AUC=0.639,95%CI:0.481~0.796,P=0.002)患者易出现病情进展。结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梗死灶直径>10.35mm及D-二聚体>0.87mg/L可作为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脑动脉疾病 卒中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3
作者 汤群英 《成才之路》 2022年第8期85-87,共3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生活步入了“微时代”,其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堂教学策略,引入微阅读。微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高学... 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生活步入了“微时代”,其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堂教学策略,引入微阅读。微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习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以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同时,再现情景,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文本传递的情感,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并设计微阅读学习任务强化学生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阅读 初中语文 兴趣 途径 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与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泽福 万建平 +2 位作者 杨玲 薛世荣 汤群英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观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TC定、LDL-C水平。将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目的观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TC定、LDL-C水平。将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161例患者依据PCI后有无复流分为,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复流(NSNN组,n=88)、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无复流(NSN组,n=19)、使用他汀类药物复流(SNN组,n=52)、使用他汀类药物无复流(SN组,n=2)。对各组复流发生情况、血浆TC、LDL-C水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组之间无复流现象发生率,NSNN组88例(54.7%);NSN组19例(11.8%);SNN组52例(32.3%);SN组2例(1.2%)。使用他汀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比例显著低于未使用他汀治疗组(P<0.05)。未发生复流现象组患者(NSNN、SNN)血浆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发生无复流现象组患者(NSN、SN)(P<0.05或<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可能和血脂水平有关。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再灌注治疗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其机制之一可能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时血浆胆固醇及LDL-C低水平的患者发生无复流概率可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99例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5
作者 汤群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6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99例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人民医院进行药物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9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使用药品的剂型、给药的途径及... 目的:分析99例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人民医院进行药物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9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使用药品的剂型、给药的途径及出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在这些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 <0.05;其中发生轻度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低于男性患者中相应患者的占比,P <0.05;其中发生重度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中相应患者的占比,P <0.05。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相比,年龄为45~64岁及年龄≥65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高,P <0.05。年龄为15~44岁及年龄≥65岁的患者中发生轻度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相应患者的占比,P <0.05。年龄为5~14岁的患者中发生重度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相应患者的占比,P <0.05。在出现轻度用药不良反应的93例患者中,使用药品的剂型为注射剂、粉剂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使用其他剂型的药品患者的占比,P <0.05;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口服给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经其他途径给药患者的占比,P <0.05。出现重度用药不良反应的6例患者使用药品的剂型为注射剂、粉剂、片剂,其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给药和口服给药。结论:中老年患者、女性患者、使用注射剂进行治疗、经静脉滴注给药的患者易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医院应加强对用药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以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