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新旧风道对接加固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斌 刘怀艳 汤红枪 《中州煤炭》 2011年第3期48-49,51,共3页
为了优化矿井通风系统,降低通风阻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按优化方案车集煤矿计划对北风井风机进行更换。更换风机前需要对北风井新旧风道对接加固。该矿采取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一系列组织、安全技术措施,顺利完成了北风井新旧风道的对接... 为了优化矿井通风系统,降低通风阻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按优化方案车集煤矿计划对北风井风机进行更换。更换风机前需要对北风井新旧风道对接加固。该矿采取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一系列组织、安全技术措施,顺利完成了北风井新旧风道的对接加固工作,严格控制瓦斯超限,保证了井下通风系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井 风道 主要通风机 对接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综合防治体系在车集煤矿的应用及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汤红枪 张健 张连军 《煤炭科技》 2012年第1期88-90,共3页
针对车集煤矿瓦斯灾害问题逐年严重的实际情况,结合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瓦斯治理理念,提出了从理念、管理、技术、投入等方面构建瓦斯综合防治体系,并不断摸索形成了适合车集煤矿的一套瓦斯综合防治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使矿区瓦... 针对车集煤矿瓦斯灾害问题逐年严重的实际情况,结合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瓦斯治理理念,提出了从理念、管理、技术、投入等方面构建瓦斯综合防治体系,并不断摸索形成了适合车集煤矿的一套瓦斯综合防治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使矿区瓦斯灾害防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抗瓦斯灾害风险能力上得到加强,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综合防治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抽采钻孔非凝固材料性能与智能封孔装置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程健维 赵刚 +1 位作者 刘雨涛 汤红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为了解决已有瓦斯钻孔封堵技术中固态封堵材料无法封堵次生裂隙、导致瓦斯抽采后期抽采效果急剧下降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提高钻孔密封效果的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方法,即通过注浆泵带压注浆的方法将一种非凝固的半流体封... 为了解决已有瓦斯钻孔封堵技术中固态封堵材料无法封堵次生裂隙、导致瓦斯抽采后期抽采效果急剧下降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提高钻孔密封效果的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方法,即通过注浆泵带压注浆的方法将一种非凝固的半流体封孔材料注入2段膨胀封堵材料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对煤岩裂隙进行封堵,同时为了配合非凝固浆液在井下需要长期保压的需求,研发了智能控制瓦斯抽采钻孔非凝固恒压浆液封孔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对抽采瓦斯钻孔封孔状况进行自动监测,可以在钻孔压力下降到一定数值后自动补浆,形成动态持续封堵机制。重点介绍了研制的非凝固材料成分,主要有钠基膨润土和高岭土构成,还添加了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和硅酸盐水泥材料。通过测试不同水灰比范围为5∶1至20∶1的浆液的流动度、析水率的变化情况,得到4组符合要求的非凝固材料浆液水灰比,分别是8∶1、10∶1、12∶1和14∶1,最后通过测试这4组水灰比浆液在纱网中的滞留百分比,确定了非凝固材料在井下使用的最佳水灰配比为10∶1,同时对研发的智能瓦斯封孔系统也进行初步介绍。在城郊煤矿的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钻孔瓦斯抽采浓度比原有水泥基材料封孔提高了62%,同时抽采时间延长2倍。证明该工艺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封孔 非凝固材料 性能测试 智能封孔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抽采钻孔非凝固恒压浆液封孔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红枪 程健维 +4 位作者 王文滨 郝明跃 赵刚 施宇 张加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48,共4页
针对煤矿瓦斯抽采钻孔周围煤岩体裂隙易受采动影响变化的特点,为了提高瓦斯抽采钻孔的抽采效果,开发了瓦斯抽采钻孔非凝固恒压浆液封孔技术,采用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及固态封堵的能力的非凝固恒压浆液材料封堵钻孔,实现了瓦斯抽采钻孔动... 针对煤矿瓦斯抽采钻孔周围煤岩体裂隙易受采动影响变化的特点,为了提高瓦斯抽采钻孔的抽采效果,开发了瓦斯抽采钻孔非凝固恒压浆液封孔技术,采用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及固态封堵的能力的非凝固恒压浆液材料封堵钻孔,实现了瓦斯抽采钻孔动态封孔。该技术在河南正龙煤业城郊煤矿工作面应用表明:瓦斯平均抽采浓度从20. 4%提高到46. 88%,提高了2. 3倍。该技术避免了常规封孔材料的缺点,解决了瓦斯抽采过程中新生裂隙难以封堵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瓦斯抽采效果,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非凝固恒压浆液材料 钻孔瓦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煤巷掘进面扇形孔水力冲孔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汤红枪 《煤炭科技》 2019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了确定扇形孔水力冲孔影响范围与水力冲孔实施效果,通过对扇形孔水力冲孔期间各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了冲孔对右上部煤体影响范围达到5.5m,对左上部煤体影响范围达到8.7m;对右下部煤体影响范围达到6.8m,对左下部煤... 为了确定扇形孔水力冲孔影响范围与水力冲孔实施效果,通过对扇形孔水力冲孔期间各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了冲孔对右上部煤体影响范围达到5.5m,对左上部煤体影响范围达到8.7m;对右下部煤体影响范围达到6.8m,对左下部煤体影响范围达到6.5m。冲孔后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358d^-1,相比未采取强化措施前减小了2.84倍。研究结果为迎头水力冲孔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水力冲孔 影响半径 抽采浓度 抽采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巷道对风流场影响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汤红枪 李雷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6期10-11,25,共3页
巷道截面变形是影响局部通风阻力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有截面变形巷道对风流场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有截面变形巷道和规整巷道的风速和全压进行模拟,以城郊矿为工程背景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巷道截面变形... 巷道截面变形是影响局部通风阻力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有截面变形巷道对风流场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有截面变形巷道和规整巷道的风速和全压进行模拟,以城郊矿为工程背景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巷道截面变形对变形区域风流稳定性和通风阻力大小有较大影响,巷道变形区段的阻力、风阻、百米风阻和摩擦阻力系数均大于正常区段。因此,应加强对井下巷道的维护,以减小巷道截面变形对通风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巷道 风流场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煤层沿空掘巷卸压应力降低区宽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中立 张帅 +3 位作者 杨胜强 汤红枪 宋万新 白彦龙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2,108,共7页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突出煤层的煤巷与煤体卸压消突边界的间距应超过20 m。为了探究近水平突出煤层沿空掘巷卸压应力降低区宽度,通过实测卸压消突带煤体的残存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结合采掘进程中巷旁煤体应力降低区宽度数值...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突出煤层的煤巷与煤体卸压消突边界的间距应超过20 m。为了探究近水平突出煤层沿空掘巷卸压应力降低区宽度,通过实测卸压消突带煤体的残存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结合采掘进程中巷旁煤体应力降低区宽度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现场工作面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回采的应力降低区宽度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在卸压消突带向应力增高区的过渡区域,残存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剧增;利用河南城郊煤矿突出煤层卸压消突带煤体残存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实测数据,经数值仿真验证,在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到500 m、掘巷约330 d的情况下,终采线处巷旁煤体的应力降低区宽度至少达到35 m,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有关煤巷掘进消突要求,且可在沿空掘巷时预留5 m煤柱。研究成果可为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的确定和在应力降低区消突范围内布置沿空掘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低区宽度 沿空掘巷 集中应力 残存瓦斯压力 COMSOL 吸水囊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交叉对矿井通风影响的数值分析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6
8
作者 何东升 陈萌萌 +1 位作者 白长江 汤红枪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2,27,共5页
为研究巷道交叉对矿井通风系统局部通风阻力的影响,以城郊煤矿巷道通风情况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交叉巷道汇流与分流、锐角与钝角对通风阻力损失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汇流比分流的阻力损失要小,锐... 为研究巷道交叉对矿井通风系统局部通风阻力的影响,以城郊煤矿巷道通风情况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交叉巷道汇流与分流、锐角与钝角对通风阻力损失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汇流比分流的阻力损失要小,锐角汇流比钝角汇流的阻力损失要小。因此,设计巷道时应尽量减少分流及钝角汇流,避免巷道交叉时出现风流急转情况,从而降低局部通风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交叉 局部阻力 矿井通风 数值分析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锚固体动力学方程与数值分析
9
作者 汤红枪 党鹏远 陈达 《山西煤炭》 2022年第4期40-47,共8页
为了更好地发挥锚杆的吸能减灾作用,减轻冲击地压发生时的灾害效应,首先建立了锚固体动力学偏微分方程,研究动载作用下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关系,并给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了研究冲击荷载下锚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利用FLAC5.0建立数... 为了更好地发挥锚杆的吸能减灾作用,减轻冲击地压发生时的灾害效应,首先建立了锚固体动力学偏微分方程,研究动载作用下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关系,并给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了研究冲击荷载下锚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利用FLAC5.0建立数值模型,揭示锚固体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锚杆和岩石的动力响应特征,包括锚杆轴力、锚杆轴向及横向位移、围岩应力、围岩应变、振动速度变化特征等,探索锚杆对围岩在冲击荷载下所起的加固和减灾作用。结果表明,动荷载在传递过程中不断被锚固体耗散,最终到达围岩表面的是锚固系统未吸收的能量,并以动能的形式释放;动荷载从深部通过锚固体传递到围岩表面,作用范围成倍增大,动载传递扩散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围岩吸收能量。因此,通过调整支护参数,可以改变扩散范围,从而改善锚固体的吸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体 动力学方程 数值分析 减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