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石诗辑佚与辨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汤江浩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辑佚与辨伪是作家、作品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前代有关王安石诗之辑佚成果进行了总体考察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学者之辑佚成果展开了辨伪工作,同时对王诗之辑佚又作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王安石诗 辑佚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绍兴年间以词存乐之风探赜--以和议前后为中心
2
作者 汤江浩 李昊宸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第3期78-86,共9页
绍兴和议后,以大晟乐为代表的前朝旧乐流布草野,高宗着意于搜辑诸乐,通过制器、赐宴、节庆、改定大晟乐等方式,恢复前朝旧仪,实现“渡江文物,追配中原”的目的。由于浸淫礼乐重举之风,南宋词坛蔚然勃兴,诸多词籍渐次辑成。《复雅歌词》... 绍兴和议后,以大晟乐为代表的前朝旧乐流布草野,高宗着意于搜辑诸乐,通过制器、赐宴、节庆、改定大晟乐等方式,恢复前朝旧仪,实现“渡江文物,追配中原”的目的。由于浸淫礼乐重举之风,南宋词坛蔚然勃兴,诸多词籍渐次辑成。《复雅歌词》辨析今乐、古乐关系,《乐府雅词》收录转踏、大曲等北宋旧乐,《碧鸡漫志》追溯歌词源流,考辨唐人旧曲,记载大晟旧事。各籍以词存乐,总在收录乐辞、探究乐理二事,体现着和议后词坛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和议 礼乐 以词存乐 大晟 《碧鸡漫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至熙丰体变新——王安石词考论 被引量:7
3
作者 汤江浩 《中国韵文学刊》 2001年第1期51-57,共7页
王安石词作数量不多,佳作也较少,在词史上却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王安石词作的内容、形式、承传、影响等方面试加探索,以确定其在词史上的独特位置,应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 王安石 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文化背景看陶渊明及其诗文之意蕴
4
作者 汤江浩 《中国韵文学刊》 1990年第1期10-26,共17页
从宋代苏轼盛推陶诗以来,“陶诗热”一直绵延不衰,论陶、注陶诗陶文者甚多,有的学者认为陶诗研究的盛况可与屈赋、杜诗研究成鼎足之势,陶诗被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境地。而在宋以前,陶渊明之诗文不若其品格之为世所重。由此看来,我们重... 从宋代苏轼盛推陶诗以来,“陶诗热”一直绵延不衰,论陶、注陶诗陶文者甚多,有的学者认为陶诗研究的盛况可与屈赋、杜诗研究成鼎足之势,陶诗被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境地。而在宋以前,陶渊明之诗文不若其品格之为世所重。由此看来,我们重视陶氏诗文,亦不可忽视其人的意义。本文拟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重新审视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诗 宋代苏轼 玄言诗 左思风力 建安风骨 自然景物 柳下惠 儒学思想 北窗下 创作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新声
5
作者 霍松林 袁第锐 +59 位作者 罗书慎 祖保泉 周笃文 林从龙 钟陵 赵义山 陈淑清 陶光 周寅宾 吕永 吴龙辉 朱志强 贺镇雄 陈耀球 包德珍 刘梦芙 赵维江 胡主佑 马积高 陈又钧 杨逊 刘旭 彭湘庆 秦惠民 曾仲珊 陶先淮 钟振振 侯孝琼 伏家芬 李寿冈 闻达三 沈家庄 许山河 章继光 陈光明 熊治祁 李克和 汤江浩 李晓晖 徐安琪 桂胜 王德亚 褚斌杰 严家炎 张少康 马振方 袁行霈 杨贺松 莫砺锋 李庆苏 王宗力 刘文忠 林东海 管士光 张明非 葛晓音 钱志熙 刘建国 蔡厚示 周裕锴 《中国韵文学刊》 200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关键词 时代新声 中国韵文学会 八声甘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新声
6
作者 霍松林 袁第锐 +59 位作者 罗书慎 祖保泉 周笃文 林从龙 钟陵 赵义山 陈淑清 陶光 周寅宾 吕永 吴龙辉 朱志强 贺镇雄 陈耀球 包德珍 刘梦芙 赵维江 胡主佑 马积高 陈又钧 杨逊 刘旭 彭湘庆 秦惠民 曾仲珊 陶先淮 钟振振 侯孝琼 伏家芬 李寿冈 闻达三 沈家庄 许山河 章继光 陈光明 熊治祁 李克和 汤江浩 李晓晖 徐安琪 桂胜 王德亚 褚斌杰 严家炎 张少康 马振方 袁行霈 杨贺松 莫砺锋 李庆苏 王宗力 刘文忠 林东海 管士光 张明非 葛晓音 钱志熙 刘建国 蔡厚示 周裕锴 《中国韵文学刊》 2001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关键词 时代新声 霍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