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地基超高层建筑补偿桩筏基础案例再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汤永净 赵锡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53-3262,3269,共11页
坐落于上海的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三幢闻名世界的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均为补偿深埋桩筏基础。在补偿深埋桩筏基础设计中如何充分考虑补偿基础的优越性,如何考虑深埋基础的抗风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高层建筑与... 坐落于上海的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三幢闻名世界的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均为补偿深埋桩筏基础。在补偿深埋桩筏基础设计中如何充分考虑补偿基础的优越性,如何考虑深埋基础的抗风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结合统计-经验公式对该三幢大楼的桩筏深基础进行了再分析。通过再分析在节约相当数量的桩之后,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仍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在再分析中进一步探讨优化设计的能力,论证地下连续墙可以分担相当数量的荷载。相关案例的再分析对进一步完善补偿深埋桩筏基础设计理论提出建议,可为国家节省大量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基础 桩筏基础 桩基变形 抗风计算方法 地下连续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的可靠性验证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汤永净 陈志芬 +1 位作者 黄崇福 侯学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地下连续墙的入土比、配筋率和连续墙厚度是影响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的主要因素,用入土比和配筋率的语言变量为元素构造信息矩阵,从中择优提取模糊规则,构成信息网块。再通过对信息网块的合理翻译和综合求出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主因素突出... 地下连续墙的入土比、配筋率和连续墙厚度是影响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的主要因素,用入土比和配筋率的语言变量为元素构造信息矩阵,从中择优提取模糊规则,构成信息网块。再通过对信息网块的合理翻译和综合求出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主因素突出型合成算法I-M(∧,∨)和普通法推算出入土比及配筋率在某一范围内固定时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值的最大可能值;最后给出变形值各可能性的可靠性,两种方法所得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量 模糊规则 地下连续墙 模糊关系矩阵 原始信息矩阵 水平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士顿中央干道改扩建中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汤永净 李林林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75-79,共5页
对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改扩建时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其中I-93高架的改造主要采用明挖法、暗挖法等施工技术。利用托换技术确保高架桥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采用明挖法在其下方修建较宽的地下通道;在穿越波士顿南站附近某地铁车站... 对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改扩建时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其中I-93高架的改造主要采用明挖法、暗挖法等施工技术。利用托换技术确保高架桥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采用明挖法在其下方修建较宽的地下通道;在穿越波士顿南站附近某地铁车站时采用了暗挖技术以保证地铁车站的正常运营。在I-90穿越波士顿南站火车轨道时采用顶管法结合冻结地基处理等施工技术来保证上部火车轨道的正常通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明挖法 托换技术 矿山法 顶管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改中新模式和新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汤永净 赵勇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1期99-102,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常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采用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和微信公众号信息平台进行探索性教改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教改实践证明:微课堂对课本中重难点的解决具有快捷高效的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常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采用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和微信公众号信息平台进行探索性教改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教改实践证明:微课堂对课本中重难点的解决具有快捷高效的作用;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微信公众号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便捷途径。新模式与新平台在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改的实施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堂 微信公众号 翻转课堂 问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汤永净 柳献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第4期59-63,共5页
结合高校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特点,文章阐述了课堂教学中的多样性教学方法,重点强调了90分钟课堂教学的步骤。以"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性能与计算"章节教学内容为例,详细叙述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计划,保证课堂不同时段的教学效... 结合高校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特点,文章阐述了课堂教学中的多样性教学方法,重点强调了90分钟课堂教学的步骤。以"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性能与计算"章节教学内容为例,详细叙述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计划,保证课堂不同时段的教学效能,并明确指出,制定缜密、细致、科学的课堂教学计划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计划 多样性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试题库系统设计的关联性和随机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汤永净 李国强 +1 位作者 刘沈如 马新娣 《高等建筑教育》 2004年第4期78-80,共3页
通过提高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试题库设计的关联性和随机性来提高试题库的设计质量 ,使编制出来的试题库既能满足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又能方便教学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关联性 随机性 试题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在大型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
7
作者 汤永净 邵振东 +1 位作者 袁聚云 陈祥福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在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基坑工程施工中 ,控制好地下连续墙及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 ,使变形在允许的控制标准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上海长峰商城超大型基础工程施工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地下连续墙及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的控制经验介绍 ... 在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基坑工程施工中 ,控制好地下连续墙及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 ,使变形在允许的控制标准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上海长峰商城超大型基础工程施工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地下连续墙及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的控制经验介绍 ,说明工程施工中特别是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大型基坑工程中采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还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提出采用“逆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作法 共同作用 刚度矩阵 监测 信息化技术 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小型千斤顶张拉大吨位群锚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8
作者 汤永净 熊学玉 李保安 《安徽建筑》 1995年第Z1期37-38,共2页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实测资料,证明了采用便携式千斤顶张拉大吨位群锚体系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方法具有张拉锚固性能好,施工工艺简便,可获得较快的施工进度.
关键词 小型千斤顶 群锚体系 便携式 分批张拉 大吨位千斤顶 弹性压缩 施工工艺 工程实践 理论分析 预应力钢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刚度评析
9
作者 汤永净 程付扬 《山西建筑》 2009年第8期7-8,23,共3页
通过对JGJ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刚度计算公式的介绍,收集了国内外7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板)试验数据,分析了在配置高强钢筋后刚度计算公式是否有所改变,在对试验数据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修正系数Cs=1.67(1.2... 通过对JGJ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刚度计算公式的介绍,收集了国内外7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板)试验数据,分析了在配置高强钢筋后刚度计算公式是否有所改变,在对试验数据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修正系数Cs=1.67(1.2)的观点,同时验证了JGJ92-2004计算模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无粘结 刚度 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探讨--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汤永净 管林波 +2 位作者 吴竞 李燕 童乐为 《高等建筑教育》 2022年第4期24-30,共7页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变化、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及“00后”大学生的特质,提出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应聚焦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工程管理协调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毕业生能够胜任绿色建造和...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变化、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及“00后”大学生的特质,提出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应聚焦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工程管理协调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毕业生能够胜任绿色建造和信息时代工程技术应用、管理工作。基于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可引发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模式,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改革为例,对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在教学内容方面,主动将土木工程行业中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BIM等新技术与传统知识点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框架;在教学方法方面,充分发掘并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00后”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应用型本科 交叉融合 土木工程专业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几点改进 被引量:25
11
作者 徐金明 汤永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8-521,共4页
利用Matlab6.1平台,通过编制可视化应用程序,对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传统方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地基中的附加应力采用原始积分公式,压缩曲线采用双曲线形式,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处理,压缩层计算深度与分层厚度不再受到限制,数据... 利用Matlab6.1平台,通过编制可视化应用程序,对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传统方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地基中的附加应力采用原始积分公式,压缩曲线采用双曲线形式,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处理,压缩层计算深度与分层厚度不再受到限制,数据输入、输出及沉降计算过程均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操作,不再需要通过查表、查图计算基础底面的沉降,计算过程简单便利,计算结果重复性好,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总和法 土体应力 孔隙比 沉降 可视化编程 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结构物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潘洪科 汤永净 +1 位作者 葛世平 杨林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年第6期41-45,共5页
简要分析国内外对地下结构耐久性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指出今后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结合上海地铁实际情况及上海一般土层地质特点 ,对地下结构耐久性尤其在有别于地面结构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化学作用、杂散电流、结构物差异沉... 简要分析国内外对地下结构耐久性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指出今后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结合上海地铁实际情况及上海一般土层地质特点 ,对地下结构耐久性尤其在有别于地面结构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化学作用、杂散电流、结构物差异沉降、受力变化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耐久性评估和使用寿命预测 ,以及耐久性试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久性 地下结构 结构物 地下工程 差异沉降 土层 地面结构 上海地铁 受力 杂散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历史建筑的复杂地下空间改扩建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永净 于品 《施工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91-94,125,共5页
介绍伦敦银禧线威斯敏斯特车站扩建时为满足使用需求所采用的地下空间布局及主要施工技术。对于横穿车站深箱结构的D&CL现有车站采用基础托换等技术,保证施工过程中车站的正常运营。为保护邻近的知名历史建筑大本钟安全,采用逆作法... 介绍伦敦银禧线威斯敏斯特车站扩建时为满足使用需求所采用的地下空间布局及主要施工技术。对于横穿车站深箱结构的D&CL现有车站采用基础托换等技术,保证施工过程中车站的正常运营。为保护邻近的知名历史建筑大本钟安全,采用逆作法开挖、地下连续墙底部设置横撑和补偿注浆等施工技术,成功将大本钟倾斜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换 逆作法 补偿注浆 倾斜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螺旋杆在古建筑夹心墙中的加固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永净 陈鹏圳 +1 位作者 GENTILINI Cristina FRANZONI Elisa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21期97-104,共8页
夹心墙作为古老的砌体结构广泛存在于历史建筑中,其填充层力学性能较差,且墙体层间黏结力不足,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外叶墙平面外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夹心墙结构进行加固,以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不锈钢螺旋杆对夹心墙的加固性能,对不同... 夹心墙作为古老的砌体结构广泛存在于历史建筑中,其填充层力学性能较差,且墙体层间黏结力不足,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外叶墙平面外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夹心墙结构进行加固,以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不锈钢螺旋杆对夹心墙的加固性能,对不同砌块进行力学性能测定,并开展拔出试验,得到不锈钢螺旋杆在砌块中的黏结-滑移性能,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最大拔出力的关键因素为砌块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选取意大利拉文纳市政塔作为算例,考虑5种不同螺旋杆加固间距,通过推覆分析得到拉文纳市政塔底部剪力-顶部位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螺旋杆加固能够显著提高塔体抗震能力,随着螺旋杆加固间距的减小,塔体在推覆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逐渐由外叶墙倾覆过渡到侧墙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加固 夹心墙 不锈钢螺旋杆 拔出试验 推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框架施工与测试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学玉 汤永净 黄鼎业 《安徽建筑》 1995年第Z1期11-12,共2页
一、工程概况中国芜湖华联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芜湖华联商厦,是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功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商厦。总投资达7000万元,总计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共8层。本工程采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跨度为18.4m,柱距7.8m,每边... 一、工程概况中国芜湖华联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芜湖华联商厦,是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功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商厦。总投资达7000万元,总计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共8层。本工程采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跨度为18.4m,柱距7.8m,每边由建筑及使用功能要求外挑2.3m<sup>2</sup>.76m。预应力框架采用无粘结钢绞线(?)15,f<sub>plk</sub>=1470N/mm<sup>2</sup>,预应力筋采用“集团束”布置,端部采用群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 无粘结 框架施工 施工工艺 预应力框架结构 锚固性能 分批张拉 小型千斤顶 理论分析 钢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平面大柱网双向预应力厂房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熊学玉 黄鼎业 汤永净 《建筑施工》 1996年第5期24-25,共2页
1 工程概况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内兴修的中法合资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主厂房总建筑面积为9280m^2,长度90.6m,柱距6+7×12m;宽度90.6m,柱距6×15m,底层净高7m,本工程建筑方案及工艺布置由法方提供.
关键词 厂房 设计 钢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 双向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条开挖时土条宽度影响基坑隆起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贵磊 刘庆华 +1 位作者 刘国彬 汤永净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31-933,共3页
关键词 基坑 基坑隆起 等效开挖宽度 土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IA的BIM技术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秦海洋 汤永净 陈智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87,共6页
介绍了BIM技术的发展历程及CATIA+BIM技术理论,提出了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设计建模的方法;以福州金鸡山隧道工程为例,采用CATIA+BIM技术,完成了设计阶段隧道模型的创建,完善了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部分功能的应用。结果表明:CATIA+BI... 介绍了BIM技术的发展历程及CATIA+BIM技术理论,提出了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设计建模的方法;以福州金鸡山隧道工程为例,采用CATIA+BIM技术,完成了设计阶段隧道模型的创建,完善了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部分功能的应用。结果表明:CATIA+BIM技术具有的“骨架+躯体”特点与隧道工程的线状特征相适应;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建模可归纳为山体建模、路线骨架、构件躯体、参数驱动和属性附加等5个步骤;信息共享平台方便了设计部门、施工部门与运维部门间的协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BIM技术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浇筑条件下的模壳墙侧压力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鹏程 汤永净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1年第24期100-103,127,共5页
装配式复合模壳墙结构的内力、变形及承载力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计算。以现浇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超深振捣及高浇筑速度等工况为条件,与其他文献中的各类模壳墙侧压力进行对比,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与分析,将所得影响因子... 装配式复合模壳墙结构的内力、变形及承载力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计算。以现浇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超深振捣及高浇筑速度等工况为条件,与其他文献中的各类模壳墙侧压力进行对比,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与分析,将所得影响因子比对已发表文献结论,优化影响因子大小并进行排列,得到与装配式复合模壳墙结构侧压力最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初凝时间、温度及浇筑速度。结合现有装配复合模壳体系结构相关规范,将混凝土浇筑方式、高度及振捣方式等工况作为条件,设计以初凝时间、温度及浇筑速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试验方案,为现场试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复合模壳体系 混凝土 侧压力 变形 承载力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层水文地质参数反演及基坑降水围护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樊冬冬 刘天任 +1 位作者 谭勇 汤永净 《建筑技术》 2023年第13期1587-1591,共5页
位于富水砂土地区的某基坑所在场地有着地下水水位高,地层中隔水层缺失的特点。在该地区进行基坑降水时,由于坑内外水力联系无法隔断,降水会对坑外环境造成持续影响,威胁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基于在该场地进行的一系列单井和群井抽水现场... 位于富水砂土地区的某基坑所在场地有着地下水水位高,地层中隔水层缺失的特点。在该地区进行基坑降水时,由于坑内外水力联系无法隔断,降水会对坑外环境造成持续影响,威胁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基于在该场地进行的一系列单井和群井抽水现场试验,通过建立三维非稳定流渗流模型,借助三维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反演计算。得到了场地内各主要含水层的水平向渗透系数、竖向渗透系数、贮水率等水文地质参数;基于验证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止水结构深度在该富水砂土地区进行基坑降水时,周边环境受到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止水结构插入深度越大,坑外环境受到的影响越小。综合考虑基坑环境保护等级和不同方案下环境影响,得到了该场地基坑降水最优围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试验 数值模拟 反演分析 水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