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非Term it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汤戈 孙志华 +1 位作者 苏俊青 唐鑫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8,共8页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系统开展了西非Termit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明确了下步勘探的重点目标层系及区带。研究表明,Termit盆地白垩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及28个四级层序单元。早白垩世TS1层...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系统开展了西非Termit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明确了下步勘探的重点目标层系及区带。研究表明,Termit盆地白垩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及28个四级层序单元。早白垩世TS1层序沉积期受断裂活动控制,以断控陡坡带—断控缓坡带充填样式为主;晚白垩世TS2层序沉积期受特提斯洋和南大西洋海侵影响,沉积古环境经历了"陆—海—陆"演变,以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充填样式为主。Termit盆地以东部物源为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远岸水下扇、滨浅海等沉积体系类型。受物源及沉积相控制,垂向上DSQ1、DSQ2低位体系域及YSQ1、YSQ2高位体系域生储盖条件优越,是白垩系勘探的目标层系;平面上Fana低凸起、Yogou斜坡等继承性发育的正向构造带则是油气运聚的优势区带,是下步勘探的目标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Termit盆地 白垩系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北塘次凹沙三段物源—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汤戈 王振升 钱茂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5,4,共11页
为明确歧口凹陷北塘次凹物源体系砂体展布、确定勘探目标区带,根据布格重力异常、古地貌和地震资料等分析物源口分布及运移方向;根据轻重矿物特征分析物源波及范围;利用砂体分散体系分析物源与砂体分布,构建物源—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 为明确歧口凹陷北塘次凹物源体系砂体展布、确定勘探目标区带,根据布格重力异常、古地貌和地震资料等分析物源口分布及运移方向;根据轻重矿物特征分析物源波及范围;利用砂体分散体系分析物源与砂体分布,构建物源—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发育西部及北部物源,包括西部葛沽、塘沽、军粮城,以及北部汉沽、大神堂和涧南等6个子物源,其中大神堂、涧南、塘沽与军粮城子物源供给强度大、波及范围广,是北塘次凹主要物源供给区;受物源体系影响,北部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西部发育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多种沉积体系相互匹配,形成北塘次凹"满盆皆砂"的砂体分布格局;三角洲前缘与远岸水下扇主水道微相区砂体是油气聚集成藏优质储层,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体系 沉积体系 沙三段 北塘次凹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抗菌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48
3
作者 汤戈 王振家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8-301,共4页
介绍了离子型抗菌材料、光催化抗菌材料等无机抗菌材料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离子型抗菌材料 光催化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埕海地区沙二段碎屑岩储集性能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汤戈 《录井工程》 2015年第4期74-80,97,共7页
为深入开展大港油田埕海地区岩性油气藏的精细描述,探明储集层成岩与孔隙时空演化规律,综合研究岩石物性、薄片鉴定、黏土矿物等各种分析资料,对埕海地区沙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孔隙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埕宁隆起物... 为深入开展大港油田埕海地区岩性油气藏的精细描述,探明储集层成岩与孔隙时空演化规律,综合研究岩石物性、薄片鉴定、黏土矿物等各种分析资料,对埕海地区沙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孔隙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埕宁隆起物源影响,埕海地区沙二段发育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的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砂体,储集孔隙以粒间溶孔、长石内溶孔、颗粒铸膜孔等次生孔隙为主;区内碎屑岩储集性能主要受物源供给、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控制,物源供给与沉积相带控制原生孔隙,成岩作用控制次生孔隙;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等4种成岩作用,经历早成岩A、B和中成岩A3个成岩亚段;受溶蚀作用影响,埋深3000~3 300 m、3500~3700 m深度段发育有优质储集砂体,是油气储集成藏的重要目标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海地区 沙二段 成岩作用 储集孔隙 物源供给 沉积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上新统异重流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立宏 孙志华 +7 位作者 汤戈 肖敦清 蔡铮 王海强 苏俊青 滑双君 葛维 陈长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以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为例,开展海相深水异重流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研究异重流储集砂体展布规律,提出异重流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方法,建立异重流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勘探潜力区带与井位目标。D区块上... 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以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为例,开展海相深水异重流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研究异重流储集砂体展布规律,提出异重流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方法,建立异重流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勘探潜力区带与井位目标。D区块上新统发育典型的异重流沉积:岩性组合为一套夹持于厚层海相泥岩中的中—细砂岩;岩心发育一系列成对出现的逆粒序与正粒序;测井曲线见底部渐变且齿化严重的箱形、钟形和舌形测井相;地震剖面可见明显多期深水水道,地层切片能识别出明显的高弯曲水道。单期异重流形成的沉积体发育侵蚀谷(供给水道)、水道复合体、分支水道、天然堤及无水道席状砂等5种微相类型,空间上具有多分支、多世代、多期次发育特征,形成了平面呈条带状分布、纵向叠置发育的优质储集砂体,储集体物性较好,其中水道复合体微相沉积砂岩厚度大、粒度粗、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基于异重流沉积模式指导,利用地震反射结构解析、频谱波形特征分析、切片与属性融合研究精细刻画水道复合体微相分布,结合构造特征分析,明确了有利钻探目标区带,有效指导了区块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盆地 上新统 重力流 异重流 沉积模式 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局部—整体沉积体系分析在歧口凹陷沙三段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蒲秀刚 陈长伟 +6 位作者 周立宏 肖敦清 汤戈 杜玉梅 滑双君 林常梅 柳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2,19,共6页
按照整体研究、局部深入再回到整体的"时—势—体—面—点—面"的工作新思路,采用多因素叠合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环境.应用该方法,克服了先局部后整体导致的岩心、测井、地震等定相的多解性,充分考虑了... 按照整体研究、局部深入再回到整体的"时—势—体—面—点—面"的工作新思路,采用多因素叠合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环境.应用该方法,克服了先局部后整体导致的岩心、测井、地震等定相的多解性,充分考虑了宏观沉积背景在定相中的作用,厘定了歧口凹陷沙三2亚段沉积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多因素叠合分析 沙三段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特征与分布模式——以歧口凹陷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立宏 陈长伟 +3 位作者 韩国猛 肖敦清 汤戈 王锦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0,共10页
地震、岩心、测井、录井、试油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主力油气储层为异重流沉积砂岩。异重流沉积总体处于半深湖—深湖环境,其岩性组合表现为灰黑色泥岩夹中—细砂岩或互层沉积,砂岩段沉积粒序呈一系... 地震、岩心、测井、录井、试油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主力油气储层为异重流沉积砂岩。异重流沉积总体处于半深湖—深湖环境,其岩性组合表现为灰黑色泥岩夹中—细砂岩或互层沉积,砂岩段沉积粒序呈一系列向上变粗单元(逆粒序)和向上变细单元(正粒序)成对出现的特征,发育层内侵蚀面,可见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爬升层理及透镜状层理等多种类型的流水成因层理构造。异重流沉积包括侵蚀水道、水道复合体、分支水道、近端沙坝、远端沙坝、席状朵体6个微相,其中水道复合体微相沉积砂岩具有单层厚度大、粒度粗、分选好、泥质含量低、储集物性好的特点。通过地震属性、砂岩厚度及岩心观察,明确了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异重流沉积体系展布,针对性预探部署获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单井试油产量高,稳产效果好,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中深层异重流沉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歧口凹陷 异重流 岩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底辟成因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尼日尔Termit盆地底辟区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芝尧 钱茂路 +3 位作者 苏俊青 刘志英 王瑀 汤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5,共7页
底辟多为受断层影响的次生底辟,而尼日尔Termit盆地早期断层不发育,同生底辟现象明显。通过实验模拟证实研究区泥岩底辟形成机理为:区域应力场压性分量为主动力,挤压塑性层上拱,再辅以不均匀负荷两侧挤压造成。根据受力类型及所处构造位... 底辟多为受断层影响的次生底辟,而尼日尔Termit盆地早期断层不发育,同生底辟现象明显。通过实验模拟证实研究区泥岩底辟形成机理为:区域应力场压性分量为主动力,挤压塑性层上拱,再辅以不均匀负荷两侧挤压造成。根据受力类型及所处构造位置,将研究区底辟分为坡折—挤压型、低凸—引张差异负荷型和凹陷—差异负荷型。泥岩底辟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为:1欠压实高压泥岩具有生烃潜力,在达到生烃门限后,可以生烃;2底辟上拱改善了油气垂向运移能力,产生的微裂缝利于高压流体排出;3泥岩底辟形成的圈闭主要为辟顶背斜和辟边岩性遮挡圈闭;4坡折带的中斜坡临近生烃凹陷,砂体条件优越,该部位底辟形成的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勘探实例表明:在底辟活动程度最强的东部坡折带,靠近Moul凹陷一侧的下组合探井,试油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成因机理 模型 油气成藏 Termit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峥 魏彪 +5 位作者 汤戈 冯鹏 吴德操 刘娟 唐媛 熊双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4,共4页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在线、实时性的测量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联合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预测模型,借以预测水质COD检测数据。通过采用PCA对水质COD检测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其特征信息,消除...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在线、实时性的测量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联合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预测模型,借以预测水质COD检测数据。通过采用PCA对水质COD检测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其特征信息,消除向量相关性并送入PSO-ELM模型中进行建模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联合PSO-ELM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检测的预测模型研究,不仅预测精度较单纯的ELM模型提高了近10倍,而且相对于PSO-ELM模型的预测效率(运行时间)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这为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COD在线、实时性检测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水质COD检测 预测模型 PCA PSO-E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地区古近系玄武岩储集空间的充填演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勇 何婉茹 +3 位作者 汤戈 张伟 林常梅 周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2-654,725,共4页
滨海地区位于歧口凹陷内,近年来在滨海地区古近系沙一段钻井发现多层玄武岩,并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证实玄武岩地层是有效油气储集层。岩石学研究发现,玄武岩存在2种岩性类型:一是厚层状杏仁体发育的玄武质角砾熔岩;二是薄互层分布的具... 滨海地区位于歧口凹陷内,近年来在滨海地区古近系沙一段钻井发现多层玄武岩,并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证实玄武岩地层是有效油气储集层。岩石学研究发现,玄武岩存在2种岩性类型:一是厚层状杏仁体发育的玄武质角砾熔岩;二是薄互层分布的具间粒结构的致密玄武岩。2种岩性储集空间存在差异,玄武质角砾熔岩内储集空间为气孔,具间粒结构的致密玄武岩内储集空间为裂缝。储集性分析认为具间粒结构的玄武岩为有效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晚期构造裂缝,晚期构造裂缝的形成不仅有效地沟通了下伏泥岩生油层与上覆砂岩储集层,而且也使玄武岩本身成为了油气有效储集体,后期试油也见到了良好显示。玄武岩储集性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早期充填作用对玄武岩储集空间的破坏严重,不仅在有机质成熟之前破坏了玄武质角砾熔岩内的气孔,而且也使早期、中期构造裂缝全部被充填,从而严重损害了玄武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因此,早期充填作用是造成玄武岩储层储集性变差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角砾熔岩 气孔 杏仁体 裂缝 玄武岩 滨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监测系统的可变光程光谱探头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双飞 魏彪 +4 位作者 吴德操 刘娟 唐媛 汤戈 张峥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4-98,共5页
根据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多参数实时监测需要,提出了一种可变光程光谱探头设计方案。针对氙灯光源光斑直径大难以耦合至光纤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组合透镜置于光源出射端。针对光纤出射光线发散性强且发散光线源于光轴不同点的问题,使用Ze... 根据紫外-可见光谱法水质多参数实时监测需要,提出了一种可变光程光谱探头设计方案。针对氙灯光源光斑直径大难以耦合至光纤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组合透镜置于光源出射端。针对光纤出射光线发散性强且发散光线源于光轴不同点的问题,使用Zemax的多重结构优化准直透镜的设计。通过采用Zemax和Trace Pro光学软件分析工具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光路系统将粗光束变为细光束后,再经聚焦透镜耦合至光纤,提高了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效率,其辐射通量效率相对于初始结构提高了13.89%。同时,将本文设计的光谱探头与美国Ocean Optics公司的光谱测量系统进行对比实验,本文设计的可变光程探头的辐射通量效率较之于海洋公司光学系统的辐射通量效率,提高了3.26%-9.58%,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光谱探头的可靠性及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光谱法 可变光程光谱探头 多重结构 ZEMAX TRACEP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镓基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快中子辐照效应
12
作者 魏彪 傅翔 +2 位作者 汤戈 陈飞良 李沫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2年第6期543-548,共6页
对注入量为1×10^(14) cm^(-2)的快中子(1.2 MeV)对氮化镓(GaN)基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器件的辐照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测量和分析器件的电致发光谱(EL)、光功率-电流(L-I)和电流-电压(I-U)特性,发现器件辐照后光功率降低,而EL谱形状... 对注入量为1×10^(14) cm^(-2)的快中子(1.2 MeV)对氮化镓(GaN)基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器件的辐照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测量和分析器件的电致发光谱(EL)、光功率-电流(L-I)和电流-电压(I-U)特性,发现器件辐照后光功率降低,而EL谱形状几乎没有变化,表明该注入量的中子辐照主要对器件中的蓝光LED芯片造成了损伤。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子辐照导致蓝光LED量子阱中产生大量非辐射复合中心,增加了漏电流并减小了量子阱中载流子密度,从而降低LED的输出光功率。由此,在原有GaN基蓝光LED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由中子辐照导致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子辐照对LED光功率的衰退影响机理,还为预测辐照后光功率的变化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辐照 氮化镓 发光二极管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在脉冲激光作用下温度积累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鹏 李沫 +2 位作者 杨庆鑫 汤戈 张健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8-163,共6页
采用单温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硅在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下的温度积累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单脉冲、多脉冲作用下,硅表面附近的非平衡载流子浓度、自由载流子吸收系数和晶格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由载流子浓度的积累是... 采用单温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硅在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下的温度积累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单脉冲、多脉冲作用下,硅表面附近的非平衡载流子浓度、自由载流子吸收系数和晶格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由载流子浓度的积累是温度积累的主要来源。对于多脉冲作用情况,脉冲间隔越短,脉宽越窄,温度积累效应越明显,最终形成的瞬时晶格最高温和温升值越大,越容易对材料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 温度积累效应 晶格温度 重复频率 损伤阈值 脉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