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80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荣江 王伟高 +5 位作者 钟欢 邵四海 李辉 陈晓农 俞斌 汤建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切除术的疗效。方法80例在全麻下用自制水囊建立后腹膜腔,通过腰大肌等标志找到并暴露肾囊肿,距肾实质5mm用电钩将囊壁切除去顶。结果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0~100min,平均39m...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切除术的疗效。方法80例在全麻下用自制水囊建立后腹膜腔,通过腰大肌等标志找到并暴露肾囊肿,距肾实质5mm用电钩将囊壁切除去顶。结果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0~100min,平均39min,术中出血量5~65ml,平均20ml,术后住院4~11d,平均5.6d,病理报告均为单纯性肾囊肿。80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3例术后2个月复查囊肿残留。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切除术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肾囊肿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个体化方案在小肾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邵四海 汤建儿 +3 位作者 沈悦凡 向安平 王伟高 王荣江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110,共6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实行RLPN治疗的小肾癌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28~75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6例,右肾52例,直径0.8~4.5 cm...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实行RLPN治疗的小肾癌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28~75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6例,右肾52例,直径0.8~4.5 cm,平均3.1 cm。87例(A组)小肾癌采用标准阻断肾动脉的状态下实施肾部分切除;7例(B组)外突性生长的小肾癌采用术中游离肾动脉,套橡皮条备用,试行不阻断肾动脉零缺血的状态下实施肾部分切除;4例(C组)影像学检查提示内生性小肾癌,采用腔内超声术中精确探查定位肾动脉阻断下实施肾部分切除。从术中情况、术后随访结果等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结果 A组87例中2例转开放手术,1例切缘阳性,改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出血量30~350 ml,平均93 ml,手术时间70~245 min,平均127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20~42 min,平均26 min。B组7例外突性生长的肾癌,6例未阻断肾动脉,1例出血明显,切除肿瘤过程中,再阻断肾动脉15 min,完成肾部分切除术,出血量160~380 ml,平均220 ml,手术时间85~215 min,平均143 min。C组4例中内生性小肾癌全部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35~250 ml,平均85 ml,手术时间110~235 min,平均175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25~40 min,平均28 min。随访6~48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1例(肾门处3.0 cm透明细胞癌)术后1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及肺部转移,予索拉非尼分子靶向治疗。结论 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但尚需增加例数和长期随访观察明确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多囊肾去顶减压术(附35例报告)
3
作者 钟欢 王伟高 +1 位作者 俞彬 汤建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后腹腔镜下多囊肾去顶减压术治疗(ADPKD)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改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3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后腹腔镜下多囊肾去顶减压术治疗(ADPKD)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改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30~50mL,术后住院时间5~7d,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后多囊肾去顶减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后腹腔镜 去顶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小剂量纳洛酮 吗啡混合芬太尼对大鼠后足切割痛觉和尾椎间盘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王亚红 王新强 汤建儿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小剂量纳洛酮、吗啡混合芬太尼对切口痛模型大鼠痛觉行为和尾椎间盘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手术切口组(B组)、B组基础上小剂量纳洛酮、吗啡混合芬太尼组(C组)、B组基础上吗...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小剂量纳洛酮、吗啡混合芬太尼对切口痛模型大鼠痛觉行为和尾椎间盘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手术切口组(B组)、B组基础上小剂量纳洛酮、吗啡混合芬太尼组(C组)、B组基础上吗啡混合芬太尼组(D组).采用Brennan法制作足切割痛模型并给予小剂量纳洛酮、吗啡混合芬太尼鞘内注射.观察各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尾椎间盘IL-6、IL-1β及TLR4/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尾椎间盘TLR-4、MyD88、NF-κB、TNF-α及IL-6、IL-1β表达增强(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尾椎间盘TLR-4、MyD88、NF-κB、TNF-α及IL-6、IL-1β表达降低(P<0.05),且C组大鼠尾椎间盘TLR-4、MyD88、NF-κB、TNF-α及IL-6、IL-1β表达显著低于D组(P<0.05).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术后累积疼痛评分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减少(P<0.05);且C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小剂量纳洛酮、吗啡混合芬太尼对切口痛大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提示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TLR4/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纳洛酮 切口痛大鼠模型 尾椎间盘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体会(附17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欢 王伟高 +4 位作者 王荣江 邵四海 俞彬 陈晓农 汤建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61-1162,1165,共3页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1月 ̄2005年9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7例,结石直径10 ̄28mm,平均18mm。结果所有病历均取石成功,手术时间90 ̄15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30 ̄90mL,平均45mL,...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1月 ̄2005年9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7例,结石直径10 ̄28mm,平均18mm。结果所有病历均取石成功,手术时间90 ̄15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30 ̄90mL,平均45mL,肠功能恢复时间12 ̄24h,术后2、3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无漏尿,没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7 ̄8d。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腹膜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