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品种对浓香型大曲品质、微生物群落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1
作者 罗江陶 赵驰 +4 位作者 汤奥星 张凤菊 杜禹锋 李治华 蒲宗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33-141,共9页
本研究采用理化分析、感官评价、扩增子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对12个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性状、制曲品质、大曲中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更... 本研究采用理化分析、感官评价、扩增子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对12个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性状、制曲品质、大曲中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更适宜于生产优质大曲。扩增子分析发现各小麦品种所制大曲中的优势细菌为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泛菌属(Pantoea)、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优势真菌则为嗜热青霉属(Thermomyce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扣囊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和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相关性分析发现嗜热青霉属、扣囊复膜孢酵母属、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根霉属(Rhizopus)和根黏孢霉属(Rhizomucor)与部分大曲感官品质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明串珠菌属则与部分大曲感官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真菌对大曲品质可能具有更大的贡献。代谢组分析发现木糖醇和甘油酸等代谢物不仅是影响大曲质量的关键组分,同时也是区分不同小麦品种所制大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揭示了优质制曲小麦的关键性指标参数,可为制曲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优质大曲发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制曲 微生物群落结构 代谢组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