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华萍 李美英 +1 位作者 夏峰 苏建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9期1284-1285,共2页
目的探讨延髓内侧梗死(M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例双侧MMI及3例单侧MMI的病例,分析MMI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5例MMI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类(立普妥)调脂治疗。结果MM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MI... 目的探讨延髓内侧梗死(M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例双侧MMI及3例单侧MMI的病例,分析MMI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5例MMI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类(立普妥)调脂治疗。结果MM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MI好发于高龄患者,严重的病例除肢体瘫痪等表现外,还会出现吞咽呼吸困难,常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血压。结论 MMI临床少见,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MMI经典的临床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深感觉障碍及病灶同侧舌瘫,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行核磁共振检查可尽早诊断MMI,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延髓内侧 临床表现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美英 夏峰 +7 位作者 丁绍青 苏建华 汤华萍 陈炼 凤兆海 毕茂芳 郑颖伟 陶开香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重症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入组患者各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重症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入组患者各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感染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患者住院第2周的总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第1周时显著增高(39%vs52%,P<0.05),主要以肺部和尿路感染(41%)为主,部分患者还并发败血症(9%);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和革兰氏阳性(G+)球菌感染为主,其次为真菌感染;药敏试验提示细菌对头孢类、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喹诺酮类比较敏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住院时间、营养不良发生率、NIHSS评分、GCS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密切相关(r分别为5.62、4.39、8.68、6.26和4.34;均P<0.05)。结论急性重症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其发生与患者住院时间、营养不良、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意识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感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改良ABCD_2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建华 李美英 +2 位作者 夏峰 汤华萍 曹勇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50-152,161,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改良ABCD2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将182例TIA患者根据改良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8例)、中危组(88例)、高危组(66例)3组,根据MRA/CTA/DSA将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狭窄(狭窄<5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改良ABCD2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将182例TIA患者根据改良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8例)、中危组(88例)、高危组(66例)3组,根据MRA/CTA/DSA将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狭窄(狭窄<50%)、中度狭窄(狭窄50%~69%)、重度狭窄(狭窄70%~100%)。分析3组患者改良ABCD2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特点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患者重度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但其轻度动脉狭窄的比例较低危组和中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58,P<0.01)。高危组患者颅内-外串联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危、中危组,其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低危、中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0,P<0.05)。高危组患者多支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危、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7,P<0.05)。改良ABCD2评分法预测动脉狭窄≥50%的ROC曲线下面积(0.664)高于ABCD2评分法(0.580)。结论:随改良ABCD2评分级别的增高,动脉狭窄程度、颅内-外联合病变、多支动脉狭窄的比例增加。与ABCD2评分相比,改良ABCD2评分法预测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改良ABCD2评分 颅内外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上市后免疫效果、安全性、接种意愿及其免疫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汤华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3期201-203,共3页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之一,该疾病与外界环境、自身饮食习惯不合理及自身免疫受损有关。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身体素质较差,容易被EV71感染,患上手足口病。接种国产EV71疫苗是控制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之一,该疾病与外界环境、自身饮食习惯不合理及自身免疫受损有关。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身体素质较差,容易被EV71感染,患上手足口病。接种国产EV71疫苗是控制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疫苗的免疫效果、安全性受到大众关注。此外部分家长对疾病以及疫苗了解不足,接种意愿低下,因此疾控中心应当加强疾病知识普及,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疫苗 免疫效果 安全性 接种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