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基羟肟酸超声活化及其强化氟碳铈矿浮选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介良 任浩东 +4 位作者 赵增武 曹钊 孙韩庭 张臻悦 池汝安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47,共7页
羟肟酸类稀土浮选捕收剂存在溶解性差、解离程度低等问题,构建辛基羟肟酸(OHA)浮选氟碳铈矿体系,通过纯矿物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电导率测试、矿物表面湿润性及XPS测试分析,研究了超声处理对OHA捕收性能的活化作用,及其强化氟碳铈矿浮... 羟肟酸类稀土浮选捕收剂存在溶解性差、解离程度低等问题,构建辛基羟肟酸(OHA)浮选氟碳铈矿体系,通过纯矿物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电导率测试、矿物表面湿润性及XPS测试分析,研究了超声处理对OHA捕收性能的活化作用,及其强化氟碳铈矿浮选的机制。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为200 W、处理时间为10 min时,超声场对OHA活化效果最佳,相较OHA未超声处理时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提高20.5个百分点;超声处理能促进OHA溶解解离出更多的OHA-,增大OHA在氟碳铈矿表面的化学吸附强度,增强氟碳铈矿表面的疏水性,从而强化对氟碳铈矿的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活化 辛基羟肟酸 氟碳铈矿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中可溶磷、可溶氟的水洗脱除研究
2
作者 徐思婷 梁处芳 +4 位作者 张瞿天 田梦 张立森 池汝安 周芳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为了将磷化工行业在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中的磷、氟等有害杂质脱除,使其得到更好的资源化再利用,采用水洗法对磷石膏中可溶磷和可溶氟进行脱除,分别探究液固比、水洗时间和水洗温度对可溶磷和可溶氟脱除率的影响,... 为了将磷化工行业在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中的磷、氟等有害杂质脱除,使其得到更好的资源化再利用,采用水洗法对磷石膏中可溶磷和可溶氟进行脱除,分别探究液固比、水洗时间和水洗温度对可溶磷和可溶氟脱除率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设计正交试验,探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水洗优化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比2∶1,水洗温度70℃,水洗时间5 min时,脱除效果最优,可溶磷脱除率为94.82%,可溶氟脱除率为89.40%,处理后磷石膏中可溶磷和可溶氟的质量分数分别从0.34%和0.84%降为0.089%和0.044%,符合《磷石膏》(GB/T 23456—2018)中一级品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水洗法 正交实验 脱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改性月桂酸捕收剂WN-01对氟碳铈矿的捕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池汝安 王楠 +3 位作者 郭文达 张臻悦 刘德峰 李新宜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解决氟碳铈矿浮选所用羟肟酸类捕收剂价格高、用量大、毒性强、难降解且起泡性较弱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卤代改性月桂酸捕收剂WN-01用于氟碳铈矿浮选提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改性前的月桂酸,月桂酸卤代改性捕收剂WN-01取得的最佳粗精... 为解决氟碳铈矿浮选所用羟肟酸类捕收剂价格高、用量大、毒性强、难降解且起泡性较弱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卤代改性月桂酸捕收剂WN-01用于氟碳铈矿浮选提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改性前的月桂酸,月桂酸卤代改性捕收剂WN-01取得的最佳粗精矿REO品位和回收率可分别提高4.45百分点和36.86百分点。改性脂肪酸捕收剂WN-01浮选氟碳铈矿的适宜条件为矿浆pH为8.5,矿浆温度为30℃,捕收剂用量为150 mg/L,抑制剂水玻璃用量为120 mg/L。在该条件下,REO品位为26.57%的氟碳铈矿经1次粗选3次精选2次扫选开路浮选,可得到REO品位为49.18%、回收率为80.72%的浮选精矿。产品鉴定结果表明,浮选精矿主要成分为氟碳铈矿,含极少量萤石,浮选尾矿主要是石英和硅灰石,改性脂肪酸捕收剂WN-01表现出了优异的捕收性能和选择性,可替代羟肟酸类捕收剂,实现氟碳铈矿绿色、高效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脂肪酸 捕收剂 氟碳铈矿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DA对稀土原地浸出过程中的抑膨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明 吕鸿庆 +5 位作者 周多多 何正艳 瞿军 张臻悦 池汝安 徐志高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2,共7页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工艺是开采战略性中-重稀土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注液过程中,矿体所含蒙脱土等黏土矿物水化膨胀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资源浪费。为此,选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为抑膨剂,研究其对蒙脱土和稀土矿物颗...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工艺是开采战略性中-重稀土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注液过程中,矿体所含蒙脱土等黏土矿物水化膨胀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资源浪费。为此,选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为抑膨剂,研究其对蒙脱土和稀土矿物颗粒的抑膨性能及作用机理。线性膨胀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0.5%的PDDA溶液即可对蒙脱土和稀土矿物颗粒产生良好的抑膨效果。激光粒度、SEM和沉降分析显示,PDDA可使细小矿物颗粒絮凝团聚,减少矿物表面孔隙,提高沉降效率,防止其水化分散。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XRD分析证明,PDDA有机阳离子基团可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中和黏土矿物表面负电荷,抑制其晶层间距水化扩张。此外,常用稀土浸取剂硫酸铵对PDDA的抑膨作用无明显干扰。本研究可为稀土原地浸出过程中矿体抑膨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蒙脱土 抑膨剂 PDDA 原地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对钇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呈皓 张臻悦 +2 位作者 池汝安 陈文斗 陈卓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以黏土矿物伊利石为吸附剂,研究了伊利石吸附稀土浸出液中低浓度稀土离子过程中Y^(3+)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反应时间对吸附的影响,构建了伊利石对钇元素吸附的等温模型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伊利石吸附钇元素... 以黏土矿物伊利石为吸附剂,研究了伊利石吸附稀土浸出液中低浓度稀土离子过程中Y^(3+)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反应时间对吸附的影响,构建了伊利石对钇元素吸附的等温模型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伊利石吸附钇元素的机理。结果表明:伊利石对Y^(3+)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Y^(3+)初始浓度增大、吸附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溶液pH值升高,伊利石对Y^(3+)的吸附量均增大;Na^(+)、Mg^(2+)、Al^(3+)的存在会抑制伊利石对Y^(3+)的吸附,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l^(3+)>Mg^(2+)>Na^(+);反应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中发生离子交换,属于化学吸附,吸附反应速率由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伊利石 黏土矿物 吸附 化学反应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基己基磷酸酯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汤家焰 赵芳 +5 位作者 何嘉宁 王介良 曹钊 魏博 张臻悦 池汝安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萤石常与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伴生,二者表面都有Ca活性位点,使得脂肪酸类捕收剂难以选择性吸附于萤石表面。前期试验发现磷酸酯类药剂对萤石具有选择性捕收能力,且捕收能力较强,有利于分离萤石和方解石。通过浮选试验研究了2-乙基己基磷酸... 萤石常与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伴生,二者表面都有Ca活性位点,使得脂肪酸类捕收剂难以选择性吸附于萤石表面。前期试验发现磷酸酯类药剂对萤石具有选择性捕收能力,且捕收能力较强,有利于分离萤石和方解石。通过浮选试验研究了2-乙基己基磷酸酯(2ZHP)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采用Zeta电位、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探究药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p H值为4~7时,添加0.75×10^(-5)mol/L的2ZHP,萤石有较好的可浮性,与方解石的可浮性差异较大,有利于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2ZHP能在萤石与方解石表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吸附,萤石表面钙活性位点多,导致萤石对药剂的吸附量比方解石大是萤石的浮选效果优于方解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己基磷酸酯 萤石 方解石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沟油脂肪酸捕收剂对异极矿的浮选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远婷 胡萌 +2 位作者 张臻悦 郭文达 池汝安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8期142-150,160,共10页
为了探究天然脂肪酸类捕收剂直接浮选异极矿替代传统硫胺法浮选的可行性,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地沟油中的天然脂肪酸用作异极矿浮选捕收剂,借助异极矿浮选试验确定适宜的分离参数及地沟油脂肪酸捕收剂浮选异极矿的行为规律。通过Zeta... 为了探究天然脂肪酸类捕收剂直接浮选异极矿替代传统硫胺法浮选的可行性,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地沟油中的天然脂肪酸用作异极矿浮选捕收剂,借助异极矿浮选试验确定适宜的分离参数及地沟油脂肪酸捕收剂浮选异极矿的行为规律。通过Zeta电位、FT-IR和XPS等分析检测手段揭示地沟油脂肪酸捕收剂在异极矿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尿素和混合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时,经尿素包合法分离制备的地沟油不饱和脂肪酸捕收剂(DG-N)具有优异的浮选性能。在捕收剂DG-N质量浓度为200 mg/L、矿浆pH值为6~10、搅拌转速为200 r/min、充气量为80 mL/min的条件下,单泡浮选管浮选异极矿的回收率超过95%。Zeta电位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异极矿与捕收剂DG-N作用后表面Zeta电位值显著降低,作用后的FT-IR谱图中出现了明显的捕收剂DG-N特征峰,且异极矿表面Si-O和Zn-O键的红外波数发生了明显偏移,表明捕收剂DG-N在异极矿表面发生了吸附。XPS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前后Zn 2p、O 1s、C 1s和Si 2p元素含量和化学态发生了变化,说明了捕收剂DG-N在异极矿的表面吸附过程涉及化学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地沟油捕收剂DG-N与异极矿表面存在强烈的化学作用,克服了静电斥力吸附在异极矿表面,从而使异极矿疏水上浮。研究结果可为地沟油制备浮选捕收剂和脂肪酸直接浮选异极矿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脂肪酸 捕收剂 浮选 异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矿捕收剂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文达 逯浩龙 +3 位作者 姜远婷 张臻悦 胡萌 池汝安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领域的论文。磷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浮选是磷矿选矿的主要途径,而捕收剂在磷矿浮选处于核心地位,对磷矿的资源回收率起决定作用。在论述了我国磷矿资源...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领域的论文。磷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浮选是磷矿选矿的主要途径,而捕收剂在磷矿浮选处于核心地位,对磷矿的资源回收率起决定作用。在论述了我国磷矿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将目前所使用的磷矿捕收剂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列举了各类捕收剂中的典型示例,进而分析了各类捕收剂的特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此外,从选磷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及浮选过程的分离机理两个方面,对选磷捕收剂作用的机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磷矿浮选捕收剂的开发和磷矿浮选基础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 磷矿 捕收剂 作用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浮选—酸浸耦合除杂增白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万鑫 董万强 +3 位作者 邓祥意 池汝安 陈卓 孙宁杰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磷石膏是湿法制磷酸过程产生的大宗固废,目前仍以集中堆存为主要处置方式,磷石膏的大量堆存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以湖北某磷肥生产企业磷石膏作为原料,开展了浮选和酸浸条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二胺用量为200 g/t、矿... 磷石膏是湿法制磷酸过程产生的大宗固废,目前仍以集中堆存为主要处置方式,磷石膏的大量堆存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以湖北某磷肥生产企业磷石膏作为原料,开展了浮选和酸浸条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二胺用量为200 g/t、矿浆pH值2.0、5%硫酸液固比5∶1、酸浸温度35℃、酸浸时间2 h的条件下,可获得白度>70%、CaSO_(4)·2H_(2)O含量>97.83%的磷石膏精矿,精矿中可溶磷、氟含量分别降低至0.098%和0.052%;Zeta电位、表面张力、FT−IR分析表明,十二胺捕收剂在磷石膏表面作用以氢键和物理吸附为主,浮选后精矿中SiO_(2)含量显著降低。该工艺具有较强适用性,操作简便,可为磷石膏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浮选 十二胺 酸洗 耦合工艺 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草酸沉淀稀土母液直接复用工艺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
10
作者 冯健 吴晓燕 +2 位作者 薛永萍 周芳 池汝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解决草酸沉淀稀土母液复用浸矿工艺无法在禁止使用强酸强碱的矿区开展这一问题,优化了稀土沉淀工艺以减少母液中残留草酸,探索了母液中草酸对稀土浸出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浸矿,并对其动力学模型和传质过程进行分析。... 为解决草酸沉淀稀土母液复用浸矿工艺无法在禁止使用强酸强碱的矿区开展这一问题,优化了稀土沉淀工艺以减少母液中残留草酸,探索了母液中草酸对稀土浸出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浸矿,并对其动力学模型和传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草酸与稀土的摩尔比(M_(o)∶M_(r))为3.5,草酸质量分数为5%,搅拌速率为300 r/min,陈化时间为8 h,此时,沉淀母液中残留草酸浓度为0.0025 mol/L,低于0.0063 mol/L,可直接用于稀土浸取过程,稀土浸出率达90%以上,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下可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草酸沉淀稀土母液直接复用工艺中稀土的浸出过程受内扩散动力学控制,浸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稀土的浸取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草酸 稀土沉淀母液 复用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铵助浸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过程研究
11
作者 陈文斗 张臻悦 +2 位作者 龙菲 池汝安 陈卓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17-423,共7页
针对目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中稀土浸出率低、中重稀土浸出效果差、稀土浸出液中杂质铝含量高以及浸取过程中黏土矿物膨胀率高等系列问题,采用0.20 mol/L硫酸铵为浸取剂,乙酸铵为助浸剂,探究乙酸铵对稀土浸出过程及黏土矿物膨... 针对目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中稀土浸出率低、中重稀土浸出效果差、稀土浸出液中杂质铝含量高以及浸取过程中黏土矿物膨胀率高等系列问题,采用0.20 mol/L硫酸铵为浸取剂,乙酸铵为助浸剂,探究乙酸铵对稀土浸出过程及黏土矿物膨胀性能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乙酸铵最佳助浸浓度为0.04 mol/L,此时稀土浸出率提高了4.81%,杂质铝的浸出率减小了48.66%,稀土总浓度提高了45.18μg/g,其中轻稀土浓度减小了27.26μg/g,中重稀土增加了72.44μg/g,表明乙酸铵强化了中重稀土的浸出。同时,乙酸铵浓度为0.04 mol/L时黏土矿物膨胀率为2.951%,相对硫酸铵作为单一浸取剂时膨胀率降低了1.298%。随乙酸铵助浸剂浓度的变化,稀土浸出率与Zeta电位变化成正比,黏土矿物膨胀率与Zeta电位变化呈反比,当乙酸铵浓度为0.04 mol/L时,黏土矿物表面Zeta电位为-18.26 mV。对于淋浸尾矿,添加乙酸铵后的尾矿则有较好的防膨性能,膨胀率仅为2.054%。本研究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稀土原地高效浸出提供了一定的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乙酸铵 助浸 浸出率 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总黄酮在乙醇-无机盐双水相体系中的萃取 被引量:17
12
作者 池汝安 詹斯维 +3 位作者 张越非 陈哲 刘哲 李娅丽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乙醇/无机盐双水相体系的分相能力差异与葛根总黄酮在其中的分配差异,用双水相对葛根总黄酮进行萃取纯化.先在室温25℃下用浊点法分别绘制研究乙醇与氯化钠、碳酸钠、磷酸氢二钾、碳酸钾、硫酸铵5种盐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的相图,并... 根据乙醇/无机盐双水相体系的分相能力差异与葛根总黄酮在其中的分配差异,用双水相对葛根总黄酮进行萃取纯化.先在室温25℃下用浊点法分别绘制研究乙醇与氯化钠、碳酸钠、磷酸氢二钾、碳酸钾、硫酸铵5种盐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的相图,并计算萃取后葛根总黄酮在各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筛选出乙醇/磷酸氢二钾体系为最佳体系.然后考察改变该体系中水与乙醇体积比和盐的量对体系相比以及葛根总黄酮的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组成.最后考察了葛根粗提取液中葛根总黄酮浓度变化对其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质量分数为50.14%、磷酸氢二钾质量分数为22.67%的双水相体系是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条件;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葛根总黄酮质量浓度越高,葛根总黄酮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越大,当葛根粗提物质量浓度超过0.014g/mL后,分配系数减小;质量浓度的改变对萃取率影响不大;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葛根总黄酮在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为35.99,萃取率高达99.23%.该双水相萃取技术操作简单、环保无害,并对葛根粗提取液中葛根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体系 乙醇 磷酸氢二钾体系 葛根总黄酮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某氟碳稀土矿矿泥浸取稀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池汝安 徐景明 +1 位作者 何培炯 邓如新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讨论了川西某氟碳稀土矿矿泥的组成及稀土赋存特征。稀土、锰和铅是以氧化物胶体相赋存于铁—锰非晶质矿物上。研究了酸溶过程,在75℃用盐酸浸取,稀土浸出率大于75%。产品是典型的轻稀土富集物,其中镧铈占80%以上。
关键词 矿泥 稀土族 氟碳 稀土元素矿床 浸出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铵用于含铝溶液中分离稀土的理论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池汝安 李秀芬 +2 位作者 徐景明 何培炯 朱永(火睿)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文讨论了用碳酸氢铵从含铝溶液中分离出稀土的条件。结合工业生产得到复杂母液分离出稀土的实践,分析了碳酸氢铵消耗,确定了碳酸氢铵分离出稀土的最佳工艺参数。
关键词 碳酸氢铵 含铝溶液 稀土族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甘蔗渣对镉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5
15
作者 池汝安 王丽艳 +3 位作者 余军霞 何正艳 徐志高 张越非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2-16,共5页
用均苯四甲酸二酐对甘蔗渣进行改性,并制成吸附固定床,探讨其对镉离子的动态吸附行为.采用蠕动泵逆流吸附的方式,首先对改性前后吸附效果进行考察.然后研究溶液初始浓度、填充粒径、流速、铜离子等对改性甘蔗渣吸附镉离子的影响及固定... 用均苯四甲酸二酐对甘蔗渣进行改性,并制成吸附固定床,探讨其对镉离子的动态吸附行为.采用蠕动泵逆流吸附的方式,首先对改性前后吸附效果进行考察.然后研究溶液初始浓度、填充粒径、流速、铜离子等对改性甘蔗渣吸附镉离子的影响及固定床的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流速为6.25 mL/min、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0.075~0.15 mm的甘蔗渣对镉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53.2 mg/g,改性甘蔗渣饱和吸附容量为121 mg/g,改性甘蔗渣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明显增强.吸附剂粒径、溶液初始浓度、流速等对吸附影响较小(饱和吸附容量为103.2~124mg/g),固定床可在较宽的实验条件下重复利用.改性甘蔗渣对铜离子的吸附亲和力显著高于镉离子,控制操作时间可实现镉离子、铜离子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吸附 甘蔗渣 镉离子 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稀土的粘土矿离子交换平衡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池汝安 李隆峰 王淀佐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吸附稀土的粘土矿可以认为是粘土矿物上负载了稀土离子和其它阳离子的一种特殊无机交换“树脂”。本文应用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研究了电解质与原矿中稀土的交换平衡,推导出吸附的稀土离子与电解质交换复杂体系的平衡计算公式,通过必要... 吸附稀土的粘土矿可以认为是粘土矿物上负载了稀土离子和其它阳离子的一种特殊无机交换“树脂”。本文应用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研究了电解质与原矿中稀土的交换平衡,推导出吸附的稀土离子与电解质交换复杂体系的平衡计算公式,通过必要的假设,估计出交换反应的自由能变化。据此,解释了稀土交换率低的原因,提出了交换工艺的改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粘土矿物 离子交换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对冶金污泥中铜锌镉铅的浸出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池汝安 石玉磬 +1 位作者 陈志伟 余军霞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能够充分回收利用冶金污泥中的有价金属,采用盐酸作为浸取剂浸出污泥中的重金属,并进行浸出工艺的优化.首先对污泥性质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烘干法测定冶金污泥的含水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试样中金属成分及质量分数,用X射线衍射仪... 为了能够充分回收利用冶金污泥中的有价金属,采用盐酸作为浸取剂浸出污泥中的重金属,并进行浸出工艺的优化.首先对污泥性质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烘干法测定冶金污泥的含水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试样中金属成分及质量分数,用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中各元素的物相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污泥含水率为75.88%;干污泥含铜和锌的质量分数分别是1.51%和1.71%;污泥矿物相中铜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形式存在.然后采用盐酸作浸取剂,在单因素条件下进行浸出反应.研究了冶金污泥中铜、锌、镉、铅等重金属的浸出规律,并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盐酸浓度、液固比、粒径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盐酸浸出污泥中重金属最佳工艺参数:浸出温度为25℃,浸出时间为10 min,盐酸浓度为1mol/L,液固比为25∶1(mL/g),干污泥粒度小于150μm.在此条件下,铜、锌、镉、铅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84.4%、88.1%、98.8%、85.4%.盐酸浸出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对工业应用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污泥 酸浸 浸出率 单因素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混合粘土矿中稀土配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池汝安 徐景明 +1 位作者 何培炯 朱永 《铀矿冶》 CAS 1995年第1期23-29,共7页
研究了形成风化型混合粘土矿的原岩、风化壳矿石和提取产品的稀土配分,它们不具有继承性。从113个矿样所提取的产品稀土配分相关分析,得出钆断效应和各半正相关性,且主要以轻稀土配分型为主占77.9%,富钇和富铈配分型很少,... 研究了形成风化型混合粘土矿的原岩、风化壳矿石和提取产品的稀土配分,它们不具有继承性。从113个矿样所提取的产品稀土配分相关分析,得出钆断效应和各半正相关性,且主要以轻稀土配分型为主占77.9%,富钇和富铈配分型很少,分别仅占4.4%和1.8%。重稀土为主且赋存于易风化矿物的原岩易形成富钇配分型稀土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 稀土配分 稀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极材料四氧化三钴的液相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池汝安 陈志伟 路莎莎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11,共5页
为合成性能良好的负极材料四氧化三钴,用硫酸钴作为钴源,氢氧化钠做沉淀剂,聚乙烯吡络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粒度均匀的四氧化三钴颗粒;对钴盐浓度、PVP用量和煅烧温度等参数进行考查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为合成性能良好的负极材料四氧化三钴,用硫酸钴作为钴源,氢氧化钠做沉淀剂,聚乙烯吡络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粒度均匀的四氧化三钴颗粒;对钴盐浓度、PVP用量和煅烧温度等参数进行考查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钴盐浓度为0.5mol/L,PVP用为50%(质量分数)时,可获得分散均匀,形貌良好的氢氧化钴颗粒;在煅烧温度为700℃时,可以获得纯净的粒径为3μm左右的片状四氧化三钴晶体颗粒.充放电实验表明,该材料在2V附近有放电平台,首次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 500mAh/g,且在循环15次后,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负极材料 液相沉淀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污泥中铜锌镉铅的氨水和碳酸铵选择性浸出分离 被引量:1
20
作者 池汝安 石玉磬 +2 位作者 余军霞 徐志高 陈志伟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将冶金污泥中的有价金属资源化并合理回收与利用,用采用氨水和铵盐复配对冶金污泥中的铜、锌、镉和铅进行选择性浸出,并且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分别考察铵盐种类、氨水和铵盐复配体系作为浸出剂中氨水和铵盐各自的浓度、浸出反应的温... 为了将冶金污泥中的有价金属资源化并合理回收与利用,用采用氨水和铵盐复配对冶金污泥中的铜、锌、镉和铅进行选择性浸出,并且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分别考察铵盐种类、氨水和铵盐复配体系作为浸出剂中氨水和铵盐各自的浓度、浸出反应的温度和浸出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铜、锌、镉和铅浸出率的影响,从而通过对比得出最佳的金属浸出工艺条件:复配体系中铵盐选择为碳酸铵,浓度为0.5mol/L,缓冲剂氨水浓度为3mol/L,反应温度为50℃,浸出反应时间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铜、锌和镉的浸出率分别为91.51%、85.13%和89.51%,而铅的浸出率则低于6.00%,本工艺可以实现铜、锌和镉的回收同时可以实现对铅元素的基本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污泥 氨浸 重金属 复配法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