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水杨酸影响蚕豆幼苗耐盐性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伟 龙子轩 +3 位作者 张兴民 顾文媛 池小娜 王玉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4,53,共10页
【目的】探索外源水杨酸(SA)对蚕豆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在150 mmol/L的Na Cl胁迫下,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SA处理(0(T_(1))、0.5(T_(2))、1.0(T_(3))、1.5(T_(4))和2.0 mmol/L(T_(5)))对蚕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索外源水杨酸(SA)对蚕豆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在150 mmol/L的Na Cl胁迫下,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SA处理(0(T_(1))、0.5(T_(2))、1.0(T_(3))、1.5(T_(4))和2.0 mmol/L(T_(5)))对蚕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探讨SA增强其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结果】盐胁迫下,0.5~1.5 mmol/L SA显著降低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根系活力(Ra),促进了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含量(SP)的积累,增加了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及总叶绿素含量,同时降低根和叶中Na^(+)含量,增加K^(+)、Ca^(2+)和Mg^(2+)离子的吸收(P<0.05);2.0 mmol/L SA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MDA与叶和根中N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Ra、Chl a、Chl b、叶和根中的K^(+)、Ca^(2+)、Mg^(2+)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特征值>1的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1.878%和25.628%,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7.507%。根据主成分得分排名可知,SA对盐胁迫的缓解能力为:T_(3)>T_(4)>T_(2)>T_(5)>T_(1)。【结论】SA通过增强蚕豆幼苗的渗透调节、根系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维持离子吸收平衡,提高叶绿素含量,缓解盐胁迫,以1.0 mmol/L的SA喷施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水杨酸 渗透调节 离子含量 NACL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不同光照对菜豆幼苗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兴民 池小娜 +3 位作者 顾文媛 何晓童 王盛祥 王玉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目的】阐明菜豆响应低温光照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试验设置正常温光管理(CK)、低温下高光(T1)和弱光(T2)处理,研究光照对菜豆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荧光参数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低... 【目的】阐明菜豆响应低温光照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试验设置正常温光管理(CK)、低温下高光(T1)和弱光(T2)处理,研究光照对菜豆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荧光参数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低温光照胁迫抑制菜豆幼苗生长,与CK相比,T1和T2处理7 d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分别降低18.3%和18.9%、14.6%和19.5%、36.7%和38.5%、21.8%和24.8%、8.7%和14.0%、5.5%和7.3%。随胁迫时间延长,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升高。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 (a+b)]含量降低,叶绿素a/b升高。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呈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P_(n)与T_(r)、q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AD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到特征值>1的2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95.002%。依据主成分得分排序,芸豆在低温不同光照胁迫处理下CK>T>t。【结论】低温弱光较低温高光胁迫对幼苗的伤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低温光照胁迫 叶绿素荧光 光合特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在蚕豆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兴民 池小娜 +2 位作者 顾文媛 邵扬 王玉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37,共7页
蚕豆自然异交率高造成群体内杂合度较高,通过传统的田间表型观察难以区分遗传变异,分子标记为蚕豆种质资源鉴定与聚类分析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基于分子标记类型及发展,对国内外利用分子标记在蚕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分子辅助选择、种质... 蚕豆自然异交率高造成群体内杂合度较高,通过传统的田间表型观察难以区分遗传变异,分子标记为蚕豆种质资源鉴定与聚类分析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基于分子标记类型及发展,对国内外利用分子标记在蚕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分子辅助选择、种质资源评价和基因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分子标记在蚕豆遗传育种中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提高蚕豆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种质资源评价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