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腐殖酸等因素对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池亚玲 陈元涛 +4 位作者 邵大冬 张炜 刘霞 徐江波 赵文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7-351,共5页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受体系pH值、离子强度、固液比、富啡酸(FA)及电解质离子的强烈影响。在研究范围内,离子强度对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吸附的影响明显;富啡酸对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受体系pH值、离子强度、固液比、富啡酸(FA)及电解质离子的强烈影响。在研究范围内,离子强度对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吸附的影响明显;富啡酸对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在高pH值下影响明显;在pH<8时不同电解质对钴离子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钴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为壁材制备亚麻油微胶囊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元涛 郭智军 +5 位作者 张炜 蔡林森 刘霞 池亚玲 徐江波 肖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2,共3页
选用亚麻籽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亚麻油进行微胶囊化。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制备亚麻油微胶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50.41mL/m... 选用亚麻籽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亚麻油进行微胶囊化。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制备亚麻油微胶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50.41mL/min;最佳微胶囊配方为:壁材与芯材比2:3(m/m)。在此工艺条件下,亚麻油的微胶囊化效率为95.32%,含油率5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胶 亚麻油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离子强度、时间和温度对Cd(Ⅱ)在伊利石上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霞 陈元涛 +4 位作者 胡君 张炜 池亚玲 郭智军 肖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8-363,共6页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Cd(Ⅱ)在伊利石上吸附的影响。并用Lagrange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线方程、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以及D-R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pH值和离子强度对Cd(Ⅱ)...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Cd(Ⅱ)在伊利石上吸附的影响。并用Lagrange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线方程、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以及D-R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pH值和离子强度对Cd(Ⅱ)在伊利石上的吸附均有明显的影响,低pH值下Cd(Ⅱ)在伊利石上的吸附主要是通过外层络合和离子交换;而在高pH值下Cd(Ⅱ)的吸附主要是通过内层络合作用进行;Cd(Ⅱ)在伊利石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range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升高温度有利于Cd(Ⅱ)在伊利石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 吸附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为壁材制备枸杞油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燕青 郭智军 +6 位作者 张炜 陈元涛 刘霞 池亚玲 徐江波 肖江 赵文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23-225,230,共4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杞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壁材与芯材的比例为(m:m)2:3;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70℃,...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杞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壁材与芯材的比例为(m:m)2:3;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7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为46.21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枸杞油的微胶囊化效率为93.29%,含油率为4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胶 枸杞油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