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期选择单维占优模型的过程检验 被引量:22
1
作者 江程铭 刘洪志 +1 位作者 蔡晓红 李纾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72,共14页
跨期选择需要决策者在眼前与未来的损益之间做出权衡与取舍。主流跨期选择理论认为,跨期选择是把未来价值折扣到现在,根据折扣后的价值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单维占优模型则认为决策者把"结果"维度上的差异和"延迟"维... 跨期选择需要决策者在眼前与未来的损益之间做出权衡与取舍。主流跨期选择理论认为,跨期选择是把未来价值折扣到现在,根据折扣后的价值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单维占优模型则认为决策者把"结果"维度上的差异和"延迟"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维度间差异比较),然后根据差异更大的维度(即占优势的维度)进行决策。跨期选择众理论之争无果的原因之一或是研究者未能找到揭示其心理过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为此,本研究采用过程检验而非结果拟合的方法,首创了"直观模拟天平"任务,对维度间差异比较的大小进行测量,从而为验证单维占优模型提供了支持性的证据。实验1A证明了维度间差异大小中介了选择结果,被试认为"结果"维度上的差异相对于"延迟"维度上的差异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延迟长、结果大的选项;反之,被试认为"延迟"维度上的差异相对于"结果"维度上的差异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延迟短、结果小的选项。实验1B证明了维度间差异比较是在选择时实时(而不是在选择后)进行的。实验1C通过调整实验程序消减了共同方法偏差对结果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证明维度间差异比较可以解释众多的跨期选择异象。通过4个实验,本研究揭示了维度间差异比较构成了跨期选择的重要(尽管可能不是唯一)决策过程,为支持单维占优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过程验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期选择 单维占优 权衡模型 齐当别模型 过程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介分析和自举(Bootstrap)程序应用 被引量:76
2
作者 江程铭 李纾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8-463,共6页
迄今为止,Baron和Kenny(1986)发展的因果步骤方法是使用最多的中介分析的方法。本文总结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缺陷,建议使用Preacher和Hayes(2008)开发的自举(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借助SPSS软件,本文进行了逐步演... 迄今为止,Baron和Kenny(1986)发展的因果步骤方法是使用最多的中介分析的方法。本文总结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缺陷,建议使用Preacher和Hayes(2008)开发的自举(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借助SPSS软件,本文进行了逐步演示。本文亦解析了部分中介和完全中介的异同,从而提醒研究者在中介分析时,考虑其它潜在中介变量的影响以及注意中介作用的效应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分析 因果步骤方法 自举(bootstrap)程序 完全中介 部分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结构和个体认知风格对网上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程铭 张智君 任衍具 《人类工效学》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以中文阅读内容为实验材料,考察文本结构和个体认知风格对网上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信息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超文本的信息搜索时间少于纯线性文本,但迷路比线性文本严重;(2)在超文本情境下,被试更多地通过Back键来导航,而H... 以中文阅读内容为实验材料,考察文本结构和个体认知风格对网上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信息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超文本的信息搜索时间少于纯线性文本,但迷路比线性文本严重;(2)在超文本情境下,被试更多地通过Back键来导航,而Home键相反;(3)没有发现个体认知风格的显著影响,认知风格对信息搜索绩效的效应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结构 个体认知风格 网上信息搜索 搜索绩效 浏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及理论解释 被引量:3
4
作者 江程铭 董华华 +1 位作者 张文秀 胡凤培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投资者难以长远地将多重投资看作整体,而更倾向于分割成单一决策进而表现出每次决策风险规避的现象"被称为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短视/远视风险投资常通过单一决策/重复决策范式予以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在单一决策条件... "投资者难以长远地将多重投资看作整体,而更倾向于分割成单一决策进而表现出每次决策风险规避的现象"被称为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短视/远视风险投资常通过单一决策/重复决策范式予以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在单一决策条件下,投资者接受投资的人数比例或者投资金额低于重复决策条件。短视效应的调节机制有反馈频率、投资灵活性、选择组块、风险状况等。研究者分别提出短视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简称MLA)理论和短视预期理论(myopic prospect theory,MPT)对短视现象进行解释;但这些理论受到基于齐当别理论(equate-to-differentiate theory)研究的挑战。文章在总结短视效应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有必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 预期理论 齐当别理论 损失厌恶 风险厌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文本节点大小对网页信息搜索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江程铭 张智君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1年第3期29-32,共4页
本研究考察了超文本节点大小对网页信息搜索效率的影响效应。采用单变量被试间设计 ,自变量为超文本节点大小 ,分为 1 3 0字左右、2 60字左右和 52 0字左右三个水平 ,因变量为被试找到 1 0个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所需的时间以及搜索过程... 本研究考察了超文本节点大小对网页信息搜索效率的影响效应。采用单变量被试间设计 ,自变量为超文本节点大小 ,分为 1 3 0字左右、2 60字左右和 52 0字左右三个水平 ,因变量为被试找到 1 0个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所需的时间以及搜索过程中打开的节点个数和重复节点数。结果表明 ,虽然发现正确答案所需的时间随节点增大而延长 ,但这种影响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 (p>0 .0 5) ;节点大小对被试打开的节点个数和重复节点数均有显著影响 ( p <0 .0 1 )。结论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文本 节点大小 搜索效率 节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关联的类别间面孔适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江程铭 焦长勇 +3 位作者 董华华 左伍衡 徐莲 胡凤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2-1085,共14页
研究通过系列实验探讨了面孔适应不仅仅发生在形状选择性上,也能发生在任务相关的特征上有内在关联的两个不同类别的物体间。实验1以带有明显性别倾向的物品图片作为适应刺激,让被试对男女之间morphing程度不同的图片面孔进行性别辨别,... 研究通过系列实验探讨了面孔适应不仅仅发生在形状选择性上,也能发生在任务相关的特征上有内在关联的两个不同类别的物体间。实验1以带有明显性别倾向的物品图片作为适应刺激,让被试对男女之间morphing程度不同的图片面孔进行性别辨别,考察了不同适应刺激呈现时间的类别间面孔适应。结果表明适应刺激呈现时间大于50 ms时均存在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实验2评估了"性别"这一特征以及适应刺激形式在类别间面孔适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带有性别倾向的物品图片、相应的物品名称和性别文字("男性"、"女性")3种适应刺激类型均能产生类别间适应。实验3通过操纵适应刺激上的注意负荷(高负荷、低负荷和无负荷),探究了注意对类别间面孔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意负荷的增加,类别间面孔适应效应减小。3个实验报告了一个新异的类别间适应后效,证明了适应也能发生于在任务相关特征上有内在关联的两个不同类别的物体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关联 类别间 面孔适应 后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期选择研究:从单时点结果到多时点结果 被引量:3
7
作者 江程铭 谢铠杰 何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2-927,共6页
跨期选择是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随着对单时点结果跨期选择心理过程的认识日趋一致,研究者开始加强对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多时点跨期选择研究,尤其是近来出现的一些理论,包括:序列模型(sequen... 跨期选择是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随着对单时点结果跨期选择心理过程的认识日趋一致,研究者开始加强对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多时点跨期选择研究,尤其是近来出现的一些理论,包括:序列模型(sequences model)、基于理由(reason-based)的理论、突显性解释(salience account)和权衡模型(trade off model),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开展的一些方向:包括比较和融合不同的理论、拓展研究的领域和应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过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期选择 单时点结果 多时点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折扣”还是“单维占优”?——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洪志 江程铭 +1 位作者 饶俪琳 李纾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2-532,共11页
为探索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利用加工分离程序范式,检验了跨期决策过程的主导策略究竟是分析系统的时间折扣策略还是启发式系统的单维占优策略。3个实验分别操纵了决策目标、认知负荷和策略启动因素,实验结果一致性地发现:能够影... 为探索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利用加工分离程序范式,检验了跨期决策过程的主导策略究竟是分析系统的时间折扣策略还是启发式系统的单维占优策略。3个实验分别操纵了决策目标、认知负荷和策略启动因素,实验结果一致性地发现:能够影响分析系统策略的决策目标和策略启动因素没有导致分析系统策略贡献率的变化,能够影响启发式系统策略的认知负荷和策略启动因素导致了启发式系统策略贡献率的变化。研究结果支持启发式系统的单维占优策略在跨期决策中起作用的假设,但不支持分析系统的时间折扣策略起作用的假设。本研究或能加深人们对跨期决策心理机制的理解,并为建立、健全与跨期决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期决策 时间折扣 单维占优 加工分离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期决策是基于选项还是基于维度?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红月 江程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1-437,共7页
跨期决策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按其所指信息加工过程,可以分成基于选项的和基于维度的两类决策模型。前者认为各跨期选项被独立赋予一个主观价值,主观价值最大的选项被选择;而后者则认为选项是基于维度被比较的,比较中占优势的选项被... 跨期决策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按其所指信息加工过程,可以分成基于选项的和基于维度的两类决策模型。前者认为各跨期选项被独立赋予一个主观价值,主观价值最大的选项被选择;而后者则认为选项是基于维度被比较的,比较中占优势的选项被选择。本文从行为结果、过程数据和对基于选项模型基本假设的质疑等角度综述了近来支持基于维度模型的证据;并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应用认知行为实验和眼动追踪技术对两类模型进行过程研究、在基于维度模型的指导下进行f MRI研究,以及加强损失领域的跨期决策研究以完善跨期决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期决策 基于选项的模型 基于维度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期选择中的跨时间周期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长勇 赵雷 +2 位作者 何铨 胡凤培 江程铭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跨期选择需要决策者对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益之间做出权衡与取舍,涉及对未来时间的长度知觉。本研究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用周期把一段连续的时间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时(比如把未来的时间划分成本周和下周),他们对未来时间的长度知觉就... 跨期选择需要决策者对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益之间做出权衡与取舍,涉及对未来时间的长度知觉。本研究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用周期把一段连续的时间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时(比如把未来的时间划分成本周和下周),他们对未来时间的长度知觉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跨期选择。实验1控制配对跨期选项的客观间隔时间不变,发现相对于两个奖励选项在同一周期的条件(比如同周),选项分布于不同周期时(比如跨周)被试更愿意选择结果小而早的选项(smaller and sooner,SS)而非结果大而迟的选项(later and larger,LL)。实验2的结果则显示,跨时间周期现象是由于周期分割点的存在,引起被试对选项间的时间间隔知觉变长,进而选择SS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期选择 跨时间周期效应 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应激对不同结构超文本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昉 张智君 江程铭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2年第3期46-50,共5页
实验探讨了时间应激对不同结构超文本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效应。采用 3× 2被试间设计 ,自变量为超文本结构 (层次、混合、网状 )和时间应激(应激组和对照组 ) ,因变量为答题速度和迷路指数。 48名大学生或研究生被试参与实验。结果... 实验探讨了时间应激对不同结构超文本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效应。采用 3× 2被试间设计 ,自变量为超文本结构 (层次、混合、网状 )和时间应激(应激组和对照组 ) ,因变量为答题速度和迷路指数。 48名大学生或研究生被试参与实验。结果发现 ,时间应激对超文本搜索绩效有重要影响。更具体地说 ,时间应激对网状结构超文本搜索绩效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 ,在需对用户浏览时间进行控制的情况下 ,最好不要采用网状结构的超文本设计。另外 ,超文本结构对超文本搜索绩效的影响效应再次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应激超文本超文本结构 搜索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建构的买卖方更易达成二手交易:买卖方的聚焦分离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庆洲 高倾德 +3 位作者 吴宝 黄靖茹 郭浩智 江程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1156,共16页
二手物品常瑜瑕并存,买卖方的建构水平是否影响其对瑜瑕属性的关注进而影响交易出价?本研究提出并证明了买卖方的聚焦分离效应。通过对二手交易的策略回溯(研究1)、想法编码(研究2)、属性再认(研究3)和属性聚焦(研究4),发现低建构的买... 二手物品常瑜瑕并存,买卖方的建构水平是否影响其对瑜瑕属性的关注进而影响交易出价?本研究提出并证明了买卖方的聚焦分离效应。通过对二手交易的策略回溯(研究1)、想法编码(研究2)、属性再认(研究3)和属性聚焦(研究4),发现低建构的买卖方更易达成二手交易,其原因在于降低建构表征分离了买卖方的关注点,使得卖方提高了对交易物品消极属性的关注、买方提高了对交易物品积极属性的关注,从而缩小了双方的出价差值。此外,建构水平诱发的出价变动效应在卖方身上比在买方身上更明显。这拓展了建构水平理论,揭示了建构表征影响交易出价的认知机制,也为二手交易中交易对象的筛选、议价策略的使用、二手平台的管理等提供了认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手交易 交易角色 建构水平 属性聚焦 出价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期选择损益不对称:从现象到心理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程铭 王蕾 +2 位作者 马家涛 陈李娜 何铨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1年第1期66-74,83,共10页
损益不对称是跨期选择中非常稳定的现象之一,即相对于收益,在损失跨期选择中,决策者表现出更小甚至是负的折扣率。过往研究一般仅是发现现象和探讨原因,而近来的研究开始检验损益不对称现象的心理机制。本文从损益结果效用的不对称性、... 损益不对称是跨期选择中非常稳定的现象之一,即相对于收益,在损失跨期选择中,决策者表现出更小甚至是负的折扣率。过往研究一般仅是发现现象和探讨原因,而近来的研究开始检验损益不对称现象的心理机制。本文从损益结果效用的不对称性、延迟知觉的不对称性以及折扣不对称三方面总结了损益不对称心理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本文提出未来需要从损益结果可能的不同加工策略、损益序列比较和过程方法研究等方面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失跨期选择 损益不对称 负折扣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决策的概率权重偏差:心理机制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庆洲 邬青渊 +3 位作者 张静 江程铭 赵雷 胡凤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5-913,共9页
概率权重偏差指人对事件发生的主观概率估计与客观概率的差异。它影响投资、投保、医患沟通等方面。"重结果轻概率"的非补偿性策略和参照点诱发的情绪波动会引发概率权重偏差;改变"概率"的描述形式、"结果&qu... 概率权重偏差指人对事件发生的主观概率估计与客观概率的差异。它影响投资、投保、医患沟通等方面。"重结果轻概率"的非补偿性策略和参照点诱发的情绪波动会引发概率权重偏差;改变"概率"的描述形式、"结果"的情绪体验、"损益"的参照点、风险的心理距离等可调整权重偏差、优化决策。未来需深究权重偏差的适用情境、机制关联及偏差辨别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权重偏差 结果维度 概率维度 参照点 情绪体验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来自单维占优模型的解释 被引量:15
15
作者 蒋元萍 江程铭 +1 位作者 胡天翊 孙红月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40,共19页
跨期决策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跨期决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单维占优模型的角度,揭示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实验1通过诱发被试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发现积极情绪下被试的时间折扣率更低,有更强的选择延迟... 跨期决策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跨期决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单维占优模型的角度,揭示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实验1通过诱发被试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发现积极情绪下被试的时间折扣率更低,有更强的选择延迟选项的倾向。实验2运用"模拟天平任务"测量了跨期决策时的维度间差异比较,检验单维占优模型对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解释性。结果发现,维度间差异比较在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3a和实验3b分别运用时间和金钱启动策略操纵维度间差异比较过程,再次验证单维占优模型的解释作用。结果发现,情绪对跨期决策的效应随着时间和金钱的启动而消失,进一步支持了维度间差异比较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决策过程的角度,揭示了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并进一步为单维占优模型对跨期决策行为的解释性增加了支持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期决策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维度间差异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性规范提升义务献血的意愿而非行为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铠杰 马家涛 +1 位作者 何铨 江程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描述性规范指大多数人的做法对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利用描述性规范改变公众的义务献血意愿和行为。研究由两个相似实验组成。实验1发现描述性规范促进了被试义务献血的意愿,但并没有影响实际献血行为;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 描述性规范指大多数人的做法对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利用描述性规范改变公众的义务献血意愿和行为。研究由两个相似实验组成。实验1发现描述性规范促进了被试义务献血的意愿,但并没有影响实际献血行为;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增加短信提醒来促进义务献血行为,但是结果同样显示描述性规范促进了被试的献血意愿而非行为。本文对此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推 义务献血 描述性规范 短信提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跨期和空间决策的决策策略共享:眼动和主观判断的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元娜 江程铭 +1 位作者 刘洪志 李纾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4-1015,共22页
如何处理概率、时间、距离这类“虚构”信息以达成风险、跨期、空间决策或是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竞争中胜出的独有能力。我们设计了2个研究探究人们是采用3种领域独特性的决策策略,还是统一采用一种连贯的、领域一般性的决策策略做出选择... 如何处理概率、时间、距离这类“虚构”信息以达成风险、跨期、空间决策或是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竞争中胜出的独有能力。我们设计了2个研究探究人们是采用3种领域独特性的决策策略,还是统一采用一种连贯的、领域一般性的决策策略做出选择。研究1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在整体层面发现个体在3种决策领域(风险、跨期、空间)中均表现出主要基于维度的眼跳模式;在个体层面发现绝大多数参与者被划分为基于维度的决策者,且我们构建的维度间注视时长差值和维度间眼跳次数的差值可以显著预测选择结果的变化,为维度性的选择策略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研究2借助“直观模拟天平”发现,个体在3种领域中均通过齐当别理论所假设的“维度间差异比较”策略来达成选择。两个研究表明“以虚对实”(不同量纲比较)策略比“化虚为实”(加权求和)策略能更好地预测人们的选择结果,因此也更像是人们在3种不同决策领域中所使用的统一连贯策略。本研究的结果抑或能为今后3种决策领域的统一数学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 直观模拟天平 虚实维度 维度间差异比较 不同量纲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