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对植物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江福林 卢云浩 何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52-159,共8页
增强益生菌产品中益生菌的活力,同时抑制食源性致病菌及腐败菌的生长能够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在单培养及共培养条件下,采用传统计数法和高通量测序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益生菌植物乳杆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 增强益生菌产品中益生菌的活力,同时抑制食源性致病菌及腐败菌的生长能够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在单培养及共培养条件下,采用传统计数法和高通量测序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益生菌植物乳杆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单培养结果显示,随着茶多酚浓度增加,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先增加后降低,在浓度为2.0 mg/mL时活菌数最多,而两株致病菌的存活率不断降低,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更为明显。在共培养体系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植物乳杆菌),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植物乳杆菌的生物量不断增加,而致病菌数量和培养基pH不断降低。此外,高通量测序进一步表明植物乳杆菌与致病菌共存时,在茶多酚的作用下,乳酸菌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而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则低于对照组。综上,适宜浓度(2~4 mg/mL)的茶多酚对植物乳杆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可增殖植物乳杆菌,同时抑制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植物乳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 双向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园肉食动物的寄生虫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陆凤琳 李培英 +1 位作者 廖圣法 江福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11-12,14,共3页
为了弄清合肥市动物园肉食动物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以便今后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于1989年4月至6月对合肥市动物园内11种21头肉食动物进行了寄生虫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动物园 肉食动物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一种固液反应器
3
作者 江福林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5,共1页
探讨一种固液反应器山东单县一中(273737)江福林在化学实验中,凡用固液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最常用的装置是启普发生器。但启普发生器有着这样几点不足:1.不能对其加热。2.反应时需液体量大。3.更换废液麻烦。4.不易... 探讨一种固液反应器山东单县一中(273737)江福林在化学实验中,凡用固液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最常用的装置是启普发生器。但启普发生器有着这样几点不足:1.不能对其加热。2.反应时需液体量大。3.更换废液麻烦。4.不易控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量。针对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量 液体量 山东单县 反应时 胶塞 多孔板 使用方法介绍 弯管 液脱 逆时针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电解水器
4
作者 江福林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20,共1页
制作时可按下列过程: 1.取一100厘米长,直径为1厘米粗细均匀的直玻璃管从中间截成长为50厘米的两根。然后分别对其一端在酒精喷灯上加工一个细嘴口,如图。待细嘴口冷却后,在细嘴上套一小段里面有玻璃小球的乳胶管作为封闭和放出氢氧气体... 制作时可按下列过程: 1.取一100厘米长,直径为1厘米粗细均匀的直玻璃管从中间截成长为50厘米的两根。然后分别对其一端在酒精喷灯上加工一个细嘴口,如图。待细嘴口冷却后,在细嘴上套一小段里面有玻璃小球的乳胶管作为封闭和放出氢氧气体用,再在乳胶管上各套一个小尖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管 氢氧气 水器 尖嘴 酒精喷灯 三通管 小段 氧气管 玻璃管 时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D3的RIS-无人机通信系统能效优化
5
作者 王翊 邓毓 +3 位作者 许耀华 蒋芳 江福林 胡艳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226-234,共9页
考虑到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无人机(UAV)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移动用户的情况,研究了UAV的飞行能耗对系统能效的影响,通过联合优化UAV轨迹与主动波束赋形以及RIS相移设计以提升系统能效。由于目标函数是非凸的且优化变量耦合,传统算... 考虑到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无人机(UAV)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移动用户的情况,研究了UAV的飞行能耗对系统能效的影响,通过联合优化UAV轨迹与主动波束赋形以及RIS相移设计以提升系统能效。由于目标函数是非凸的且优化变量耦合,传统算法难以直接求解,提出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TD3)的高斯分布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GD-TD3),通过联合优化UAV轨迹与主动波束赋形以及RIS被动波束赋形以提升系统总数据速率和系统长期能效。所提算法通过改进双智能体框架中的原始网络结构,同时对多个用户移动性建模,分别优化了系统中的UAV轨迹以及UAV与RIS的主/被动波束赋形。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算法,GD-TD3算法在系统能效提升方面表现更好,在收敛速度和收敛稳定性方面都有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无人机通信 轨迹优化 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