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中西为大家”──康有为的国画变革观 被引量:4
1
作者 江滢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先驱,通过在意大利游历中对西洋绘画艺术历史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画的整理分析,他认识到西洋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西美术融合的必要,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合中西为大家”的主张,极力呼吁中...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先驱,通过在意大利游历中对西洋绘画艺术历史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画的整理分析,他认识到西洋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西美术融合的必要,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合中西为大家”的主张,极力呼吁中国画的变革,期望在新的时代出现新的绘画形式、新的创造者。他的国画变革观形成于民族危亡的动荡时期,着眼于变革创新的精神,与其变法思想紧密相联,反映出当时有代表性的西洋观,表现出一种较开放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中国画 西洋画 变革观 创新 文化心态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广东西洋画风 被引量:5
2
作者 江滢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9,共8页
通过宗教和商业的渠道,西洋画家来到中国,其作品及技法也逐渐传入中国,广东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梳理清代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广东的各类西洋画家,以及在他们影响下产生的形式多样的西洋绘画作品,指出清代广东形... 通过宗教和商业的渠道,西洋画家来到中国,其作品及技法也逐渐传入中国,广东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梳理清代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广东的各类西洋画家,以及在他们影响下产生的形式多样的西洋绘画作品,指出清代广东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西洋画风,是中国艺术史、中国社会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内容。这些西洋画风既充分反映中西美术的差异和交流,又体现出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有助于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广东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广东 西洋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林·坎贝尔日记》初探——早期瑞典对华贸易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江滢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128,共9页
1732年3月7日,瑞典东印度公司派往广州贸易的第一艘商船"弗雷德里刻国王号"(Freder-icus Rex Sueciae)从哥德堡启航前往广州。船上首席大班科林.坎贝尔逐日写下日记,详细地记录航行过程以及在广州贸易期间的所有事务,不仅包... 1732年3月7日,瑞典东印度公司派往广州贸易的第一艘商船"弗雷德里刻国王号"(Freder-icus Rex Sueciae)从哥德堡启航前往广州。船上首席大班科林.坎贝尔逐日写下日记,详细地记录航行过程以及在广州贸易期间的所有事务,不仅包括与对华贸易相关的制度、理念以及市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还详细提供了航行过程中每天必须处理的各种矛盾、广州口岸出现的各种日常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办法,留下了18世纪上半期中瑞贸易非常详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本日记,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在18世纪上半期,由粤海关监督、胥役、行商、通事和外洋商人等在广州口岸进行贸易的生动的历史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东印度公司 坎贝尔日记 广州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中英关系中的澳门因素——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江滢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中葡关系是澳门历史最基本的双边关系,但是随着葡萄牙殖民势力的不断衰落,荷、英等海上强国的先后东来,澳门所包含的中西关系内容就日益丰富繁杂,双边关系中逐渐凸现出多边的色彩和多元化的特色。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 中葡关系是澳门历史最基本的双边关系,但是随着葡萄牙殖民势力的不断衰落,荷、英等海上强国的先后东来,澳门所包含的中西关系内容就日益丰富繁杂,双边关系中逐渐凸现出多边的色彩和多元化的特色。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访华的过程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错综复杂的中、英、葡多边关系的互动。意在通过论述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经过和成败原因中的澳门因素,探讨澳门在18世纪末中英关系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关系 马戛尔尼使团 澳门 广州贸易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瑞典的中国趣味与中国宫的建造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滢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5,共7页
18世纪欧洲各国流行的中国趣味表现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时尚的各个方面。1753年,瑞典国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区的王家花园中建造了世界闻名的中国宫(Chinese Pavilion),作为送给王后的生日礼物。中国宫的建造过程、开幕仪式、建筑风格... 18世纪欧洲各国流行的中国趣味表现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时尚的各个方面。1753年,瑞典国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区的王家花园中建造了世界闻名的中国宫(Chinese Pavilion),作为送给王后的生日礼物。中国宫的建造过程、开幕仪式、建筑风格、室内装饰等各方面,在在体现出18世纪欧洲中国趣味的旨趣和特点,正是中国趣味时尚的最佳表现。这座中国宫一直保存至今,成为18世纪瑞典"中国趣味"的重要标本及欧洲中国式造园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瑞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中国宫 中国趣味 建筑风格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的全球战略与澳门——以1816年阿美士德访华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滢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19世纪初,英国政府派出阿美士德使团前来中国,希图通过外交渠道缓解越来越严重的中英贸易冲突,扩大对华贸易。澳门作为当时中西交往的前沿阵地,在此次英国使团的准备和使华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多种不同的作用。围绕澳门所发生的中英交... 19世纪初,英国政府派出阿美士德使团前来中国,希图通过外交渠道缓解越来越严重的中英贸易冲突,扩大对华贸易。澳门作为当时中西交往的前沿阵地,在此次英国使团的准备和使华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多种不同的作用。围绕澳门所发生的中英交涉深刻体现出在以西方势力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初期,西方游戏规则并非处处适用,澳门在中国外交体制从"华夷之辨"到所谓"平等外交"的艰难转变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耐人寻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美士德使团 英国全球战略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俗求真,继往开来--蔡鸿生教授学术访谈 被引量:2
7
作者 蔡鸿生 江滢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F0002,共10页
蔡鸿生先生是中山大学中外关系史学科的资深教授,在中国与西域文明、南海文明和西洋文明的关系等领域,进行过广泛而具体的研究,多有创获,形成了鲜明的治学风格。本文由江滢河以访谈的形式,请蔡鸿生先生介绍其学术成就、治学经验以及对... 蔡鸿生先生是中山大学中外关系史学科的资深教授,在中国与西域文明、南海文明和西洋文明的关系等领域,进行过广泛而具体的研究,多有创获,形成了鲜明的治学风格。本文由江滢河以访谈的形式,请蔡鸿生先生介绍其学术成就、治学经验以及对学术前景的展望。既是一篇谈话录,又是一篇反思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关系史 学术传承 通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