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佛分工模式批判与《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
1
作者
江求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5,178,共8页
宋代新儒学的成立关联着儒家经典系统从《五经》到《四书》的转变。这一转变中,《大学》的地位变化最为剧烈。《大学》升格运动的背景是儒家学者不满于“以佛治心,以儒治世”的儒佛分工模式。基于对这一模式的批判,儒家学者试图重新开...
宋代新儒学的成立关联着儒家经典系统从《五经》到《四书》的转变。这一转变中,《大学》的地位变化最为剧烈。《大学》升格运动的背景是儒家学者不满于“以佛治心,以儒治世”的儒佛分工模式。基于对这一模式的批判,儒家学者试图重新开掘儒家的治心之学,并重建治心与治世的关联,正是《大学》提供了一个打通治心和治世的思想架构。故而,韩愈以来的诸多儒家学者重新发现和诠释《大学》,最终经过朱子之手,《大学》被确定为《四书》之首,其经典地位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心
治世
《大学》
朱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万物本原与人生价值:论张载儒佛之辨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
2
2
作者
江求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4,共8页
儒佛之辨构成了张载哲学的重要内容,而对万物本原的追问与对人生价值的安顿则是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就前者而言,佛教主张"真如缘起",以真如本心为万物的本原,但在张载看来,这一思想实质上是以精神实体作为万物的本原,不具有...
儒佛之辨构成了张载哲学的重要内容,而对万物本原的追问与对人生价值的安顿则是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就前者而言,佛教主张"真如缘起",以真如本心为万物的本原,但在张载看来,这一思想实质上是以精神实体作为万物的本原,不具有真理性。因此张载重新肯定了儒家以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并对其真理性进行了论证;就后一问题而言,佛教以"涅槃寂灭"为人生价值安顿的根本方式,并以"真如缘起"思想为人生价值的理论基础。在张载看来,既然真如缘起思想不具有真理性,这种价值安顿方式的理论基础也就难以成立。张载进一步批判了"涅槃寂灭"思想的消极无为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基于气化流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对"存顺没宁"这一儒家式人生价值安顿方式进行了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儒佛之辨
万物本原
人生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情以知性:朱子的性情之辨及其对人性实在性的论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江求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了回应佛教性空论的挑战,朱子对人性的实在性展开了论证。这一论证是通过性情之辨来达成的。在朱子那里,人性以仁、义、礼、智为具体内容,与之相应的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端之情。然而,性与情之间非如牟宗三所言是"异质...
为了回应佛教性空论的挑战,朱子对人性的实在性展开了论证。这一论证是通过性情之辨来达成的。在朱子那里,人性以仁、义、礼、智为具体内容,与之相应的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端之情。然而,性与情之间非如牟宗三所言是"异质的两物",因为仁义礼智之性是主体内在的感通能力,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则是这种能力在特定经验情境下的发用,其实质是仁义礼智之性的经验性显现。而四端之情在"孺子将入于井"的情境下总是不由自主地呈现出来,这表明仁义礼智之性具有实在性。不难发现,朱子是通过四端之情的呈现来论证人性的实在性的,这一论证思路被他的学生称之为"因情以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佛教
性情之辨
性空论
实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佛分工模式批判与《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
1
作者
江求流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5,17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宋代理学的佛教批判及其现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7XZX012)。
文摘
宋代新儒学的成立关联着儒家经典系统从《五经》到《四书》的转变。这一转变中,《大学》的地位变化最为剧烈。《大学》升格运动的背景是儒家学者不满于“以佛治心,以儒治世”的儒佛分工模式。基于对这一模式的批判,儒家学者试图重新开掘儒家的治心之学,并重建治心与治世的关联,正是《大学》提供了一个打通治心和治世的思想架构。故而,韩愈以来的诸多儒家学者重新发现和诠释《大学》,最终经过朱子之手,《大学》被确定为《四书》之首,其经典地位得以确立。
关键词
治心
治世
《大学》
朱子
Keywords
cultivating the mind
governing the state
The Great Learning
Zhu Xi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万物本原与人生价值:论张载儒佛之辨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
2
2
作者
江求流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4,共8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理学的佛教批判及其现代意义研究”(17XZX012)。
文摘
儒佛之辨构成了张载哲学的重要内容,而对万物本原的追问与对人生价值的安顿则是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就前者而言,佛教主张"真如缘起",以真如本心为万物的本原,但在张载看来,这一思想实质上是以精神实体作为万物的本原,不具有真理性。因此张载重新肯定了儒家以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并对其真理性进行了论证;就后一问题而言,佛教以"涅槃寂灭"为人生价值安顿的根本方式,并以"真如缘起"思想为人生价值的理论基础。在张载看来,既然真如缘起思想不具有真理性,这种价值安顿方式的理论基础也就难以成立。张载进一步批判了"涅槃寂灭"思想的消极无为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基于气化流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对"存顺没宁"这一儒家式人生价值安顿方式进行了阐发。
关键词
张载
儒佛之辨
万物本原
人生价值
Keywords
Zhang Zai
th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e origin of all beings
the value of human life
分类号
B24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情以知性:朱子的性情之辨及其对人性实在性的论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江求流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朱熹哲学的内在体系研究"(2016C006)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60批科研资助项目"价值立场与哲理基础:朱熹儒佛之辨研究"(2016M602765)
文摘
为了回应佛教性空论的挑战,朱子对人性的实在性展开了论证。这一论证是通过性情之辨来达成的。在朱子那里,人性以仁、义、礼、智为具体内容,与之相应的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端之情。然而,性与情之间非如牟宗三所言是"异质的两物",因为仁义礼智之性是主体内在的感通能力,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则是这种能力在特定经验情境下的发用,其实质是仁义礼智之性的经验性显现。而四端之情在"孺子将入于井"的情境下总是不由自主地呈现出来,这表明仁义礼智之性具有实在性。不难发现,朱子是通过四端之情的呈现来论证人性的实在性的,这一论证思路被他的学生称之为"因情以知性"。
关键词
朱子
佛教
性情之辨
性空论
实在性
Keywords
Chu His
Buddhism
the Distinction of Xing and Qing
voidness of human nature
reality of human nature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佛分工模式批判与《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
江求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万物本原与人生价值:论张载儒佛之辨的核心问题
江求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因情以知性:朱子的性情之辨及其对人性实在性的论证
江求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