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应 被引量:47
1
作者 江欢欢 程凯 +3 位作者 杨兴明 徐阳春 沈其荣 沈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对辣椒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较强拮抗效果而且生长速度快的菌株a45。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a45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按照20%(V/W)的比例将a45菌液接种至等比... 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对辣椒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较强拮抗效果而且生长速度快的菌株a45。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a45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按照20%(V/W)的比例将a45菌液接种至等比例混合的猪粪堆肥和氨基酸有机肥中发酵4 d,制备微生物有机肥(BOF),其中含有a45计2.0×109个g-1土。利用a45菌悬液(LC)和BOF在温室中进行了盆栽试验,盆栽土壤中接种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9.6×106个g-1土)。结果表明,土壤中施用LC(1.0×107个a45 g-1土)和BOF(5‰,W/W,即1.0×107个a45 g-1土)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率分别为69.58%和76.09%,并且对辣椒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壤中施用LC和BOF能显著降低病原菌的数量,第30天时,病原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减少20.5%和25%。拮抗菌a45的数量变化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根际土壤中拮抗菌含量逐渐下降,但有机肥能显著延缓a45的数量下降,a45和有机肥混合使用时,根际土壤中a45的存活量明显高于a45单独使用时的存活量。初步研究表明,a45含有ituA、ituB、ituC、ituD,Qk,bam和SboA基因,分别为Iturin、Subtilisin QK、Bacillomycin和Subtilosin A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青枯病 拮抗菌 微生物有机肥 抗生素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 被引量:38
2
作者 程凯 江欢欢 +3 位作者 沈标 徐阳春 沈其荣 杨兴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74,共9页
筛选到2株拮抗菌ZJ6和ZJ1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研究了其在盆钵试验中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通过PCR的方法扩增了其含有的抗生素合成基因。结果如下:1)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ZJ6和ZJ1均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2)拮... 筛选到2株拮抗菌ZJ6和ZJ1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研究了其在盆钵试验中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通过PCR的方法扩增了其含有的抗生素合成基因。结果如下:1)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ZJ6和ZJ1均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2)拮抗菌ZJ6和ZJ1与复合有机肥(氨基酸肥料∶猪粪堆肥=1∶1)混合施用(ANT-ZJ6,ANT-ZJ1)以及由ZJ6和ZJ1与复合有机肥二次发酵后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OF-ZJ6,BOF-ZJ1)对棉花黄萎病均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发病率降低39.8%~68.1%,病情指数降低56.3%~82.4%。其中ANT-ZJ6和BOF-ZJ6的防治效果达80%左右。与ANT相比,BOF的防治效果更好,特别是BOF-ZJ1比ANT-ZJ1的防治效果提高了20.8%。3)施用拮抗菌能显著改变根际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施用BOF-ZJ6和BOF-ZJ1后,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1和8.5倍,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11.7和32.6倍,而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53.0%和68.2%,病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98.6%和98.5%。4)ZJ6含有bamf、enBf、enD、ituA、ituB、ituC和ituD基因,它们分别是Bac illomyc in、Fengy-c in和Iturin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ZJ1含有fenB、fenD、sboA和QK基因,它们分别是Fengyc in和Subtilisin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总之,施用含有拮抗菌ZJ6和ZJ1的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拮抗菌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区系 抗生素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三乙醇胺媒质中靛蓝的间接电化学还原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淳安 周亚明 +2 位作者 徐颖华 江欢欢 李姗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9-594,共6页
铁-三乙醇胺(Fe-TEA)可作为媒质用于间接电化学法还原靛蓝.本工作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靛蓝在Fe-TEA媒质中的电化学行为,比较了石墨、银、镍、不锈钢四种阴极材料的电催化性能,探讨了靛蓝间接电还原的机理.此外,还进行了一组L9(34)正交... 铁-三乙醇胺(Fe-TEA)可作为媒质用于间接电化学法还原靛蓝.本工作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靛蓝在Fe-TEA媒质中的电化学行为,比较了石墨、银、镍、不锈钢四种阴极材料的电催化性能,探讨了靛蓝间接电还原的机理.此外,还进行了一组L9(34)正交电解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III)-TEA媒质中,以不锈钢网为阴极可实现靛蓝的间接电化学还原,最高电流效率可达44.7%.在实验所设计因素水平范围内,对电流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Fe(III)-TEA媒质浓度.在靛蓝的间接电还原过程中存在一种靛蓝自由基,该自由基能起到靛蓝电还原的媒质作用,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该靛蓝自由基的媒质作用可以大于Fe(III)-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染色 靛蓝 还原染料 间接电化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