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独蒜兰组培繁育及其假鳞茎的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健 任江剑 +3 位作者 王海阁 江建铭 王志安 俞旭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4,共7页
为构建台湾独蒜兰组培繁育技术体系,分析栽培台湾独蒜兰假鳞茎化学组成特征,经过种子萌发、原球状茎增长、假鳞茎增殖、生根壮苗培养获得台湾独蒜兰植株,以组培台湾独蒜兰植株的假鳞茎为材料,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和HPLC指纹图谱分析假鳞茎... 为构建台湾独蒜兰组培繁育技术体系,分析栽培台湾独蒜兰假鳞茎化学组成特征,经过种子萌发、原球状茎增长、假鳞茎增殖、生根壮苗培养获得台湾独蒜兰植株,以组培台湾独蒜兰植株的假鳞茎为材料,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和HPLC指纹图谱分析假鳞茎化学成分组成。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繁育,单个台湾独蒜兰蒴果可以获得假鳞茎0.5 g左右的幼苗超过1 000株。通过非靶向代谢组数据分析鉴定出不同材料的共有的化合物1 229种,包括羧酸及其衍生物236种、苯及取代衍生物110种、有机氧化合物106种、脂肪酰基化合物94种、黄酮类化合物43种、甾体及甾体衍生物42种,其中以化合物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为代表的苄酯类为兰科植物富集化合物。应用HPLC法,测得假鳞茎的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含量为0.53%。综上,应用组培技术可以繁育得到台湾独蒜兰的植株,台湾独蒜兰的假鳞茎与独蒜兰一样含有丰富的苄酯类化合物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独蒜兰 组培繁育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俞春英 江建铭 +3 位作者 孙乙铭 王志安 金怡 宋忠兴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
探讨了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延胡索单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延胡索株高、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下茎数、地下块茎数量、地下鲜重、产量等指标,研究、分析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探讨了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延胡索单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延胡索株高、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下茎数、地下块茎数量、地下鲜重、产量等指标,研究、分析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延胡索的生长状况、产量均有所差异,根据地上部分性状-株高;地下部分性状-地下鲜重、地下块茎数;各小区鲜产由高至低的生态种植模式为延胡索与水稻水旱连作模式(Z3)>猕猴桃林下种植延胡索模式(Z1)>延胡索单作模式(CK)>柑橘林下间作延胡索模式(Z2)。相关性分析表明:延胡索叶面积与地上鲜重、地下茎数显著正相关;地下块茎数与株高、叶面积、地下鲜重、地下茎数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地下鲜重、地下块茎数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地上部分株高以及地下部分的地下块茎数、地下鲜重、地下茎数可以作为反映延胡索生长性状的主要指标。以期为延胡索“南药北移”、规模化推广生态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种植模式 产量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和不同林分栽培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特征分析
3
作者 洪震 张文霞 +5 位作者 兰志勇 宫福雨 江建铭 孙健 王志安 刘跃钧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
目的:系统分析露天和不同林分栽培的多花黄精产量特征、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特征,为不同栽培模式下黄精的区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花黄精新品种‘丽精1号’Polygonatum cyrtonema‘Lijing No.1’为实验材料,在浙江省松阳县和景宁... 目的:系统分析露天和不同林分栽培的多花黄精产量特征、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特征,为不同栽培模式下黄精的区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花黄精新品种‘丽精1号’Polygonatum cyrtonema‘Lijing No.1’为实验材料,在浙江省松阳县和景宁县两地,选择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相近的山田地栽培,郁闭度不同的毛竹林、杉木林、香榧林套作栽培。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测量不同栽培处理多花黄精根茎的表型和产量特征;测定不同处理材料的浸出物、多糖、总皂苷、总酚、总黄酮含量;应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测定不同处理材料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郁闭度是影响多花黄精产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当郁闭度为50%时,林下栽培4年生多花黄精单株干质量可超过100 g,其产量与露天栽培组无显著差异;郁闭度70%林分栽培的多花黄精产量较露天栽培组显著下降。多花黄精栽培第4年增产显著,不同栽培条件下4年生较3年生组根茎同比增产达150%以上。在露天和低郁闭度(50%)下栽培的多花黄精根茎浸出物和多糖含量均显著升高;高郁闭度(≥70%)下栽培的多花黄精根茎总皂苷、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同时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结论:在同等肥力和种源前提下,郁闭度对黄精产量和品质影响最为显著,低郁闭度(50%)栽培的黄精产量与露天栽培无显著差异,多糖和浸出物积累充足;高郁闭度(≥70%)栽培的黄精产量显著下降,但其所产药材总皂苷、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相对升高,同时抗氧化活性也显著升高。建议以实际生产中林分郁闭度情况作为黄精区分应用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郁闭度 产量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LP分子标记分析夏枯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江建铭 沈宇峰 孙乙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对8份夏枯草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夏枯草种质间的相似度... 通过对8份夏枯草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夏枯草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SDS法提取的夏枯草基因组DNA质量较佳,能够满足AFLP分析的要求;(2)从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强、带型较好、分辨率较高的组合;(3)构建夏枯草AFLP指纹图谱,将8个夏枯草种质全部区分开来;(4)通过构建进化树,把8个种质分成3类。夏枯草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某些形态特征差异和基因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种质资源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追肥处理对金线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江建铭 徐建中 沈宇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303-304,共2页
采用不同的肥料与浓度喷施植株,研究不同肥料对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产量提高和多糖含量积累均有明显的作用,以菜籽饼腐熟液500倍液和高效稀土肥1 000倍液增产、提质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平均增产50.37%,多糖含量... 采用不同的肥料与浓度喷施植株,研究不同肥料对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产量提高和多糖含量积累均有明显的作用,以菜籽饼腐熟液500倍液和高效稀土肥1 000倍液增产、提质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平均增产50.37%,多糖含量平均提高9.27%。因此在金线莲生长期每隔10~15 d用500倍菜籽饼腐熟液或1 000倍高效稀土肥液喷施植株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栽培元胡技术要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江建铭 《农技服务》 2003年第7期13-14,共2页
元胡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功效,为大宗常用中药。现将稻田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关键词 稻田 栽培技术 元胡 播种 病害 施肥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志安 姜建民 +2 位作者 江建铭 沈晓霞 俞旭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0年第3期12-13,37,共3页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 药用植物 浙江省 自然资源保护 物种保护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野生人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芷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晓霞 沈宇峰 江建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1025,共5页
通过对50份杭白芷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出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了杭白芷种质间的... 通过对50份杭白芷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出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了杭白芷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了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50份杭白芷种质间,相似度均超过70%,总体上亲缘关系都比较接近,相对而言,ZYS002039和ZYS002045种质,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 种质资源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处理对浙贝母成熟鳞茎理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秋丽 沈晓霞 +2 位作者 江晴儿 江建铭 王忠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究浙贝母辐照加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0Gy、1000Gy、2000Gy、4000Gy ^(137)Csγ射线处理狭叶、宽叶和新梅园三种浙贝母成熟鳞茎,并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随着辐照剂量的不断增... 目的:探究浙贝母辐照加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0Gy、1000Gy、2000Gy、4000Gy ^(137)Csγ射线处理狭叶、宽叶和新梅园三种浙贝母成熟鳞茎,并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随着辐照剂量的不断增加,浙贝母成熟鳞茎中的可溶性糖、蛋白质、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而生物碱含量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由此表明,辐照加工对浙贝母成熟鳞茎的理化成分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可在浙贝母原产地加工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辐照 理化成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浙薏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沈晓霞 沈宇峰 江建铭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825-1826,共2页
浙薏2号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用浙薏1号种子经辐照选育而成的薏苡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抗性好、甘油三油酸酯含量高,于2014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浙薏2号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 薏苡 浙薏2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浙藤1号的特征特性及繁育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宇峰 沈晓霞 江建铭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064-1065,1068,共3页
浙藤1号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以新昌野生雷公藤为种源,经过多年驯化而来的雷公藤新品种,具有性状稳定、药用部位产量高、雷公藤甲素含量高等优点。主要介绍该品种特征特性和繁育技术。
关键词 雷公藤 浙藤1号 特征特性 繁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成熟鳞茎二氧化硫残留特性研究
12
作者 俞信光 冯亚斌 +3 位作者 张涛 江建铭 沈晓霞 王忠华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8-232,共5页
目的:研究了品种、储藏时间和辐射处理对浙贝母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浙贝母无硫加工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浙贝母二氧化硫残留采用荧光衍生法进行。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的浙贝母二氧化硫残留相差不大,但储藏时间... 目的:研究了品种、储藏时间和辐射处理对浙贝母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浙贝母无硫加工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浙贝母二氧化硫残留采用荧光衍生法进行。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的浙贝母二氧化硫残留相差不大,但储藏时间和辐射处理会影响二氧化硫的残留,其中6月份浙贝母二氧化硫含量为3.29×10-4.98×10 mg/kg,而10月份的浙贝母二氧化硫含量明显下降,为8.6-1.19×10 mg/kg;100Gy辐照处理的浙贝母二氧化硫含量为1.01×10-1.59×10 mg/kg。结论:可通过延长储藏时间和辐射处理来降低浙贝母成熟鳞茎的二氧化硫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二氧化硫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葛葛根素积累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玲玲 任江剑 江建铭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野葛块根中葛根素积累的动态规律,为确定野葛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以及野葛藤蔓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时期的野葛块根及藤蔓葛根素含量。结果:野葛块根中葛根素动态积累有一定规律,葛... 目的:研究野葛块根中葛根素积累的动态规律,为确定野葛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以及野葛藤蔓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时期的野葛块根及藤蔓葛根素含量。结果:野葛块根中葛根素动态积累有一定规律,葛根素含量以4~5年生块根最高,6年生块根含量降低;每年的11~12月块根中葛根素含量达到全年最高值;当年生藤蔓含葛根素约1.4%。结论:野葛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采挖4年生块根为宜;此时藤蔓葛根素含量不低,值得作为提取葛根素的另一重要原料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 葛根素 积累动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采收时期对果穗与种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日林 张丽芬 +1 位作者 江建铭 徐建中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0,共3页
以夏枯草果穗成熟度(发黄程度)为采收指标,分6个采收期,分别测定其果穗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收期对夏枯草果穗与种子质量存在明显的影响,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均随果穗成熟度的增加而提高... 以夏枯草果穗成熟度(发黄程度)为采收指标,分6个采收期,分别测定其果穗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收期对夏枯草果穗与种子质量存在明显的影响,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均随果穗成熟度的增加而提高,至果穗全黄时达最大值,果穗全黄7 d后采收,熊果酸含量下降明显,千粒重与发芽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果穗 采收期 熊果酸 种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水灯 孙健 +4 位作者 江建铭 邵将炜 邓惠敏 邵清松 王志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6-764,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人工栽培。【方法】2021年10月在浙江杭州,以‘浙贝3号’‘Zhebei 3’品种为材料,设置缺失基肥、种肥、腊肥、苗肥、花肥的处理组和全肥、无肥的对照组...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人工栽培。【方法】2021年10月在浙江杭州,以‘浙贝3号’‘Zhebei 3’品种为材料,设置缺失基肥、种肥、腊肥、苗肥、花肥的处理组和全肥、无肥的对照组,测定不同生育期‘浙贝3号’植株的株高、鲜质量、叶片大小等形态指标和可溶性糖、丙二醛、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2022年5月倒苗后采收鳞茎,统计产量,测定醇浸出物、生物碱等品质指标,测定栽培前后‘浙贝3号’鳞茎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变化。【结果】相比全肥对照组,缺失基肥、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缺失苗肥、花肥处理组的‘浙贝3号’产量分别显著下降19.15%和21.58%(P<0.05),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质量分数总和分别显著下降30.76%和15.38%(P<0.05)。相比种鳞茎,缺失基肥、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氮、钾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缺失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氮、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缺失苗肥、花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氮、磷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基肥、种肥、腊肥缺失处理对‘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基肥充足条件下可适当减少出苗前施肥;苗肥、花肥的缺失会导致‘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所以在苗期、花期应当及时、足量保证适当类型肥料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生育期 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白及生态高效种植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明宏 俞春英 江建铭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699-1701,1707,共4页
生态种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高效生产模式,推进具有较高药用和经济价值的生态种植不仅有利于提升白及药材品质和质量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实现资源的可循环持续利用,促进产业高效高质量发展。本文... 生态种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高效生产模式,推进具有较高药用和经济价值的生态种植不仅有利于提升白及药材品质和质量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实现资源的可循环持续利用,促进产业高效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白及生物学特性,总结介绍了近年来白及生态种植中的主要模式、实践心得和技术要点,为白及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白及 质量安全 生物学特性 生态种植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产道地多花黄精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晓强 舒月文 +1 位作者 俞春英 江建铭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685-1688,共4页
本研究采用浙产道地多花黄精种子为材料,开展了6-苄氨基嘌呤(6-BA)与不同低温沉积处理方法对种子萌发与成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经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及6-BA(200μg·mL^(-1))溶液4 h处理后,不同的低温沉积... 本研究采用浙产道地多花黄精种子为材料,开展了6-苄氨基嘌呤(6-BA)与不同低温沉积处理方法对种子萌发与成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经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及6-BA(200μg·mL^(-1))溶液4 h处理后,不同的低温沉积处理方法对多花黄精种子开口及根、芽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经室外自然变温沉积处理的种子开口率和成苗率分别为91.7%和85.7%。同时观察到,室外自然变温沉积处理后的开口种子经6-BA(100μg·mL^(-1))溶液浸种20 min,成苗率提高至92.3%,且出苗快速整齐,幼苗叶大色绿,生长健壮,完全能满足多花黄精种子繁育产业化的需求,有效支撑多花黄精产业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6-BA处理 低温沉积 种子开口率 成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菌剂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灵晓 俞春英 江建铭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712-1714,共3页
选择EM原液500倍液、EM复合菌200倍液和枯草芽孢杆菌430倍液3种不同生物菌剂开展铁皮石斛黑斑病防效以及产量和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菌剂对铁皮石斛黑斑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复合... 选择EM原液500倍液、EM复合菌200倍液和枯草芽孢杆菌430倍液3种不同生物菌剂开展铁皮石斛黑斑病防效以及产量和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菌剂对铁皮石斛黑斑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复合类生物菌剂效果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剂 铁皮石斛 黑斑病防效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白术品质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宫福雨 孙健 +4 位作者 吴梅 王盼 董宇 江建铭 王志安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481-1487,共7页
为分析我国白术主产区的白术药材的品质特征,本研究系统收集浙江、湖北、湖南和安徽4个主要产区的60批次白术药材,采用HPLC分析技术,构建指纹图谱并定量分析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4个化学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CA... 为分析我国白术主产区的白术药材的品质特征,本研究系统收集浙江、湖北、湖南和安徽4个主要产区的60批次白术药材,采用HPLC分析技术,构建指纹图谱并定量分析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4个化学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明确各产区白术的品质变异度和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本研究中不同产区间白术药材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组成没有显著区分;安徽北部产区药材的苍术酮含量显著低于南方产区的药材;安徽谯城1 a生白术样品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显著低于各地2 a生的样品。通过HPLC指纹图谱能够显著区分安徽北部产区与南方产区的白术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高效液相色谱 品质变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天麻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晓强 俞春英 +2 位作者 江建铭 舒月文 孙乙铭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515-2520,共6页
以乌天麻产地趁鲜切片为材料,构建乌天麻指纹图谱,分别对比不同干燥温度对乌天麻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6种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干燥温度对乌天麻指标成分转化和积累影响明显,并呈现... 以乌天麻产地趁鲜切片为材料,构建乌天麻指纹图谱,分别对比不同干燥温度对乌天麻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6种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干燥温度对乌天麻指标成分转化和积累影响明显,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天麻素、巴利森苷C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120℃干燥处理下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醇及巴利森苷E、B、A含量随着温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对羟基苯甲醇在60℃处理下达最大值,巴利森苷E、B、A含量则均在100℃处理达最大值。综合考虑,乌天麻产地趁鲜切片用于药材领域较适合的干燥温度为50~60℃,此时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达最大值;用于天麻素康养产品研发时干燥温度以90℃为宜,既利于天麻素的积累,又可避免焦炭化现象发生。此结果不仅为制定乌天麻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技术规程提供技术支持,也对乌天麻道地产区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向趁鲜切制加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天麻 产地加工 趁鲜切片 干燥温度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