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芩连汤通过sCD14/TLR4/NF-κB通路调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作用
1
作者 江少坤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0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通过可溶性CD14(sCD14)/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肠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人肠上皮细胞株SW480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IETM模型。按照葛根芩连汤干预剂...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通过可溶性CD14(sCD14)/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肠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人肠上皮细胞株SW480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IETM模型。按照葛根芩连汤干预剂量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10μg/ml)、中剂量组(20μg/ml)、高剂量组(40μg/ml)和阳性药物对照组(20μg/ml黄连素)。处理后,检测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IL-6、IL-8的分泌水平。同时,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法检测sCD14、TLR4和NF-κB等关键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除IL-1和IL-6外,葛根芩连汤对其他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P<0.05),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除IL-1外,高剂量组其他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芩连汤处理显著降低了sCD14、TLR4、NF-κB等炎症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同样显示出剂量依赖性(P<0.05),并且高剂量组在炎症标志物的表达上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通过sCD14/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炎症因子 sCD14/TLR4/NF-κB信号通路 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江少坤 蔡中琼 +3 位作者 高晓波 彭军 靳玉凤 韦拔雄 《北方药学》 2015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对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 目的:对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米非司酮,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远远高出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方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孕三烯酮 米非司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布加固广府古建木结构残损箍头榫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庆军 张雨圻 +2 位作者 雷浚 黄才茂 江少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2-649,659,共9页
采用不同方案的碳纤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布,对6个经过抗震性能试验的残损箍头榫节点试件进行加固,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加固后节点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超越了加固前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加固后节点的... 采用不同方案的碳纤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布,对6个经过抗震性能试验的残损箍头榫节点试件进行加固,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加固后节点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超越了加固前试件的峰值承载能力,加固后节点的峰值承载力主要与梁榫原始损伤程度及加固量直接相关.加固后节点的初始刚度明显大于加固前的节点,而加固后试件的极限转角普遍小于加固前,但大部分试件极限位移转角均能达到1/21以上,说明此方法加固的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变形能力.加固梁上侧与下侧的CFRP布,对受拉损伤的梁起了重要的补强作用.梁侧面CFRP布在节点区转角较大时退出工作,而L型CFRP布也随着节点转角的增大而逐步退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损木结构 箍头榫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加固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立 江少坤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2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感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病原菌资料,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结... 目的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感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病原菌资料,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结果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分离25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的标本来源是痰液(188株,75.2%),主要分布科室是呼吸内科(74株,29.6%)。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常用的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合理选择抗使用抗菌药物,并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耐药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