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合-水热氧化法合成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 被引量:6
1
作者 江名喜 杨天足 +2 位作者 楚广 古映莹 杜作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7-251,共5页
以锡酸钠、锑白和硫酸为原料,酒石酸氢钠为配合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配合水热氧化法在水热氧化温度为240℃和水热保温时间为17 h时,合成单分散性的蓝色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末,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得的... 以锡酸钠、锑白和硫酸为原料,酒石酸氢钠为配合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配合水热氧化法在水热氧化温度为240℃和水热保温时间为17 h时,合成单分散性的蓝色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末,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得的粉末进行表征,并对ATO纳米粉体的配合水热氧化合成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ATO纳米粉体结晶性好,容易过滤洗涤,粒度分布窄(平均颗粒度为50 nm左右),基本无团聚。在纳米ATO粉体制备过程中晶核的生成和生长是分离的,从而能够得到形状一致、大小均匀的纳米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水热氧化 纳米粉末 二氧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水热法制备纳米ATO粉体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建玲 赖琼琳 +3 位作者 陈宗璋 何莉萍 杨天足 江名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5-569,共5页
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导电微粉,运用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掺杂量,共沉淀温度,溶液pH值,水热时间、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粒度、形貌和电性能... 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导电微粉,运用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掺杂量,共沉淀温度,溶液pH值,水热时间、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粒度、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合成的ATO粉体分散性较好、导电性能优异,粒径在10nm左右,具有金红石型结构。在ATO纳米导电粉的制备过程中,前驱体制备温度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当共沉淀温度在40-50℃时制得的粉体导电性能最佳。水热条件对粉体的形貌、粒度和导电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在200℃,4h,pH=2~4条件下可以制得导电性能良好的ATO粉体,所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粉体的粒径和分散性能,但对粉体的导电性影响极小。掺入Sb3+的量对载流子的迁移率有很大的影响,在掺杂浓度为4~5%左右可制得导电性极佳的纳米ATO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水热法 纳米粉 表面活性剂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氧化法生产焦锑酸钠的氧化后液中砷和锑的脱除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天足 刘伟锋 +3 位作者 赖琼林 江名喜 王志明 王卫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581,共6页
研究了空气氧化法生产焦锑酸钠的氧化后液中脱除砷和锑的方法,并探讨了提高副产品硫代硫酸钠产量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和SO2中和脱除砷和锑,终点pH值分别控制在6.0和7.0,砷的脱除率分别为26.9%和19.3%,锑的脱除率分别为94.5%和... 研究了空气氧化法生产焦锑酸钠的氧化后液中脱除砷和锑的方法,并探讨了提高副产品硫代硫酸钠产量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和SO2中和脱除砷和锑,终点pH值分别控制在6.0和7.0,砷的脱除率分别为26.9%和19.3%,锑的脱除率分别为94.5%和93.5%;而采用硫酸亚铁、水合肼和硫化钠3种试剂脱除砷和锑,过量系数分别为1.0,2.0和1.0时砷的脱除率分别为70.0%,50.0%和60.0%,锑的脱除率分别为96.7%,95.6%和96.7%;在加硫磺反应中,当过量系数为1.1和时间为90min时,硫向硫代硫酸钠的转化率能达到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氧化法 焦锑酸钠 硫代硫酸钠 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镁电解过程中碱金属的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永健 江名喜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538-542,共5页
研究了氯化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钠-氯化钾熔体系中碱金属的析出行为.研究表明:由于去极化作用.碱金属析出电位远正于其热力学析出电位.
关键词 氯化镁电解 熔盐电解 碱金属的电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稀土抛光粉盐酸浸出过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希桃 张洁 +3 位作者 吴海国 谢圣中 杨庆山 江名喜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采用盐酸直接浸出方式从稀土废抛光粉中回收稀土,考察了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稀土和主要杂质元素Al_(2)O_(3)浸出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浸出机理。结果表明,HCl体系单级浸出的优化条件为:HCl浓度8 mol/L、浸出温度80℃、... 采用盐酸直接浸出方式从稀土废抛光粉中回收稀土,考察了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稀土和主要杂质元素Al_(2)O_(3)浸出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浸出机理。结果表明,HCl体系单级浸出的优化条件为:HCl浓度8 mol/L、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 h、液固比4∶1,此时稀土元素浸出率为90.81%,Al_(2)O_(3)浸出率为43.68%。对比了单级浸出、二级浸出和三级逆流浸出效果,证实三级逆流浸出时稀土浸出率高达98.38%,浸出液中稀土总量增加,有利于稀土元素的下一步萃取回收,大大降低了回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稀土抛光粉 预处理 三级逆流浸出 机理分析 稀土 盐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