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改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实验研究——以东辛油田深层稠油油藏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爱芬 任晓霞 +1 位作者 江凯亮 王永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112,共4页
针对深层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渗流阻力大、常规水驱效果差、水井注入压力高及注入能力低等现状,以东辛油田深层稠油油藏为例,在评价表面活性剂适应性的基础上,通过低界面张力活性体系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界面张力、渗透率、注入量... 针对深层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渗流阻力大、常规水驱效果差、水井注入压力高及注入能力低等现状,以东辛油田深层稠油油藏为例,在评价表面活性剂适应性的基础上,通过低界面张力活性体系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界面张力、渗透率、注入量和注入速度4因素对表面活性剂改善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与研究区块的注入流体具有很好的配伍性,表现出较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质量分数为0.0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模拟油的界面张力在70℃时最低可达10-2mN/m数量级;一次水驱结束后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段塞,可降低注入压力,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并且当油水界面张力越低、注入量越大、注入速度越低时,二次水驱降压效果越好,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降压率最高为18.0%,采收率最大可提高15.7%;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当气测渗透率由256.65×10-3μm2降至36.16×10-3μm2,注入0.7倍孔隙体积表面活性剂溶液后,二次水驱降压率由17.1%降至10.0%,采收率提高幅度由15.7%降至11.7%,说明当渗透率较低时,因渗流条件变差,导致表面活性剂改善水驱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稠油油藏 注入参数 渗透率 降压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研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08
2
作者 李爱芬 任晓霞 +2 位作者 王桂娟 王永政 江凯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8,共7页
基于核磁共振的原理,推导T2弛豫时间与孔隙半径的关系,由孔喉比将孔隙半径转换为喉道半径,结合压汞喉道半径分布,利用插值和最小二乘法,将岩心100%饱和水的核磁共振乃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并将核磁孔喉分布曲线应用到油田开发... 基于核磁共振的原理,推导T2弛豫时间与孔隙半径的关系,由孔喉比将孔隙半径转换为喉道半径,结合压汞喉道半径分布,利用插值和最小二乘法,将岩心100%饱和水的核磁共振乃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并将核磁孔喉分布曲线应用到油田开发评价中。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为例,结合岩心驱替试验,利用转化的核磁孔喉分布对研究区块储层的孔隙结构、可动流体和可动油分布以及可动流体喉道半径下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孔隙结构复杂,发育微米级和纳米-亚微米级孔喉,孔喉半径均值在0.095~1.263μm,0.001~0.01μm的孔喉内束缚流体分布较多,可动流体主要分布在喉道半径大于0.01μm的孔隙内,水驱主要动用喉道半径大于0.1μm的孔隙内的油,研究区可动流体喉道半径截止值平均为0.01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孔隙结构 可动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原油组成差异对高压物性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爱芬 王守龙 +2 位作者 吕姣 江凯亮 李旭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9-302,共4页
地层油高压物性参数主要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地层油自身的组成也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对S48井、G942井和F154井的地层油进行了一系列的高压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气油比,原油含蜡量越高,地层油泡点压力越高,体积系数越大;... 地层油高压物性参数主要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地层油自身的组成也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对S48井、G942井和F154井的地层油进行了一系列的高压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气油比,原油含蜡量越高,地层油泡点压力越高,体积系数越大;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原油含蜡量越低,溶解气量越多,地层油体积系数和密度受压力的影响越显著;含蜡量越高,体积系数和密度受压力的影响越小。含蜡量高的地层油溶解天然气后的降黏效果明显好于含蜡量低的地层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组成 含蜡量 泡点压力 体积系数 黏度 高压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