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期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江兴福 杨雨 +3 位作者 黄建章 杨天泉 梅清 张红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飞仙关组 沉积相 储层 控制作用 气藏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气藏硫化氢分布特征 被引量:47
2
作者 江兴福 徐人芬 黄建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区域性含气层 ,目前已成为继石炭系后的重要天然气勘探接替层。该含气层完全有别于其它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气藏 ,依硫化氢含量可分为低含硫气藏、中含硫气藏、高—特高含硫气藏。分布上从南到北可分为...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区域性含气层 ,目前已成为继石炭系后的重要天然气勘探接替层。该含气层完全有别于其它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气藏 ,依硫化氢含量可分为低含硫气藏、中含硫气藏、高—特高含硫气藏。分布上从南到北可分为硫化氢含量两高两低的 4个区 ,即渡口河等构造为代表的高含硫北区和龙门等构造高含硫南区 ;铁山、雷沙罐坪等构造低含硫北区和新市等构造低含硫南区。其硫化氢分布规律与区域沉积相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该区气藏高含硫的原因以矿物成因为主 ,高含硫分布区与含石膏地层分布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飞仙关组 气藏 硫化氢 分布特征 早三叠世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江兴福 左云安 +2 位作者 徐人芬 黄建章 郑有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2期1-5,35,共6页
本文利用现有钻探资料,对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压力分布、形成机理、控制因素与油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并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块。 由于沉积相导致储层类型的不同以及构造特征上的差异,钻井上发现飞仙关组地层压力在平面上分布极其... 本文利用现有钻探资料,对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压力分布、形成机理、控制因素与油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并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块。 由于沉积相导致储层类型的不同以及构造特征上的差异,钻井上发现飞仙关组地层压力在平面上分布极其不均匀,而且相差悬殊,压力系数分布从1.0-2.0不等。按压力系数的高低,将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划分为四个分区:A.开江-粱平海槽北侧常压及超压区;B.沙罐坪-高峰场异常高压区;C.川东腹地铁山-福成寨-双家坝-龙门常压及超压区;D.川东南部新市-大池干异常高压区。四个分区与区域沉积相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造成飞仙关组地层压力分布相差悬殊的主控因素是储层发育状况。一般情况下,沉积相条件良好、储层较发育的区域主要表现为常压或超压状态。文中指出,常压或超压区内与构造相匹配的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圈闭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东部 飞仙关组 地层压力 储层性质 油气富集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飞仙关组地层水的地化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江兴福 谷志东 +1 位作者 赵容容 左云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年第1期5-7,17,共4页
针对环开江—梁平海槽飞仙关组39口井的地层水进行了地化特征分析,研究认为:本区地层水矿化度高,含碱性,而且SO42-、H2S含量极高,以Na2SO4水型为主,各特征系数存在差异的地质特征;Na2SO4型地层水并不是都处于裸露和严重破坏的地质环境... 针对环开江—梁平海槽飞仙关组39口井的地层水进行了地化特征分析,研究认为:本区地层水矿化度高,含碱性,而且SO42-、H2S含量极高,以Na2SO4水型为主,各特征系数存在差异的地质特征;Na2SO4型地层水并不是都处于裸露和严重破坏的地质环境的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其成因是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顶(底)部的膏岩溶滤使地层水中SO42-含量偏高所致;这种高矿化度的Na2SO4型地层水,对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条件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环开江-梁平海槽 飞仙关组 地层水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194
5
作者 徐春春 沈平 +5 位作者 杨跃明 罗冰 黄建章 江兴福 谢继容 岑永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近期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展现出一个纵向上多产层、平面上集群式分布的特大型气藏群。研究认为,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大规模... 近期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展现出一个纵向上多产层、平面上集群式分布的特大型气藏群。研究认为,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大规模富集成藏的基础,表现为:①纵向上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古隆起高部位存在一个生烃中心,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的有利条件;②发育3套优质储层(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四段丘滩相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砂屑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储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③大型鼻状隆起背景下发育的构造、岩性及复合型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结论指出,该古隆起继承性发展及其与烃源岩演化相匹配是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油气大面积富集的关键因素,古隆起高部位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其背景上的继承性构造及地层、岩性圈闭是天然气富集的场所,近源的古今构造叠合区是天然气富集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震旦纪—早寒武世 油气藏形成 富集规律 甜点 烃源岩 构造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地边缘形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徐安娜 汪泽成 +2 位作者 江兴福 翟秀芬 殷积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3,共7页
晚二叠世长兴期,受勉略洋扩张和区域拉张应力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部发育了开江—梁平海槽。为弄清该海槽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及其上礁滩体发育的主控因素,在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二维、三维地震资料中礁滩体的反射特征和钻... 晚二叠世长兴期,受勉略洋扩张和区域拉张应力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部发育了开江—梁平海槽。为弄清该海槽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及其上礁滩体发育的主控因素,在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二维、三维地震资料中礁滩体的反射特征和钻井资料,利用地质—地震解释技术,刻画出长兴期海槽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变化,建立了不同类型台地边缘之上礁滩体发育的地震反射模式和沉积模式,分析了其储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结论认为:①长兴期,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地边缘形态可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缓坡型2大类,包含断层—陡坡型、陡坡型、缓坡—坡折型和缓坡型4种类型;②长兴期,海槽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是控制礁滩体规模、沉积模式的关键地质因素,也是造成礁滩体储层特征差异性的根本原因;③白云石化、多期溶蚀和裂缝作用是改善长兴组礁滩体储层质量的关键作用,有利储层主要位于每期礁滩体的顶部,分布于台缘带陡坡或基底断裂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开江—梁平海槽 台地边缘形态 礁滩体 储集层特征 成岩作用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53
7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2 位作者 李宗银 江兴福 李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7,共7页
由于储集层致密、普遍低渗,以及构造平缓、断层和裂缝不发育等因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呈现大面积含气、储量丰度低、产量低、以岩性气藏为主的特征,寻找勘探"甜点"是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四川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北东... 由于储集层致密、普遍低渗,以及构造平缓、断层和裂缝不发育等因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呈现大面积含气、储量丰度低、产量低、以岩性气藏为主的特征,寻找勘探"甜点"是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四川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在中、新生代活动,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而且其后期"隐性"活动在须家河组砂体中还产生了微裂隙和小断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通道,并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对致密岩性大面积含气背景下局部富集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底断裂发育区出现的异常高地温,加速了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因此基底断裂发育带是天然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隐性”活动 天然气藏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康少伟 刘宏 +2 位作者 罗冰 乔琳 江兴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20-24,158,共5页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岩心和区域构造资料,对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沉积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晚二叠世逐渐发育形成的北西向开江-梁平海槽对研究区飞仙关期鲕滩的分布起着初步的控制作用,同时北东向的基底断裂切割台地形...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岩心和区域构造资料,对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沉积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晚二叠世逐渐发育形成的北西向开江-梁平海槽对研究区飞仙关期鲕滩的分布起着初步的控制作用,同时北东向的基底断裂切割台地形成的相对隆升或凹陷,对区内飞仙关期鲕滩的分布起着进一步的修饰作用。结合全球海平面变化情况,认为扬子区晚二叠世长兴末期发育一次较大的海退,研究区飞仙关期鲕滩主要发育在海退中后期。飞仙关早期由于研究区呈台槽分异的沉积格局,区内主要发育台缘鲕滩;到飞三期海槽已基本填平,只在台地内部海底微地貌高地上发育台内鲕滩;飞四期由于海槽的完全填平,颗粒滩不再发育,研究区逐步演化为区域性潮坪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飞仙关组 鲕滩 基底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荸荠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江兴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2S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荸荠 无公害 平均单果重 营养丰富 果蔬食品 连城县 俗称 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七月早”芋夏季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江兴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2期96-96,98,共2页
介绍连城"七月早"芋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畦、选种、播种催芽、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储藏等方面内容,以提高"七月早"芋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连城“七月早”芋 夏季 无公害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11
作者 江兴福 《南方农业》 2013年第9期22-23,共2页
简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发病规律。结合在福建省连城县的调查试验和工作实践,阐述"切断寄主毒链,破坏侵染循环,治虱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综合"治虱防矮"策略,并提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 简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发病规律。结合在福建省连城县的调查试验和工作实践,阐述"切断寄主毒链,破坏侵染循环,治虱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综合"治虱防矮"策略,并提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症状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