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崔朝伟 彭丽鸿 +5 位作者 马东旭 王佳琪 江祥庆 江先桂 马祥庆 林开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52,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残体碳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贡献的差异,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对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调控机制,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 【目的】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残体碳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贡献的差异,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对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调控机制,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间伐强度(31%、45%、63%)样地0~10、10~20 cm土层样品,以氨基糖为微生物残体的组分标志物,探讨间伐强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1)土壤细菌残体碳(MRC_(B))、真菌残体碳(MRC_(F))、微生物总残体碳(MRC)含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显著升高(P<0.05),真菌与细菌残体碳比(MRCF/MRCB)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土壤MRC_(B)、MRC_(F)、MRC、MRC_(F)/MRC_(B)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2)土壤MRCB、MRCF、MRC对SOC的贡献率在不同间伐强度下分别为13.20%~18.99%、28.42%~39.72%、41.62%~58.70%,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升高趋势;3)在0~10、10~20 cm土层,SOC、全磷(TP)、有效磷(AP)、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均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pH、密度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4)间伐强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随间伐强度增加,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过氧化物酶(SPOD)和β-葡萄糖苷酶(β)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多酚氧化酶(SPPO)含量先降后升;且随土层深度增加,4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5)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分别是对0~10、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影响较大的潜变量,对潜变量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影响较大的土壤单因子在0~10 cm土层为可溶性碳(P=0.002)和铵态氮(P=0.066)含量,在10~20 cm土层为过氧化物酶(P=0.002)和硝态氮(P=0.034)含量。【结论】随间伐强度增加,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明显,土壤各形态碳和微生物残体碳含量不断提高;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含量主要受土壤化学性质(可溶性碳、铵态氮和硝态氮)和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潜变量调控,在杉木人工林经营中,可通过适度管理密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并提升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及对SOC库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细菌 真菌 微生物残体碳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的荔枝、龙眼生产业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瑛 史光瑚 江先桂 《四川果树》 1994年第2期42-44,共3页
泰国是盛产荔枝、龙眼的国家之一,且在世界荔枝、龙眼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们赴泰国观察荔枝、龙眼生产的有关资料整理如后,供参考。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栽培 泰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