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模板匹配算法及其在ECG波形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江依法 周青 陈伟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5-780,共6页
基于相关系数的模板匹配算法无法区分波形信号f(t)与nf(t),因为模板p(t)与f(t)和nf(t)之间的相关系数相等。本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相关性算法,使得模板与信号进行匹配运算后得到的系数c∈[-1,1],并且只有在p(t)=f(t)时c值为1。利用此方... 基于相关系数的模板匹配算法无法区分波形信号f(t)与nf(t),因为模板p(t)与f(t)和nf(t)之间的相关系数相等。本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相关性算法,使得模板与信号进行匹配运算后得到的系数c∈[-1,1],并且只有在p(t)=f(t)时c值为1。利用此方法分别对ECG的R波和T波进行识别,可准确地区分R波和T波,并可确定模板波形的检测点。此方法与基于相关系数的模板匹配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波形检测特异性,可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波形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匹配 相关系数 波形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心电信号基线漂移去除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江依法 周青 +2 位作者 叶含笑 刘师少 王海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ECG信号的基线漂移直接影响波形的幅值及时程测量精度,快速、有效的基线漂移去除法是ECG信号处理的重点研究内容。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ECG基线漂移信号去除法,通过对有基线漂移的ECG信号进行一系列的线性扩散,使这些信号接近于漂移... ECG信号的基线漂移直接影响波形的幅值及时程测量精度,快速、有效的基线漂移去除法是ECG信号处理的重点研究内容。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ECG基线漂移信号去除法,通过对有基线漂移的ECG信号进行一系列的线性扩散,使这些信号接近于漂移的基线,从而分离出ECG信号,较好地保留了ECG主要波形的形状及其时程关系。利用合成信号的仿真结果显示,扩散模型可较好地将低频成分分离出来,且合成波的频率相差越大,其分离效果越好,显示其在ECG信号基线漂移去除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信号 扩散模型 基线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QT间期变异与RR间期变异的相关性及其动力学模型
3
作者 江依法 苏群 +3 位作者 叶含笑 周青 张传耀 万海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77,共7页
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已被用于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然而关于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的动力学关系仍然不清楚。通过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数学动力学模型,以探讨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实时检... 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已被用于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然而关于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的动力学关系仍然不清楚。通过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数学动力学模型,以探讨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实时检测到的心率变异信号反馈给受检者,用于控制呼吸节律,使呼吸节律与心率变异的低频成分(0.1 Hz)产生共振,以获得大振幅的RR间期变异信号。计算机程序自动检测出Q、R、T波,获得相应的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信号、若把RR间期变异作为输入信号,QT间期变异用作输出信号,即可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线性的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此线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RR间期变异和QT间期变异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QT间期变异及心脏疾病的诊疗提供一个可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变异 RR间期变异 动力学模型 呼吸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胸导管内皮的纤溶活性
4
作者 江依法 韩永坚 周青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05-107,共3页
为研究淋巴管内皮的纤溶作用,作者采用冰冻切片及纤维蛋白板技术,直接观察人胸导管内皮的纤溶活性并作定量分析,同时与主动脉及奇静脉内皮作比较。结果发现人胸导管内皮也具有纤溶活性,其活性平均为0.96U/mm^2/18h(U为尿激酶单位),奇静... 为研究淋巴管内皮的纤溶作用,作者采用冰冻切片及纤维蛋白板技术,直接观察人胸导管内皮的纤溶活性并作定量分析,同时与主动脉及奇静脉内皮作比较。结果发现人胸导管内皮也具有纤溶活性,其活性平均为0.96U/mm^2/18h(U为尿激酶单位),奇静脉内皮纤溶活性平均为1.20U/mm^2/18h,而主动脉内皮未见溶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管 生理学 内皮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模型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病理切片骨小梁提取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含笑 金红婷 +1 位作者 袁昕 江依法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295,共5页
为了提取HE染色骨组织切片的骨小梁,实现骨小梁面积定量检测,以极坐标扩散方式创建视觉模型,划分骨小梁与骨细胞、骨皮质的边界。提取背景某一像素的RGB值,把病理切片所有像素的RGB值对背景像素求取三维欧式距离,获得阈值,对图像... 为了提取HE染色骨组织切片的骨小梁,实现骨小梁面积定量检测,以极坐标扩散方式创建视觉模型,划分骨小梁与骨细胞、骨皮质的边界。提取背景某一像素的RGB值,把病理切片所有像素的RGB值对背景像素求取三维欧式距离,获得阈值,对图像二值化分割,通过区域填充获得骨小梁。结果表明视觉模型能较好地获得感兴趣区域的边界,计量的骨小梁面积精度高于常规软件,检测结果鲁棒性相对于常规软件提高了95%以上,人机交互少,降低了检测的盲目性,提高了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骨组织形态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视觉模型 RGB颜色模型 欧氏距离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T波终点定义方法及其在QT间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青 江依法 +2 位作者 叶含笑 刘师少 王海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6-460,共5页
T波终点识别是ECG信号QT间期检测中的关键技术。由于T波末端呈对数衰减及易受杂音叠加的影响,使得高精度的T波终点识别显得困难。定义T波末端衰减率至某一阈值δ的时刻为T波终点,并将此法应用于QT间期的自动检测。以T波顶点为标识,将其... T波终点识别是ECG信号QT间期检测中的关键技术。由于T波末端呈对数衰减及易受杂音叠加的影响,使得高精度的T波终点识别显得困难。定义T波末端衰减率至某一阈值δ的时刻为T波终点,并将此法应用于QT间期的自动检测。以T波顶点为标识,将其后的0.2 s数据叠加成一个平均信号φ(t),以函数φ^(t)=Aeαt拟合φ的末端,并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其参数。将此φ函数作为模板去匹配心电图的T波可获得相应的A和α值,并通过微分运算得出T波终点的位置。利用此方法进行QT间期检测,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终点 QT间期 模板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甲状腺测量及其形态学观察
7
作者 沈康 虞国茂 +2 位作者 周青 江依法 沈惠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2-365,共4页
胎儿271例(胎龄13~36周),平均甲状腺重量0.5±0.3g,体积0.4±0.3cm^2.甲状腺重量与胎儿体重、甲状腺纵径与胎儿身长呈正相关关系,并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文内还对甲状腺的形态、位置、重量、体积及不同胎龄甲状腺的徽细结构作... 胎儿271例(胎龄13~36周),平均甲状腺重量0.5±0.3g,体积0.4±0.3cm^2.甲状腺重量与胎儿体重、甲状腺纵径与胎儿身长呈正相关关系,并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文内还对甲状腺的形态、位置、重量、体积及不同胎龄甲状腺的徽细结构作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甲状腺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甲状旁腺的超微结构
8
作者 陈华岳 方马荣 +1 位作者 江依法 韩永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应用电镜技术对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甲状旁腺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与1月龄Wistar大鼠相比,同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甲状旁腺主细胞内分泌颗粒减少,与5月龄Wistar大鼠相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甲状旁腺主细胞内空泡样小体增加,并... 应用电镜技术对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甲状旁腺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与1月龄Wistar大鼠相比,同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甲状旁腺主细胞内分泌颗粒减少,与5月龄Wistar大鼠相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甲状旁腺主细胞内空泡样小体增加,并且观察到一种胞质内富含空泡样小体的新型细胞,该细胞的出现,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高血压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R-R间期的改进型模板匹配法在心电图自动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戴翔 江依法 方海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R-R间期的改进型模板匹配法在心电图(ECG)自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6例受试者ECG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10例心律失常患者数据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8.4岁。再选取10例正常人数据作为... 目的探讨R-R间期的改进型模板匹配法在心电图(ECG)自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6例受试者ECG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10例心律失常患者数据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8.4岁。再选取10例正常人数据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2.2岁。另选取6例ECG时间大于6 h的长时间病例数据用以证实算法的稳定性,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2~63岁,平均年龄56.6岁。使用改进型的信号模板匹配算法检测R波并进而利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出诊断心率变异性(HRV)的多个因素,借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理数据库(MIT/BIH)中数据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分组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所选数据组间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NSSD)、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平均值(NNVGR)、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占所有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的计算结果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进型模板匹配法得到的6例长时间病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值都高于对照组。结论该方法可以用来初步筛选ECG心律失常患者,可作为心电预警自动诊断的一种检测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匹配 自动诊断 R-R间期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高精度QT间期实时自动化检测
10
作者 张传耀 叶含笑 +2 位作者 周青 江依法 万海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实现高精度QT间期实时自动化检测。方法在LabVIEW中调用MATLAB Script节点解决复杂的数字计算操作。首先,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然后,采用模板匹配法求解相关系数,实现实... 目的研究基于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实现高精度QT间期实时自动化检测。方法在LabVIEW中调用MATLAB Script节点解决复杂的数字计算操作。首先,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然后,采用模板匹配法求解相关系数,实现实时QRS波顶点位置的获取。最后,使用T波分类与多算法结合的方法实现高精度QT间期实时检测。结果成功实现了RR间期和QT间期实时自动化检测,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QTa与QTm间具有线性相关性,且相关度均达到0.9以上。结论笔者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通过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提高心电信号的信噪比。另一方面,使用T波分类与多算法结合实现T波终点准确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QT间期实时自动化检测具有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LABVIEW MATLAB 实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