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早期DN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已确诊的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12个月的FPG...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早期DN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已确诊的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12个月的FPG、PG2 h、TG、TC、LDL-C、HDLC、Hb A1C、24 h UAER等生化指标及24 h UAER<30 mg的患者。结果:干预6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的生化指标及24 h UAER<30 mg的患者例数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干预可有效提高早期DN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阻止或延缓病情的进展。展开更多
目的:授权教育模式提高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将我院体检中100例糖耐量低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定期接受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健康宣教,但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将授权教育理论融入,实施授权...目的:授权教育模式提高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将我院体检中100例糖耐量低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定期接受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健康宣教,但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将授权教育理论融入,实施授权式健康教育模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定期电话随访,调查分析研究对象的遵医行为、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最终的结局。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FBG、2 h PBG、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糖耐量低减患者治疗依从性,对FBG、2 h PBG、血脂有控制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早期DN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已确诊的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12个月的FPG、PG2 h、TG、TC、LDL-C、HDLC、Hb A1C、24 h UAER等生化指标及24 h UAER<30 mg的患者。结果:干预6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的生化指标及24 h UAER<30 mg的患者例数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干预可有效提高早期DN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阻止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文摘目的:授权教育模式提高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将我院体检中100例糖耐量低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定期接受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健康宣教,但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将授权教育理论融入,实施授权式健康教育模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定期电话随访,调查分析研究对象的遵医行为、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最终的结局。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FBG、2 h PBG、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糖耐量低减患者治疗依从性,对FBG、2 h PBG、血脂有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