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含铜重金属废水微生物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邱廷省 江乐勇 唐海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3,57,共5页
自矿区环境中筛选并培养出了嗜水气单胞菌,对配置的模拟含Cu2+废水和实际矿山含铜酸性废水采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影响该菌体吸附Cu2+的主要因素有溶液pH值、预处理方式、吸附时间以及共存离子... 自矿区环境中筛选并培养出了嗜水气单胞菌,对配置的模拟含Cu2+废水和实际矿山含铜酸性废水采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影响该菌体吸附Cu2+的主要因素有溶液pH值、预处理方式、吸附时间以及共存离子、菌体浓度等;在一定条件下,该菌体能有效吸附Cu2+,实际矿山含Cu2+废水经二次吸附可达标排放。机理分析表明,菌体中的NH2和C=O是微生物菌体吸附Cu2+的主要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铜离子废水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湿热水解及其液相产物反硝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懿南 刘莹 +8 位作者 侯锋 庞洪涛 徐恒 江乐勇 周晓 赵鹏宇 陈湘泽 舒新前 王刚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为了考察餐厨垃圾湿热水解的液相产物直接用于污水反硝化的可行性,研究了加水率、湿热水解方式(静态和动态)和水解时间(0~60 min)对餐厨垃圾液化效果、液相产物组成的影响,并对比了液相产物与葡萄糖的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湿热水解,尤... 为了考察餐厨垃圾湿热水解的液相产物直接用于污水反硝化的可行性,研究了加水率、湿热水解方式(静态和动态)和水解时间(0~60 min)对餐厨垃圾液化效果、液相产物组成的影响,并对比了液相产物与葡萄糖的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湿热水解,尤其是动态湿热水解,能促进固相有机质的液化,但提高加水率对提升餐厨垃圾液化效果影响有限。在加水率50%、动态湿热水解20 min的条件下,液相产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占比为73.2%,有机酸占比为11.5%),液相产物VS占比为26%,液相产物COD浓度达到113310 mg·L^(-1),1 kg餐厨垃圾制备的液相产物COD总量达到88.0 g,液相产物C/N为66,是厌氧发酵液碳源的2倍左右。液相产物能达到与葡萄糖相近的比反硝化速率和比葡萄糖更高的反硝化潜能,可以替代葡萄糖充当慢速降解反硝化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湿热水解 碳源 液相产物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址不停水目标的某污水厂提标改扩建工程设计与运行
3
作者 高靖伟 韩磊 +2 位作者 江乐勇 刘发 李赛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67-175,共9页
原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8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采用氧化沟+二沉池处理工艺,占地面积约为53 395 m^(2)。采用以膜生物反应器(MBR)+紫外光催化臭氧氧化为主体的改造工艺路线... 原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8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采用氧化沟+二沉池处理工艺,占地面积约为53 395 m^(2)。采用以膜生物反应器(MBR)+紫外光催化臭氧氧化为主体的改造工艺路线,满足不新增用地要求,规模扩建至18万m^(3)/d,吨水占地仅为0.296 m^(2)/m^(3),出水标准提高至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中的B标准。充分利用原有处理单元进行提标改扩建,主要为利旧扩增粗格栅提升泵房、将原氧化沟改造为改良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主体生化单元按(10万+8万) m^(3)/d两系列模式先后实施。提标改扩建工程共分三阶段实施,实现施工期间不停水且维持原出水标准。预处理及深度处理单元土建按远期建设,总投资约为5.4亿元,其中相关设计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MBR) 紫外光催化臭氧氧化 提标改扩建 不新增用地 不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的南明河水环境治理方案研究
4
作者 侯锋 李朋 +4 位作者 田雨 江乐勇 丁凡 翁珮瑶 庞洪涛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改善贵阳市南明河枯水期流量小、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利用MIKE11软件对南明河研究河段构建水质水量耦合模型,结合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与验证,所得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应用所建立的模型预测不同花溪河水库调... 为改善贵阳市南明河枯水期流量小、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利用MIKE11软件对南明河研究河段构建水质水量耦合模型,结合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与验证,所得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应用所建立的模型预测不同花溪河水库调水量下河道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分析生态补水与污水厂提标联合治理方案对枯水期关键断面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NH3-N浓度净化稀释所需调水量是造成水质达标所需调水量大的主要因素。提高污水厂NH3-N排放标准,从根源削减NH3-N排放,提高以清释污效率,是改善南明河水环境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南明河 水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